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接待800万包括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和记者、观众在内的“奥运人口”。“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重大:800万人就餐,如此巨大的需求量,稍有闪失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北京奥运会举办的成败。
每棵蔬菜都有身份证
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有一个奥运会特供蔬菜的生产基地。这里的蔬菜大棚是从法国引进的,充气后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温,还可以抵御外界的恶劣天气。棚内的基本设施全部由计算机控制,顶窗、侧窗、遮阳网可以自动开启、关闭;温度、湿度、光照、灌溉等环境的调控全部自动化:确保蔬菜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每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工作人员就已经在大棚里定时采摘蔬菜了。因为这时候采摘,温度低,有利于蔬菜的保鲜。带着晨露的各种蔬菜在验收后被送入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车间,40多个人有条不紊地将蔬菜挑选、装盒,并且贴上追溯码,最后送入净菜库。生菜、芥兰等叶菜被请进了4摄氏度的包厢,黄瓜、丝瓜等果菜则被送入了lO摄氏度的库房。
一盒3根装的黄瓜。看上去与普通超市出售的黄瓜并无区别,如何证明它是安全的?只要拿起这盒黄瓜。将它的电子身份证——条形追溯码对准扫描口,屏幕上便显示出这3根黄瓜的三类信息名称:生产者信息、产品信息、田间履历信息。用手指按一下“田间履历信息”,屏幕上立即显示:“5月3日定植,栽培面积0,8亩,密度140×30厘米;肥料施用信息:5月3日鸡肥、复合肥,5月16日、6月11日、6月20冲施肥……农药施用信息:5月20日百菌清、蚍虫啉,6月2日清源宝、蚍虫啉……种植地点:××种植基地×号温室大棚。”有了如此详细的可追溯性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每次配送全程呵护
在监控室的屏幕上,一个红色的亮点正在向奥运村方向移动;这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跟踪的,一辆从生产基地驶出的装载着奥运蔬菜的冷藏配送车。奥运蔬菜的配送必须走指定的路线。一旦驶离规定的路线,GPS定位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不仅是蔬菜,北京奥运会所有食品的配送,都将实施这种无盲点、无断点、全覆盖的实时监控。
这种特制的蔬菜配送车从外表看。与普通配送车没什么区别。但车内装有针孔摄像机及温度、湿度监测装置。在运送途中。配送车每30秒发射一次监测信号,一旦温度、湿度超出设定指标。或者车门开启超过规定次数,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的监测平台就会收到报警信号。及时处置突发情况。
奥运会举办的8月上旬,正值北京地区高温多雨季节,是蔬菜供应的淡季,也是蔬菜病虫害高发期。为确保此间蔬菜安全、优质、多样、足量供应。农业专家还根据地理、气候特点,在北京附近海拔500米至800米的一些乡镇设立蔬菜基地。引种喜温类和部分半耐寒类蔬菜;考虑到“奥运菜谱”中,西餐的比例占到了70%;因此,欧洲国家常用的薄荷、罗勒、迷迭香等调味类蔬菜也在京郊扎了根。
猪佩“耳环”,鸡戴“脚标”
奥运会食品安全标准,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为基础,参照我国、欧盟及美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北京市为此建立了全市共享的食品安全追溯数据中心;其数据覆盖了水果、蔬菜、水产、畜禽、蛋类、预包装食品等主要食品种类。及其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环节。不仅给每一棵蔬菜建立了档案,而且还给每一头猪佩戴了“耳环”。给每一只鸡套上了“脚标”。并在屠宰和流通环节中应用“电子标签”技术,实现养殖、收购、屠宰、分割、运输、销售等信息的全程追溯,随时对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归集、分析、评估、跟踪、预警。
在2007年8月“好运北京”测试赛中。场馆食品都是由奥运会指定供应商提供。食品从装箱、封箱到开封,每个环节都有卫生监督人员跟踪检测,对食品进行现场抽检、留样、测温。在运动员餐厅,食品进入厨房前必须接受农药残留、细菌含量等多项检查;仅水果一项,必检项目就达12项之多。对于可能影响运动员药检结果的中国传统腌制食品更有严格限制。
奥运特供猪
奥运会的饮食安全,尤其是肉类食品的安全一直是各国关心焦点。因为如果运动员食用了含有激素等添加剂的肉类,将无法通过兴奋剂检查。此事非同小可。为此。北京奥组委在全国不同地点建立了近10个奥运特供猪养殖基地。
出于安全考虑,所有特供猪必须秘密养殖。养殖基地都选在远离城市、工业和交通干线的地方:大气、水质和土壤都没有受到污染,是选择这些地方的重要原因;但具体地点不能向外界透露。基地内24小时有摄像头监控,不仅陌生人不能进入,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一年内还不能有其他的猪闯入。养殖基地的生猪严格遵循只出不进的原则。国际奥委会要求按照奥运会供应量的2-3倍准备,而北京奥运会则按照5倍在准备;如果一个基地的猪出现了疫情等突发事件,还有其他基地的猪肉能保证供应。
养殖基地的生猪食用的是经过欧盟认证的有机农作物,绝不添加任何瘦肉精、激素和防腐剂;生猪免疫采用的是天然中草药。除了在饲料上讲究营养搭配,为了保证生猪健康,还要求小猪每天到室外“锻炼”至少2小时。此外,还要关心猪的生长是不是快乐;生猪人圈后要进行24小时静养,听着舒缓的音乐、淋浴、饮水,目的是减少应激反应,避免猪肉中出现不良物质;奥运特供猪肉要通过35种激素的检测才能达标。
尽管采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方式养猪。猪的生长期要比普通猪长两三个月,而且从生猪到猪肉,还要经过至少100道检测,但为了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必须这样做。
电子标签神通广大
每一棵蔬菜的“电子身份证”,每一头猪和每一只鸡的“耳环”“脚标”……都采用了俗称“电子标签”的,先进的“非接触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通过将承印物与电子标签相结合,实现了无线即时读取,大容量和高速度数据处理。以及高度自动化等功能。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相比,它的处理数据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传统条形码只能一次性使用,而且容易损坏;电子标签则可读写,可反复使用,且耐高温、耐油污,不怕污染。
正因为电子标签的这些显著特性,决定了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我们所熟悉的公交IC卡及第二代身份证,都应用了这一技术。但将它用于对奥运食品的全程跟踪监控,则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它能动态收集和分析奥运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中的多种因素,完成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监控。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运动员将刷卡就餐。所以,只要将识读设备对准运动员的胸卡,就能知道他吃了哪些食品,这些食品来自哪里,包括他所选的菜谱、所享用食品的配送中心、生产加工企业。乃至种植或养殖的基地等源头信息。届时从农田到餐桌,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迅速查到,并且能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危害。
虽然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的饮食大部分都可以在奥运村内获得。但不是所有运动员都能抵御住在比赛间隙,外出品尝北京街头美食的诱惑。如果运动员外出就餐。是否会存在风险呢?北京奥运会将在“非奥运区域”设立推荐餐厅,并在运动员手册中进行标注。所有被推荐的餐厅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才能获此资格。在奥运会期间,不只是推荐餐厅,北京市的任何一家餐厅都将接受严格的审核和质检。所以。奥运会期间身处北京的每一个人的饮食安全都将得到保证。
每棵蔬菜都有身份证
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有一个奥运会特供蔬菜的生产基地。这里的蔬菜大棚是从法国引进的,充气后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温,还可以抵御外界的恶劣天气。棚内的基本设施全部由计算机控制,顶窗、侧窗、遮阳网可以自动开启、关闭;温度、湿度、光照、灌溉等环境的调控全部自动化:确保蔬菜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每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工作人员就已经在大棚里定时采摘蔬菜了。因为这时候采摘,温度低,有利于蔬菜的保鲜。带着晨露的各种蔬菜在验收后被送入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车间,40多个人有条不紊地将蔬菜挑选、装盒,并且贴上追溯码,最后送入净菜库。生菜、芥兰等叶菜被请进了4摄氏度的包厢,黄瓜、丝瓜等果菜则被送入了lO摄氏度的库房。
一盒3根装的黄瓜。看上去与普通超市出售的黄瓜并无区别,如何证明它是安全的?只要拿起这盒黄瓜。将它的电子身份证——条形追溯码对准扫描口,屏幕上便显示出这3根黄瓜的三类信息名称:生产者信息、产品信息、田间履历信息。用手指按一下“田间履历信息”,屏幕上立即显示:“5月3日定植,栽培面积0,8亩,密度140×30厘米;肥料施用信息:5月3日鸡肥、复合肥,5月16日、6月11日、6月20冲施肥……农药施用信息:5月20日百菌清、蚍虫啉,6月2日清源宝、蚍虫啉……种植地点:××种植基地×号温室大棚。”有了如此详细的可追溯性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每次配送全程呵护
在监控室的屏幕上,一个红色的亮点正在向奥运村方向移动;这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跟踪的,一辆从生产基地驶出的装载着奥运蔬菜的冷藏配送车。奥运蔬菜的配送必须走指定的路线。一旦驶离规定的路线,GPS定位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不仅是蔬菜,北京奥运会所有食品的配送,都将实施这种无盲点、无断点、全覆盖的实时监控。
这种特制的蔬菜配送车从外表看。与普通配送车没什么区别。但车内装有针孔摄像机及温度、湿度监测装置。在运送途中。配送车每30秒发射一次监测信号,一旦温度、湿度超出设定指标。或者车门开启超过规定次数,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的监测平台就会收到报警信号。及时处置突发情况。
奥运会举办的8月上旬,正值北京地区高温多雨季节,是蔬菜供应的淡季,也是蔬菜病虫害高发期。为确保此间蔬菜安全、优质、多样、足量供应。农业专家还根据地理、气候特点,在北京附近海拔500米至800米的一些乡镇设立蔬菜基地。引种喜温类和部分半耐寒类蔬菜;考虑到“奥运菜谱”中,西餐的比例占到了70%;因此,欧洲国家常用的薄荷、罗勒、迷迭香等调味类蔬菜也在京郊扎了根。
猪佩“耳环”,鸡戴“脚标”
奥运会食品安全标准,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为基础,参照我国、欧盟及美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北京市为此建立了全市共享的食品安全追溯数据中心;其数据覆盖了水果、蔬菜、水产、畜禽、蛋类、预包装食品等主要食品种类。及其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环节。不仅给每一棵蔬菜建立了档案,而且还给每一头猪佩戴了“耳环”。给每一只鸡套上了“脚标”。并在屠宰和流通环节中应用“电子标签”技术,实现养殖、收购、屠宰、分割、运输、销售等信息的全程追溯,随时对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归集、分析、评估、跟踪、预警。
在2007年8月“好运北京”测试赛中。场馆食品都是由奥运会指定供应商提供。食品从装箱、封箱到开封,每个环节都有卫生监督人员跟踪检测,对食品进行现场抽检、留样、测温。在运动员餐厅,食品进入厨房前必须接受农药残留、细菌含量等多项检查;仅水果一项,必检项目就达12项之多。对于可能影响运动员药检结果的中国传统腌制食品更有严格限制。
奥运特供猪
奥运会的饮食安全,尤其是肉类食品的安全一直是各国关心焦点。因为如果运动员食用了含有激素等添加剂的肉类,将无法通过兴奋剂检查。此事非同小可。为此。北京奥组委在全国不同地点建立了近10个奥运特供猪养殖基地。
出于安全考虑,所有特供猪必须秘密养殖。养殖基地都选在远离城市、工业和交通干线的地方:大气、水质和土壤都没有受到污染,是选择这些地方的重要原因;但具体地点不能向外界透露。基地内24小时有摄像头监控,不仅陌生人不能进入,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一年内还不能有其他的猪闯入。养殖基地的生猪严格遵循只出不进的原则。国际奥委会要求按照奥运会供应量的2-3倍准备,而北京奥运会则按照5倍在准备;如果一个基地的猪出现了疫情等突发事件,还有其他基地的猪肉能保证供应。
养殖基地的生猪食用的是经过欧盟认证的有机农作物,绝不添加任何瘦肉精、激素和防腐剂;生猪免疫采用的是天然中草药。除了在饲料上讲究营养搭配,为了保证生猪健康,还要求小猪每天到室外“锻炼”至少2小时。此外,还要关心猪的生长是不是快乐;生猪人圈后要进行24小时静养,听着舒缓的音乐、淋浴、饮水,目的是减少应激反应,避免猪肉中出现不良物质;奥运特供猪肉要通过35种激素的检测才能达标。
尽管采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方式养猪。猪的生长期要比普通猪长两三个月,而且从生猪到猪肉,还要经过至少100道检测,但为了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必须这样做。
电子标签神通广大
每一棵蔬菜的“电子身份证”,每一头猪和每一只鸡的“耳环”“脚标”……都采用了俗称“电子标签”的,先进的“非接触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通过将承印物与电子标签相结合,实现了无线即时读取,大容量和高速度数据处理。以及高度自动化等功能。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相比,它的处理数据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传统条形码只能一次性使用,而且容易损坏;电子标签则可读写,可反复使用,且耐高温、耐油污,不怕污染。
正因为电子标签的这些显著特性,决定了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我们所熟悉的公交IC卡及第二代身份证,都应用了这一技术。但将它用于对奥运食品的全程跟踪监控,则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它能动态收集和分析奥运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中的多种因素,完成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监控。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运动员将刷卡就餐。所以,只要将识读设备对准运动员的胸卡,就能知道他吃了哪些食品,这些食品来自哪里,包括他所选的菜谱、所享用食品的配送中心、生产加工企业。乃至种植或养殖的基地等源头信息。届时从农田到餐桌,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迅速查到,并且能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危害。
虽然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的饮食大部分都可以在奥运村内获得。但不是所有运动员都能抵御住在比赛间隙,外出品尝北京街头美食的诱惑。如果运动员外出就餐。是否会存在风险呢?北京奥运会将在“非奥运区域”设立推荐餐厅,并在运动员手册中进行标注。所有被推荐的餐厅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才能获此资格。在奥运会期间,不只是推荐餐厅,北京市的任何一家餐厅都将接受严格的审核和质检。所以。奥运会期间身处北京的每一个人的饮食安全都将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