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发展对于西宁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是西宁推进绿色发展应有之义。
“宜居城市”的提出使城市回归了它的本义。城市只有宜居才是可以触摸的生活,可以共享的文明。自亚里士多德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到1866年德国博物学家海德格尔阐释生态学,强调“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相济,“诗意般栖居”业已成为全球文明发展的一种共识。宜居城市从“城市的本质是人的生活”这一基点出发,体现了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提高人的综合生活质量,二是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城市的宜居性要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多种角度来实现,即全方位整体地实现其宜居性,而不是只满足其中一方面的要求,包括繁荣的城市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社会公共事业,和谐的人文氛围等。城市的宜居性应被定义为城市或区域内居民所能够享受到的好的城市生活质量。宜居城市建设更重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贯彻以及宜居城市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实施效果和与规划的契合度,更致力于以城市历史的传承把握未来建设方向。
“人”的发展第一位。城市发展无论如何规划和定位,都应该将“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都应该将“人”的幸福指数、和谐发展程度放在第一位。这种投资和投入周期,也许会很长,见效很慢,但只要假以时日,努力前行,最终会让城市发展和形象得到开拓性变化。通过引入城市设计的技术力量来逐步塑造城市的宜居环境。在宜居环境营造上,需重视建成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施、开放空间环境。建成空间设计主要是设计协调建筑的形体、色彩、体量;公共空间设施强调从人的结构需求出发精细化设计公共空间中的各类设施,增加城市的细腻度和质感,打造鲜明的场所精神;开放空间环境则是完善城市层级化的公园系统,并以可亲近的绿道和篮网网络加以串联,强化开放空间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就宜居空间塑造而言,要基于人的尺度,以市民步行10-15分钟可及范围形成方便快捷的社区生活圈,以此为单元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组织慢行系统、完善安全应急网络,加强社区服务场所建设,以公园、学校和社区商业综合体为载体促进邻里交往、组织社会生活网络,逐步形成市民的社区认同。
城市韧性之确立。西宁构建宜居城市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做法。在园区,只有不到2%的道路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街,64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上没有商店,取而代之的是围合式、多层级商业区。开门七件事,都能在社区“邻里中心”办完。既方便居民,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这种组团式城市布局中,不同单元之间紧密联系,每个单元都能自给自足,可极大提高城市的韧性。
天然气不入地下管廊。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百年工程,一定要慎重,宁缺毋滥,切忌急于求成。注重地下综合管廊不在老城区建设,只在新区考虑;借鉴新加坡天然气不入地下综合管廊,这值得思考,需要我们反复论证。现在天然气管道直埋都对城市安全构成隐患,将来入地下管廊必将给城市构成更大地下安全考量。
基础环节建设加强。社区是宜居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细胞单元”,高水平的社区建设是实现宜居城市“精明增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城市宜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未来宜居城市建设应加强该基础环节,以社区为中心搭建多层次网络系统载体,将各种社会资源下放整合到社区层级中,使宜居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分解蔓延至社会基础群落中,在政府引导的前提下,探索居民自治方式,从社区建设层面入手,真正实现城市宜居建设的微观形态塑造,以最经济、最高效的方式完成宜居城市建设的可达目标。
强调城市社会治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在社区层面,可以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通过自下而上的社區规划,吸引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鼓励居民资助设计小区环境,既有利于形成社区的可识别性和个性,又可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塑造文化多元、开放包容的宜居人文环境。开放和多元的城市文化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精神蓄养的“良田”,也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良好契机,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有力地推动着宜居城市建设精神层面目标的实现,体现了城市开放包容的胸怀。因此,宜居城市建设应将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作为主要组成,通过加强宜居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宜居建设抓好“软件”。当前我们西宁城市绿化美化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大、档次高、设计新颖,“硬件”基础好,但有些绿化带、花坛、花圃、绿植灌木等管理“技术软件”不到位,表现在“灌水、施肥、修剪、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等的滞后和缺失,在干旱、水涝、人为踩踏碾压下,绿化作物干枯或折断死亡,造成严重损失。应加强绿植的“软件”建设与技术管理,绿地与花坛建设的地面设计,变“凸”为“凹”,由“失水”变“聚水”。在园林设计时根据需要和可能,尽量地建造中间略低四周略高的绿地、草坪、花园、花坛等园艺设施,完善绿化、美化与蓄水节水为一体的雨水采集与利用的新机制。
配合海绵工程改造。在农村窑坑、低洼废地、废旧池塘汇集储存雨水与综合开发。在雨季来临可以汇集大量雨水入池进坑,有效防止雨水径流损失,其下渗补充提高地下水位;如在其坑底池底铺设防渗薄膜,能有效防止积聚雨水下渗,形成较大水面、湖面,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灌溉;如进一步设计加工提升,养鱼垂钓,植藕绿化,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不仅能优化生态环境,还可以打造可供休闲度假的观光景点,将全面提升雨水综合应用价值。
引进适宜西宁的新树种。替换飞絮的不良树种。对某些飞絮多已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危及人们健康的杨、柳老树种,要尽快更新换代,用不飞絮更为优良的树种取而代之;积极发展乡土老树种。它们有适应性强、生长茂盛、养护管理要求不高、繁殖方法简便等特点。加强选种育种和引种驯化新树种。西宁冬季缺绿比较突出,干燥、风沙严重影响西宁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需要着力自国内外引进、培育、驯化一批较为适宜西宁冬季绿化应用的常绿植物,并注意颜色搭配,虽然有一定困难,但还需要努力,因其能有效地改善和优化气候环境,为市民创造出较为适宜的居住条件。大力发展常绿矮生抗旱、耐寒的密植小灌木。草坪需水多,管理用工多,养护难度大,可以适度发展。加速遮荫行道树的培育。
禁用融雪剂,研发能取代融雪剂的“肥料融雪剂”融雪。融雪剂的作用是融雪化冰,代替食盐主要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机场、桥梁等设施的除雪化冰。以“氯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融雪剂,价格便宜,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十分之一。这类融雪剂是花草及绿化树木的大敌,对绿植花卉的伤害是毁灭性的,会使大量花卉、绿植、树木死亡,土壤中的高盐存在与累积将严重影响补栽后的成活,如果要继续在该区域植树栽花必须更换新土,影响严重而深远。因此,应禁止使用此类融雪剂,要积极研究开发既含有肥料成分又兼有融雪功能的新型融雪剂,取得既能融雪又不伤害植物,还能为绿植施肥的双重效果。
(作者单位:西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