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第一“好”(外一篇)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十年代未期,父親被任命为市第九中学校长。我听到后,脑袋都要爆炸了。“到九中当校长?那可是全市公认的乱学校,不仅脏、乱、差,学生成绩全市倒数第一,你父亲去那儿就是掉进火坑了,回去说说千万可别去。”我的好朋友都这样劝我。
  回到家里,我看到父亲依旧如往常一样,哼着小曲,就冲着父亲说:“爹嘀,去全市倒数第一的破学校工作,你还挺高兴呀?”父亲看着我笑了笑说:“学校哪有破的?” “成绩不好,全市倒数第一是现实吧?”我瞟了父亲一眼说。“倒数第一好!”父亲一字一板地说。“为什么?”“能更好地检验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嘛。”我说:“学生淘、成绩差,你怎么办?” “用发展眼光看!教学问题,主要是教师问题,只要引导好,没有差的学生,也不存在差的成绩。” 我真的不想和父亲争辩了,也说不过他。就说:“好了,我不和你犟,咱们等着瞧吧。”
  父亲也真是神了!一个月后,我去了一趟九中,宽阔的操场整洁干净,不算高的教学楼窗明几净。“怎么回事?变得这么快?”我问父亲。父亲说:“简单!就是我每天早晨7点到校后,在操场和走廊里转两圈,一是运动,二是捡废物。捡一周后,全校老师和同学也都这样做了,发展到现在就是今天这个样了。”
  关于学生的成绩也很有意思。仅半年,九中就变成全市倒数第三了,一年后又进步,三年后竟然排在全市正数第一了!揭秘,其实也很简单。作为校长的父亲不仅坚持自己亲自带课,而且每天采取抽签形式听课,不光是自己听,还推行“每周校长制”,让教师轮换当校长,听课并拿出学校发展计划,他说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爱校、爱学生的能力,更能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现在学校教师下班都不回家,挑灯备课。他还总得劝他们早点走,别累坏了身体。
  父亲就是这样笑呵呵地对待教师和学生,就是这样笑呵呵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在别人看来,很复杂、很艰难的活儿,他做起来总是笑呵呵,并且越“累”越年轻,越“累”越快活。若干年以后,我看到父亲写的两句话,一句是“做你喜欢的工作,就是活在人间天堂。”一句是:“对学生一定要爱,爱是教育的心脏。”蓦然回首,我似乎明白了很多。
  腌棉衣
  据母亲讲,我五岁时,仗义、豪爽、无畏的性格就显露的淋漓尽致了。用邻居叔叔的话讲是“天不怕、地不怕”,用隔壁奶奶的话讲那是“谁说女子不如男”。
  有一次,我家邻居十岁的小红被邻居十二岁的小海欺负哭了,我看见后,拉着满脸是泪的小红就奔小海家告状去了。小海妈妈听了后,不仅狠狠地教训了小海,还让小海向小红道了歉。小红高兴极了,把我抱起来,对我亲了又亲。小海却生气了,第二天就堵在我奶奶家门口。我刚出来,他就一把拽住我,指着我鼻子说:“小屁孩,有你什么事?你竟敢找我妈?下回再有一次,我揍死你!”我提了提裤子,看着他说:“你欺负女孩子还有理了?碰我一下试试?下回再这样,我还告诉你爸爸呢!”小海一听急了,上来就拽我的耳朵,我狠狠地踹小海的腿。他蹲下身来撕我的衣服,我就挠他的脸……毕竟他身高是我的两倍,我被小海打输了。
  回到家里,父亲发现我的衣服破了,关切地问:“宝贝,又替谁打抱不平了?怎么受伤了?”“没事。自己刮的。”我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就去睡中午觉了。
  阳光明媚的秋天,是晒衣晾被的好季节。小海家也不例外。一家老少三代十几口人的棉衣都晾了一绳子。我看了看小海家的大院,几块破石头、几根旧竹杆、一个腌酸菜的大缸。大缸里还装着浑浊的雨水。我乐了,心生一计。拿起竹杆,将他家的衣服一件件地挑了下来。然后又快速地把棉衣扔到了大缸里。真神奇,一大堆的棉衣被水一泡,都装了进去。我想起奶奶腌酸菜的场景,白菜放好后还要压上几块大石头。于是我使出吃奶的劲儿,拿起一块石头准备往缸里扔,可是个子不够高,灵机一动,又站在旁边的石头上,咣当一声,终于压在了棉衣上。“哈哈,小海,让你欺负人,这回我把你家的棉衣都当酸菜腌了。”我暗自高兴、暗自为自己叫好、暗自佩服自己的聪明。
  到了晚上,大院里热闹了,满院都回荡着小海奶奶、妈妈、姑姑的大声呼喊:“衣服,我家的棉衣哪去了?谁拿了我家的棉衣?” 父亲听到后,也出来帮助四处找,大约两个小时过去了,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秘密。父亲回家对妈妈说:“这院子里能进小偷吗?这可是小海家一冬天的衣服呀,如果真丢了,可怎么过冬啊?” 我看看父亲、瞧瞧母亲,我眨着眼睛说:“爹嘀,我知道在哪儿,但我不能说。”父亲半信半疑地看着我说:“宝贝,你真看到是谁拿了吗,告诉爹嘀。”
  “不告诉!谁叫他们家小海欺负人了。”父亲搂着我说:“好孩子,各是各码,小海不听话教育小海,不能连累全家人呢。” “那也不行,小海欺负小红,还撕我的衣服,头发都被他揪掉了。”我气愤地说。“宝贝,你要是告诉爹嘀,我给你奖励。”“奖励什么?”“两瓶罐头,外加两根冰棍。” “说话算数?”我又问。“一定算数!”父亲握着我的小手拉了一下勾。“不是小偷,是我干的。棉衣在他家。”我说。“在他家?什么地方?”父亲急切地问。“酸菜缸里,我把它们当菜腌了。”没等我说完,父亲就冲出门,去小海家了。接下来,我就听到了小海奶奶的喊声:“小海妈妈快拿盆,赶快用水冲!”接下来的事,自然就是父亲教训我了。“过来,脖子!”我怯生生地把脖子伸了过去。一下、二下、三下……父亲狠狠地揪了我的脖子(这是我犯大错时,父亲对我用的重刑,因为父亲说这样做既能教育我,又给我去火)。我含着眼泪向父亲说明了事情全部经过。然后猛地抬头问:“爹嘀,我错了吗?”父亲认真地说:“帮助小红,教育小海是对的,值得表扬。但把小海家的棉衣都腌了,是错误的。小海犯错误,不能连累全家呀,你把他们家的衣服都腌了,冬天怎么办!”赶快到小海家道歉。”
  父亲走在前面,我如一条小狗顺从地跟在后面,低头向小海的奶奶道了歉。回到家里,父亲帮我用毛巾擦干眼泪。“那奖励还给不给了?”我认真地问。“前一段奖励。”“明天可以给我买罐头吗?”我仰着小脸问。“可以。”我破涕为笑,心想:“做好事是对的”。“但也要罚,停发一个月的零花钱。”我傻了,没料到做一件错事付出的代价如此之大。
其他文献
1  一弯新月高高地悬挂在空中,淡淡的光像轻薄的纱,飘飘洒洒的,轻轻地覆盖在大地上。时值初秋,夜风徐徐,清新凉爽。几星萤火优游来去,像是在品味着夏夜的静谧。  空旷辽阔的大地上,一阵飘渺的歌声传来,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我努力睁大眼睛,唱歌的小女孩好清秀好乖巧,一双大眼睛里面,充满了忧郁,那不是米娟吗?歌声突然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哭喊声:妈妈,我来啦!妈妈……米娟,米娟……我大声喊道。  “醒醒
期刊
太阳是父亲点燃的炉火  为我暖和  风雪中的手  月亮是母親支起的灯盏  为我照亮  曲曲折折的漫长路  出门在外久了  家就越来越重  重的压在心头  喘不过气来  离家越来越近  家就愈来愈小  小的像一滴泪  那么丁点大  春天的信  抓一把鸟鸣  注上标点  摘一片新绿  贴上邮票  我坐在春天给你写信  几行小楷  像大雁排开一字  一滴墨水  温暖一条春江  寻寻觅觅,不经意  燕语呢
期刊
1  你爸爸像燕子一样从楼上飞到地上的。  爸爸的工友打电话告诉小菊。他们在县城的拆迁工地上帮废品贩子抡大锤敲钢筋。他说是我打的急救车,我打娘肚里出世起还是头一次碰上这种事,骗人是猪是狗。他说,我当时吓得差点打不开眼睛。  这对才上初三的小菊来说,简直是一桩比天还大的事。她根本不记得自己是怎样从读初中的镇上来到县人民医院的。看着眼前“抢救室”三个大字,她觉得这只是个恶作剧。在学校里,她被人恶搞惯了
期刊
千里的眼眸带着深情  追忆当年的倩影  一首小调,梅香独守  浪漫故事是,与雪对语  片片飞舞唤来一树缤纷,  灵魂俘虏,心早已相守  红的,黄的,白的  填补着繁华落幕的暗伤  涂鸦了眼睛迸放了靈动  腊月最美的童话  小小花朵吐露花舌  倾吐着一首首恋歌  温润,精致,纯洁款款而来  曾记的,  那日君一别,今又雪花飞  思念你的歌,醉了那枝梅  一棵树  风起,思念涌动  卷曲的身体迷失了方
期刊
黄鼠狼应该是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否则,不会流传那么多跟黄鼠狼有关的歇后语,诸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诸如“黄鼠狼进宅—来者不善”……  早些年乡间黄鼠狼很多。柴堆或草垛后面常有它们的身影出没,偶尔可见它们成群结队地穿路而过。但似乎没有人喜欢它们,体细,颈长,头小,村里人爱把它们和老鼠列为一类,大有人人喊打之势。谁家丢了鸡,罪过一准算在黄鼠狼身上:该死的东西,单单把俺那只下蛋的芦花鸡偷走了。我
期刊
如果能走到世纪之外  花老的眼神里一定还会存留  年少时的记忆  如果腳步丢失  会在生命的尽头  把尘封叠叠的心事做最后的吐露  夕阳 金色的山  蜻蜓和蝴蝶在野菊的世界里拼杀  掏鸟的少年不慎摔下  一双纤长的手扶起他  女孩比男孩大  马尾辫 大眼睛  粉色格衣裳  从市区来乡下游玩  时光荏苒  长大的男孩顺着记忆来到城市  一边工作一边寻找……  意想不到的遇见在窄窄的街道  女孩和一位
期刊
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我想到了同学章长顺。  办公室里,我正帮着韩司机长核算他这趟车跑下来省了多少煤的时候,叫班员小孟蓦地推开了屋门:韩司机长,你们车“放飏”了,冒出玉泉岭出站信号,与下行列车正面冲突!韩司机长心急火燎地问道:人,人呢?小孟说:全跳车了。  听了小孟的话,我心里猛一“咯噔”,昨天晚上还看见章长顺在单身宿舍甩扑克牌玩呢。章长顺和韩司机长一个车,今天是白班。我跑到运转室,值班员告诉我
期刊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朝东边望去,青色的云朵堆在一起,仿佛凝固了的玻璃水。鐵轨两边的蒿草长得很盛,绿得都快能拧出水来,烟从村子里缓缓升腾了起来,四处笼罩着,此般情景,让我恍若置身云端。从村里出来,不远处,就能看见两条铁轨横在地上,突兀的样子往往让人以为走错了地方。以前经常来村上卖糖葫芦的那个中年人就在这里转晕了好几回,后来还是我和驴蛋把他带了出去。这几年,村里人很少,大多数人都飞走了,飞到了更遥远的地
期刊
麻雀  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麻雀,是最熟悉而又普通的鸟类。那时江南的乡村,随处可见它的影子,用欢呼雀跃来形容,是最好不过。  童年生活里,每每放学路上,满眼都是一团团、一簇簇、成群结队、密密麻麻的小精灵。它们汇集在乡间小路、农田屋舍,掠食水稻,抑或飞到晒谷坪,直接觅食。麻雀落地,蹦蹦跳跳,始终和人保持距离。待人走近,哄地腾起一片云,时而落地卷起一阵浪,时而从这丘水田飞向那块旱地。麻雀
期刊
無论时光如何飞速流逝,行踪如何漂泊不定,人们对故乡,总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愈是趋近暮年,这种情感往往愈是灼热。  近来与一位身处异国他乡的同学在微信里闲聊时,她说:她对国外的生活十分满意。觉得环境美,空气清新,污染少,公共道德水准高,饮食方面海鲜多,水果便宜,但是从她的言辞中依然流露出非常想念故国的情怀。真可谓“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人们对故土的依恋,是由来已久的。记得父亲与我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