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媒体深度融合为代表的信息经济背景下,为应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产业需求,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实际,新媒体技术在其高质量发展中的有效应用不可忽视。本文基于该理念,阐述了新媒体技术和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互构,梳理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新媒体技术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出专业认证驱动下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有效策略,涉及理念、机制和模式三方面。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认证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同时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文件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要求,在以媒体深度融合为代表的信息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正视、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强度,从如何有效应用新媒体技术重点切入,增强对新媒体等技术的适应性、接触度和掌握力,通过在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多个环节的实施,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实现结构性、创新性的改革,最终通过专业认证从理念、机制和模式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新媒体技术助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变革,对于教育传播和知识表达的形态和生态影响深远,进一步影响了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等高质量发展模式。
(一)新媒体技术促进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变革
新媒体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改革发展的关键要素。该技术的很多特征深受当下学生的青睐,如交互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等,与其接受、处理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呼应。通过新媒体技术,可打通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材和教务等教学场景中的知识传播和表达壁垒。
(二)新媒体技术加强教育传播和知识表达有效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行各业对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其需要借助新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有效的教育传播和知识表达。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艺术、英语等情景性教学环境要求高的专业。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也会对高等教育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效进行,构建重要的载体和平台环境,主要涉及重构课程体系、扩充开放性教育资源数量和衡量评估绩效等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媒体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面对新媒体技术引发的产业重构态势,新的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的调整和变化。目前,已有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对新媒体技术开展了全面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进一步仔细审视,问题仍然存在,不容过度乐观。
(一)高职教育中新媒体技术应用现状
新媒体技术应用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其以技术创新应用为出发点,并据此引领和革新教育模式,深刻影响了新时代具有创新意义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社交媒体平台形式的教育传播和慕课、微课等知识表达上。
1.教育传播: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主。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开通网上学习平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和抖音短视频等,通过新媒体技术以短视频、有声读物等形式立体呈现教学内容,为师生的教学内容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载体。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通过微信、腾讯QQ等社交媒体平台,实现在线教学和听课。
2.知识表达:以慕课、微课为例。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软硬件设备与设施,建构高职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教學场景。通过慕课、微课进校园等形式进行的知识表达,引导教师与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中进行教与学,促进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开设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课程》直播课,最终收获了8420人观看。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新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技术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广泛普及,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的新媒体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力度越来越强,但存在数字素养教育重视不够、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和个性化学习缺乏等问题。
1.数字素养教育重视不够。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化社会公民的核心素养,是公民生存的基本能力,是21世纪劳动者和消费者的首要技能。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以及其他教育技术大范围普及,要求学生不断提升了解和掌握数字工具、实施数字创建、有效获取数字信息和数字交流等的能力。数字素养的培育已开始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制订等。但由于对数字素养的具体内涵缺乏共识,对数字素养教育重视不够,致使很多学校无法出台有效措施以应对新的挑战。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当下,新媒体技术对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一道难关。
2.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具体表现在没有将新媒体人才培养、引进与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应起来,目前更多采取其他岗位人才转型或者直接应付,导致“无人可用”或者“用人不当”等现象。这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很多新媒体技术课程开设不了或者开设效果不好;二是在教学体系上,未能借助新媒体技术动态可视化呈现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三是在教学实践上,影响实践平台的多媒体呈现和表达效果,不利于实习实训项目的融合性教学。 3.个性化学习方式缺失。根据师生个性化需要,量身打造教育内容和方法,这一做法日益引发关注。由此推动包括新媒体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旨在赋予高职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利,为实行差异化教学创造条件。尽管人们对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需求很高,但现有技术和实践并未对此予以足够支持,部分教师不情愿接纳或者不适应新媒体技术,对技术应用方式不友好、不信任。
三、新媒体技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用策略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提出了“探索高职专业认证”的任务。在具体构建统一的、权威的、具有公信力的专业认证体系,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新媒体技术可以从理念、机制和模式上,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工具保障。
(一)理念上:重视数字素养,促进专业认证目标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以学生为中心”是专业认证的三个核心理念之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中心”。数字素养的养成,对以学生为中心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1.拓宽培养学生的能力范畴。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需要重视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培养学生数字获取、数字交流、数字创建、数字消费、数字安全、数字伦理、数字规范、数字健康等素养,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新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和迭代的发展,定期更新、完善有关学生数字素养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内容,拓宽培养学生的能力范畴。
2.提升多主体协同创新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应依托新媒体技术加强合作和分享,实现交互多层次的教育。更可以借助新媒体实现不同专业、不同主体之间的跨空间合作,完成协商和对话,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分享和创新。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浙江日报温州分社,共同打造了《课程微思政》等微课形式的视频课程。
(二)机制上:完善师资队伍培养和制度建设,保障专业认证过程高效
从体制机制层面上对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进行保障,強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专业认证“形成持续改进机制”理念的直接体现。这些保障机制体系的完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从新的技术视角,重新思考师资队伍建设、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为专业认证过程的高效实施奠定基础。
1.完善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机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新媒体技术应用下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机制上下功夫。一方面,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机制中,添加对于新媒体技术应用的知识重构和能力再造工程,培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如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年度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会重点关注参赛者的新媒体技术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引进高水平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聘请新媒体界的企业教师,弥补现有校内师资在实践能力上的脱节和不足。
2.完善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完善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融媒体工作室等机构设置,承担专业教学、科研任务,同时兼顾第二课堂、竞赛培训和社会服务等职能,保障学生、老师和其他类型人员享受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教学、管理和科研创新等新媒体技术应用红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度、符合度评价结果,运用“持续改进”理念,建立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等制度,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保障专业认证过程高效,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模式上:关注教育体系内容构建与方法选择,促进专业认证结果的科学性
“成果导向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选择和应用导向,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教育体系内容的构建与实现方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需要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切入新媒体技术应用,构建多元融合的课程知识构架和教学方式,这对于专业认证结果的科学性十分重要。
1.构建多元融合的知识构架。依据学生应该获得的学习成果,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多元融合的知识构架。一方面,在传统课程中注入新媒体技术元素。从课程内容资源呈现、知识传播载体形式和课堂视听体验等方面展开,应用更多的如视频、音频和动画等新媒体技术。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加入新媒体的相关课程,如目前产业应用较多的移动应用、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各种新媒体形式相关内容。
2.融入新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抓住媒体深度融合的优势,营造一个互动式教育环境。选用恰当的新媒体技术表现方式,采用线上直播配合翻转课堂、微格课堂、移动课堂、精品资源课平台等,构建一个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教学方式体系,有效帮助和保障学生获得预设的教学成果。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与睿泰集团合作,打造富媒体精品资源课平台。
作者系无锡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技术学院教授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JA1602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彭波.互联网下半场新媒体演进趋势分析[J].现代出版,2019(06).
[2]董盟君.媒体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传媒,2020(22).
[3]郭琪,魏冬峰,侯典云,等.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初步认识[J].教育教学论坛,2020(09).
[4]杨莉.新媒体技术在高等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新媒体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及应用探究》[J].新闻爱好者,2021(04).
[5]迟静.“融媒体”背景下高等职业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7).
[6]赵粉平.新媒体技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06).
[7]古天龙.数字化社会需要补上数字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2019-09-24.
【编辑:钱尔赫】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认证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同时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文件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要求,在以媒体深度融合为代表的信息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正视、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强度,从如何有效应用新媒体技术重点切入,增强对新媒体等技术的适应性、接触度和掌握力,通过在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多个环节的实施,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实现结构性、创新性的改革,最终通过专业认证从理念、机制和模式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新媒体技术助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变革,对于教育传播和知识表达的形态和生态影响深远,进一步影响了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等高质量发展模式。
(一)新媒体技术促进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变革
新媒体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改革发展的关键要素。该技术的很多特征深受当下学生的青睐,如交互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等,与其接受、处理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呼应。通过新媒体技术,可打通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材和教务等教学场景中的知识传播和表达壁垒。
(二)新媒体技术加强教育传播和知识表达有效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行各业对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其需要借助新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有效的教育传播和知识表达。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艺术、英语等情景性教学环境要求高的专业。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也会对高等教育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效进行,构建重要的载体和平台环境,主要涉及重构课程体系、扩充开放性教育资源数量和衡量评估绩效等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媒体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面对新媒体技术引发的产业重构态势,新的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的调整和变化。目前,已有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对新媒体技术开展了全面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进一步仔细审视,问题仍然存在,不容过度乐观。
(一)高职教育中新媒体技术应用现状
新媒体技术应用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其以技术创新应用为出发点,并据此引领和革新教育模式,深刻影响了新时代具有创新意义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社交媒体平台形式的教育传播和慕课、微课等知识表达上。
1.教育传播: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主。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开通网上学习平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和抖音短视频等,通过新媒体技术以短视频、有声读物等形式立体呈现教学内容,为师生的教学内容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载体。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通过微信、腾讯QQ等社交媒体平台,实现在线教学和听课。
2.知识表达:以慕课、微课为例。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软硬件设备与设施,建构高职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教學场景。通过慕课、微课进校园等形式进行的知识表达,引导教师与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中进行教与学,促进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开设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课程》直播课,最终收获了8420人观看。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新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技术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广泛普及,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的新媒体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力度越来越强,但存在数字素养教育重视不够、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和个性化学习缺乏等问题。
1.数字素养教育重视不够。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化社会公民的核心素养,是公民生存的基本能力,是21世纪劳动者和消费者的首要技能。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以及其他教育技术大范围普及,要求学生不断提升了解和掌握数字工具、实施数字创建、有效获取数字信息和数字交流等的能力。数字素养的培育已开始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制订等。但由于对数字素养的具体内涵缺乏共识,对数字素养教育重视不够,致使很多学校无法出台有效措施以应对新的挑战。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当下,新媒体技术对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一道难关。
2.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具体表现在没有将新媒体人才培养、引进与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应起来,目前更多采取其他岗位人才转型或者直接应付,导致“无人可用”或者“用人不当”等现象。这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很多新媒体技术课程开设不了或者开设效果不好;二是在教学体系上,未能借助新媒体技术动态可视化呈现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三是在教学实践上,影响实践平台的多媒体呈现和表达效果,不利于实习实训项目的融合性教学。 3.个性化学习方式缺失。根据师生个性化需要,量身打造教育内容和方法,这一做法日益引发关注。由此推动包括新媒体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旨在赋予高职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利,为实行差异化教学创造条件。尽管人们对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需求很高,但现有技术和实践并未对此予以足够支持,部分教师不情愿接纳或者不适应新媒体技术,对技术应用方式不友好、不信任。
三、新媒体技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用策略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提出了“探索高职专业认证”的任务。在具体构建统一的、权威的、具有公信力的专业认证体系,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新媒体技术可以从理念、机制和模式上,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工具保障。
(一)理念上:重视数字素养,促进专业认证目标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以学生为中心”是专业认证的三个核心理念之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中心”。数字素养的养成,对以学生为中心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1.拓宽培养学生的能力范畴。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需要重视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培养学生数字获取、数字交流、数字创建、数字消费、数字安全、数字伦理、数字规范、数字健康等素养,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新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和迭代的发展,定期更新、完善有关学生数字素养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内容,拓宽培养学生的能力范畴。
2.提升多主体协同创新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应依托新媒体技术加强合作和分享,实现交互多层次的教育。更可以借助新媒体实现不同专业、不同主体之间的跨空间合作,完成协商和对话,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分享和创新。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浙江日报温州分社,共同打造了《课程微思政》等微课形式的视频课程。
(二)机制上:完善师资队伍培养和制度建设,保障专业认证过程高效
从体制机制层面上对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进行保障,強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专业认证“形成持续改进机制”理念的直接体现。这些保障机制体系的完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从新的技术视角,重新思考师资队伍建设、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为专业认证过程的高效实施奠定基础。
1.完善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机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新媒体技术应用下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机制上下功夫。一方面,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机制中,添加对于新媒体技术应用的知识重构和能力再造工程,培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如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年度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会重点关注参赛者的新媒体技术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引进高水平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聘请新媒体界的企业教师,弥补现有校内师资在实践能力上的脱节和不足。
2.完善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完善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融媒体工作室等机构设置,承担专业教学、科研任务,同时兼顾第二课堂、竞赛培训和社会服务等职能,保障学生、老师和其他类型人员享受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教学、管理和科研创新等新媒体技术应用红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度、符合度评价结果,运用“持续改进”理念,建立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等制度,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保障专业认证过程高效,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模式上:关注教育体系内容构建与方法选择,促进专业认证结果的科学性
“成果导向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选择和应用导向,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教育体系内容的构建与实现方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需要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切入新媒体技术应用,构建多元融合的课程知识构架和教学方式,这对于专业认证结果的科学性十分重要。
1.构建多元融合的知识构架。依据学生应该获得的学习成果,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多元融合的知识构架。一方面,在传统课程中注入新媒体技术元素。从课程内容资源呈现、知识传播载体形式和课堂视听体验等方面展开,应用更多的如视频、音频和动画等新媒体技术。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加入新媒体的相关课程,如目前产业应用较多的移动应用、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各种新媒体形式相关内容。
2.融入新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抓住媒体深度融合的优势,营造一个互动式教育环境。选用恰当的新媒体技术表现方式,采用线上直播配合翻转课堂、微格课堂、移动课堂、精品资源课平台等,构建一个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教学方式体系,有效帮助和保障学生获得预设的教学成果。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与睿泰集团合作,打造富媒体精品资源课平台。
作者系无锡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技术学院教授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JA1602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彭波.互联网下半场新媒体演进趋势分析[J].现代出版,2019(06).
[2]董盟君.媒体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传媒,2020(22).
[3]郭琪,魏冬峰,侯典云,等.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初步认识[J].教育教学论坛,2020(09).
[4]杨莉.新媒体技术在高等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新媒体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及应用探究》[J].新闻爱好者,2021(04).
[5]迟静.“融媒体”背景下高等职业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7).
[6]赵粉平.新媒体技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06).
[7]古天龙.数字化社会需要补上数字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2019-09-24.
【编辑:钱尔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