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要适应学”。教师要大胆创新、精益求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为出发点,拓宽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
【关键词】创造性;实践性
Innovation-our mathematics classroom be call
Fang Bin
【Abstract】Implement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the key be "teach to want orientation to learn".The teacher want brave innovation, try for the best, with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creation and fulfillment for point of departure, open widely teaching way of thinking.Only so, then can the request of the ori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qualified talented person come.
【Key words】Create sex;Fulfillment
在“数学中的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数学奖的历届评奖中,美国人独占1∕3强。然而,从基础教育来看,美国并不比我国重视数学。但差距是不难看出的,美国是数学创造获奖的大国,而我国只是数学竞赛获奖的大国。溯其根源,我们的数学基础教育注重培养的是技能,而不是创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已成为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和迫切任务。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呢?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趣,乃是唤起青少年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事实上,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知识往往通过情感功能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教材中“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的一幅生活情境:“今天是聪聪最开心的一天。不但因为今天是聪聪的生日,更重要的是聪聪还请来了几个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也快去看看吧。”(大屏幕出示情境画面)。在学生兴致盎然的观察中,我继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咦,好朋友都来了,可是聪聪为什么愁眉苦脸了呢?你愿意帮帮他吗?”此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已经变得迫不及待,内在动机已经不再是学习数学知识,而是一定要帮助聪聪的一种美好情感,知识的学习变得“不能不做”!而且这种情景的创设变枯燥为生动、由陌生变熟悉、自然美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带着“乐于助人”的情感升华,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情景中,从而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了“学生愿意学习”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归宿,一举多得。
2.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创造地学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新课程理念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学生在互动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地学习策略。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备和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纸板学具,启发学生:“平行四边的面积我们已经会求了,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随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这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被激发出来,各小组都投入到紧张的“创造”活动之中。一种又一种推导方法在他们的动手、动脑中诞生了。既解决了相关的问题,又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创新的火花也在交流的碰撞中不断地闪现。
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地学
历史上司马光“砸缸救人”和曹冲“木船称象”的典故都告诉我们标新立异的构思,别出心裁的方法,无疑体现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研究表明,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一切有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思路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学完“亿以内数的读法”后,我给学生出了道思维训练题:“3个0和4个7组成一个7位数,使组成的数要符合下面的要求:一个0也不读出来;读出一个0;读出两个0”。拿到这样的题,学生相当活跃,每一个同学都做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同学还把符合条件的数都找出来了。这样的题目,既重视求异,又重视求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达到了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发展思维的目的。
4.强调应用,注重学生在生活中学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学教育论文专辑中曾叙述过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我们能确信三角形面积公式一定是重要的吗?实际不然,更重要的是获得这样的思想方法,就是通过分割一个表面成一些简单的小块,并且用一种不同的方式重新组成这个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值。但现行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好多是与生活实际脱节的,课堂上着力培养的解题能力,也与今后实际需求脱节,以至学生的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场。因此,教师有必要先于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须臾离不开数学”,进而使他们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例如教学面积时,明确了“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后,可以让学生当堂测量课桌、黑板、书本的面积,回家后,布置家庭作业量出一块地板砖的面积,然后估计自己家的客厅有多大等。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要适应学”。教师要大胆创新、精益求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为出发点,拓宽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
收稿日期:2010-06-03
【关键词】创造性;实践性
Innovation-our mathematics classroom be call
Fang Bin
【Abstract】Implement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the key be "teach to want orientation to learn".The teacher want brave innovation, try for the best, with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creation and fulfillment for point of departure, open widely teaching way of thinking.Only so, then can the request of the ori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qualified talented person come.
【Key words】Create sex;Fulfillment
在“数学中的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数学奖的历届评奖中,美国人独占1∕3强。然而,从基础教育来看,美国并不比我国重视数学。但差距是不难看出的,美国是数学创造获奖的大国,而我国只是数学竞赛获奖的大国。溯其根源,我们的数学基础教育注重培养的是技能,而不是创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已成为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和迫切任务。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呢?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趣,乃是唤起青少年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事实上,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知识往往通过情感功能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教材中“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的一幅生活情境:“今天是聪聪最开心的一天。不但因为今天是聪聪的生日,更重要的是聪聪还请来了几个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也快去看看吧。”(大屏幕出示情境画面)。在学生兴致盎然的观察中,我继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咦,好朋友都来了,可是聪聪为什么愁眉苦脸了呢?你愿意帮帮他吗?”此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已经变得迫不及待,内在动机已经不再是学习数学知识,而是一定要帮助聪聪的一种美好情感,知识的学习变得“不能不做”!而且这种情景的创设变枯燥为生动、由陌生变熟悉、自然美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带着“乐于助人”的情感升华,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情景中,从而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了“学生愿意学习”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归宿,一举多得。
2.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创造地学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新课程理念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学生在互动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地学习策略。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备和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纸板学具,启发学生:“平行四边的面积我们已经会求了,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随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这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被激发出来,各小组都投入到紧张的“创造”活动之中。一种又一种推导方法在他们的动手、动脑中诞生了。既解决了相关的问题,又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创新的火花也在交流的碰撞中不断地闪现。
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地学
历史上司马光“砸缸救人”和曹冲“木船称象”的典故都告诉我们标新立异的构思,别出心裁的方法,无疑体现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研究表明,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一切有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思路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学完“亿以内数的读法”后,我给学生出了道思维训练题:“3个0和4个7组成一个7位数,使组成的数要符合下面的要求:一个0也不读出来;读出一个0;读出两个0”。拿到这样的题,学生相当活跃,每一个同学都做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同学还把符合条件的数都找出来了。这样的题目,既重视求异,又重视求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达到了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发展思维的目的。
4.强调应用,注重学生在生活中学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学教育论文专辑中曾叙述过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我们能确信三角形面积公式一定是重要的吗?实际不然,更重要的是获得这样的思想方法,就是通过分割一个表面成一些简单的小块,并且用一种不同的方式重新组成这个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值。但现行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好多是与生活实际脱节的,课堂上着力培养的解题能力,也与今后实际需求脱节,以至学生的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场。因此,教师有必要先于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须臾离不开数学”,进而使他们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例如教学面积时,明确了“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后,可以让学生当堂测量课桌、黑板、书本的面积,回家后,布置家庭作业量出一块地板砖的面积,然后估计自己家的客厅有多大等。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要适应学”。教师要大胆创新、精益求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为出发点,拓宽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
收稿日期: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