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是生命之源、幸福之根、健康之本、和谐之需。学校安全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平安幸福,事关全社会和谐稳定,责任重于泰山。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应有之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基础工程。本文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缺失,提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维护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是应对复杂情况,保护大学生安全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一)维护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努力维护校园和谐平安。然而,当前高校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校园环境日趋社会化、复杂化,给高校安全造成了诸多不利因素;二是大量的外來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三是校区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四是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日趋复杂,侵害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在如此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校园和谐平安的积极作用。
(二)保护大学生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涉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当事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面对突然来临的伤害不知所措。当前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缺乏社会经验;二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三是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针对上述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对于预防犯罪减少伤害具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他们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通过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纪律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和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缺失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无可置疑,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虽然有所加强,但离校园安全的需要,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有:
(一)缺乏应有的地位
大学生安全教育本应是高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应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应共同参与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现实中,真正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只有高校保卫部门和保卫干部,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更未形成人人参与的长效机制。部分高校领导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重视,不关心。应该安排的课时没有安排,应该解决的教研设备没有落实,甚至必要的师资培训也以种种理由推辞。加之教师、管理、后勤三支队伍的安全教育意识差别较大,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意识不强,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据调查,大部分高校至今还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正式课程,没有安排课时,更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和管理中。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这种"待遇"显然与其重要性是不相称的。
(二)缺乏专门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要真正上好这门课程,任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安全保卫和学生管理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对相关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然而许多高校对这点认识不足,认为安全教育就是保卫干部的事。即便如此,一些学校对保卫力量的配置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人员少,保卫人员没能随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导致超负荷运转,忙于"灭火";二是人员素质不高,保卫人员往往是从已不适合在学校其他岗位工作的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的人转岗来的,这样的人员根本就不能胜任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再加上一些学校缺乏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更加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正由于安全教育常常不被领导重视,造成了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心不稳,很多有较强业务素质的人才不断流失。
(三)缺乏实践技能的培养
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实践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大学生安全教育关键在于实践教育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来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和问题处置能力。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学人员更注重通过多种途径灌输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及转换讲得少之又少,没有锻炼没有练兵,安全教育就像纸上谈兵,导致新时期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知行相背离的现象,极大地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的思考
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要有清醒地认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真正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学校素质工作体系,纳入学校稳定工作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应当:要有三个保证;抓好三个环节;突出四个特点;做到四个结合。
(一)要有三个保证
1、思想和组织保证
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要成立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主要有保卫、教务、学工、团委、宣传等部门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安全教育课的实施。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和考核目标,督促检查,严格考核。
2、师资队伍保证
高校保卫干部、思政教师和大学生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要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为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高校应在保卫部门或思政教研部设立"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配备专兼职教师,专门负责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教材编写和课程讲授工作。
3、计划和管理保证
高校要把安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工作目标,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及时督促检查安全教育课的落实情况,选派教师走出去进行有关的培训和学习交流,开展安全教学研究,推广科研成果,进而推动安全教育课的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国家教育部门应统一编制高校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和学分,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二)抓好三个环节
1、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实践技能培养
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有安全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大学生的这些能力,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3、丰富教学形式
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是吸引学生学习、保证教学效果前提。因此,教育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千方百计地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教学,切忌在课堂照本宣科。如利用相关社团、剧社,排演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话剧;利用学生会、团委、班级开展安全、防火、防盗、防骗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演讲和辩论等协会,开展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的演讲和辩论比赛。还可以举办系列安全教育实地演练,如,火灾、地震、水灾、不法侵害等情境下的应急处理方式;可以进行调研大赛,调查主题可为:我校目前的安全状况、食堂饮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园安全隐患等;可以进行"我为校园安全建言献策"活动,对大学生提出的创新型建议及好点子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可以争取经费组织学生去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参加调查实践活动等。
(三)突出四个特点
1、针对性
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代青年,但在安全问题上很容易麻痹大意,其中主要表现是:①有理想,但缺乏理智。②有文化,但缺乏细致。③有朝气、有活力、有胆量,但易冲动、易走极端、易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虽属成年人,但毕竟是刚离开父母的年轻人,既缺乏经验又缺少父母的帮助和照顾。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针对受教育者的这些特点来进行,要突出其文化内含,着重于安全情感教育和安全渗透教育。只有用情感和渗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2、重点性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既要抓全面,又要有重点。当前要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抓好重点人群的安全教育。如对有心理障碍的人群要积极疏导,优化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而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抓好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實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要教育学生服从指挥,并注意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时无所适从。三是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如新生入学、节假日、外出实习和毕业生离校等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
3、创造性
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大学生安全问题较以前发生了大的不同: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恶性安全事件损失、危害和影响很大,基于此,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创新,具体要求是,安全教育观念创新、安全教育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方法创新、安全教育手段创新。
4、实践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途径都应力求实践性。只有突出实践性,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做到四个结合
1、日常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安全教育必须坚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着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也要通过集中培训强化学生对安全技能和处置能力的掌握。
2、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
安全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理论知识,这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要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请公安、消防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有关安全问题举办讲座,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为此,必须坚持理论为先导,实践为中心。要打破理论、实践分开教学的常规教学方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锻炼教师教学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4、所有教职员工宣传与专(兼)教师讲课相结合
高校要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落实责任制。学校各部门要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层层抓落实。班主任、辅导员、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要与安全教育专兼职教师一道共同参与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安全教育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学校安全保卫学会等.我的平安我做主——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8).
[2]林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湘潮(下半月),2009(3).
[3]黄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
[4]鲍彩娟.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 09, 6.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维护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是应对复杂情况,保护大学生安全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一)维护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努力维护校园和谐平安。然而,当前高校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校园环境日趋社会化、复杂化,给高校安全造成了诸多不利因素;二是大量的外來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三是校区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四是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日趋复杂,侵害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在如此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校园和谐平安的积极作用。
(二)保护大学生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涉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当事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面对突然来临的伤害不知所措。当前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缺乏社会经验;二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三是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针对上述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对于预防犯罪减少伤害具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他们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通过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纪律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和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缺失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无可置疑,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虽然有所加强,但离校园安全的需要,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有:
(一)缺乏应有的地位
大学生安全教育本应是高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应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应共同参与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现实中,真正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只有高校保卫部门和保卫干部,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更未形成人人参与的长效机制。部分高校领导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重视,不关心。应该安排的课时没有安排,应该解决的教研设备没有落实,甚至必要的师资培训也以种种理由推辞。加之教师、管理、后勤三支队伍的安全教育意识差别较大,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意识不强,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据调查,大部分高校至今还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正式课程,没有安排课时,更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和管理中。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这种"待遇"显然与其重要性是不相称的。
(二)缺乏专门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要真正上好这门课程,任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安全保卫和学生管理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对相关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然而许多高校对这点认识不足,认为安全教育就是保卫干部的事。即便如此,一些学校对保卫力量的配置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人员少,保卫人员没能随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导致超负荷运转,忙于"灭火";二是人员素质不高,保卫人员往往是从已不适合在学校其他岗位工作的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的人转岗来的,这样的人员根本就不能胜任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再加上一些学校缺乏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更加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正由于安全教育常常不被领导重视,造成了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心不稳,很多有较强业务素质的人才不断流失。
(三)缺乏实践技能的培养
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实践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大学生安全教育关键在于实践教育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来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和问题处置能力。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学人员更注重通过多种途径灌输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及转换讲得少之又少,没有锻炼没有练兵,安全教育就像纸上谈兵,导致新时期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知行相背离的现象,极大地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的思考
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要有清醒地认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真正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学校素质工作体系,纳入学校稳定工作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应当:要有三个保证;抓好三个环节;突出四个特点;做到四个结合。
(一)要有三个保证
1、思想和组织保证
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要成立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主要有保卫、教务、学工、团委、宣传等部门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安全教育课的实施。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和考核目标,督促检查,严格考核。
2、师资队伍保证
高校保卫干部、思政教师和大学生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要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为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高校应在保卫部门或思政教研部设立"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配备专兼职教师,专门负责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教材编写和课程讲授工作。
3、计划和管理保证
高校要把安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工作目标,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及时督促检查安全教育课的落实情况,选派教师走出去进行有关的培训和学习交流,开展安全教学研究,推广科研成果,进而推动安全教育课的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国家教育部门应统一编制高校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和学分,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二)抓好三个环节
1、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实践技能培养
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有安全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大学生的这些能力,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3、丰富教学形式
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是吸引学生学习、保证教学效果前提。因此,教育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千方百计地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教学,切忌在课堂照本宣科。如利用相关社团、剧社,排演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话剧;利用学生会、团委、班级开展安全、防火、防盗、防骗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演讲和辩论等协会,开展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的演讲和辩论比赛。还可以举办系列安全教育实地演练,如,火灾、地震、水灾、不法侵害等情境下的应急处理方式;可以进行调研大赛,调查主题可为:我校目前的安全状况、食堂饮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园安全隐患等;可以进行"我为校园安全建言献策"活动,对大学生提出的创新型建议及好点子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可以争取经费组织学生去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参加调查实践活动等。
(三)突出四个特点
1、针对性
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代青年,但在安全问题上很容易麻痹大意,其中主要表现是:①有理想,但缺乏理智。②有文化,但缺乏细致。③有朝气、有活力、有胆量,但易冲动、易走极端、易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虽属成年人,但毕竟是刚离开父母的年轻人,既缺乏经验又缺少父母的帮助和照顾。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针对受教育者的这些特点来进行,要突出其文化内含,着重于安全情感教育和安全渗透教育。只有用情感和渗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2、重点性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既要抓全面,又要有重点。当前要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抓好重点人群的安全教育。如对有心理障碍的人群要积极疏导,优化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而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抓好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實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要教育学生服从指挥,并注意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时无所适从。三是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如新生入学、节假日、外出实习和毕业生离校等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
3、创造性
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大学生安全问题较以前发生了大的不同: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恶性安全事件损失、危害和影响很大,基于此,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创新,具体要求是,安全教育观念创新、安全教育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方法创新、安全教育手段创新。
4、实践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途径都应力求实践性。只有突出实践性,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做到四个结合
1、日常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安全教育必须坚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着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也要通过集中培训强化学生对安全技能和处置能力的掌握。
2、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
安全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理论知识,这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要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请公安、消防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有关安全问题举办讲座,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为此,必须坚持理论为先导,实践为中心。要打破理论、实践分开教学的常规教学方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锻炼教师教学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4、所有教职员工宣传与专(兼)教师讲课相结合
高校要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落实责任制。学校各部门要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层层抓落实。班主任、辅导员、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要与安全教育专兼职教师一道共同参与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安全教育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学校安全保卫学会等.我的平安我做主——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8).
[2]林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湘潮(下半月),2009(3).
[3]黄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
[4]鲍彩娟.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 0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