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院士邹学校让小小辣椒红遍祖国南北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椒逐渐成为中国人餐桌上少不了的蔬菜,而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一位科学家息息相关。他就是我国蔬菜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现在在市面上所能见到的辣椒品种,大部分是邹学校和他的团队培育出来的。几十年来,蔬菜遗传育种专家邹学校虽然只是研究了一个小小的辣椒,但是他的科研成果卻帮助了许多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了整个辣椒产业的发展。
  出差第一件事是逛菜市场
  邹学校研究辣椒已经四十多年了。他说:“我这一辈子的科研,就是在一个小小的辣椒上,不停地选育新品种,满足农民的需求,满足市场的需求。”
  上世纪80年代,农民手里的辣椒种子基本上都是自留的地方品种。产量低,抗病性差,品种单一。刚参加科研工作不久的邹学校接到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就是培育优质的辣椒品种。而这首先需要大量品种各异的辣椒种子作为基础。“我们做科研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收集优异的辣椒种子资源,来扩大杂交的遗传背景,这样才能培育出比较好的品种。”
  逛菜市场,寻找辣椒种子,这是邹学校多年来的习惯。工作一向勤奋的邹学校每到外地出差,次日早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当地的蔬菜批发市场转转,看看有没有新的辣椒品种。出差、托人帮忙……只要了解到哪一个地方有比较好的辣椒品种,有育种价值,邹学校团队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这个品种的种子,为育种服务。一心扑在科研上的邹学校,在40多年的收集历程中,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国外考察期间也会尽力收集国外的辣椒品种。
  有一次,邹学校团队前往秘鲁考察当地辣椒生长的情况。他们在一条河边上发现了一个苗圃,苗圃里种了不少辣椒,品质、外观俱佳,尤其适合市场流通。而这种辣椒是邹学校之前没有见过的。无意间发现的辣椒优良品种引起了邹学校强烈的兴趣。不懂西班牙语的他随即用手势与当地居民沟通,但收效甚微,当地居民除了知道邹学校对他们的辣椒感兴趣,根本不懂邹学校到底想要什么。
  就在邹学校一筹莫展之际,花园里来了一个工人。他能听懂西班牙语,但工人却告诉他花园里的辣椒还没有成熟,不过秘鲁的另外一个地方可能会有这种辣椒已经成熟的种子,他愿意带邹学校去寻找。但是,邹学校发现他的时间安排不过来。当天上午,邹学校有固定的日程安排,无法跟随工人去寻找种子。最后,邹学校与这个工人沟通,请他帮忙收集这种辣椒的种子,并事先付了费用,请他晚上把种子送到邹学校住的宾馆来。晚上回到宾馆,邹学校没有看见这个工人。正当他感到失望的时候,那个工人出现了。邹学校不只收获了一份特殊的种子,也收获了一份诚信。
  要让小小辣椒走向全国
  邹学校和他的团队利用辣椒种子库,选育出大量辣椒新品种。他的第一个科研成果“湘研”系列辣椒成为2000年以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辣椒品种。农民种植“湘研”后,每亩可以增加收入一千到五千元,甚至很多农民因此成了“万元户”。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劳动力价格的逐年上升,辣椒种子的价格也不断水涨船高,椒农种植辣椒的利润不断下降,那么如何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让椒农能够买到更便宜的辣椒种子,成为邹学校面临的又一个难题。“选育一个辣椒新品种至少要6到8年,有些人做一辈子可能一个品种也选不出来。育成一个新品种非常难,要创造一种新的育种技术,那是更难。”邹学校说。
  几百个辣椒品种的培育、记录、分析、对比……工作量堪称海量,而且没人知道是否能够成功。但是邹学校却对此充满信心,他希望每天都更努力一点,早日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株。“虽然知道雄性不育株育种难度很大,但是我们想通过雄性不育杂交品种的开发,给农民提供更便宜的杂交种子,增加农民收入。”
  秉持着这样的初心,邹学校和他的团队加班加点工作,每到深夜,研究室里都是灯火通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雄性不育株———河西牛角椒不育株。由于雄性不育系科研上的成功,辣椒种子的价格不断下降,产量不断提高,辣椒这种原本只在湖南、四川等地种植的蔬菜品种,开始走向全国。
  “农村孩子”的科研情结
  出身农家的邹学校有一颗科技惠农之心,一直心系农民,他的科研项目也一直紧贴农民需求。
  泸溪是湖南著名的“辣椒之乡”,这里种植辣椒的历史悠久,不过长期以来当地农民靠天吃饭。当1 996年邹学校第一次把辣椒新品种带到这里时,不少村民都不相信。邹学校选择用事实说话,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发起了辣椒新品种示范种植项目。村民们发现,新品种辣椒一亩地产辣椒四千到五千斤,有的甚至能产六千斤。从此,邹学校就成了村民们心中最信赖的技术专家。没过多久,当地种植辣椒的很多村民就成了“万元户”。
  过去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每到一处,邹学校都耐心地给椒农们讲解辣椒病害防治知识。在关注辣椒品种与生产的同时,邹学校也非常重视加工企业的发展。在泸溪,辣椒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小小的辣椒已经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红火大产业。
  “因为我出生在农村,了解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收入低,所以我的科研主要是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的收入,这就是我的科研情结。”在邹学校看来,他这一辈子太幸福了,从一个农村孩子一步步走到今天,能为社会做贡献,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感到心里非常踏实。
  邢大军据新华网陈思源/文整理
其他文献
“看看我们日益下垂的眼袋,看看我们脸上越来越多的皱纹,再想想我们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得飞。”剧中白志勇这一段慷慨陈词瞬间点燃观众重返青春的热情,饰演者靳东近日接受了北京卫视的独家专访,和大家分享北京卫视近期熱播剧《如果岁月可回头》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  “一定不能为了演而去演”  剧中白志勇一开篇就被离婚,他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自己喝个酒打打牌怎么就让整天看话剧看演唱会的妻子
期刊
怀旧有时充满美好,时空的变迁,会让很多美好沉淀,刻骨铭心。  1985年,在北京第四十二中高二那年,我们年级分了文理班,一个年级四个班,三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我选择了文科班。要说我们这个文科班,当时真可谓人才济济———琴棋書画,吹拉弹唱,把个校园生活弄得有滋有味的。当然,我们班不光能“文”,玩“武”的,也不含糊。  1986年下半年,从其他三个理科班转到了我们文科班三位同学———文科班又壮大了,
期刊
2012年的时候,作家刘庆邦接到了一个电话,是矿上的亲戚打来的,那位亲戚的儿子掐死了自己的亲儿子。  原来,亲戚的儿子在读高中时,就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了精神失常,不能继续读书了。不久,亲戚就给儿子娶了一个媳妇,一年后,有了孙子。孙子出生后,一家人的爱都转移到了孙子身上,再加上儿媳因为家里没有答应她买房,要离家出走,儿子受了刺激,精神崩溃升级,一时失控,就把自己的儿子给掐死了。  悲剧引发了创作欲
期刊
(接上期)  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中湖泊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区。然而受限于当地艰险的自然条件,这里一直是青藏高原湖泊考察中的空白区。  去年10月,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变及气候变化响应科考分队对可可西里地区的主要湖泊进行了系统科学考察,首次获得了该区域大中型湖泊水下地形、水质剖面等数据,为“亚洲水塔”湖泊变化、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近日发布的考察结果显示,近几十年来,随着降水增多和冰
期刊
妙手回春  我们每个人都与中医有些“瓜葛”。  眼下的“90后”“00后”,显然很在乎那些情人节、圣诞节,但他们也不会忘记板蓝根。但凡幼时“上火”,或是如今喜欢吃烧烤,长辈们总会令他们吃几片板蓝根化解,以免嗓子发炎,酿成病症。而往上数几代人,大都有被中医救治的经历。  我是感恩中医的,中医曾救活过弱小无助的我。我和家人都不知道那位郎中的姓名,但那一块“妙手回春”的匾额,今生是挂在我的心里了。  我
期刊
03  2014年,經过公开竞聘,翟一鸣出任了辽宁省乒乓球男队的主教练。从那以后,他和李晓霞就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沈阳,靠网络鸿燕传情起来。  因为拼得太狠了,李晓霞身上落下了一些老伤。2015年春天,她的肩伤、腰伤发作了,连续一个星期高烧不退,人也迅速地消瘦了下去。在伤病折磨下,李晓霞变得有些脆弱。翟一鸣来北京看望女友,看得出来,她对感情很是依恋。虽然球场上的她威风八面,骨子里其实还是一个小女孩。
期刊
云清开始在家办公的日子,每天未婚妻米燕发来的安全信息,是他的安神药。  元宵节那天,小镇一片安宁平静,地面被路灯映出潋滟流光。家人看电视,云清窝在房间和米燕聊天。晚10点左右,米燕让他去阳台。云清极为疑惑,但还是依言照做,没料到看见昏暗寂静的路灯下,站着一个人影朝他挥手。  空荡荡的小区,她裹着一身寒气说:“很想你,来看看,我就安心了。”  为避免接触,不让云清下楼,米燕远远地给了他一个虚空的拥抱
期刊
前文我们说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三月,大唐名将、时任右威卫大将军的高仙芝因在颜真卿处看到了岑参写给颜的一首诗,大为赞赏,就想着要将岑参收入其幕中,遂向朝廷提出了要岑参到他军中任职的申请。朝廷也很给他面子,于是就改授了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将他派到了安西。  高仙芝对于岑参的到来,可以说是十分欣喜,马上就任命了岑为他的掌书记。  掌书记是军中负责沟通藩镇与中央的文职僚佐,要求会写奏章和檄文,这对
期刊
近日,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在联合国网站推荐了全球10位年轻人参与抗疫的故事———中国的雨衣妹妹也在其中!这位24岁的中国女孩,疫情暴发以来,就开着自己的车奔走各家医院,为医护人员送上热乎的盒饭,因为她当时没有防护服,常穿一件雨衣……  他们身处世界的各个角落,身份各不相同,但当你看到他们的故事时,却会发现青年一代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勇于担当。  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4万多名建设工人倾力抢建,他们用“中国速度”创造出十多天内建成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奇迹。许多人将建设者称为“火雷兄弟”,近日记者专访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卫国,听听他讲述这群“兄弟们”的故事……  “我们不干,良心上说不过去  1月23日,武汉市决定在蔡甸知音湖畔修建一座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项目的牵头单位是总部位于武汉的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总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