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能够享受到更丰富、更方便、更高速的移动通信业务。本文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 技术
移动体之间进行具有显著的可移动性通信即为移动通信,它指通信一方或双方在移动状态进行的通信过程。处于移动状态中的物体或者人都能充当移动体。移动通信可以在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进行,也能在移动体之间进行。移动通信基本实现了通信需求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未来的移动通讯市场需求将更为广泛,这给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也被称为模拟移动通信技术,它采用了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频分多址制式、频分双工为代表,以TACS 与AMPS作为主体,通过蜂窝组网技术来实现频率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我国主要使用了TACS,每秒传输速率为2.4kB,使用TACS并没有完全发挥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由于传输带宽的有限导致活动区域范围受到束缚而难以实现长途漫游功能。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保密性差、传输速率低、提供的业务少、频谱利用率低、各制式难以兼容等。
(二)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被称之为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它采用了时分多址与码分多址技术。GSM和CDMA 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两种制式代表,GSM制式在我国应用广泛。2G的传输速率每秒可达到 9.6kB~28.8kB,相比1G而言提高很大,另外,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还具有一些优点:较高的系统频谱使用率、保密性好,支持异地漫游,提供业务种类多样。虽然2G的传输带宽比1G更宽,但对于宽带要求较高的多媒体业务而言仍不够要求,因此,第二代移动通信在数据应用方面局限性较大。
二、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最主要的特点是其功能模板运用了智能信号处理技术,能提供高速数据和慢速图像等多种宽带信息业务,其传输速率很快,平均每秒可达到384kB。3G对于用户使用环境要求低,并可与无绳电话、卫星移动通信等多种移动通信系统相互融合,功能十分强大。
(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主要功能为:第一,在全球范围内覆盖无线通信;第二,全面提升无线业务质量。4G处于开发探索时期,其主要特征为:1.通信速度非常之快。其无线传输速率平均每秒为10M~20M,最高可达100M。2.更大的网络频谱。通信运营商必须对3G进行大量的改造以确保4G通信的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3.智能性非常高。其终端设备操作与设计都具有很高的智能化,实现了许多高难度技术的功能服务。4.更高的兼容性。只有4G通信的各方面性能明显优于3G 通信,4G通信才能理所当然被人们所接受。所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应实现由3G通信到4G通信的稳定过渡、支持多种网络互联、无覆盖的全球漫游、接口开放、终端多元化等特点。
三、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
数据业务可满足多用户高速下行的需要,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业务技术以其优越的性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可很好的支持数据业务技术的,为了更好的利用数据业务技术,必须不断发展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自适应可变速率调制技术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满足不同速率不同质量的业务传输需求,还要灵活应对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对自适应调制传输速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在网络传输质量得以保证的情况下,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可根据传播条件的不同及时有效的调整传输速率,使得频谱效率达到最优。可变扩频增益码分多址与可变速率正交振幅调制是可变速率调制技术的两种主要方式。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是指研制出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编程程序,将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对所有应用的软件编程开发。即使是不同系统的移动终端和基站也能够通过相同硬件平台上的不同软件而得以实现。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可实现多种网络之间的互联,系统有效融合了有线网和无线网,大幅增强了网络灵活性。
(四)智能天线阵列技术
智能天线可提供综合的时空信号,巧妙结合收发信机的多个输入和输出信息,它主要是由多组完整且独立的天线所组成。智能天线与单个天线不同之处在于可对波束方向进行动态调整,确保系统不受旁瓣干扰,并对信号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以确保每位用户能获得最大主瓣。这不仅增加了系统容量,使得SINR性能得到有效改善,还降低了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并扩大了小区信号覆盖范围。
(五)多用户检测技术
多用户检测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检测程序,主要用于对系统多个平行传送信号的检测。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出发点是将所有用户的信号看成有用信号,而非干扰信号, 通过不断消除用户受到的多址干扰信号来促进系统频谱效率的有效提高。
(六)IP 技术
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会有一个十分完整的IP系统,不仅能够使核心网得以IP化,更能使无线接入部分得以IP化。核心网的IP化主要是出于对原有核心网的改动成本、改动后的兼容性及改动程度方面的考虑。而无线接入部分的IP化能够促进基于IP包的统计复用技术的实现,这充分确保了IP 技术的协调性能,降低了传输成本费用,使得全带宽利用度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唐兴.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J].江西通信科技,2008,2
[2]张献英.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浅析[J].数字通信世界,2008,6
[3]朱韬.3G 系统中新型调制技术与智能天线研究[J].科技传播,2010,10
【关键词】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 技术
移动体之间进行具有显著的可移动性通信即为移动通信,它指通信一方或双方在移动状态进行的通信过程。处于移动状态中的物体或者人都能充当移动体。移动通信可以在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进行,也能在移动体之间进行。移动通信基本实现了通信需求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未来的移动通讯市场需求将更为广泛,这给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也被称为模拟移动通信技术,它采用了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频分多址制式、频分双工为代表,以TACS 与AMPS作为主体,通过蜂窝组网技术来实现频率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我国主要使用了TACS,每秒传输速率为2.4kB,使用TACS并没有完全发挥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由于传输带宽的有限导致活动区域范围受到束缚而难以实现长途漫游功能。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保密性差、传输速率低、提供的业务少、频谱利用率低、各制式难以兼容等。
(二)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被称之为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它采用了时分多址与码分多址技术。GSM和CDMA 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两种制式代表,GSM制式在我国应用广泛。2G的传输速率每秒可达到 9.6kB~28.8kB,相比1G而言提高很大,另外,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还具有一些优点:较高的系统频谱使用率、保密性好,支持异地漫游,提供业务种类多样。虽然2G的传输带宽比1G更宽,但对于宽带要求较高的多媒体业务而言仍不够要求,因此,第二代移动通信在数据应用方面局限性较大。
二、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最主要的特点是其功能模板运用了智能信号处理技术,能提供高速数据和慢速图像等多种宽带信息业务,其传输速率很快,平均每秒可达到384kB。3G对于用户使用环境要求低,并可与无绳电话、卫星移动通信等多种移动通信系统相互融合,功能十分强大。
(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主要功能为:第一,在全球范围内覆盖无线通信;第二,全面提升无线业务质量。4G处于开发探索时期,其主要特征为:1.通信速度非常之快。其无线传输速率平均每秒为10M~20M,最高可达100M。2.更大的网络频谱。通信运营商必须对3G进行大量的改造以确保4G通信的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3.智能性非常高。其终端设备操作与设计都具有很高的智能化,实现了许多高难度技术的功能服务。4.更高的兼容性。只有4G通信的各方面性能明显优于3G 通信,4G通信才能理所当然被人们所接受。所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应实现由3G通信到4G通信的稳定过渡、支持多种网络互联、无覆盖的全球漫游、接口开放、终端多元化等特点。
三、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
数据业务可满足多用户高速下行的需要,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业务技术以其优越的性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可很好的支持数据业务技术的,为了更好的利用数据业务技术,必须不断发展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自适应可变速率调制技术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满足不同速率不同质量的业务传输需求,还要灵活应对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对自适应调制传输速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在网络传输质量得以保证的情况下,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可根据传播条件的不同及时有效的调整传输速率,使得频谱效率达到最优。可变扩频增益码分多址与可变速率正交振幅调制是可变速率调制技术的两种主要方式。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是指研制出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编程程序,将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对所有应用的软件编程开发。即使是不同系统的移动终端和基站也能够通过相同硬件平台上的不同软件而得以实现。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可实现多种网络之间的互联,系统有效融合了有线网和无线网,大幅增强了网络灵活性。
(四)智能天线阵列技术
智能天线可提供综合的时空信号,巧妙结合收发信机的多个输入和输出信息,它主要是由多组完整且独立的天线所组成。智能天线与单个天线不同之处在于可对波束方向进行动态调整,确保系统不受旁瓣干扰,并对信号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以确保每位用户能获得最大主瓣。这不仅增加了系统容量,使得SINR性能得到有效改善,还降低了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并扩大了小区信号覆盖范围。
(五)多用户检测技术
多用户检测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检测程序,主要用于对系统多个平行传送信号的检测。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出发点是将所有用户的信号看成有用信号,而非干扰信号, 通过不断消除用户受到的多址干扰信号来促进系统频谱效率的有效提高。
(六)IP 技术
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会有一个十分完整的IP系统,不仅能够使核心网得以IP化,更能使无线接入部分得以IP化。核心网的IP化主要是出于对原有核心网的改动成本、改动后的兼容性及改动程度方面的考虑。而无线接入部分的IP化能够促进基于IP包的统计复用技术的实现,这充分确保了IP 技术的协调性能,降低了传输成本费用,使得全带宽利用度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唐兴.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J].江西通信科技,2008,2
[2]张献英.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浅析[J].数字通信世界,2008,6
[3]朱韬.3G 系统中新型调制技术与智能天线研究[J].科技传播,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