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王佃亮来说,科幻小说创作是对他几十年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经验的另一种总结,也是为未来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2016年新年伊始,文学杂志《十月》刊发了一部科幻小说—“未来人传奇”系列小说第二部《天外来客》。在此之前,作为纯文学杂志的《十月》还从未刊发过科幻作品。
《天外来客》描写了不同星球上的外星人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言行举止、衣食住行等,描述了“太空船”“太空飞车”“星际母舰”的飞行原理,提出了“负物质”“超物质”“超光速矿石”等新理念,以及在太空生活的心理问题。
小说作者王佃亮既是一名作家,也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干细胞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这样的双重身份,让他的科幻小说兼具文学性和科学性。他在作品中描写的很多情节,都是在当前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科学研究的延伸。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可能很多想法现在在实验室中还无法实现,所以我想,如果能以科学幻想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等待以后有条件时让未来的科学家去探索,这将是一件很有趣且很有意义的事情。”王佃亮说道。
理工科的文学青年
大学学习理工科专业的王佃亮,其实在中学时期一直以文科见长。
中学时代,王佃亮写的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高考时,他抱着“既然自己有文科根底,再多学习理工科知识就平衡了”的观念进入了理工科专业。
但进入大学之后,他的文学情结仍在,除了上专业课外,他把很多时间用在了阅读书籍上。
1998年,在研究所做科研的王佃亮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纯文学小说《路》。小说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社会上“经商热”“出国热”方兴未艾,“万元户”“改革开放”是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王佃亮描写了面对新旧观念的更替和不同的人生之路,一群被称为“社会宠儿”“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徘徊与迷惘。
也是在1998年,王佃亮离开科研岗位,来到中央电视台,开始拍摄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外星人探索的电视节目。在这个过程中,王佃亮对很多生物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等进行了采访,对生命起源和人类进化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他不断思索着未来人类进化的路线图,而这也成为“未来人传奇”系列故事的主要线索。
后来,王佃亮编导的系列重点节目《神秘的生命起源》在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栏目陆续播出,引起了很多飞碟爱好者的关注。作为编导,他收到了上千封飞碟迷和外星人粉丝们的信件。
从那以后,他有了创作冲动,开始构思“未来人传奇”系列科幻小说。
2001年,王佃亮出版了“未来地球人”系列小说,该系列包括《善恶有约》《远星之旅》《强行登陆》和《未来人类》四部。2015年,“未来人传奇”系列第一部《星战前夜》出版。
融入科研设想
由于自身是科研工作者,王佃亮在科幻小说中总会融入自己现实科研工作中的一些设想。
在“未来人传奇”系列小说中,王佃亮写道:“蓝星人的眼睛里缺少零件,所以宇宙中绝大多数东西,你们看不到。比如说,风你们能看到吗?引力你们能看到吗?热量你们能看到吗?还有,电线里流动的电流你们能看到吗?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你们能看到吗?灵魂你们能看到吗?”
“现在通过基因测序,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基因数量与原来人们的设想差别很大。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基因数实际上不到2万,与有些植物或线虫的基因数差不多。可是人类是具有如此高级智慧的生物,这让人们感到奇怪,可能人类还有其他的遗传机制。”王佃亮说,所以他在“未来人传奇”系列小说中就假设,未来,人类的体内出现了更多的基因,人类的功能也随之增加,比如发射超声波定位等。“现在人类没有这个功能,因为不需要,如果生存环境改变了,需要这种功能了,人类是不是有可能会进化成为更加智慧的人?”
王佃亮在书中也描写了一个情节,可以通过植入基因来改变一个人。
“书中描写了通过基因来改变人的善恶,就是基因技术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王佃亮解释说,“现在,已经有一些疾病可以利用基因技术来治疗。当然,科幻小说要比现实超前。在现实中,基因治疗目前应用还不普遍。而且,现在的基因治疗针对的是极少数特种疾病,没有针对人的行为的治疗。”
科幻小说中的哲学思考
一直以来,王佃亮读书读得特别杂,尤其是做电视节目的经历,让他养成了什么都想学一学的杂家习惯。他的科幻小说创作也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医学、心理学、哲学等,也会融入自己的哲学思考。
在小说中,王佃亮就用不少笔墨描写了在非常广袤的宇宙空间中,人如一粒灰尘般渺小,着力描述了人类在太空中生活的艰苦和孤独感。
王佃亮也在小说中写道,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不同星球的人看对方都觉得长得怪模怪样,十分丑陋。
“这样的描写基于我对不同人审美观的思考。”王佃亮说道,“美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对美的感觉不同,甚至可能会完全相反。还记得我曾经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拍摄电视片,当地有的少数民族审美观就与我们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以胖和黑为美,因为这样的特点代表着人能劳动。”
与很多以地球人视角为主的科幻小说不同,王佃亮的“未来人传奇”系列小说以抽离的视角,从外星人的角度来观察地球生物。在王佃亮看来,只有以这种更为理性、客观的第三方姿态,才能揭示人类文明在浩瀚宇宙未知性面前的渺小,才能更客观公正地写好宇宙中的故事。
对王佃亮来说,科幻小说创作是对他几十年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经验的另一种总结,也是为未来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如今,以“未来人传奇”为基础的科幻游戏、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正在酝酿中,王佃亮希望,这些科幻作品能以更多样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2016年新年伊始,文学杂志《十月》刊发了一部科幻小说—“未来人传奇”系列小说第二部《天外来客》。在此之前,作为纯文学杂志的《十月》还从未刊发过科幻作品。
《天外来客》描写了不同星球上的外星人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言行举止、衣食住行等,描述了“太空船”“太空飞车”“星际母舰”的飞行原理,提出了“负物质”“超物质”“超光速矿石”等新理念,以及在太空生活的心理问题。
小说作者王佃亮既是一名作家,也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干细胞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这样的双重身份,让他的科幻小说兼具文学性和科学性。他在作品中描写的很多情节,都是在当前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科学研究的延伸。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可能很多想法现在在实验室中还无法实现,所以我想,如果能以科学幻想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等待以后有条件时让未来的科学家去探索,这将是一件很有趣且很有意义的事情。”王佃亮说道。
理工科的文学青年
大学学习理工科专业的王佃亮,其实在中学时期一直以文科见长。
中学时代,王佃亮写的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高考时,他抱着“既然自己有文科根底,再多学习理工科知识就平衡了”的观念进入了理工科专业。
但进入大学之后,他的文学情结仍在,除了上专业课外,他把很多时间用在了阅读书籍上。
1998年,在研究所做科研的王佃亮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纯文学小说《路》。小说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社会上“经商热”“出国热”方兴未艾,“万元户”“改革开放”是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王佃亮描写了面对新旧观念的更替和不同的人生之路,一群被称为“社会宠儿”“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徘徊与迷惘。
也是在1998年,王佃亮离开科研岗位,来到中央电视台,开始拍摄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外星人探索的电视节目。在这个过程中,王佃亮对很多生物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等进行了采访,对生命起源和人类进化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他不断思索着未来人类进化的路线图,而这也成为“未来人传奇”系列故事的主要线索。
后来,王佃亮编导的系列重点节目《神秘的生命起源》在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栏目陆续播出,引起了很多飞碟爱好者的关注。作为编导,他收到了上千封飞碟迷和外星人粉丝们的信件。
从那以后,他有了创作冲动,开始构思“未来人传奇”系列科幻小说。
2001年,王佃亮出版了“未来地球人”系列小说,该系列包括《善恶有约》《远星之旅》《强行登陆》和《未来人类》四部。2015年,“未来人传奇”系列第一部《星战前夜》出版。
融入科研设想
由于自身是科研工作者,王佃亮在科幻小说中总会融入自己现实科研工作中的一些设想。
在“未来人传奇”系列小说中,王佃亮写道:“蓝星人的眼睛里缺少零件,所以宇宙中绝大多数东西,你们看不到。比如说,风你们能看到吗?引力你们能看到吗?热量你们能看到吗?还有,电线里流动的电流你们能看到吗?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你们能看到吗?灵魂你们能看到吗?”
“现在通过基因测序,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基因数量与原来人们的设想差别很大。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基因数实际上不到2万,与有些植物或线虫的基因数差不多。可是人类是具有如此高级智慧的生物,这让人们感到奇怪,可能人类还有其他的遗传机制。”王佃亮说,所以他在“未来人传奇”系列小说中就假设,未来,人类的体内出现了更多的基因,人类的功能也随之增加,比如发射超声波定位等。“现在人类没有这个功能,因为不需要,如果生存环境改变了,需要这种功能了,人类是不是有可能会进化成为更加智慧的人?”
王佃亮在书中也描写了一个情节,可以通过植入基因来改变一个人。
“书中描写了通过基因来改变人的善恶,就是基因技术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王佃亮解释说,“现在,已经有一些疾病可以利用基因技术来治疗。当然,科幻小说要比现实超前。在现实中,基因治疗目前应用还不普遍。而且,现在的基因治疗针对的是极少数特种疾病,没有针对人的行为的治疗。”
科幻小说中的哲学思考
一直以来,王佃亮读书读得特别杂,尤其是做电视节目的经历,让他养成了什么都想学一学的杂家习惯。他的科幻小说创作也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医学、心理学、哲学等,也会融入自己的哲学思考。
在小说中,王佃亮就用不少笔墨描写了在非常广袤的宇宙空间中,人如一粒灰尘般渺小,着力描述了人类在太空中生活的艰苦和孤独感。
王佃亮也在小说中写道,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不同星球的人看对方都觉得长得怪模怪样,十分丑陋。
“这样的描写基于我对不同人审美观的思考。”王佃亮说道,“美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对美的感觉不同,甚至可能会完全相反。还记得我曾经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拍摄电视片,当地有的少数民族审美观就与我们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以胖和黑为美,因为这样的特点代表着人能劳动。”
与很多以地球人视角为主的科幻小说不同,王佃亮的“未来人传奇”系列小说以抽离的视角,从外星人的角度来观察地球生物。在王佃亮看来,只有以这种更为理性、客观的第三方姿态,才能揭示人类文明在浩瀚宇宙未知性面前的渺小,才能更客观公正地写好宇宙中的故事。
对王佃亮来说,科幻小说创作是对他几十年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经验的另一种总结,也是为未来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如今,以“未来人传奇”为基础的科幻游戏、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正在酝酿中,王佃亮希望,这些科幻作品能以更多样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