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尊重个人见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 阅读 提问 解读 迁移
  
  常听到有些老师课后有这样的抱怨:学生启而不发,结论难以生成,一节课上得了无生趣,为了完成目标,不得不让学生把所谓的标准答案记下。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是否过于关注自己而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是否常常潜心于把结论交给学生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是否过于追求教学形式的完美并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则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过程,而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见叶圣陶《为中学语文复刊题词》)
  语文教师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就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言,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指导他们从文字中获得知识和信息、发展情感和思维,从而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而我们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统一的认知教学结果,有意无意地否定文本意义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否认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性、独特性,忽视语文教学发展个性和塑造人格的功能。而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抓住“教学的规律,学生认知心理的规律”。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了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给学生充分阅读和走进文本的时间
  自读这个环节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是语言,学习语言首先是要把握语感,语感是学生自己建立起来的,不管老师怎样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和认识。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个性阅读。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作品都是经典之作,是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好作品。这些作品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对话的媒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一篇篇课文,“离开了课文,教学就失去了语文学习的特殊凭借物”。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不能不顾实际效果虚设这一环节,一味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或在时间上加以控制,学生很少有时间直面课文本身,而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绞尽脑汁地揣摩教参对课文的分析,以及思考和练习的答案。当然放羊式地让学生自己阅读也不可取,教师的服务不等于端上一桌饭菜让学生自己吃,而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本意识,是正确解读文本的前提条件。有了充分的阅读时间,了解了文本的“语表意”,再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发现兴趣点,找出疑难点,并力求找到解疑答案,学生才会真正地由“走进文本”变为“走近文本”。
  二、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考体验
  “走近文本”的学生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是有话可说的。在实施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效的提问,要摈弃低层次的是非问,多一些启发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而对于关键问题的理解,难点问题的突破,重点问题的深入也要放心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不能越俎代庖,只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偏离学生主体地位的轨道。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把对课文的感受、设想提出来,培养创新思维。这样,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充分体现,而教师不仅能从大包大揽的阅读教学中得到解脱,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自学能力也能真正得到提高。
  如我在教授《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没有让学生去复述小说情节,寻找三要素,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水到渠成地提炼出文章的主题,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小说最让你心动的情节,走进并理解这个情节,然后付诸文字。成功的片段改写有:1.琼珊数藤叶;2.贝尔曼画藤叶。这样设计可以看出学生对小说人物的理解与倾向,同时促成学生自己去揣摩、想象乃至再创造,避免了从小说三要素入手的思维定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诠释作者的构思和人物形象。接着我又设计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贝尔曼,你会如何选择,为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体会贝尔曼这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可贵品质,让学生明白从这篇文章中真正应该去学习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学生充分理解了: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珍爱生命的人值得褒奖,而那些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在关爱着他人的生命,甚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更能显示其人性的光辉。两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契机,也给老师带来了惊喜。
  三、鼓励并珍视其个性化的解读,让思想碰撞出火花
  课标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可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使之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语文教师不容推卸的任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不同的理解正表现了思维的活跃、思想的独立,而这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在课堂上,每发现一个空白点,就为个性化理解开出一条通道。如在教授完《报任安书》和《渔父》后,我让学生结合司马迁和屈原的个人经历谈谈对生死的理解,通过一番讨论及知人论世的对话后,学生得出结论:司马迁是通过以生践志,而屈原则是以死明志,二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殊途同归。《锦瑟》一诗,意象朦胧,对其诗意历来没有确定的解说,主要有“爱情悼亡”和“自伤身世”两种说法。倾向于第一种说法的学生理由是除了“文本研习”已有的说明外,还因为“望帝啼鹃”书下注释有:春心,语又出《楚辞·招魂》“极目千里兮伤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点明了是对“青春”“爱情”的追求。而倾向于第二种说法的学生认为注释也可以理解成是对“青春”时光的追忆、对理想难以实现的追悔。同时他还认为李商隐的诗歌,感伤身世的特别多。如他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种伤感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这样的解读,学生放飞了思绪,迸发出了创新的思维火花,达到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而将自己或教参对文本的理解生硬地强加给学生,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会造成学生思维的贫乏,创造性的泯灭和才智的消磨。
  四、立足文本,通过迁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迁移是一种延伸、一种拓展。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拘泥于课文,需要延伸拓展;但课文是教学之本,课堂活动仍要聚焦课文,教学的主题是对课文内容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任何延伸拓展都要服务这个主题。迁移的方式是多样的,但任何方式的进行都不能冲淡这个主题;迁移更应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增加其深度,扩大其广度,训练其强度。只有这样,迁移才能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在教授“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这一专题的时候,因其屡遭贬谪的经历和不凡的贡献,在学习课本中几篇代表词作之前,我先从百家讲坛中精选了大难临头、潇洒东坡等几集讲座,为学生学习新词预热,烘托了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后,有的学生认为像烛之武这样的人在先秦很多,不足为奇,反倒很欣赏那个隐忍不乱、及时撤兵的晋文公。晋文公曾经是个无赖贵公子,他是怎样成为胸有全局、临危不乱的人的?又如我介绍学生阅读了《晋公子重耳出亡》一文,通过拓展阅读,学生从人物的“心路历程”上补充了对形象认识的厚度。认识到没有遭受卫、曹、郑的无礼甚至侮辱性冷遇,没有19年遍尝颠沛流离之苦,就没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的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这就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尊重个人见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建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现代语文,2010,(06).
  [2]曾祥芹.个性化阅读要科学化.不要自由化.中学语文教学,2007,(11).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造成现阶段职高生的整体素质下滑。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职校语文教师肩负着不容推卸的责任,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渗入“精神教学”,尽量把这一特殊群体的精、气、神最大限度地提起来,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精神”教学    有人作过这样的调查“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结果位居第一的不是父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有效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抓住诗歌特点,着力提升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全面增强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我认为,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一定要找准切入点、把握知识点,通过诗歌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目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一、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素养,不断改变单一的
病毒与人类息息相关,病毒的分析与检测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评述了化学发光法、荧光光谱法和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病毒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为病毒的
伊立替康(CPT-11)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肿瘤药物,但其可能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却常常影响它的临床使用。有关报道称,特异性分布于肝细胞基底膜外侧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B1(
畜牧水产上抗生素类药物大量而频繁的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己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为了解水环境中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及残留兽药进入水环境中对水源细菌耐药性
摘 要: 小说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是从作家灵魂深处流出来的,是作家感情思想的结晶,思想的升华。一篇优秀的小说离不开优美而传神的语言。因而,语言鉴赏成为小说鉴赏的重要内容,品评语言独特的魅力和功效是小说教学的“重头戏”。“品读”“品析”“品写”是鉴赏语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小说教学 品读 品析 品写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用语言为物质手段塑造形象、反
本文采用体外微粒体酶生化测定和体内探针药物代谢法评价了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活性,探讨了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对鸡肝微粒体CYP450的诱导作用。 1 鸡肝微粒体细胞色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
新课程理念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这是很有意义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讨论也成为评课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一线教师也在逐步地运用这种教学形式,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不少问题。例如,不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每课必讨论,讨论的层次很浅,都是“是什么”的问题,每次讨论给予的时间很短,匆匆而过,不够深入,流于形式,有的是为讨论而讨论,讨论的问题是肤浅的,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原因很多,但根本的问题是不明
根据PRRSV美洲型毒株VR-2332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GP5基因特异性引物P1/P2,利用RT-PCR扩增出PRRSV JL/07/SW分离株GP5基因,以pMD18-T为载体对GP5基因进行克隆。序列测定表明,GP5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