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饭圈集资”实际上是节目组和商家等资本方在背后推波助澜,在各个环节设下了“氪金”陷阱。这些选秀节目除了把出道名额与“粉丝”花钱投票关联外,比赛中各种与赞助商相关的榜单也在收割“粉丝”。
今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当天,一段工人将“粉丝”为选秀选手投票所购买的牛奶直接倒入水沟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据悉,被倒掉的牛奶足足有27万瓶。此事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5月8日,国家网信办回应,坚决处置纵容乱象的网站平台。5月9日,视频中所涉的选秀节目——爱奇艺《青春有你3》官方发文,称节目组决定终止节目录制。
诱导集资套路多
此次涉事的奶卡,是如今网络选秀的主要营销手段之一。除了登录账号投票,“粉丝”需要购买冠名节目的牛奶产品,通过扫描商品中夹带的奶卡进行投票。节目方将产品与“粉丝”投票捆绑,商家实现了产品销售额的快速提升。购买奶卡后,明星后援会还需要组织有时间、有精力的“粉丝”进行投票。对于一些人力不足的“粉丝”群体,后援会则会花钱雇人“代投”,节目中“为你喜爱的选手助力”,成了处处要为喜爱的选手集资。
近年来,一些选秀节目诱导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粉丝”群体进行“饭圈集资”。“饭圈集资”主要以“限时比拼”的形式开展——在限定时间内,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明星“粉丝”举行集资比拼,看谁集资的金额较多。
失控的不只是每场“比拼”,还有马拉松式的集资场数。“感觉没有尽头,集资的场数一直在增加。”某选手的“粉丝”说。比赛期间,该选手的后援会已经开展了10余场集资。“这是一场停不下来的竞争。不想选手输,就只能不停地加码。”据统计,今年一档选秀节目的募资已达上千万元。
调查发现,“饭圈集资”实际上是节目组和商家等资本方在背后推波助澜,在各个环节设下了“氪金”(支付费用)陷阱。
这些选秀节目除了把出道名额与“粉丝”花钱投票关联外,比赛中各种与赞助商相关的榜单也在收割“粉丝”。比如,节目方以让选手“直播出镜”、做“广告宣传”等,吸引“粉丝”购买赞助商各类名目的产品。以QQ音乐扑通房间热度榜单为例,“粉丝”需要重复购买绿钻会员账号及虚拟的“电力棒”,才能为选手增加榜单“电力值”。此类“氪金”榜单层出不穷,有不少“粉丝”直呼“心累”。
资本方在规则上诱导集资,而后援会则利用话术在“粉丝”内部进行动员。“我们没有退路,你不努力哥哥就不能出道”等动员话术常见于明星的微博超级话题中。在后援会的号召下,一些低龄“粉丝”极易冲动消费。
“饭圈集资”隐藏诸多风险
集资活动日渐增多,集资金额巨大,许多青少年参与其中,暴露出诸多风险。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张力表示,失去控制的“饭圈集资”,除了会扭曲未成年人的理性消费观外,没有经济能力的未成年人可能通过借贷的方式进行集资,甚至可能为还贷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除了集资的参与者,资金去向也成为不可控的一环。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晓磊指出,理想情况下,“饭圈集资”的发起人应当对账目、公示款项具体去向。但事实上,有些后援会不愿公开明细,有些集资发起人甚至存在中饱私囊、卷款而逃的犯罪行为。
曾是某明星后援会成员的冯潇潇表示,即使后援会公布明细,也只是粗略的凭证。在刚结束的《创造营2021》节目中,某个未出道选手的后援会公布的集资明细引发争论。明细显示,用于该选手“数据维护”的费用达20万元,有“粉丝”质疑数字与实际花费不匹配,后援会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此事最后以后援会全体卸任而草草收尾。
砸钱“买奶”会成为过去式吗
5月8日,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重点规范明星及其背后的机构、官方“粉丝”团的网上行为,严厉打击引发网络“粉丝”群体非理性发声、应援等行为。
实际上,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司指导、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已规定,选秀和偶像节目不得设置“花钱投票”的环节。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当大力整治刻意引导“粉丝”大额集资的节目。
“如果节目中都是‘氪金’追星、诱导消费的内容,由此形成的文化消费习惯对于青少年而言是危险的。”制片人汪海林说,近年来,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密集播出,有关部门应该对节目进行常态化监管,严格把握事前的报备和事后的违规惩罚。
除了对节目方的监管外,明星和经纪公司也不能对“粉丝”的付出与奉献一味接受,适时主动拒绝是更负责任的态度。
暨南大學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潇潇认为,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增强学生对“饭圈集资”风险的了解,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追星,避免学生养成“氪金”追星的习惯。
目前,法律法规对于此类专注“饭圈”交易的平台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并未有明确规定。业内人士认为,有集资功能的“粉丝”社区交易平台,除了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应负起监管责任外,还应当严格限制集资发起人、集资参与人的年龄门槛。“尤其应当禁止未成年人参与‘饭圈’的大额集资,可通过技术手段设置金额上限、开启身份验证和限定未成年人使用时长。”朱晓磊说。
(《北京青年报》等)
今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当天,一段工人将“粉丝”为选秀选手投票所购买的牛奶直接倒入水沟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据悉,被倒掉的牛奶足足有27万瓶。此事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5月8日,国家网信办回应,坚决处置纵容乱象的网站平台。5月9日,视频中所涉的选秀节目——爱奇艺《青春有你3》官方发文,称节目组决定终止节目录制。
诱导集资套路多
此次涉事的奶卡,是如今网络选秀的主要营销手段之一。除了登录账号投票,“粉丝”需要购买冠名节目的牛奶产品,通过扫描商品中夹带的奶卡进行投票。节目方将产品与“粉丝”投票捆绑,商家实现了产品销售额的快速提升。购买奶卡后,明星后援会还需要组织有时间、有精力的“粉丝”进行投票。对于一些人力不足的“粉丝”群体,后援会则会花钱雇人“代投”,节目中“为你喜爱的选手助力”,成了处处要为喜爱的选手集资。
近年来,一些选秀节目诱导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粉丝”群体进行“饭圈集资”。“饭圈集资”主要以“限时比拼”的形式开展——在限定时间内,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明星“粉丝”举行集资比拼,看谁集资的金额较多。
失控的不只是每场“比拼”,还有马拉松式的集资场数。“感觉没有尽头,集资的场数一直在增加。”某选手的“粉丝”说。比赛期间,该选手的后援会已经开展了10余场集资。“这是一场停不下来的竞争。不想选手输,就只能不停地加码。”据统计,今年一档选秀节目的募资已达上千万元。
调查发现,“饭圈集资”实际上是节目组和商家等资本方在背后推波助澜,在各个环节设下了“氪金”(支付费用)陷阱。
这些选秀节目除了把出道名额与“粉丝”花钱投票关联外,比赛中各种与赞助商相关的榜单也在收割“粉丝”。比如,节目方以让选手“直播出镜”、做“广告宣传”等,吸引“粉丝”购买赞助商各类名目的产品。以QQ音乐扑通房间热度榜单为例,“粉丝”需要重复购买绿钻会员账号及虚拟的“电力棒”,才能为选手增加榜单“电力值”。此类“氪金”榜单层出不穷,有不少“粉丝”直呼“心累”。
资本方在规则上诱导集资,而后援会则利用话术在“粉丝”内部进行动员。“我们没有退路,你不努力哥哥就不能出道”等动员话术常见于明星的微博超级话题中。在后援会的号召下,一些低龄“粉丝”极易冲动消费。
“饭圈集资”隐藏诸多风险
集资活动日渐增多,集资金额巨大,许多青少年参与其中,暴露出诸多风险。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张力表示,失去控制的“饭圈集资”,除了会扭曲未成年人的理性消费观外,没有经济能力的未成年人可能通过借贷的方式进行集资,甚至可能为还贷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除了集资的参与者,资金去向也成为不可控的一环。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晓磊指出,理想情况下,“饭圈集资”的发起人应当对账目、公示款项具体去向。但事实上,有些后援会不愿公开明细,有些集资发起人甚至存在中饱私囊、卷款而逃的犯罪行为。
曾是某明星后援会成员的冯潇潇表示,即使后援会公布明细,也只是粗略的凭证。在刚结束的《创造营2021》节目中,某个未出道选手的后援会公布的集资明细引发争论。明细显示,用于该选手“数据维护”的费用达20万元,有“粉丝”质疑数字与实际花费不匹配,后援会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此事最后以后援会全体卸任而草草收尾。
砸钱“买奶”会成为过去式吗
5月8日,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重点规范明星及其背后的机构、官方“粉丝”团的网上行为,严厉打击引发网络“粉丝”群体非理性发声、应援等行为。
实际上,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司指导、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已规定,选秀和偶像节目不得设置“花钱投票”的环节。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当大力整治刻意引导“粉丝”大额集资的节目。
“如果节目中都是‘氪金’追星、诱导消费的内容,由此形成的文化消费习惯对于青少年而言是危险的。”制片人汪海林说,近年来,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密集播出,有关部门应该对节目进行常态化监管,严格把握事前的报备和事后的违规惩罚。
除了对节目方的监管外,明星和经纪公司也不能对“粉丝”的付出与奉献一味接受,适时主动拒绝是更负责任的态度。
暨南大學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潇潇认为,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增强学生对“饭圈集资”风险的了解,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追星,避免学生养成“氪金”追星的习惯。
目前,法律法规对于此类专注“饭圈”交易的平台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并未有明确规定。业内人士认为,有集资功能的“粉丝”社区交易平台,除了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应负起监管责任外,还应当严格限制集资发起人、集资参与人的年龄门槛。“尤其应当禁止未成年人参与‘饭圈’的大额集资,可通过技术手段设置金额上限、开启身份验证和限定未成年人使用时长。”朱晓磊说。
(《北京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