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是理解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基石——李金铮教授访谈录

来源 :历史教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cle_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时间:2020年10月rn采访地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408室rn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金伯文rn问:李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每位学者都有着不同的求学与治学经历,不论是对学者自身,还是对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后进,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请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历史研究这条道路的?rn你说得很对.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学者的学术经历不可能完全一样.不过,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世界上也很难找到完全不同的两片树叶,不同学者的学术经历,尤其是治学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共性.否则,学者之间无法进行对话和交流.
其他文献
摘 要 瘟疫是一种古老的存在,是任何民族和社会都会遭遇的一种客观存在。面对瘟疫,不同时空中的民族和社会的反应与应对不同,造成的后果也多有差异。这其中,无疑与民族精神有着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中国社会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积累了丰富的疫病应对经验,也凝练形成了独特而有生命力的民族精神。目前学界对于这两个方面虽已多有研究,但对两者的关系,尚未见有研究给予关注。本文在笔者关于疫病应对诸多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
会议
摘 要 20世纪50年代,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内的20多种传染病在全国各地肆虐流行。中医界在遵循传统瘟病学说的理念下辨证论治,在乙型脑炎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获得了国家卫生部门的表彰。然而,相关疗法也曾遭到西医的质疑与不解。历史表明,中医和中医药在治疗包括乙型脑炎在内的部分病毒性传染病上独具价值,中西医结合更使得传染病的治疗颇具疗效。相关事例也昭示着,在面对重大、突发性传染病的研究攻关和诊断治
戴春霞,女,1978年1月生于浙江杭州,中共党员。现任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
编者按:2021年为《历史教学》创刊70周年,本刊编辑部将陆续发出系列纪念文章,请与我刊有共同经历或一起成长的专家学者撰文,通过回顾创刊70年来的历程,反思史学研究与史学刊物这70年间的发展经历,敬请期待!   中图分类号 K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24-0064-07   一份历史学专业的学术刊物能够延续70年的历史,莫道在中国,便是在全世界也是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