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 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广大农村学校必须更积极、更深入地挖掘课程资源,利用更多的资源来激活语文课堂。
  一、挖掘自然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兴趣
  广袤的大自然,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现有的建筑园林、公园景区,固然是很好的自然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但世间万物,许多自然资源还没有被我们发现与利用,尤其是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我们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去挖掘与利用,创设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教他们用课本知识来辨别天上的云层。在教学《向沙漠进军》时,可以利用植树节的植树机会,让学生利用课文知识来安排植树的行距、行数等,学生既能理解指数的意义,又学会合理指数的方法。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挖掘风土人情、民俗民风,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广阔无边,我们要让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全国各地都有当地的风俗习惯,每一种民俗民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都是生动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挖掘,适时利用。例如,在教学《从宜宾到重庆》时,我注意到课文在介绍宜宾、泸州、重庆地理位置的同时,还介绍了相关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等。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引导学生试着以一个解说员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主要从山水风光以及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民俗民风等方面来介绍。由于学生对家乡都比较熟悉,解说比较容易,也很真实,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利用民间故事,开发人文资源,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在口语交际方面要求初中生能“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例如壮族分布在广西全区各地,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中,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童话、寓言、神话和民间故事。如《特掘》《信儿》等,对这些民间故事,农村学生从小就听过,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为了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开展了课前三分钟讲话的口语训练活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在训练中,很多学生都是讲故事,其中就有许多是平时在家听老人讲的壮族传说。学生对熟悉的东西说起来容易,语言流利,思路清晰,训练就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让民歌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广西壮族民歌中,人们最喜欢的是壮山歌。壮山歌是诗与歌的结合,旋律优美,节奏铿锵,易学易唱,更具有文化性与趣味性。在教学中,我常常结合课文内容,将山歌融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欣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文化素养。壮山歌中的歌词多用赋、比、兴等手法,具有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教学《诗经三首》时,我引用壮山歌分析歌词意境,进而让学生理解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与内涵。如壮欢情歌体:“艮尔留相遇,如水还到江。艮尔留度让,如贫双品巴。”(“艮尔”是今日,“留”是我们,“度让”是相撞见,“贫”是成,“品巴”是蝴蝶。)又如壮欢革命歌:“穿鞋不怕鞋子烂,跌山不怕拉耳环。壮民革命不怕死,死为革命心也甘。”歌中赋、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歌词意蕴丰富而充满无限深情。通过引用山歌,分析歌词意境,既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语文资源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我们广大农村教师善于发现,努力挖掘,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定能激活语文课堂。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同伴的学习优势。不少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掌握、价值的体验需要通过同伴的协助才能快速有效、少走弯路,同时,将自己的经验成果与同伴分享,不仅身心愉快、满足,还能得到同伴宝贵的指点。  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成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
意志力是一种潜在能力,意志力的强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意志力强的人往往可以创造奇迹,取得成功。意志力弱的人难以抵挡接踵而来的困难,容易被失败击倒。正如沃勒所言:“虽然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于意志,而不是才智。”由此可见意志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初中生尚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在面对“问题”和“失败”时经常会产生却步、逃避的想法。笔者认为,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多数初中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后进生的有效转化成为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开展的工作,也是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需要。后进生是我们教育园地中的一朵小花,只要我们教师辛勤地浇灌他们,精心地栽培他们,他们同样会绽放出自己的芬芳。那么,如何有效转化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后进生呢?笔者结合自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暑热的夏天喝了一杯冰凉的饮料;又如同在凛冽寒冷的冬天看到一抹温暖的火光。2011年盛夏,笔者细细品味了2006年3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万祥教师主编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抚卷深思,才知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同路人,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奋斗探索的乐趣。然而唯有那种敢于创新敢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欣赏和领略奇峰峻岭,获得艰难困苦生活中美的感悟和享受
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我在教学中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内容,点燃学生胸中的爱国之火  在八年级教学《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时,我把教材的内容整合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沙俄侵占我国,八国联军入侵和《辛丑条约》,民族危机的加深,组织活动等五堂课。按照“侵略与反抗”这条主线,突出英、
语感是对语文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
教学日记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教学反思性角度来看,教师的学习、教学与研究具有同源性,即使在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也蕴含着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教学日记就是要让我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研究而提高教学实践的水平。纵观我十几年的教学日记,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记成功做法  我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有时记下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小问题,但它却
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给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带来极大的冲击。很多学校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常规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学陷入困境。“文道”向来是合一的,作为中职文化课的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文素质的双重责任,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恢复语文课堂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面前
文德恩:赢得“宫斗” 输了丑闻  2015年的全球汽车市场,若论影响最大的,当属“大众排放门”事件。而时任大众集团总裁的文德恩自然也就成为了风暴中心的那个人物。  今年4月,大众集团爆发被外界称之为“宫斗”的大戏,文德恩向“大众教父”皮耶希发起“夺位战”。在大众监事会、股东以及工会支持下,文德恩赢得这场权力之争,结束了大众长达20多年的皮耶希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9月,大众在美国爆出柴油车
一、理论解释型问答题    答好此类问答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回忆准确的地理概念、一理规律、地理原理等相关的地理理论。分为3步:①仔细审题,找出切入点。②回归教材,选准落脚点。③因题而异,答准关键点。  这类问答题的考查形式有:①说明规律与特点。例如:等温线在城郊之间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是什么?②说明成因与意义。例如:西南地区地形崎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南昆铁路建设对西南地区有何意义?③说明问题与措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