相比底层劳动者,新中产更容易被Al取代?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写《北京折叠》的时候,我曾预测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后造成的社会影响。当时,我原以为受冲击最大的是底层劳动力,但按照目前的技术趋势看,反而是初级和中级白领的工作最容易被取代。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底层劳动力只有工厂工人容易被取代,而服务业从事者反而很难被取代,因为机器人的灵活性不如人,非标准工作环境会让机器人无所适从。
  但相对而言,很多白领工作因为工作环境简单、工作内容重复、基本上是与数据和文档打交道的工作,很适合AI去做。可以说未来只要是标准化、重复性工作,多数都可以交给AI来做。
  在未来,白领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不会被机器人取代呢?我将这些能力归类为以下三种:
  (1)与Al相处的能力
  第一种能力,是围绕AI发展产生的。AI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的,它们可以更好地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人类需要理解AI,并利用AI更好地服务于自己。
  而与智能世界相处,基础思维能力仍然是重要的。AI时代知识技术更新很快,人们需要不断自我学习,让自身更新的速度与时代匹配。而自我学习能力,最需要的是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在未来,围绕AI会有一系列的衍生职业。而普通人即使不懂得AI背后的技术原理,只要能充分理解它的應用场景,也仍然可以最大限度利用AI工具,改善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让社会变更好。
  (2)与人相处的能力
  第二种能力,是围绕人际沟通领域产生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与人沟通交流仍然是机器不可取代的。一方面,即使AI进一步大力发展,它们离理解人类世界和人类心思仍然有较大差距,因而不可能完全替代人际沟通。
  当AI接管大量基础单一型工作之后,人与人沟通会是需求更广的领域,剩下的绝大多数职位和需求可能都集中在需要人与人大量沟通协作的领域。因此,想要跟得上智能时代的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可以想象,未来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一份工作可以一成不变地做一辈子。标准化工作都容易被机器自动化,而非标准化工作,一般都意味着大量不确定性,需要不断磨合、团队协作、沟通、修改、随机应变、相互妥协。例如一个节目摄制组,一些形成惯例的机位摄制可能可以自动化运行,一些基础脚本和服务工作可以每期交给AI,但是每期节目仍然需要大量现场临时调整、与参与节目的嘉宾沟通、节目本身的创意沟通等,需要人与人的协作。
  未来,在情感关怀与陪护、人的社交娱乐方面,也会有更多基于人心灵沟通的需求。
  (3)超越Al的能力
  第三种能力,是未来需求的关键性能力:做那些AI难以做好的事情,给AI指引方向。
  什么是AI做不到的能力?核心是两条:世界观和创造力。
  世界观是常识的升级,是我们对世界的全景认知。目前,AI理解专业性问题已经非常出色,但综合性问题仍然让其非常困扰。但是回答不出日常生活中的情境问题。日常生活的问题总是涉及多个知识领域的综合常识。
  而人类对此有着天生的本能,我们能够建构整个世界的模型,把人放在大量背景知识组成的常识舞台上,对其行为加以理解。
  常识的升级让我们具有洞察力和世界观。各方面的常识越丰富坚实,相互之间联系越清晰,你越能一眼看到各个部分的问题,找到系统性解决方案,理解全局局势,从而判断出趋势。这种系统性趋势理解和基于过去趋势经验的外推不同,它是对多领域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根据各部分关系的走势变化,对整体趋势做出判断。如果只学习某一模块内的专业知识,不可能对全局有所把握。
  这种能力,绝不仅仅是单纯输入数据能够做到的。IBM的人工智能“沃森”几年前就输入了维基百科的多学科知识,也在知识竞赛中打败人类选手,但它并不能运用这些知识为人类提供有价值的创新。
  而我们的世界观,能让人类有跨专业的创新能力——从物理和生物的结合中做出蛋白质组学;把音乐领域理论带入建筑设计;能将政治、经济知识与生活场景对应,最终以波普艺(下转第76页)(上接第74页)术的方式呈现出产品。
  构建知识的全景舞台,让多学科门类知识搭配组合,创建更有意义的事物,这是目前的AI难以跨越的一步。
  另一方面,创造力是生成有意义的新事物的能力。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一方面要求理解旧事物,另一方面能够想象新事物。对既有数据的学习和遵循是AI可以做的,但是对不存在的事物的想象,AI远远不如人类。
  说有意义的新事物,是因为目前AI有一种“伪创造力”,也就是随机制作或统计模仿。只要一个程序,就可以随机生成100万幅画,或者统计畅销小说中的语句和桥段,进行模仿和组装。但这不是有意义的创造,它们不懂它们创造了什么。
  真正的创造力,应该是对问题的深刻洞察,提出与众不同的全新的解决方案,或是对想象的极大拓展,让奇思妙想转化为可实现的全新作品,或是对人性的复杂领悟,把人心不可表达的感触转化为可表达的感人艺术。
  创造力仍然是人类独特的能力,它需要太多人类特质做基础:审美能力、独特的联想能力、敏锐的主观感受、冒险精神、好奇心和自我决定、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切换,最后,还需要对事情强烈的热爱。
  (摘自《人之彼岸》)
其他文献
【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步入发展快车道,涉及审计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不断涌现,审计工作的新模式新要求层出不穷。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需要广大审计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论、借鉴新经验、提高新技能。为贯彻落实“大学习”活动要求,引导促进广大审计干部在学习上下一番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提高审计系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能力,L省审计厅拟建立“L审计共享学院”。这不是实体学院,
期刊
一、人工智能创造就业效应显著  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将对就业结构、就业形态、就业质量及就业制度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在我国,随着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劳动力供给速度趋缓,“招工难”现象逐渐凸显,人工智能带动的“机器换人”成为缓解用工紧张的有效途径,进而催生出许多新的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一)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新兴就业机会不断涌现  一是大量新的技术研发等岗位产生。  二是部门传统行业被细分、升级
期刊
从世界科技强国发展历史看,具有划时代意义科技成果的产生,很多来自国家科技项目的系统集成攻关和创新引领。回过头看,1976年是奠定日本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基础的元年。从这一年开始,日本通商产业省(现经济产业省)推行“举国体制”,整合了当时日本政府和民间企业的几乎所有相关研发力量,全力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迅速缩小了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多位受访科学家、企业家建议,抓住顶尖人才、制度环境、前沿
期刊
俄罗斯公务员要看网民“脸色”行事了。  因为俄罗斯政府已经修改了公务员的评估标准,建立了一套新的考核系统,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将取决于普通公民的好评差评。  梅德韦杰夫签署了这项新规,并发布在政府网站上,其中详细说明了各州政府机构的地区分支负责人的工作将由普通公民评估,评估将影响官员的职业生涯,评价太低的负责人将被解雇。  评估主要参考两个部分:一是民众对公务员们工作的评价,二是公务员们对民众在Gos
期刊
那时,我以优秀的成绩从佩鲁贾大学毕业,维托老师带着我去见他的老朋友保罗,他拥有一家很大的贸易公司,维托先生希望我能进入那家公司工作。  保罗先生在办公室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保罗先生似乎对我非常满意,他心情很好,说了很多他的行业经验。但我发现他的经验其实很有限,他对市场和管理比较内行,但是对生产并不精通,他所说的行业信息,在报纸上随处可见。我觉得我的才能比他强多了,所以每次在保罗先生说话时,我都会
期刊
格局是什么  “格局”这个词,听起来比较虚,也比较大,但它对人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这么说,你这一生的质量差不多就是由它决定的。那么格局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最接近的解释,应该就是我们的认知层次。  当我们说某个人格局很大时,通俗化的解释就是他的认知层次较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认知层次有自己的特点,在认知层次中,只能从上往下看,没法从下往上看,每提高一层,就能看到多得多的风景,
期刊
现在开始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但能坚持下来的人真的少之又少。有人说:“我哪懂什么坚持!纯靠死撑!”其实健身容易放弃,不一定是你没有毅力,也不一定非要苦苦死撑!很可能是你健身过程出了问题,看看你有没有陷入这些困境中吧。  一时鸡汤喝多,结果练垮自己  有时候会精神超级亢奋、心情绝佳,或者想要马上练出点肌肉形体来的时候,就疯狂健身几天!觉得多练会总比少练效果好?结果可能不但无效,还会反过来成为你健身进度的
期刊
贵刊编委会:  2016年以來,《公务员文萃》全新改版采用“1+1”模式确系顺应新时代需要,很有必要!  但我总觉得“+1”的《公务员考试试题解析》(活页)可以做得更精、更好、更有针对性。特提如下建议:  一、将《公务员考试试题解析》(活页2018年×月)更名为《公务员考试指南》(活页2018年第×期)。  二、每期内容不要三个内容(知识要点、面试、申论)都上且做成连载式的一小块,每期侧重“三个内
期刊
为什么你读了很多书,人生依旧迷惘;为什么你上过很多课,却并没有什么用?  这个世界上只有0.01%的人能够成为厉害的人,另外99.99%都不太厉害。决定性的差别在于你是否掌握了学习背后的道理,你是否拥有更高级的思维模型。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做“一万小时定律”,它认为一万小时的练习能让平凡人变成大师。我也曾经深信这个道理,但为什么很多行业老手,专业技能非常娴熟,人生却不过尔尔,并没有绽放太多光彩?  直
期刊
所谓“知”,就是在既有条件下知道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所谓“行”,就是要踐行这种智慧。大家都知道,我们应该做一个体贴、善良、友爱、幸福的人,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做了这样的选择。知与行之间往往是大家迷失自我的地方。凡是有悖知行的因素都会对自我坚持与幸福造成负面冲击。但是,大家的每一步坚持就像每天用一块块砖垒建完美的个性一样。那么,就让我们有意识地调节一下自己的行为,进入一种比较合理的生活状态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