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诗歌内容的分类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k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二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由于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和主题表达的含蓄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主题并非易事。但我们如能分清诗歌类别,把握诗歌内容的根本,重点解读诗歌中的关键,或许对解读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有所帮助。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以下几类,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一、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等。
  2.边塞诗思想内容归纳:
  (1)反映从军将士生活的艰辛 。
  (2)表达诗人向往边塞的军旅生活,希望立功边塞、报效国家的理想。
  (3)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雄心以及怀才不遇的心境。
  (4)抒写边思乡愁。
  (5)对士兵英勇无私的爱国精神的赞颂,对他们艰苦生活的同情。
  (6)盛赞奔赴沙场的勇士的英雄气概。
  3.边塞诗歌鉴赏要点:
  第一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
  第二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第三是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二、赠友送别诗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送别诗往往写得格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或情随景迁、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4.赠友送别诗常用的意象:
  (1)春草,这一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多喻离恨。
  (2)杨柳、杨花或柳絮表达好友送别的离愁别绪。
  (3)水,表达送别之情。
  (4)美酒,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5)明月、高楼、行舟。
  (6)此外,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这些地名如:长亭、渡口、江边、南浦、谢亭、阳关、古道、霸陵等。
  5.赠友送别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悲凄,催人泪下。但也有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者;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三、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1.思想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4.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5.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四、咏史怀古诗
  1.定义: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
  2.诗人怀古咏史的两种情况: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就史论史,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借题发挥,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3.咏史诗几种常见思想感情
  喟叹朝代兴亡今昔变化,感慨岁月悠忽变幻;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 当朝者、或讽谏世人;怀古伤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
  4.写作方法:
  (1)融情入景。(2)衬托。(3)用典。(4)讽刺。(5)对比。(6)拟人。
  五、羁旅行役、思乡怀人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 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其他文献
于漪曾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要深于传情,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因此,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将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优化,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认为,教学语言对师生情感优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优美,如听仙乐——运用审美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传导情感的媒体,良好的教学语言应当是情感性与知识性的完善统一,如果教学语言只传递教学信息,却不能
期刊
诗歌鉴赏,其考点设置主要有四个角度: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因此,完成基本的知识积累后,学生需要将零散获得的鉴赏知识进行归纳,做到“三明确”“六注意”,从而清晰审题,全面准确答题。  一、“三明确”  要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全面了解答题技巧,才能准确理解诗歌。  (一)常见提问方式及解题思路  1.这首诗在表现(达)手法(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期刊
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积淀在自己心中的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 作文应是学生本真的坦露,是压抑的冲动,是秘密的公开,是温馨的表白,是内在的觉醒,是跳跃的音符。作文世界应是“言”的世界,“心”的世界,“情”的世界,“人”的世界,是丰富的精神家园。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再现,是让学生用眼睛
期刊
高高的额头,让人艳羡;蓝蓝的眼睛,引人深思;颀长的身材,惹人着迷,显然,她只凭年轻貌美就能“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知道,外表的美丽是短暂的,不是她的目标,她所追求的是永恒的精神之美、人生之美。于是她舍弃了富丽堂皇,选择了烟熏火燎,终于两次问鼎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就是这样,既拥有让人嫉妒的外表美,更拥有跨越百年的人格美。下面,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看看居里夫人是如何实现美丽的百年跨越
期刊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语言是一朵有生命力的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伊,在水那边,或美或丑,看得到或看不到,它就在那里,亭亭玉立,而且会按照生老病死、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去经风沐雨,随世沉浮。花开,花谢,是它自打出现那刻起天赋的权利,人力可以改变它,捧红它或者是灭绝它,但是却否定不了它来来去去的客观存在。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朝代更迭
期刊
古人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那么,又如何写出秋之精神?又如何写出秋声之精神?也许在欧阳修的《秋声赋》里能寻到答案。  秋声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  秋声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声,像奔腾澎湃的河流在汹涌,又像暴风骤雨突然来临。风狂雨疏流急,变化快,来势猛,令人心悸肉跳色变,真可谓“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声如金属相撞时的铿锵之声,又如开赴敌阵的士兵,口中
期刊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社会对能力型、创新型人才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教育正面临着新的考验,而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教师来说,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更新迫在眉睫。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格素质,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即引导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容易走极端,不是让学生一味地泛泛而写,就是让学生使劲儿抄
期刊
古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的重点题。考试大纲对此有明确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并能“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鉴赏能力,都在古诗词鉴赏中有所体现。诗词鉴赏虽然历年来都是一个只有8分的小板块,但有着较大的区分度,解题不得法往往会失分。  为提高复习效率,我以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的部分诗词鉴赏题为例,我们一起“上看下瞧里究外探”
期刊
《我的宝贝》是《三毛作品集》之十三,这部书结集出版的因由,三毛自己在书的开头以“缘起”为题作了详细交待。三毛有许多既平凡又不平凡的收藏,平凡的是这些物品本身,不平凡的是每一件物品的来历背后,都藏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每一件物品都刻进了三毛的思想、行为和气质,它们成了三毛生命的印记,因而,被三毛称之为“宝贝”。就三毛自己的想法,“那些因为缘伤而来的东西,终有缘尽而别的时候”,故而将它们拍摄下来,待
期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的方法  高考作文内容充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对素材的积累,许多考生常常苦于材料的缺乏,要么无端煽情,空洞无物;要么事例幼稚,单薄浅显;要么事例老旧,甚至出现一个爱迪生千百名考生争着用的“怪现象”。那么,素材真的很匮乏,以致难以寻觅吗?借用罗丹的名言,学习生活中并不是缺少材料,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材料”的眼睛。那么,我们该如何发现素材,积累素材呢?  1.从生活中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