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域中的新闻学研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ii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叙事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类型,长期以来未被纳入叙事学的研究视野。近年来,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类型,已逐渐为新闻学界和新闻业界所认可,体现在新闻实践中,便是“新闻故事化”的日趋盛行,而新闻理论研究中,新闻叙事也受到相当一批学者的关注,并有相关理论成果面世,这些均促进了新闻叙事学研究的蓬勃开展。在两门学科的合力之下,以期解决新闻业务中存在的种种弊病,从而达到优化新闻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叙事学 新闻叙事 现状 发展
  
  新闻学是新闻事业产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新闻事业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者们往往會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上述联系,进而将目光聚焦在某一关系层面上,并以此建立自己的理论观点甚至思想体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研究视域。研究视域影响着新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限制着新闻学研究的内容,规定着新闻理论的话语体系。因此,打破原有的学术界限,在多维学术视域中探究新闻学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叙事学理论发源于西方,以形式主义批判而闻名于世。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叙事学中有很多可资新闻学研究借鉴的方法和可以借用的理论成果。法国当代杰出的思想家和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Rohnd Barthes,1915-1980)在《叙事文的结构主义分析导论》一文中曾经这样说:“叙事是在人类开蒙、发明语言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超越历史、超越文化的古老现象。叙事的媒介并不限于语言,可以是电影、绘画、雕塑、幻灯、哑剧等,也可以是上述各种媒介的混合。叙事的体式更是十分多样,或神话、或寓言、或史诗、或小说,甚至可以是教堂窗户玻璃上的彩绘,报章杂志里的新闻,乃至朋友之间的闲谈,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社会,都少不了叙事。”因此,也能够将新闻学放置于叙事学的视野中进行阐释。在两门学科的合力之下,以期解决新闻业务中存在的种种弊病,从而达到优化新闻传播的效果。
  
  一、理论概述——现代西方叙事理论发展
  
  对于叙事学的定义,学术界的争议颇多,比较公认的是托多洛夫的观点,他认为,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的普遍结构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当代叙事学理论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而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者申丹认为,其标志是巴黎出版的《交际》杂志1996年第8期,该期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为题的专刊,将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公之于世。在短短的30多年中,叙事学(narratology)的研究以法国为中心,很快扩展到了其他国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由于受到了结构主义语言——符号学及形式主义先驱的影响和支持,叙事学研究先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文学领域,进而又扩展到整个人文社科领域,试图深入到媒介符号体系内部,探讨其内在的形式构成和运作规律,并归纳出叙事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与现在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叙事学的理论分析模式,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以文本或话语为对象的“文本科学”的兴起。法国的叙事学代表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最高成果,本文涉及的与叙事学相关的概念与理论也是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为蓝本的。
  
  二、叙事学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叙事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叙事文学理论,其中在现在看来有些偏执的说法是,1988年,法国著名的叙事学家热奈特认为,叙事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传统新闻学研究方法认为:“新闻”与“文学”是对立的,因为前者是处理客观事实,而后者倾向于“想象”或“虚构”表达。但是近年来,叙事学的研究领域较从前大为拓宽,从文学领域拓展到新闻学领域、社会学领域等。叙事学已经演变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工具,被广泛运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如美国学者伯格运用叙事学的原理对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在我国,将叙事学应用于新闻学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尽管新闻界一直认为新闻只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但不可否认:客观事实并不能自动地呈现,而是经过新闻工作者个人或新闻组织对这些事实的“转换(transformation)”或“再现(representa-tion)”,新闻报道中所涵盖的事实已经是人为“加工”后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可视为一种以客观事实为素材的叙事。不但如此,而且一旦“语言”这种符号体系(无可避免地)介入新闻叙事,新闻话语也必然受制于文化、意识形态及文学等其他话语类型的限定和影响。
  
  三、叙事学解读下的新闻学
  
  新闻叙事的内涵
  新闻叙事有着自己特定的结构特征和叙事规则。蔡琰、臧国仁通过梳理查特曼、梵·迪克、巴尔、哈特(J.Hart)、雅各布森(R·N·Jocobs)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后得出结论:新闻作为叙事的一种,系以真实发生之相关或奇特故事挑战其他叙事形式而显得独树一帜;和其他叙事形式一样,新闻叙事也可从故事(story)和话语(discourse)两个部分来探寻其内在的存在条件和结构关系。在梵·迪克的新闻结构模式和查特曼(1989)的叙事结构(故事部分)模式的基础上,他们绘制出了新闻叙事的结构图(见表一):
  


  一般叙事新闻以条件、过程、概述作为故事基础,仅表现为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人物或人物之行为动作、情境等新闻叙事基本条件;当新闻事件进一步扩大,新闻稿件加长,新闻也逐渐扩展,包括发展、评论等有关话语的领域,外在形式表现为特写、专题、评论等深度报道,所涵盖的内涵可能与一般新闻并不相同。同时,该表也显示,新闻叙事固然可如文献分析的那样分为话语和故事,但此二者无法截然分开;新闻叙事由最基本的项目——“条件”开始逐步往上发展,越发展则越具备深度的新闻叙事,也就越可能包含上层话语内涵。由此看来,深度报道实则为新闻故事的延伸,话语由故事发展而来,进而显现新闻品质的问题。
  新闻叙事的内在结构表明它足以建构起一个自足的文本时空。通过这个文本时空,我们可以进一步透视新闻叙事与文学和历史叙事的根本不同。文学也可以叙述真实的事情,但无论其内容多么真实,说到底它都是属于故事中所构造的那个独立而封闭的内在时空,故事只有通过叙述和阅读活动才能得以存在或显现,因此,文学叙事也就成了与历史和现实世界相平行、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隐喻”。而历史和新闻叙事的“真实性”则根本体现在由叙述者、故事文本与接受者共享同一语境,其时空结构可以从故事中绵延到故事之外而与现实世界构成一种一脉相承的“转喻”关系。换言之,历史及新闻叙事可以被视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索引”,从中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世界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那个真 实的故事。
  不过,相对于文学叙事中故事的完整而独立,历史叙事中的故事情节却只是从属于整个历史的逻辑过程而呈现为若干个叙事片断,只有将一系列故事情节连贯起来才能再现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而新闻叙事,则显得极为“细碎”,每一篇新闻叙事之间明显缺乏逻辑上的关连。其基本的叙述规则是沿着一个“不断嘀嗒向前”的“匀质的、空洞的时间(homogenous,empty time)”序列,純粹依据“历法上的巧合”所造就的共时性关联,日复一日地将发生在不同历史层面的各地新闻放置在一起。它与现实世界的“转喻”关系,其实是通过一种“马赛克(拼图)”的方式才得以最终实现的;现实世界变动得越是剧烈,新闻叙事这种“马赛克(拼图)”的特征就越是明显。
  
  新闻叙事的作用
  洛朗·理查森指出:“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为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讲述’世界”。“叙事具有工具性,叙事总是讲述具体的故事,但其目的不是要聆听者了解故事本身,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故事展示抽象的规范和原则,以指导聆听者的行为。”人们对社会和组织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叙事的效果是逐渐累积的。
  1、协助受众在充满争议的世界中寻找文化意义。一方面,新闻再现社会事件真相与事实的持续努力,以及新闻由一般新闻向深度报道的发展,则在恢复人们对于生活世界的直接经验,在重建个人头脑中的“文化地图”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好的新闻故事可以将媒介与读者连结起来,借着新闻故事所探索的人类情境,使读者的生命产生意义”,并且,“在面对各种媒体竞相兴起的时代,只有‘好的’新闻故事才能帮助媒介在竞争中存活。”
  2、新闻叙事开辟了公共话语空间。新闻叙事首先讲述的是媒介与社会运动的“故事”,媒介怎样“再呈现”一个社会运动,如何建构一个关于运动的并影响到公众认知的媒介话语,在此基础上又改造原有的社会运动,造就了一场出现在公共领域的话语运动。同时,媒介通过对“故事”的不断讲述,建构了一个存在于公众想象之中的意象,又开辟了公共讨论的空间,使得制度和政策得以针对这种相对理性的讨论进行相应的调整。
  3、为受众提供历史叙事。历史的画卷在传媒这一载体上展开(并日益经常地采取“实况转播”的形态),因此,传媒为我们提供了特定的历史叙事(historical narra-tive),成为我们认知历史的工具之一。
  
  四、新闻叙事学的研究现状
  
  新闻叙事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类型,长期以来未被纳人叙事学的研究视野。近年来,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类型,已逐渐为新闻学界和新闻业界所认可,体现在新闻实践中,便是“新闻故事化”的日趋盛行,而新闻理论研究中,新闻叙事也受到相当一批学者的关注,并有相关理论成果面世,这些均促进了新闻叙事学研究的蓬勃开展。国内的相关研究大部分以介绍国外理论为主,其他成果则散见于单篇论文。如范步淹的《新闻叙事学刍议》(《新闻前哨》,2000年第12期)、何纯的《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等,曾庆香的《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出版。何纯教授的研究成果《新闻叙事学》一书也于2006年6月由岳麓书社出版,认为新闻叙事学“与新闻写作学具体研究各类新闻体裁的写作原理与方法不同,新闻叙事学将忽略体裁的差别而就共同的叙事元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新闻叙事学是把新闻叙事的规律、原理、方法及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并在研究范畴上,将新闻叙事学框定在叙事声音、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四个不同的层面上。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叙事学已逐渐成为风行各地的学术思潮之一。将叙事理论引入新闻学研究有助于使新闻学研究走出社会学批评的单一模式,可以说是开辟了一条品鉴新闻学的新途径。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在全省惩防体系信息网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兆前指出,建设惩防体系信息网是充分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具有山西特色的
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的政工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培养和提高企业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当前企业竞争激烈的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观念初中英语的语法教学曾经出现过两种极端现象:在教学改革之前的英语教学,大都是语法教学,阅读课和听说课很少,课堂上主要以讲语 First, the conce
摘要:在媒体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媒体公信力的强弱对其自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对媒体公信力的塑造有决定性影响。本文试图从媒体公信力出发,探讨在现阶段新闻报道应确立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价值取向 媒体公信力    当“三聚氰胺”的烟云逐渐消散,2008年这一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磅新闻无疑给新闻界留有太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至少有两点值得珍重:一是敢于点名指出罪魁祸首的《东方早报》及记者简光州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就是读者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
膜法富氧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及装置已十分成熟,可用于各种窑炉,如锅炉、加热炉和窑等.如用于玻璃窑炉时,不但平均节约燃料11.8%,增产10.2%,而且玻璃质量提高,窑炉寿命延长,烟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导入的艺术,不仅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感悟,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模块话题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借助热点事件导入,增强学生理解;创设情境氛围导入,提高学生激情。这些导入方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认知和感悟语言知识,促进他们知
英国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其著作《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一书中曾指出:“从哲学上说,后现代思想的典型特征是小心避开绝对价值、坚实的认识论基础、总体政治眼光、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和‘封闭的’概念体系。它是怀疑论的、开放的、相对主义的和多元论的,赞美分裂而不是协调,破碎而不是整体,异质而不是单一。它把自我看作是多面的、流动的、临时的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  特里·伊格尔顿的对后现代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