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瑶族服饰的美学价值初探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sha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贺州瑶族服饰是瑶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瑶族特征。它随着瑶族的产生、发展、成熟,经历了一个漫的过程。贺州瑶族服饰种类丰富,美学价值突出,自形态、图案、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美学特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贺州瑶族服饰文化也呈现出一种濒危状态,必须采取措施,挽救我国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贺州瑶族服饰,走现代化发展之路,使其美学价值得以彰显。
  关键词:贺州;瑶族服饰;美学价值;传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瑶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其中之一就是广西中部的贺州地区。贺州瑶族文化丰富,贺州瑶族服饰更是引人注目。2006年,贺州瑶族服饰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贺州瑶族服饰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也呈现鲜明的美学特征,在形态、图案、色彩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贺州瑶族服饰的历史渊源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是距离桂林最近的城市,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贺州市风光秀丽、古风浓郁,生态环境良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由于历史悠久,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据统计,贺州市共有26万瑶族人,大约占全国瑶族人人数的十分之一。据《瑶族简史》里的记载,可以推斷,自唐宋时期开始,贺州就成为瑶族的主要聚居区。贺州瑶族服饰也随着瑶族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贺州瑶族服饰臻于成熟,民国时期,基本定型为现在的形态。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历史条件等的影响,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时,受到现代服饰文化的冲击,贺州地区的瑶族人逐渐汉化,汉族服饰流行开来,瑶族服饰处于濒危的状态。
  二、贺州瑶族服饰的美学特征
  贺州瑶族服饰经过长期发展,在刀耕火种与山地游耕的生活中,孕育出了意蕴深厚的和灿烂多彩的瑶族服饰往往文化,也赋予了瑶族服饰以较高的美学价值。
  (一)贺州瑶族服饰的种类形态
  贺州的瑶族服饰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过山瑶。过山瑶又根据头饰的不同细分为尖头、平头、包帕三类七种,这七种分别是塔式、斜形、小尖头;包锦、缠纱;单帕、重帕。第二类是土瑶,土瑶对汉文化的认同度高,在服饰表现上也可见一斑。第三类是平地瑶,流行大装衣。可见,瑶族服饰的支系繁多,各支系的服饰各有特点。
  一般而言,瑶族女子上衣圆领花边对襟,下衣为百褶长裙或者长裤,搭配上腰带和围裙。瑶族男子上衣为黑色唐装短衣,下衣为黑色长裤,配以方格腰带。在头饰上,不同支系的头饰差别较大,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态。如过山瑶的尖头塔式头饰,形态优美;又如斜塔尖头造型,是用瑶锦叠成的千层帕的形态,分量较重。土瑶的服饰韵味十足,又比较简单质朴。女子多剃光头,戴平顶原帽,上衣蓝黑色,袖口处有白边,裤子或裙子比较短,多露出小腿,小腿上绑上毛巾。男子上衣蓝色为主,头上扎白色毛巾。男子与女子的最大不同是,男子衣短裤长,女子衣长裤短。
  (二)贺州瑶族服饰的图案色彩
  图案是贺州瑶族服饰的文化符号,丰富多彩的图案记录了瑶族历史发展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瑶族服饰的审美特征。贺州瑶族服饰的图案种类丰富多样,一是动物图案。如鱼、鹿、鸡、鸟、蝴蝶、蜘蛛、凤凰、龙、蝙蝠等。这些图案不追求逼真,只追求形似。二是植物图案。如莲花、梧桐等。瑶族服饰的动植物图案,体现着瑶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反映着瑶族人渔猎等日常生活。三是各种花纹图案。既有人形纹,多表现着对祖先和神明的敬畏,又有几何纹,如点波纹,以此代表太阳,多见于女子头饰。水波纹,代表水波,表现瑶族人对山川河流的热爱。四是汉族象形文字。瑶族服饰中也偶见有绣有汉族文字的,这就体现了瑶族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远。这些图案以象征寓意的手法,表现着瑶族人对吉祥的向往,趋福避害的美好愿望。
  在颜色运用方面,贺州瑶族服饰一般以黑、红、黄、橙等色为主色,搭配绿、蓝、白等色,暖色给人以瑰丽绚烂之感。不同年龄段,喜欢不同颜色的服饰,各具特色,各有风采。
  (三)贺州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
  贺州瑶族服饰在制作工艺上主要有三种,一是染色。瑶族服饰的染色主要来自于植物染色,自汉代开始,瑶族人就已经掌握了植物染色的工艺。染色工艺也分为三种,分别是靛青、浆染、蜡染,靛青是用蓝草做原料,利用蓝草枝叶发酵,产生散发香气的蓝靛膏。然后将布料浸泡其中,经过反复晾晒和浸泡,最终达到预期理想色彩。
  蜡染也是一种古老的印染方法。通过蜡液来防止某些部位被浸染,从而呈现出花朵形状,来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浆染与蜡染的原理相似,但是防止浸染的材料为树浆,最后都是要呈现一种花朵的形态。
  除此之外,贺州瑶族服饰中也有以刺绣的装饰工艺。一般是采用彩色的丝线,在黑色和蓝色的布面上进行刺绣。针法多样,有乱针绣,有叠针绣,有网绣等。采用刺绣方式,可以绣出花鸟鱼虫等纹样,寓意美好,在瑶绣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挑花绣,采用十字挑和平针挑的针法,以布料经纬线为依据,下针挑出图案,图案多取材于大自然,由于挑花多用于衣服的易磨损部位,所以具有了结实耐用的特点,同时也不失美观,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具。
  (四)贺州瑶族服饰的文化审美
  瑶族服饰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随着瑶族的产生、发展,而不断成熟,是历史社会、民俗风情的鲜明体现。贺州瑶族服饰的款式形态、色彩运用、图案搭配、制作工艺,具有较强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情。同时,也承载了瑶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依托,是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服饰上的图案制作精美,寄托了瑶族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寄托了对平安喜乐的祈愿求福。瑶族服饰中的一丝一线都是瑶族人精神气质的象征,是社会发展水平,民俗风情特征的体现。
  三、贺州瑶族服饰的现代发展方向
  贺州瑶族服饰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些年来,现代化进程加快,瑶族的服饰文化遭遇危机,贺州瑶族汉化严重,几乎全民不穿瑶族服饰,只有到了重大民族活动的时候,才有一部分瑶族人穿传统服饰。瑶族服饰制作的传统工艺,缺乏传承,织锦、挑花等手艺几乎失传。
  面对这样的危机,贺州瑶族服饰的发展,要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之路,积极谋求现代化发展路径。一是挖掘、收藏和整理。贺州瑶族服饰的美学价值要重新进行认识和挖掘,要深入相关地区进行调研,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平瑶族乡男子度戒礼服已经几乎难以找到。可以看出,瑶族服饰亟待重新挖掘、整理、研究。二是寻找新的传承路径。贺州瑶族服饰要走创新性发展之路,积极需求与现代需求接轨方式,制作文化创新产品,如瑶族服饰风格手机袋。建设瑶族服饰博物馆,展示瑶族服饰。积极发展旅游业,传播瑶族文化,依托旅游业促进瑶族服饰的量化生产。三是实施收徒传艺工程。请瑶族服饰制作工艺的民间艺人向年轻人传授技艺,让瑶族服饰的传统工艺得以传承。
  贺州瑶族服饰在我国整个瑶族服饰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服饰的形态、图案、色彩、工艺具有较强的美学价值,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体现了瑶族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习惯。要使瑶族服饰的美学价值实现现代化发展,就要积极创新其发展路径,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培养瑶族服饰的继承人,创造瑶族服饰文化创意产品,促进瑶族民族文化的产业的发展,实现对瑶族文化的传承弘扬。
  参考文献
  [1]梁宏章.瑶族服饰研究综述[J].艺术探索,2014,01.
  [2]李庆福.瑶族服饰的审美特征[J].服饰导刊,2012,01.
  [3]何季玲.瑶族服饰研究综述[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4]赵美阳.解析瑶族服饰特征及设计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01.
  作者简介
  黄戈(1987—),广西贺州市人,贺州学院助教,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服饰研究。
其他文献
当前,许多地方茶叶亩产量始终徘徊在25~30公斤左右,这些单产低的茶园,由于管理不善,导致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据调查了解,我县茶园低产存在着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树龄老化、品种老化、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从语言哲学、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立场出发,对交往行为作出新的规定,并以此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实践的尝试,对研究社会交往行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理论价值,值得人们关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功能强大、内容多元、使用便捷的社交工具似乎越来越不受人控制,反而有控制人的趋势。因此,哈贝马斯对于人们过度依赖工具从而沦为工具的奴隶的洞察对分析当今日益发达的网络社交极具启发意义。本
夏玉米“四期”施肥技术夏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且吸肥期长。因此,根据其生育特点和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总结当前夏玉米的生产实践,特
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澳青占的选育及表现陈建伟,叶焯荣(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广州510640)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稻面积逐年减少,而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在高产的基础上提高品
水稻应用益微BT工程菌效果测定初报熊焰,谢勇,陈秀琴(建阳市植保站354200)益微BT工程菌是北农大微生态研究所最近研制的微生态益菌制剂。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益菌剂对水稻具有治虫防病、抗寒防
摘 要:通过对民族学校与民汉合校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学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普遍高于民汉合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少数民族中学生存在着双重身份认同,但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少数民族中学生对本民族认同的认同并没有产生弱化现象。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民族认同;比较  民族认同历来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包含四个维度:民族自我认同、民族认同的实现、民族行为、归属感。笔者立足于
期刊
摘 要: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美术在我国社会中无处不在,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形态与造型种类及其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深厚,既与原始文化的审美观念遥相呼应,又与今天的现实生活、审美理想融为一体。在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艺术设计课业中,教师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指引尤为重要,传统的工艺美术在农村的推广和实践容易被忽略,教师通过欣赏的引导、实地挖掘农村的本乡土美术资源尤为重要,利用这些资源的传授,技能的演示更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