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与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耐药性的比较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与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并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n=42)和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患儿(n=50)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情况.同时将不同发病日龄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与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发病日龄≤3 d为早发型败血症、发病日龄>3 d为晚发型败血症)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临床特点比较: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比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气促、呼吸暂停的发生率高(61.9%和6.0%,x2=17.34,P<0.05),在更短的时间内发展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0±28)h和(89±26)h](t=-3.17,P<0.05);但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比例低(4.8%和30.0%,x2=9.65,P<0.05).(2)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与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相比较,白细胞>25×109/L(42.9%和22.0%,x2=4.60,P<0.05)、血小板<100×109/L(52.4%和18.0%,x2=12.07,P<0.05)、C反应蛋白>8 mg/L(95.2%和76.0%,x2=6.55,P<0.05)的比例较高.(3)抗生素耐药情况: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81.8%~100.0%和17.2%~63.2%,x2=6.97~11.92,P<0.05);晚发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对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高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75.0%和0.0%,x2=26.67;83.3%和0.0%,x2=12.53,P均<0.05);对亚胺培南均未发现耐药.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与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产超广谱于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均较早发型高(65.0%和17.8%,x2=11.06;100.0%和30.0%,x2=20.22,P均<0.05),其中晚发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高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100.0%和65.0%,x2=9.16,P<0.05).(4)病死率: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病死率高于大肠埃希菌败血症(21.4%和4.0%,x2=6.59,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病情比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重,可迅速发展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死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快速增长,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雅戈尔小学肺炎疫情爆发原因。方法:运用不明原因肺炎调查表对雅戈尔小学爆发肺炎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11例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甲流通用核酸、乙流通用核酸、肺炎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检验医学的突飞猛进,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它不仅要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及时的检验结果,而且给医院的发展提供很好的经济平台。然而,现在不少医
本研究重点针对基层妇幼保健院医学检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研究认为目前基层妇幼保健院医学检测存在专业人才匮乏、购置与维修设备资金短缺、管理不完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率与手卫生管理干预措施相关效果。方法:采取手卫生管理干预措施,对照干预前后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结果: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从201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也有了很大转变。护士长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及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质工作。对于儿科护理人员来说,由于儿童身心特点的特
学校卫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公共卫生事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学校卫生工作不仅与青少年学生息息相关,更是关系到整个卫生体系的建设质量与水平。当前的学校卫生工作虽然
近年来,国内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实践程序中,疾控人员整体素养良莠不齐、公共卫生疾病控制机制缺乏完善性、公共卫生疾病突发事件整体应对能力还有待提升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公共卫生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相关防治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因目前尚无根治该病的特效药物,非药物疗法的治疗效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目前已
对于分娩期的产妇来说,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羊水栓塞对产妇与胎儿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羊水栓塞是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当中,导致母体出现肺栓塞、严重出
CD40-CD40配体(CD40L)是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系统重要的一对共刺激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等病理反应密切相关。本文为就 CD40-CD40L 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