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女高音遇到的问题分析及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高音是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最活跃的声部之一,其声带结构短而薄,音色华丽、透亮、又柔和,所以探讨它的价值和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本文拟从歌唱中的气息、想象力、中低音声区、高音区、表情仪态等五个方面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女高音  声乐演唱  音乐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0-05
   一、声乐学习中的气息
   (一)声乐学习中气息的重要性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打基础的时候,气息的训练显得十分重要。唱歌时的气息无异于我们说话时的气息,当我们人与人之间对话时,如果气息不足,说出来的话就明显没有力量,给人瘫软无力的感觉。在声乐教学中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歌唱的力量,长时间运用真声歌唱会损耗声带,造成声带病变。但是有了气息的控制后,我们的声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特别是在歌唱中,我们不仅需要气息的支持,还需要气息的控制,如果没有了气息的支持与控制,发声位置会不统一、音色会不漂亮、咬字会不圆润。
   (二)声乐学习中易出现的呼吸问题
   呼吸的作用在歌唱中十分重要,当我们吸好气后,吸入的气体与横膈膜形成对抗,两者相互对抗产生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会持续地伴随每一乐句演唱,一句一换气,如此循环,直至一整首歌曲唱完为止。由此可以看出呼吸在演唱里贯穿始终,直接影响到整首作品的完成效果,因此我们在歌唱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歌唱前呼吸的准备。气息吸的过浅或过撑都会造成一些问题,吸浅了,声音会提;吸撑了,声音会僵。歌唱者可以尝试带着享受一般的感觉,想象自己打开胸腔自然呼吸,做到气沉丹田。
   第二,歌唱中关于漏气的问题。歌唱者在歌唱中会遇到换气不从容、在速度较快较长的乐句来不及吸气或不能较好地完成乐句的情况,这正是因为很多时候没有合理分配气息,在曲目的开头已经耗费了大量气息。所以在唱歌时候,在歌曲开头就应该做到均匀地吐气,学会有控制地歌唱。
   第三,声音与气息的结合。我们在歌唱中,声音和气息密不可分,应让声音搭在气息上,气息托住声音,一字一句都如潺潺流水一般,连绵不绝地向前送出去。
   对于练习气息,歌唱者可以借助辅助工具去练习。例如著名女高音卡巴耶的气息练习,先平躺在地上,然后把约十斤重铁盘放置在上腹部。歌唱者先自然地吸气将腹部的铁盘顶起,感受横膈肌的支持,使腰腹扩张,歌唱的呼与吸是相对保持再慢慢地、均匀地吐气的过程。
   二、女高音声乐学习中的想象
   (一)声乐学习中想象的重要性
   声乐学习的过程虽然漫长而艰辛,但是有了想象,声乐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美好而又快乐。尽管上课时老师用语言把声乐理论知识、科学的发声方式传达给学生,但学生并不能完全地消化掉全部理论知识,还需要老师的示范与引导,这时想象就显得举足轻重,想象就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学时老师发挥想象先做出示范,把自己所感受的东西用抽象的方式描述出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而让学生通过想象建立形象化的声乐发声技巧、声音形象。
   (二)声乐学习中想象的运用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呼吸、发声位置、情感都需要用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思维去理解,用想象去摸索,这样才有可能提女高音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好的掌握发声方法,引导其更有情感地、有技巧地发出高质量的声音。
   1.在呼吸时的想象
   唱歌时我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呼吸不流畅,吸气不足,或是呼吸时气息浅,声音不扎实,针对于这些问题,这里提出几点个人建议,在吸气前,我们需要想象自己处于一个非常舒适、美丽的环境(比如一片花海),以此来调动愉悦、快乐的情绪,放松自己的身体。当我们吸气时需要发挥想象,想象着自己正在陶醉地闻着甜美的花香,自然的打开胸腔吸气;吐气时,想象着我们像在吹蒲公英一样,带着叹气的感觉,把它吹向远方。
   2.发声位置的想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容易出现声音位置忽高忽低、元音里出外进,无法做到发声位置统一的问题。歌唱的起音很重要,起音要软起,声音有弹性,母音纯正,沿着起音的方向和状态相对保持空腔的状态,做到相对统一。
   3.情感的想象
   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情感:或像歌劇《伤逝》选段《欣喜的等待》中的坚贞、勇敢、执着、渴望自由、娴静天真的少女子君,做好可口的饭菜,等待着爱人涓生下班回家时愉悦的心情;或像歌剧《尤里乌斯·凯撒》选段《我哭泣为我的命运》中美艳、个性鲜明、充满智慧的埃及公主克里奥帕特拉,她以为凯撒已死,悲叹自己的命运、心灰意冷,在狱中等待末日降临的悲惨处境;或像歌剧《魔笛》选段《我感到》中纯善、忠贞、充满理想的帕米娜公主,在爱无回应中悲痛欲绝,内心崩塌陷落。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曲目的要求,想象着自己拥有主人翁的特质、思想和形象,想象自己此时此刻正在经历歌曲里的故事,把自己当成原著里的主人翁,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去。
   三、女高音声乐学习中的中低声区
   (一)声乐学习中低声区的重要性
   在声教学中,常会出现“高音有响声、低音唱不响的”问题,有的歌唱者为了追求“大、响、撑”的高音,忽视了中低音区的训练和歌唱状态的建立,进而造成声区之间的脱节、位置状态不统一等问题。在一部女高音作品中,中低音区往往占多数,是整首曲子的核心音区,所以唱好中低音是关键。
   (二)中低声区易遇到的问题
   因为女高音的声部及其生理结构的原因,从而造成中低音区训练难度较大。许多歌唱者在训练的过程中易出现中低声区气息不稳、声音放不下来、声音不传、中低声区无法与高音区统一的问题。良好的中低声区应是建立在稳定的腔体状态、适度的共鸣的条件下,以下四点是歌唱者在低音区容易出现的问题及个人改善建议:    第一,中低声区“虚”或“挤”的问题。针对于中低音区虚弱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练习闭口音“e”“i”,唱好闭口音后我们可以加入开口音继续练习。针对于中低声区太挤的问题,我们可以先运用开口音“a”“o”“u”唱,唱好开口音后我们可以加入闭口音继续练习。例如,开口音和闭口音就像“胖人”和“瘦人”,那我们应该如何让他们看起来更协调呢?就需要两者结合去做改变。在唱开口音时,我们应该想着闭口音的感觉。反而言之,在唱闭口音时,我们应该想着开口音的感觉,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改善中低音区虚和挤的问题,使开口音和闭口音更均衡、统一。
   第二,真声过多的问题。歌唱者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大音量而完全用真声去唱,这样的声音就会显得寡淡无味,甚至会伤及声带,也失去了美声的意义。我们虽然为了防止低音虚弱从而去找声带闭合发出的声音,但是并非大白嗓。我们要用混声去唱中低音,想着高位置去练习中低声区。
   第三,与高音区不统一的问题。从高音区开始下行到低音区,犹如过山车一般,跌跌撞撞、磕磕绊绊。无论是在高音区还是低音区,我们都应该把声音“竖”起来唱。我们可以为统一管道从最基础的元音——“a、e、i、o、u”开始训练,笔者比较建议先从u母音开始训练,u母音是一个比较容易发出的音,可以更好的帮助歌唱者充分地打开口腔、咽腔。
   第四,解决压喉及舌根音的问题。在演唱中低音时,很多歌唱者会出现压喉的问题。歌唱者为了追求自己低音区想要的音量,就会压声带、挤喉咙,使其产生中低声区的厚实感,但这样的声音没有空间感、不圆润,这种挤破迫发出来的声音,不仅不会让听众觉得很实在,还会令听众难受,我们大可自然地平视前方,不用追求音量,自然地放下来,如说话般歌唱。
   四、声乐学习中高音区易遇到的问题。
   (一)声乐学习中高音区的重要性
   高音的训练对于歌唱者十分重要,一首歌最精彩、绚烂的部分往往在高音区,所以把高音唱好才能更好地释放情感、把整首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对于歌唱者来说,保护好声带是唱好歌的前提、是延长艺术寿命的关键。在训练高音的过程中歌唱者不可盲目地、不科学地发声,这有可能会导致损伤声带。周小燕老师把中低声区比作“地基”,高音就是“空中阁楼”。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地基基础建设,又怎么会建成一栋高立、坚挺的空中阁楼呢?所以在我们训练高音前需建立好夯实的低音训练基础。
   在高音的训练中,越到高声区,我们的气息越需要更扎实的支持;我们的喉咙需要更放松;我们的声音不能尖锐刺耳,要有弹性,找到声音的聚焦点让其绽放,犹如散发出的光芒一般,温暖又柔和。
   (二)高音区易遇到的问题
   第一,在唱高音时挤喉咙产生“尖锐”“刺耳”的音色,这其实是错误的发声方式,肌肉是有记忆力的,一直运用错误的训练方法,会给发声器官带来负担,甚至病变,会对后期的训练及扩展音域造成许多麻烦,一旦形成不容易改正。
   第二,在唱高音时位置不统一,我们既不能直接在喉咙上推声音,更不能为了寻求所谓浑厚的声音去靠后扣着唱,需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发声位置,就像我们生活中“打哈欠”一样,学者需在打哈欠的地方去唱。高音演唱还要建立在气息流畅、发声器官积极兴奋、身体放松的基础之上。
   第三,在唱高音时声音与气息脱节,高音离不开气息的支持,首先应该放松喉咙,不要总想着音高。吸好气后,想象叹气一样的感觉,“叹”着往下唱。音越往高处走,气息的支持越多,口腔里的空间也就越多,做到抬笑肌去“啃”字。嘴巴是放松的,声音是集中的,身体是相对放松及兴奋的。
   五、女高音声乐学习中的表情仪态
   (一)声乐学习中表情仪态的重要性
  声乐表演这一门学科,强调的不仅是声乐演唱,还有舞台表演。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声乐审美艺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演唱者的表情和仪态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表演中合理地将表情、仪态、面部表情和眼神融合在其中,不仅会加强歌者表演的渲染力,使歌者更充分的表达、释放内心情感,还会从视觉上让观众眼前一亮,从听觉上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进而感动观众。
   (二)声乐学习中表情和仪态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声乐歌唱中的表情和歌唱是成正比的。我们看过许多著名歌唱家表演,不管其演唱歌曲是欢乐的还是悲伤的,他们的表情都是自然的、放松的、唯美的。当一个初学者在台上歌唱时,由于曲目高、中、低声区的转换,就易出现“狰狞”“痛苦”的表情。而这些错误的外部表情正是因为发声体内部肌肉没有调整好,运用了多余的力气,外部表情错误地去协助内部,我们可以面对镜子练习,进而及时改正。
   第二,在歌唱时,我们上半身应相对松弛。下半身要像一颗大树一样,我们的双腿和双脚要像树根一样牢牢地抓住地面。切莫不可僵硬或驼背,这些不良的站姿一旦形成不易改变,在学习声乐伊始就应该注重站姿。
   第三,在歌唱时动作僵硬、过多、与歌唱意境格格不入。歌唱时的动作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动作去做动作,刻意的动作反而显得非常做作。随着歌唱的韵律,我们所展现的动作应该像音乐一样流动、舒展,面对不同的情感,我们应该有不同的举动,根据自己的情感和内心做出来的动作会给歌唱锦上添花。
   本文从气息、想象、中低声区、高声音、表情仪态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女高音在声乐学习中易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个人见解及个人建议。美声唱法是一门有着规范声音界定的唱法,有优质的音色、通透的声音,结实的质感,纯美的音质。想要真正地学好美声,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循循渐进地练习,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带着理论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真正帮助女高音在训练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提高女高音的专业素养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秀英.也谈声乐教学中的几个技术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8(04).
  [2]杨璐倩.论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中低声区的訓练[J].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3]吕欣.美声唱法教学中女高音常见问题与方法[J].黄河之声,2019(19):24-25.
  [4]成莹.女高音声乐教学中常见的演唱技术问题与训练方法[J].参花(下),2020(04).
  [5]刘柯妤.想象力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和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4).
  [6]彭静静.声乐演唱中女高音训练方法综述[J].黄河之声,2020(21).
  [7]刘佳.美声唱法教学中女高音常见问题与方法[J].艺术研究,2018(01).
其他文献
期刊
在色彩斑斓的室外世界里对光和色的追逐,强调“真实的色彩”,轻视形体,彻底放弃传统绘画艺术标准,是西方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准则。印象派画家通过对光学、色彩、构图的理论研
中国近代史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是一部侵略与抗争的历史。学好军事史,有利于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具体国情,提高对中华民族、中
语文教师要彰显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打造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在解读文本时,教师不能盲从专家和权威,要独立思考,读出自己的疑问和心得。教学《小石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在西方艺术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乔托的《犹大之吻》和委拉斯贵支的《宫娥》作为研究对象,从沃尔夫林的风格学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绘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影片中音乐炉火纯青的运用,它打破了音乐只能作为电影“背景”的惯例,将音乐从“幕后”搬到了“台前”。钢琴凭借其独特的音色
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幼儿时期是学生语言发展,特别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引导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一、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自由、宽松和谐的
目的:编制高校心理委员胜任特征问卷(CQPMC)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及文献分析,建构CQPMC的理论结构并编制初始问卷。对1010名心理委员进行预测,
小学生的课堂充满着活力。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小胳膊肘杵得课桌咚咚响。但是,到了初中,能主动举手回答教师提问的学生已寥塞无几。教师提问的时
在当前油画创作中,个性化油画语言的渗透,使油画作品变得更加丰富、有层次。本文以个性化油画语言选择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对个性化油画语言的界定及产生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