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陈英台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期,陈英台从城市来到乡间这座破落的中学后就被人以“怪人”冠名。
  但凡对陈英台有点了解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放着好好的城里的重点中学工作不干,非要跑到这个常常传言行将倒闭在一个大鱼塘附近的中学来执教。真是太奇怪了!
  陈英台是这所学校里唯一拥有研究生学历的老师。他教数学,但经常也会串课到欧美文学,他会讲莎士比亚的名著,会讲莫泊桑和契诃夫,讲人性和社会现实,也讲讲浪漫的爱情。有时候他还会跑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去,说那时的军队管理有一种办法,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学习好的学生都喜欢陈老师,因为他的课讲得好,非常认真,以至于常常会拖堂。如果有个别同学向他请教,他一定会坐下来做特别辅导,直到你彻底弄懂了为止,最后还露出难得的孩子般的微笑好像亏欠你钱似的反问你一句,懂了吧?
  调皮的学生都有点害怕陈老师,因为他会打人,尤其是在课堂上,一旦抓到了有学生做小动作或是交头接耳或是传纸条,他一定会举起课桌上的自制教鞭或是大的三角尺抡起来就打。但他只打男生,对女生最多是给你个严厉的眼神自己体会去。
  陈英台下课后就开始抽烟休息一下。他不像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抽烟。他总是穿着朴素干净,头面清洁,香烟却是抽最便宜的那种。他总是提前到校,老远你就能看到他骑着那辆已经褪色但被擦得发亮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他整个人轻盈地穿行在田野里,就像是城里来的邮递员。
  陈英台年过四十了还没有成家,这一点使得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城市户口、月月有工资、家里只有老母亲一位,本人也是五官端正,甚至可以说颇受女生们的爱戴。据说这乡下是他外婆家,在村里有不少的表亲帮着他提亲,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弄到最后,谁给他提亲,他就和谁绝交。就连和他一起执教(英语课)的大表弟也不敢提。因为此前已因此绝交了几个表亲。你说怪不怪?
  陈英台常常对学生们说要珍惜时间。这话都是寻常的话,但从他嘴里说出来,夹杂着他那黝黑额头刀刻一般的深深皱纹就使人觉得格外情真意切。
  没多久,陈英台的母亲病逝。数九寒天,满地冰雪。人们看到陈英台露出了比雪还要白的赤脚结结实实地踩在冰雪上,他扛着丧事旗幡,孑然行走在茫茫大地之上。有人疑问,他答曰,我生在冬天,寒冬腊月里母亲天天为我凿冰洗尿布,我为母亲赤脚送行,算得了什么?
  母亲走后,陈英台好像一下子也老了很多。一个没有了女人照顾的家,似乎显得有点落魄。他一个人烧火做饭,与乡里人唯一不同的是,他用的是從城里亲自人力拖回来的煤球煮饭,而不是土锅土灶。他仍旧一个人过日子,但谁也不敢轻易触碰他的话题禁区。但是背地里人们还是会议论一个话题:这个怪人省下的钱到底给谁花?
  怪人逢年过节也走亲戚,遇上红白喜事也跟着凑份子,但他不打牌不喝酒也不会跟着大伙唠嗑耗时间,吃完饭就走人。回去干什么呢?备课。人们都说难怪人家能考上研究生,更难怪人家城里好学校要抓着他不放。但陈英台直到这所学校被合并了也没有离开过,他在退休后不久就病逝了。
  陈英台在世的时候,去过他家里的人,都会发现,有一间屋子是从不打开的。人们传说那里面藏着他的金银财宝呢。到底里面有什么,谁也不知道。陈英台去世后,他账户上有20多万存款,按照他的遗嘱由大表弟平均分给了与他同辈的表亲们,其中包括那些被他绝交的亲戚。只是对于那间屋子里的东西如何处理,却没有一个说法。
  人们在很早就听到一种说法,说陈英台之所以迟迟不结婚,是在等一个人,他的心上人。心上人出国留学了,还说他们是大学同学,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就等着女的回国结婚了。但女的一直没有回来,还有人说女的变心了。总之,这件事也没有人去渲染甚至进一步传说,要不是陈英台去世,人们或许都忘了这个只是一个说法的说法。
  后来,还是与他要好的教英语的大表弟打开了那间屋子。屋子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只是散发着一股崭新的油漆味,木质的、金属的、墙面的……拉开灰色丝绒幕布,只见四面墙壁上挂着各种家具,沙发、椅子、床垫一应俱全,最显眼的是一辆崭新的透着黑亮的带大链盒的凤凰牌自行车,太时髦了,即使是过了那么多年还是很时髦。大表弟不知该如何处理,后来还是发话说,你们有晚辈要办喜事的就拿去吧。开始大家还有点迟疑,但到底还是恍然大悟似的陆续沉默着往外搬东西。屋子里空空如也,但那种浓郁的油漆味却久久不散。
其他文献
青山的土匪,一共七十多人。  年龄最大的土匪,已经过了六十岁。花白的头发,消瘦的面孔,左眼角下边还长了个肉疙瘩。老匪是青山的远房叔叔。青山揭竿而起的时候,他就跟了青山,有几次还救了青山的命。青山对老匪,比对亲爹都亲。  青山对老匪说:“等你老了,我养你老!”  老匪深受感动,说:“大当家的,啥都不用说,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  其实,老匪也不指望青山真能养他老。干他们这一行的,刀口舔血,谁的心里
期刊
栀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荡来荡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麦时间了。确实是这样,麦子黄了麦子熟了,一棵棵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这香和栀子的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磨镰了,该下地了。  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顺爷磨了一夜镰,实际上是用锉刀锉的,弯月样的锯镰刀,长了碎碎的牙齿,要一个个锉
期刊
晚饭后,阿六下楼散步去。  刚走出小区门口不远,碰见叼着牙签的张三,他满脸通红。  阿六问张三,喝酒去了?  张三得意地说,老婆生日,全家庆祝去了。到帝豪大酒店吃自助餐。  阿六“哼”了一声,说,就你们一家三口,那不叫吃自助餐,叫吃亏!  张三有些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说话呢?  阿六说,每位198元,小孩半价,你家三口能吃够本吗?你家小孩也就吃点冰淇淋雪糕,或者吃点炒饭。  张三惊讶地问,你
期刊
天光暗淡,暮色四合,黑夜为整个世界拉上了厚厚的幕布。  蜿蜒的山路就在脚下,夜色中,看不见尽头,也找不到来路。  雨开始下,丝丝缕缕,把天地织成了一张大网,夜幕中远远近近只听得雨打树叶的沙沙声。  张生腋下夹一本古书,举一把黄纸伞,踉踉跄跄地走在雨中的山路上。  下午,张生邀了塔湾村的王俊,赶赴青山镇的李才家煮酒论诗文。李才家临着池塘,塘中荷叶正盛,亭亭玉立,像曼妙的舞女,莲花或含苞欲放,或开得正
期刊
沉郁的琴声来自原野深处,那是马头琴的旋律。跃上那道山岗,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溢彩的流云,舒缓而湍急的河流,无尽铺展的绿色,画面清新而凝重。  不知道走了多少个日夜,这是个坚韧而又漫长的过程。刚踏上归途的时候,草原上的花朵开得正繁茂,现在草都有些泛黄了。但拉克申感受到了故乡的气息,那浓郁的贯穿整个草原的湿润季风迎面而来,疲惫的身心立马松弛了下来。  拉克申永远都忘不了耸立在远处地平线上的那座高山
期刊
大个儿双脚岔开,分别踏在车辕的两侧,踩高跷样身体直立,那神态宛如一位挥斥方遒的将军。他手持一根三股细竹绕成的马鞭,鞭梢上扎着一束红缨。他把红缨马鞭在空中连续舞出漂亮的圆弧,甩出“啪啪啪”的脆响,嘴里连声“驾驾驾”地喊着号子。驾辕的枣红马脖子上的铜铃极速响起。它扬起四蹄,身体绷成一张弓,奋力向陡坡爬去,蹄下扬起一溜尘土……  载着满满砖块的马车终于爬上了坡。大个儿这才敢喘口气,坐在砖块上,用袖口抹去
期刊
从看守所出来,李二哈逢人就说,俺没杀人!  听的次数多了,村里没人再停下脚步听他讲自己为啥不是凶手。因为,他说来说去就一句话,俺没杀人。  唱首歌吧,二哈。不管谁说,李二哈就是不肯再唱,还外加一句,俺只给英子姐唱。  村里人依然记得,从郑山东家的一块荒地里,挖出王春英尸骨时的情景:脸朝下,头脚翘起,肚子往下挺着,只剩下骨架。明显能看出人还没死就被埋进了土里。死者头部遭钝器击打后掩埋,重度颅脑损伤和
期刊
小区里有树。小区里的树都是圈养的。圈养的树可招不来好鸟,鸟婆婆决定离家出走。  鸟婆婆当然往西走。唐僧取经就是往西走。西边既有经书,自然也有讲经的人,鸟婆婆想听他们讲一讲,儿子到底去哪儿了。  鸟婆婆问过鸟儿,但每只鸟说的都不一样。  过路的燕子说,你儿子在一个洞穴里呢,那个洞穴黑漆漆的,常年滴着水,可冷了。听得鸟婆婆狠狠打了个寒颤。  在低空盘旋的鱼鹰说,你儿子在海上一艘小船里呢,浪很大,不定什
期刊
“确定要挖?”全盛叔执长锹,下不去手。  背对着全盛叔蹲在地上的人冲那丛蓬勃的鬼针草啐了口唾沫。“挖!”蹲着的人一个猛子站起来,没比蹲着的时候高多少,鬼针草齐他的胸口。  我牵着花花走过。花花吃饱了肚子,身体微微抖动,尾巴很惬意地甩起来,让那些蝇虫找不到落脚的地。我问:“东哥,以后我还能来这儿放牛吗?”东哥弯着腰,隐没在那片绿里,唰唰唰,鬼针草就溃不成军被齐齐放倒了。花花走近前嗅闻了一下,不感兴趣
期刊
料峭的春雨打湿了F城的黄昏。裹着棉衣的兰萍带着小明朝千里之外的C城狂奔。时有火车嘹亮的汽笛声,趁夜幕渐渐拉开,或在旷野山谷间,以及她不安的心头凄厉响起。  两岁多的小明躺在兰萍的身上睡着了。或许他白天哭闹过,这会儿累了。行驶的火车跟兰萍一起唱着焦虑而又缠绵的摇篮曲,摇摇晃晃的,促使他睡意渐浓。  窗几上,水杯零食玩具尿不湿等被她占满了。邻座的人有怨无言,大概觉得她带着孩子不容易。后来,同位的高个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