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所辖乡镇(街道)首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揭牌成立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7216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9日,由普兰店市慈善总会出资300万元、普兰店市同益乡晓萍养老康复中心出资326万余元联合创办同益慈善养老院正式揭牌开业,成为大连市所辖乡镇(街道)首家将医疗与养护相结合的养老院,为大连市养老事业开创了专业医护的新模式,有力加快了大连市慈善养老事业发展的步伐。大连市慈善总会会长林庆民,副会长郑全慈、李德和、刘士敏,普湾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普兰店市委副书记于华盛,普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普兰店市委常委、副市长周振雷,普兰店市民政局局长程绍东,副局长李玄德、蒋殿普,普兰店市审计局局长曹庆恩,普兰店市财政局副局长徐毅,普兰店市同益乡党委书记王忠为,乡长郭超等百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仪式上,市慈善总会还向同益慈善养老院捐赠了价值57万余元的医疗器械等物资,分别是:大连博麟科技有限公司·博麟医疗基金捐赠彩超一台;大连市慈善总会·新型农村医疗援助项目捐赠“五分类血球分析仪”一台、心电监护仪两台;大连市慈善总会捐赠T恤衫150件;大连棒棒水设备有限公司捐赠“净水设备”两套。
其他文献
能为留守儿童办个学校,是我走出校园后的第一个青春梦想。1999年。我怀揣着当一名教师的梦想报考了淮阳师范学校。在上学期间,我每星期回到村子里,都会看到十几个孩子在村头等我回来给他们讲上学的事情。当时的一块小黑板就是我们的临时课堂。因为我知道农村的孩子上学不易,留守儿童上学更难,所以毕业后我就这样带着20多名孩子的梦想踏上了我的创业之路。  说说想想简单,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呀!为建校,我走东家串西家
当我们走进四川省平武县第一村“平通镇牛飞村”时,牛飞大桥上,彩旗招展,旅游车不时从桥上进出。在大桥桥头,一块感恩碑诉说着平武人的感恩之情:牛飞大桥由香港郑家纯先生捐资180万元与河北邯郸共同援建。这座大桥成了平武县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7月3日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心国和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杨秀华一行在市民政局副局长周志勇、县政府原副县长冯鲲及相关部门人员的陪同
三毛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呢?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每个人都用它来播种。有的人播种怨结,有的人播种仇恨,有的人播种恩情,有的人播种善意……而最后收获的就是曾经播下去的种子。播种善心,让它像芽儿一样慢慢催发,最后就会结成幸福的硕果。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  玛莎·贝丽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罗马市的贝丽学校的创始人。20世纪初的美国,虽然已经有
2012年陕西省渭南市在97所初中和小学发放《慈善读本》61724册,受教育学生达104774人,占初中、小学总人数的17%。  据了解,2012年8月以来,渭南市积极开展《慈善读本》进校园活动,省慈善协会为该市配送60724册读本,同时该市慈善协会购买了1000册,配给全市97所公立、民办、特殊教育中小学校,迅速在全市掀起开展慈善教育普及活动的热潮。各级学校将慈善教育与文明校园建设相结合,通过慈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寒冷的冬日做了件新棉袍,穿上后觉得很温暖。他由此想到普天下还有许多贫困的人穿不上棉衣,在严寒中瑟瑟发抖,写诗《新制布袭》,表达自己的心愿: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台湾证严法师创办慈济慈善基金会,不但率领慈济人走遍世界贫困地区扶危赈灾,而且孜孜不倦地传播大爱理念,著有《人间菩萨》《美的循环》《孝道》等著作数十部,其中影响巨大的《静思语录》平实易懂而
80多年前,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那就是艰苦卓绝、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不仅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 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80多年后的今天, 同样的地方, 同样是一群满腔热血的年轻人, 他们踏着红军当年的足迹, 进行新长征, 为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的人们送医送药, 治疗并救助这片热土上的贫困群众,通过医疗技术人员实施技术奉献,实现技
一顶草帽,一把铁锹。在绍兴,郑老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好事爷爷”,他用30多年修路护路的坚持,把平安送给他人;他用倾囊而出扶贫济困的热忱,把希望送给素不相识的人。2016年3月2日,91岁的“好事爷爷”去世,受他委托,亲人将剩余的钱捐给绍兴市慈善总会,用于完成老人未完成的心愿。  护路之神,腿不能动了就花钱雇人修路  “好事爷爷”名叫郑老虎,是绍兴蕺山街道昌安东村的明星,街坊邻居说起他,基本上就三个
在厦门,我第一次在慈济书轩见到那里的慈济人时,就觉得他们都很面熟。  在哪里见过他们呢?  我想起,我第一次见到接触到厦门的台湾慈济人不是在厦门,是在武汉的儿童福利院。那是2005年11月12日,那一天我看到由厦门远道而来的慈济人、慈济志工和福利院高高兴兴的孩子们在一起。那时,给我的感觉他们就是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的亲爹亲妈,是他们盼望着的最亲的亲人。那一天,我看到他们给每个孩子都带去了簇新、漂亮、
七月的中旬,热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我穿的薄短衬衣像创可贴一样贴在我的身上。  我拿着两小包牛奶回家,心想:那么大热天,烤得我都要成牛肉干了,还要我买牛奶,真烦!正走着,忽然看见和我同一层楼的邻居爷爷,正提着一个装满食物的篮子慢慢地移动着艰难的步伐走回家去。他已经八十多岁了,还拿着那么重的篮子,真辛苦。  我望着老爷爷老态龙钟的样子,一个劲儿地想帮他。我把两包牛奶放在裤口袋里,冲过去说:“爷爷,爷爷
2016年7月7日,一个许多人都会记住的日子。  晚上8点钟,中华慈善总会推送的新一期“微信公众号”上,一个清新而又热烈的舞台背景下,以“人小志气大的‘慈善文化传播使者’,和我们一起探究竟”为主题的生动页面出现在眼前。  往下翻看,伴随着阵阵欢快、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声,一个闪动的视频出现在眼前:十几个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小学生,翩翩起舞,正进行以《慈善三字经》为内容的快板书表演。  这快板书,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