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眼睛的我们,依然“看”得见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lack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生命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不仅人类需要通过眼睛感知外界环境,眼睛对于动物的生存也至关重要。然而,神秘的大自然无奇不有,一些奇特的物种竟然没有眼睛,却仍能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很好地生存。那么,这些动物都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它们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无眼动物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无眼生物中的很大一部分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是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它们奇特的生理构造。比较出名的穴居无眼动物有利普托迪鲁斯甲虫,它们生存于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几处石灰岩洞穴中。常年居住在漆黑洞穴中的它们,靠着灵敏的嗅觉和触觉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以洞穴中腐烂动物的尸体为食。利普托迪鲁斯甲虫身长仅为一厘米,它和我们熟悉的深海带鱼一样,对环境的依赖性极强,如果有人将它们从黑暗洞穴中取出,迁移到它们不熟悉的新环境里,它们便会难以适应,很快死去。
  生活在黑暗洞穴里的洞螈,天生就没有眼睛,它靠着身体表面的特殊器官感知化学信号和电信号,从而捕食小虫子。别看洞螈长得小,它们的耐饿本领可是出了名的,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能连续生存六年。那洞螈为什么会有如此厉害的耐饿本领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里的洞螈,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比生活在阳光下的动物缓慢,就算不进食也没有什么问题。有趣的是,当洞螈生活在有光线的地方时,皮肤会变成褐色,并且拥有眼睛。但它的眼睛是不完全的,因为它的眼睛缺乏重要的视神经。所以就算洞螈有眼睛,仍然看不见,因此它又被人称为“盲螈”。
  墨西哥地下山洞的水中一片漆黑,美丽的丽脂鲤家族在这里生活了近百万年。丽脂鲤全身银光闪闪,十分漂亮,宛如童话中漂亮的白衣仙女。但在本该长眼睛的地方却空空如也,丽脂鲤也因此被人称为“墨西哥盲魚”。
  其实丽脂鲤在很久以前是有眼睛的,不信大家可以观察一下那些生活在普通水域里,和丽脂鲤外貌相似的鱼,它们的眼睛都清晰可见。那丽脂鲤是怎样把眼睛弄丢的呢?原来,在很久以前,当丽脂鲤生活的环境逐渐变得一片漆黑时,丽脂鲤的眼睛没法帮助自身在黑暗中寻找食物或者躲避天敌。久而久之,眼睛便成了没用的摆设了。
  丽脂鲤恐怕是最不挑食的动物了。世代生活在缺氧、生灵稀少的地下水域里的无眼鱼想找点儿吃的实在不容易,不管是腐烂的动物还是植物,丽脂鲤都“来者不拒”。可就是这样,丽脂鲤也常常饿肚子。
  马达加斯加盲蛇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15种盲蛇之一。体长仅有25厘米的它,除非张大嘴巴,否则人们很难分清它的哪一边是头,哪一边是尾。粗细如铅笔的马达加斯加盲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处于盲视状态。但马达加斯加盲蛇并不像其他无眼动物那样是没有眼睛的,而是因为它们的眼睛对光线极为敏感,总是试图避开光线。这意味着,将它们从地下挖掘出来放到地面上时,它们总是想立即返回地下。这些习性使得它们仅能捕食昆虫充饥。马达加斯加盲蛇的嗅觉极为灵敏,它们可以准确地探查到蚂蚁和白蚁的巢穴。
  我们所熟悉的地龙,俗称“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头部和眼睛逐渐退化。不过,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身上有很多可以代替眼睛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可以帮助蚯蚓辨别方向,躲避障碍物。长期生活在地底下的蚯蚓习惯了潮湿、黑暗的环境,对光线极为敏感。如果把蚯蚓放到光线强的地方,蚯蚓会立即朝光线弱的地方爬去。
  怎么样?谁说只有有眼睛的动物才能称霸世界呢!大自然的黑暗角落里,照样活跃着许多无眼的小精灵。神奇的大自然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其他文献
今天是周末,天气很好,我和几位同学约好一起去学校的操场踢足球。踢球的时候,我发现足球没氣了,便去找来打气筒给足球打气。  在用打气筒给足球打气的时候,我发现足球的气孔竟然没有被塞住。我很奇陘:气孔没被塞住,打气后足球不会漏气吗?给足球打完气后,我把耳朵贴在充气孔上,没有听到漏气的声音,我又用手摸了摸,也没有漏气的感觉。咦,为什么足球不会漏气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回家向爸爸请教,爸爸说:“可能就是
期刊
鸵鸟是陆地上体型最大的鸟类,它的奔跑速度可达70千米/小时。这一速度大大超过了常人的奔跑速度。鸵鸟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人類为什么不能跑得像鸵鸟一样快呢?  从鸵鸟的体形上来看,它的翅膀极度退化,看起来和它身体的其他部位极不协调,但是在高速奔跑中,这对翅膀却足以起到平衡的作用。鸵鸟两腿修长而有力,它脚上有两个脚趾,脚趾下面的肉垫厚实而有弹性,是一双很不错的“跑鞋”。鸵鸟的尾部几乎完全退化了,这也使
期刊
有很多類型的水痘病毒可导致动物患上水痘疾病。每一类型的病毒通常只会让一个动物物种感染。  某媒体报道,有一位科学家利用遗传工程改造鼠痘病毒的DNA。被改造后的病毒杀死了所有受到感染的老鼠。该名科学家说,改造病毒的研究是必需的。批评者说,病毒可能从实验室外泄,并感染其他动物。他们也担心某一物种的改造水痘病毒,可能会感染其他的物种,尤其是人类。  让人类受到感染的水痘病毒被称为天花。天花会让大部分受感
期刊
通常石头掉进水里,就会沉入水底不见踪影。但是在自然界里有一种奇怪的石头,你把它扔进水里,它居然会像木头那样浮在水面上,这种石头叫浮石。  浮石,是火山活动地区的一种经过特殊“加工”而成的石头。火山从火山口喷出岩浆时,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像吹肥皂泡那样,把火热的、黏糊糊的岩浆吹成许许多多小气泡。岩浆喷出地面冷却以后,就凝固成石头,这种石头像发面的馒头,里面都是小洞洞,因此非常轻,扔到水里也
期刊
科学课上,老师拿出了一颗奇怪的螺丝。这颗螺丝和其他螺丝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顶部只有一条凹槽,旁边还有弧度。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螺丝,老师让我们用螺丝刀来研究一下这颗螺丝和普通的螺丝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我和几位同学拿了一把螺丝刀开始研究。我们先把螺丝刀放在螺丝帽上的凹槽里,往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把螺丝拧紧。当我们想把这颗螺丝拧松的时候,发现这颗螺丝竟然不受力。这难道是一种只能拧紧不能拧松的螺丝?如果
期刊
在英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一场少有的大瘟疫,病死者不计其数。唯独有一家人逃过劫难,原来是因为这家人平时喜欢食用大蒜。  大蒜能杀菌、预防疾病,是因为它含有“蒜素”。蒜素是大蒜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蒜所特有的辛辣味。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殺灭各种细菌的能力。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大蒜捣烂,用吸管吸取蒜液,滴入培养了许多白喉杆菌的培养器皿里。一段时间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只要是有蒜液的
期刊
我们知道,蚊子的卵、幼虫和蛹都生活在静止水体中,所以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很容易滋生蚊子。蚊子的吸血對象常在人和动物间不断变换,所以蚊子自身常常会携带很多种病毒,在吸血的时候会导致吸血对象感染疾病。自从人类出现以来,蚊子就一直是人类的敌人。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被蚊子叮咬的经历。可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吸血的都是雌蚊子?  我们知道,蚊子能通过吸食植物的汁液和花蜜来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然而,这些食物中
期刊
牛、羊、鹿等食草动物,又称反刍动物。食草动物在进食时,先以门牙剪断青草,然后将食物直接送入瘤胃,在瘤胃中,食物经过数小时的攪拌压榨,并借助寄生的细菌分解不易消化的纤维素,等到食物变成糊状物后再吐回嘴中,用臼齿一次一小口地慢慢咀嚼,然后将它们吞下去。最后,反刍过的食物直接越过瘤胃,进入有吸收功能的正常胃。  食草动物快速吃进所需的食物,然后躲到安全的地方反刍,细嚼慢咽,品尝得来不易的成果。它们的这种
期刊
珊瑚礁是海洋特别是热带地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珊瑚虫通过分泌碳酸钙,在身体四周筑造了一间“小房子”,而珊瑚礁就是一代代珊瑚虫留下的“空房子”。神奇的珊瑚礁还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家园,堪称“海中热带雨林”。  然而,科学家认为,到本世纪末,人类可能将面对一片没有珊瑚的海洋。与此同时,数万种以珊瑚礁为家的海洋生物也将一同消失。这一预测并非危言耸听。近日,科学家对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研究发现,新
期刊
照明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后,电灯成为人类照明不可缺少的光源。  在电灯的大家庭里,白炽灯和荧光灯是发光原理不同的两个家族。白炽灯是熱辐射光源,它是在通电之后,使物体温度升高而发光。荧光灯是气体放电光源,是由电通过气体而发光的。白炽灯的品种有将近14000种左右。在它的家族中,还有碘钨灯和溴钨灯,以及开发时间不到30年的分子辐射灯,总计大约有300种。荧光灯的种类有上千种。除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