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星荟萃的《远大前程》热播,堪称是进入2018年度以来电视荧屏的一大力作。由众多演技派担纲的五星级配角阵容,声势已然超过了去年情形近似的阵容搭配杰作——新《射雕英雄传》、新《林海雪原》和《卧底归来》。
过去,戏台要想叫座,一定要唱大戏。这个道理到了电视剧时代,尤其是对长篇电视剧、超长篇电视剧而言,依然是有效的。如今什么样的电视剧容易打造成大戏?历史人物、家国情怀、激荡岁月的悲欢沉浮、悬念迭出的案件追踪、特定时代的传奇人生……眼前的《远大前程》,去年的《那时花开月正圆》,大约都可归为此类。
像《远大前程》这样的戏之所以能在口碑上一路走高,群星荟萃是一个方面,影像品质、整体构思、主人公形象与具体剧情设定也都是很重要的方面。从《上海滩》开始,老上海题材的长剧问世无数,能在观众记忆中留下印象的屈指可数。而且,主人公从底层开始打拼的故事现在也不少,观众显然更期待能看到思路奇特的作品。《远大前程》的聪明之处在于,除了让故事和主要人物都有历史原型作为依托,在主人公的性格(包括出身和母子親情)设定上,还借鉴了小说《鹿鼎记》,并翻新出了自己的气韵。
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对主要人物武功打斗能力的渲染、武林门派间的争斗意气……对武侠元素的吸纳、改造和运用,仍然是近年乃至眼下传奇剧、历史剧,甚至包括一部分谍战剧、侦破悬疑剧获取成功的重要手段。仅以《鹿鼎记》而言,从十几年前徐峥主演的古装剧《李卫当官》系列,到2017年的文章导演并主演的谍战剧《剃刀边缘》,再到2018年陈思诚总编剧并主演的《远大前程》,我们能看出主人公在性格设计上的近似点:都是出身或混迹于社会底层,文化有限、反应敏捷、富有急智和口才;受后天环境影响,自私、世故、善于耍诈,却又不时会流露出天性中残存的善良和对美好的向往。
如果说,“韦小宝—李卫—许从良—洪三元(洪三)”这一类形象身上亦正亦邪的性格设计,往往能使主人公更人性化,既被观众嘲笑,又能得到同情甚至美学认同,符合当代观众对文艺作品展示人性丰富层面的诉求,那么武侠小说、武侠影视作品(从早年张彻、楚原、张鑫炎、徐小明一直到徐克、程小东时代)中对武功神乎其技的渲染、夸张,这些相关的桥段、技术和元素,对今天的古装剧拍摄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瑯琊榜》里小“飞流”在侯府的屋脊上飞来飞去,比之黄晓明、刘亦菲版《神雕侠侣》“飞天”式舞姿造型相差不远。这类处理,以挑剔的眼光看,可以说它们正是鲁迅当年在杂文里批判过的、反科学常理的“剑仙”式奇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运用得当,它们也确实会给剧情增添神奇和浪漫的色彩。毕竟戏就是戏,总不能一拍到底层人物间的生死冲突,除了菜刀就是斧子吧,一来没有美感,二来也过于暴力了。“写意式处理打斗场景”和“美化暴力”之间,有一个动机和尺度的区分,这种尺度的把握核心,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主创人员对武侠元素的理解是否到位,运用是否成功。
就像在武侠类文艺作品里,武功、打斗、江湖恩怨,不过是给小说家和导演们演绎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打造一个独特、封闭的天地,在类型剧的世界里,上述所有的武侠元素,照样可供用来构建不同的作品。它们既是一种技术手段,也同样是对影视规律和受众习惯的遵循。不可忽视,也不可轻视。
过去,戏台要想叫座,一定要唱大戏。这个道理到了电视剧时代,尤其是对长篇电视剧、超长篇电视剧而言,依然是有效的。如今什么样的电视剧容易打造成大戏?历史人物、家国情怀、激荡岁月的悲欢沉浮、悬念迭出的案件追踪、特定时代的传奇人生……眼前的《远大前程》,去年的《那时花开月正圆》,大约都可归为此类。
像《远大前程》这样的戏之所以能在口碑上一路走高,群星荟萃是一个方面,影像品质、整体构思、主人公形象与具体剧情设定也都是很重要的方面。从《上海滩》开始,老上海题材的长剧问世无数,能在观众记忆中留下印象的屈指可数。而且,主人公从底层开始打拼的故事现在也不少,观众显然更期待能看到思路奇特的作品。《远大前程》的聪明之处在于,除了让故事和主要人物都有历史原型作为依托,在主人公的性格(包括出身和母子親情)设定上,还借鉴了小说《鹿鼎记》,并翻新出了自己的气韵。
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对主要人物武功打斗能力的渲染、武林门派间的争斗意气……对武侠元素的吸纳、改造和运用,仍然是近年乃至眼下传奇剧、历史剧,甚至包括一部分谍战剧、侦破悬疑剧获取成功的重要手段。仅以《鹿鼎记》而言,从十几年前徐峥主演的古装剧《李卫当官》系列,到2017年的文章导演并主演的谍战剧《剃刀边缘》,再到2018年陈思诚总编剧并主演的《远大前程》,我们能看出主人公在性格设计上的近似点:都是出身或混迹于社会底层,文化有限、反应敏捷、富有急智和口才;受后天环境影响,自私、世故、善于耍诈,却又不时会流露出天性中残存的善良和对美好的向往。
如果说,“韦小宝—李卫—许从良—洪三元(洪三)”这一类形象身上亦正亦邪的性格设计,往往能使主人公更人性化,既被观众嘲笑,又能得到同情甚至美学认同,符合当代观众对文艺作品展示人性丰富层面的诉求,那么武侠小说、武侠影视作品(从早年张彻、楚原、张鑫炎、徐小明一直到徐克、程小东时代)中对武功神乎其技的渲染、夸张,这些相关的桥段、技术和元素,对今天的古装剧拍摄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瑯琊榜》里小“飞流”在侯府的屋脊上飞来飞去,比之黄晓明、刘亦菲版《神雕侠侣》“飞天”式舞姿造型相差不远。这类处理,以挑剔的眼光看,可以说它们正是鲁迅当年在杂文里批判过的、反科学常理的“剑仙”式奇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运用得当,它们也确实会给剧情增添神奇和浪漫的色彩。毕竟戏就是戏,总不能一拍到底层人物间的生死冲突,除了菜刀就是斧子吧,一来没有美感,二来也过于暴力了。“写意式处理打斗场景”和“美化暴力”之间,有一个动机和尺度的区分,这种尺度的把握核心,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主创人员对武侠元素的理解是否到位,运用是否成功。
就像在武侠类文艺作品里,武功、打斗、江湖恩怨,不过是给小说家和导演们演绎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打造一个独特、封闭的天地,在类型剧的世界里,上述所有的武侠元素,照样可供用来构建不同的作品。它们既是一种技术手段,也同样是对影视规律和受众习惯的遵循。不可忽视,也不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