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帘”与“愁”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帘”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是一个重要意象,不仅使用颇多,而且意蕴独到。对“帘”的不同描写,也正对应着李清照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为“卷帘”时,李清照的生活是闲适而美满的;在呈“垂帘”时,也正是李清照凄苦悲凉的生活阶段,这与李清照词风的“愁”也是紧密相关的。本文通过“帘”的意象来分析李清照之愁思,主要包括待字闺中的闲思之愁、思念丈夫的离思之愁,以及国覆夫亡的哀思之愁。
  关键词:李清照 帘 闲愁 离愁 哀愁
  “帘”是唐宋词中的比较重要和广泛应用的意象,尤其在婉约词中表现更突出,它与双燕、飞絮等意象一起构成了意味隽永的意境。a纵观宋代婉约词人李清照的49首词作中,包含“帘”意象的词作共有14首,在不同程度上都抒发了自我的思与愁。通过对“帘”意象的梳理分析,李清照的愁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不同阶段。
  一、“卷帘”——闲思、離思之愁
  当“帘”卷起之时,人的视野会开阔明亮,心情也会随之愉悦而舒畅。像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苏轼词中也可见一斑,如《少年游·润州作》中的“对酒卷帘邀明月, 风露透窗纱”。“帘”意象虽然在东坡笔下出现不多,但每次出现,也都是“卷而不垂”,尽显达观与洒脱。相比之下,李清照的“帘”尽管屡次出现,都是或“卷”或“垂”,或喜或悲。但至少在“卷帘”“疏帘”之时,她的心境也是如苏轼一般愉悦恬适的。即使愁,也是闲适、相思的愁。
  (一)待字闺中的闲思之愁
  正值适龄、青春年少的李清照是纯真活泼、热爱生活的。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中,一句“试问卷帘人”,虽未提及问何内容,但“卷帘人”“海棠依旧”的回答已使答案跃然纸上。历来对“卷帘人”的解读或为李清照的侍女,或为其丈夫赵明诚。不管是谁,对话语气中的俏皮生动都溢于字里行间。或是侍女,面对宿醉未醒的小姐的问话,自己对外界的变化毫无所感,并不知道心思细腻的小姐心中所想,只能回答“海棠依旧”,但小姐仍记得昨夜“雨疏风骤”,并似乎料到了这个回答,因此娇嗔反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道吗?经过昨夜的雨疏风骤,海棠花可能早已是“绿肥红瘦”了。通过“卷帘”引发的一场对话,更体现了主仆关系的亲密之感。或是赵明诚,夫妻之间的对话也更显争强好胜的俏皮之感。在这里,“卷帘”虽为惜花之意,却也映射了闺中小姐的愉悦心情和闲适之思。
  在《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中,一句“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将闺阁女子的惜春之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也因此为后人频频称赞。尽管春色已深,但因细风疏雨,词人不能一览春色。此时未卷阁帘,更显室内“影沉沉”。屋中百无聊赖的少女靠着窗子,似乎有满腹心事,却又沉默无语,只是对窗弹着瑶琴,又为院中经受风雨的梨花默默担心。在此处,“未卷之帘”更衬托待字闺中的少女的闲适慵懒,全词虽有愁思,却也是显现闺阁女子惜春的闲思之愁。
  (二)思念丈夫的离思之愁
  在嫁与赵明诚以后,二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在此阶段,李清照的生活无疑是美满而幸福的。但因父亲李格非被罢官,李清照被迫暂时与丈夫分离。后来赵明诚出仕,二人经常或长或短的分离,种种因素让李清照充满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愁,而这种离思之愁,也恰恰成为李清照爱情诗词的创作源泉。在随父亲回到原籍明水的这段时间,李清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在西风的吹拂下随风飘荡,“帘”内的佳人思念丈夫,满目愁容,少妇比待嫁的黄花女子更加消瘦。一帘一人,相互映衬,将离别的愁绪书写得淋漓尽致。在这里,“帘卷西风”,虽然是抒发重阳赏菊孤独寂寞的愁绪以及思念丈夫的离愁之情,但却是幸福而甜蜜的相思之愁。
  在婚后,赵明诚负笈远行,异地为官,二人不得不再次分别。写在此时的《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梅花的影子透过稀疏的月光投射在门扉上,黄昏之后,月色爬上了夜空,疏淡的月光铺满了大地,也铺满了帘子,帘上的疏淡月色,写出了初春月夜的静谧幽美。帘内的妇人思念远方未归的丈夫,思绪波荡。帘外月光和帘中之人,更衬托出一种凄凉之感。同样是写春惜春,但与待字闺中的少女的闲思之愁不同,这次是对远方入仕的丈夫的热切呼唤,表达了对丈夫归来期盼的喜悦之情。在这里,透过“铺淡月”的“疏帘”,诉说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愁。
  纵观李清照的爱情词,大多数人都认为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但其实有学者解读,赵明诚在对待与李清照的爱情中,实际上是存在着不忠和二心的。这一点在李清照的爱情词中也能看出,她或明或暗地透露出对赵明诚的一丝“愁怨”。
  譬如在《多丽·咏白菊》中“似愁凝、汉皋解沛;似泪洒、纨扇题诗”,一连用了“汉皋解沛”“纨扇题诗”两个典故表明被弃的女子的悲叹。透过“帘”去看李清照之怨,从《满庭芳·小阁藏春》中的“日影下帘钩”也可见一斑,日影移上帘子,作者这才意识到已至黄昏。词中虽然是咏梅,但实际上却是借梅自比,“帘钩”在春风中飘摇,和女子一样形单影只,孤冷凄清。不同于待字闺中时惜春的闲思之愁,也不同于新婚甜蜜思念丈夫的相思之愁,而是落寞生情,冷清寂寞的愁思之怨。
  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 · 香冷金猊》中的“帘”,“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在秋日之景中,“帘钩”在秋风里孤寂的飘摇,也如词人孤寂的一声悲叹:“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实实在在只是留下了“一段新愁”,到最后,只是“楼前流水”“念我终日凝眸”,仅仅这一句,便写尽了词人的凄凉心境。
  二人虽然情深意笃,但却没有子嗣,这难免也会成为夫妻之间的一块心病。根据陈祖美先生的说法,赵明诚或确实有着纳妾的事实。虽然并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表明,李清照也没有直接写出,但这无法言说或许也是她的愁思之一。也是从这一时候开始,李清照的词风从原先的隽永真挚走向愁苦跌宕,而这种风格也延续到了她的晚年。   二、“垂帘”——国覆夫亡的哀思之愁
  当“帘”垂下的时候,就像一道厚厚的屏障,将屋内与屋外隔开,也将屋内之人和外部世界的交流隔断。“垂帘”虽然能让人不受外界的困扰,但却也是词人为自己设下的一方帷幕,在自己的心中树起了一座无形的高墙,在这片天地里,镌刻着李清照的悲凉、无奈的愁思。这一时期的李清照,可谓是“不幸之至”:旧都覆亡,丈夫去世,家产尽失,膝下无子,年事已高,孤身一人居住在临安,本以为能与张汝舟共享晚年之乐,谁知张汝舟只是贪图几箱珍宝,有时甚至對李清照大打出手,为了“休夫”,李清照又经受了牢狱之灾。可以说,在这时的“帘”之垂态,无疑寄托了词人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国覆夫亡的哀思之愁。
  如在《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中的“帘”是这样的:“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夜晚寂静无声,明月留恋难舍,翠帘低垂。不同于其他的咏梅词,李清照选取的是残梅,正是残梅将已是“沈醉”的词人“熏破梦睡”,没有办法在梦中回到遥远的故乡。夜深人静,低垂的“翠帘”衬得夜色更显几分静谧。帘幕低垂,作者心情也同样低落,全词无愁字,却又字字在说愁:国破家亡,流落他乡,一腔哀思之愁,全借着残梅而发。
  又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中的“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天上的银河转移,人间的帘幕低垂。天上的牛郎织女尚且有相会之时,而李清照与赵明诚却天人永隔,再也无法相见了。一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天气如旧,衣服也如旧,可此时的情怀,却再不如旧时了。此时的帘幕低垂,也正如词人心中的悲伤,外在的景物似乎一切如旧,可经历过国破家亡、夫丧身零的种种苦难又怎能如旧呢?在这里的“垂帘”,也正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相思的哀愁之绪的化身。
  或是如晚年流寓江南所作的《永遇乐·落日熔金》,一句问“人在何处”,正是流露出流落他乡的孤独之悲,又因为经历过太多变化,所以即使是元宵佳节,也会担心突降风雨。回忆往昔盛景,到如今物是人非,历尽沧桑,不同于之前的“垂帘”,最后只是一句简单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人居住的环境并非深宅大院,而是临街修建的浅狭之屋, 其生涯之沦落潦倒可想而知。b一个“帘”,隔开的却是两种世界:“帘”内的人们家庭团圆,其乐融融;“帘”外的人却是历尽苦难而形单影只,将相思之愁、思乡之愁、孤独寂寞之愁集于一身。仅仅一个单薄的“帘”,却承受了词人失落与无助的厚重负担,这也是不加修饰的“帘”所能表达的最大悲伤。
  作为婉约派代表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无疑都与“帘”密切相伴。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帘”已不再是普通的客观实物,而是承载了其无数心事与情感的具体意象。“卷帘”之时,李清照是闲适相思的愁;“垂帘”之时,李清照是神伤哀思的愁。透过不同形态的“帘”语,实际上也是诗人不同时期的心语。
  a 赵梅:《重帘复幕下的唐宋词——唐宋词中的“帘”意象及其道具功能》,《文学遗产》1997年第4期,第41页。
  b沈祖棻: 《宋词赏析》,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0页。
  参考文献:
  [1] 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 谭伟良.唐宋词“帘”意象的审美意蕴[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4).
  [3] 倪晓英.李清照词的愁情艺术[J].文学教育(上),2007(4).
  作 者: 姚金宜,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海德格尔从“关系论”视角出发,将处在具体关系、具体环境中的人或事叫作“此在”;而“格式塔”学派则从“整体论”视角出发,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和“完型”。本文以“此在”说和“完型”说为学理资源,分析迈克尔·坎宁安小说《时时刻刻》中处于特定悲剧性“此在”情境中三位女性人物各不相同的生命历程;同时将三位女性的“此在”命运看成是“整体”和“完型”,勾勒出三位现代女性直面“此在”,逆袭向上的生
摘要:对于艺术家来说,取景和构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观者对视觉和视觉叙事产生强烈感知。不同的画幅与构图会带给观众不同的心理感受,对影片的叙事与主题产生帮助。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别具一格的人文观点与视觉模式,中国化的色彩倾向,挑战性的政治话语,使其成为国内影坛颇具话题性质的电影之一。  关键词:电影画幅 构图 观众心理  一、世界上的变形画幅影片与冯小刚创作的灵感来源  从电影诞生以来
摘 要: 面对不断衰落的贾府,贾探春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创造、利用一切机会为贾府振兴进行改革,也为自身成长搭建平台。这一过程中,探春坚持原则、一心为公的做法为其成功提供了保障,这对新时代青年干部改变“佛系”心态,形成勇于干事创业的作风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新时代青年干部应当通过树立上进心和责任心,从而不断提升正能量从而获得成长。  关键词 :《红楼梦》 探春 青年干部 “佛系”  贾探春是《红楼梦》中
摘 要:《红楼梦》七十四回讲的是由傻大姐拣了一个“五彩锦囊”,上面绘有春宫图,引起一场抄检大观园的风波。这回的语言设计策略是极为巧妙的,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王善保家的是一个奴才,但她却不识相,极力争取“话份”,结果是“自取其辱”。这一回的语言设计有现代物理学上的“量子纠缠”神奇效应,取得“说一现二”的效果,语言的潜在性能量发挥到了极致。作品又使用“逆势行文、反向行笔”的方法,写出激愤与无言的两种反
摘要:网络言情剧发展势头迅猛,剧中的女性大部分以“女强”的姿态出现,男性则有别于传统男性的形象。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丁墨的网络言情剧《三部曲》进行分析,发现网络言情剧中的男性人物形象有着“做娇”“忠犬”以及“腹黑”等特征,女性人物形象则“独立”“自信”“聪慧”;他(她)们的出现恰恰体现男女和谐共生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网络言情剧 丁墨 《三部曲》  网络言情小说改编电视剧简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更应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索教师开展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增强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育;初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2-0018-02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摘 要: 《客至》和《宾至》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以待客为题材的七言律诗。两首诗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诗蕴含的情感却通过外显的人物言行与隐匿的形式语言呈现截然不同的状态。同为待客,诗人在诗歌内容与形式上均表现出对“客”热忱亲近,对“宾”客套疏离的情感态度,由此可见诗人的“平易”与“轻狂”,彰显了杜甫无谄无骄的交友原则与正直不阿的士人风骨。  关键词:杜甫 《客至》 《宾至》 情感态度 交友原则  舍
摘 要: 如今,有关女性主义的言论在中国社会风潮涌动,性别话题成为流行话题。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已成为电视剧和电影反映的主题之一,这类作品通过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向观众展示当代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上的生存发展图景,并以此来反映女性意识觉醒和价值确立的过程。曾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无论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以其为例,探求女性形象在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摘要:莫言小说的语言是莫言从众多作家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符码,也成为莫言的特有标志之一。莫言近作一改昔日风格,《故乡人事》等作品语言偏向于平铺直叙,有纪实之感;《表弟宁赛叶》等作品语言逻辑密集紧凑,是狂欢化写作的另一变种。莫言的新作似乎丧失了一直以来莫言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但这也可以视作莫言告别自我开始另一轮全新创作的良好开端。  关键词:莫言近作 语言艺术  自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莫言一
摘 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面临的“边缘化”困境愈发显现。外在原因表现为功利主义、为学术而学术等不良研究倾向,深层原因则在于研究者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使命感的严重缺失。目前,我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古代文学研究者当从古圣先贤文以载道的责任担当中汲取精神,凝聚力量,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文化传承和价值重建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文化传承 价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