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生成应把握“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_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教学中既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处理生成的新知,值得我们研究.谨以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拓展训练,让生成的新知具有维度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教师适时地深入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像平静的湖面一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学习对顶角的一节课中,学生通过用按照画弧线的方法逐一画出每对对顶角而得到结论:两条直线相交有两对对顶角.并且能够寻找到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构成的图形中对顶角的数量.往往教学中到此就告一段落了,这种机械的操作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此时在此进行拓展,提出你能更快更准确地得到这些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对顶角的数量的问题.把操作升华为思考,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让学生进行探究,从特殊到一般,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得出n(n-1)的一般性结论,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分类讨论,让生成的新知具有深度
  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所谓的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无法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而需要一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一一加以解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第三节展开与折叠.通过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归纳小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沿着正方体棱线剪开,把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展示出来,而草草地就收尾了.这样这些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杂乱无章地呈现出来,不利于学生对所得新知的认识.此时应对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进行分类讨论,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平面展开图的特点.即分为四类:中间四个面,上下个一面;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中间两个面,楼梯天天见;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杂乱无章的问题,另一方面恰当的分类又避免了遗漏.深入浅出,更利于学生接受.
  三、贴近生活,让生成的新知具有广度
  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用处,而会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数学学习.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触类旁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益处.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六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学习中.借用数轴帮助学生找到了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学生并能够写出不等式的解集.看似直观地在数轴上找到了不等式组的解集.但是与学生的生活不够贴近.不能很快地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公共部分的意识.此时在此教师用形象的表述不等式组中的公共部分帮助学生.对比学生生活中交朋友一样.寻找到你与他的“共同语言”,这个“共同的语言”在这里就如同公共部分.这样既让学生深入地认识了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了在生活中与朋友间的“共同语言”是一个道理.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对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发酵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新旧对照,让生成的新知具有高度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前即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峰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因此,学生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中,通常表现出:新的活动经验的积累总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分式》的学习中,通过学生已有的学习分数的经验,迁移到学习分式上来.充分发挥出学生旧知的积极因素,从分数与分式的性质到加减乘除计算逐步建立台阶.提高学生由数到式的认识,进一步学习分式的计算、题型和结果的化简等.让学生认识到初中对数的学习从字母表示数开始,数学的学习进入了另一个高度.从“新”出发,以旧促新,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到了增值.
  五、及时内化,让生成的新知具有纯度
  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内化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那么在一整章的教学内容结束后,要及时与学生一道归纳与总结,不能让某一知识点孤立的存在,留存于表面.否则久而久之,学习的效果不佳.教师要把零散的知识由点及线,由线及网地整合.使知识织成一张网络,把知识融会贯通,使得学生触及一个知识点,就能快速地提取出相关的一连串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体系.智慧地、科学地加工一整章中的数学知识,使之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让学生轻易地把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恒久远.
  
  (责任编辑 黄桂坚)
其他文献
根据目前研究情况,为安全计各地在推广应用疏桩基础时,可先做现场荷载试验,以求得适用的承载力与适用的沉降量(或最终全部沉降量)进行设计。有关疏桩设计的技术咨询请直接与作者联
<正> 二、混凝土及钢材 (一)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_(40),这是因为无粘结预应力筋通常采用高强钢绞线或碳素钢丝,故要求将混凝
目的:比较同轴微切口2.2mm与2.8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4-07/2015-03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62例362眼,随机分成2.2mm组(211例211眼)和2.8mm组(151例151眼
【正】 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白美清说.1995年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全系统实行两线运行。 首先,要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对粮食的事权和责任,建立分
目前的苏教版化学教材,在课程内容和考试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其教学的需求,也是迎合课改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课上,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我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找到乐趣,进而培养“想学”“去学”“乐学”“好学”的学习习惯。  一、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原则和意义  在化学课程中开展综合活动课程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人对事物的求知欲,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其产生学好该课程的强烈愿望,应该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状态,促进知识的建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连续性、抽象性、概括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真正地喜欢数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运用的普及,推进现代化教育成了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标志。这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工具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为一体,它的直观性、形象性以及动感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媒体的运用就不仅仅局限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它的出现和运用,为理论性、抽象性强的高中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度较大、很难掌控的过程,很容易出现越俎代庖、放任自流等极端现象。根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当前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并没有“脱胎换骨”,时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08/2015-08就诊并最终确诊为AS伴葡萄膜炎的患者40例46眼,对其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