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运用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种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教学的舞台之上。其中,生活化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追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论述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展开方式,旨在推动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一真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运用
  生活化教学,旨在将教材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有效的整合,在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生活价值的深刻理解,进而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形成。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呢?以下,我便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大家一同探讨生活化教学五步曲。
  一、第一步—数学问题生活化
  通常情况下,将数学问题生活化,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进行思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将数学问题与生活进行有效整合。
  以“矩形与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教学为例,我们在详细与学生讲解了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便可以要求学生寻找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因此,在实际的生活寻找中,他们将会发现矩形与正方形符合这一判断定理,由此将会带着这个疑问进行思考:矩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加之我们的耐心引导,很快便可以得出“矩形与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
  二、第二步—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化教学的一大措施便是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转化成数学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其次,在找出数学现象的基础上,用一些巧妙的数学语言进行转化;最后,以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学生在上学的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数学现象:住在同一小区的学生,到达学校的时间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当我们发现了这一数学现象之后,便可以引導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学生调查之后,他们发现:虽然这三个学生住在同一个小区,但是他们所采用的上学方式却是不同的,A同学所采用的是步行上学,B同学所采用的是骑车上学,C同学所采用的是乘坐公交车上学。由于各种速度、时间因素的影响,最终才导致B同学到校的时间最早,C同学到校的时间最晚。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这一数学现象转化成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A、B、C三名同学住在同一个小区,他们从小区门口出发到达学校的距离相等,为10000米,A同学每天早上都是步行上学,他的速度是500米/分钟;B同学每天早上都是骑车上学,他的速度为1000米/分钟;C同学每天早上是坐公交车上学,他每天需要等车的时间为10分钟,公交车的速度为2000米/分钟。假设他们在同一时间出门,请问他们三个到达学校的顺序?(注:等待红灯的时间忽略)
  最后,进行这一问题的解答:
  A所需的时间:10000/500=20(分钟)
  B所需的时间:10000/1000=10(分钟)
  C所需的时间:10000/2000+10=15(分钟)
  因此,他们到达学校的顺序分别是B、C、A。
  三、第三步—课堂活动生活化
  在生活化教学受到如此追捧的今天,我们可以创新自己的思维,科学合理地安排一些生活化的课堂活动。
  以“轴对称”图形的學习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活动便是要求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亲自动手制作出一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而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这样一个小小的课堂活动: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然后进行一场小组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能够在教室里找出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很快,学生便热火朝天地在这个教室中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寻找,从简单的黑板、墙面等开始着手,一会功夫便找到了许许多多的轴对称图形。
  四、第四步—课后作业生活化
  数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反复求证的过程,因此,课后作业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课后作业形式过于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而如果我们能够促使课后作业与我们的生活更加紧密联系,必然能够提高课后作业的效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我们在讲解“统计表、统计图”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一改试卷形式的作业,而是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周围超市中各种生活用品的价格,并将这种价格制作成一个简单的统计表。具体形式如下:
  作业:寻找离家最近的一个超市进行下列物品价格的调查,并将这些物品的价格整理、统计、汇总在以下的表格之中,并根据统计表,将其绘制成几个简单的统计图。
  最后,在完成了这一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在课堂上再引导学生分析为何有些超市中某一商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影响这些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等等。在这种形式的课后作业中,学生提升的不仅仅是数学的解题能力,更是学生对某一现象的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等。不仅如此,在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积极性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五、第五步—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
  一个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实践活动。
  依旧以“统计”的相关知识为例。首先,我们要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确定此次调查、
  统计的方向,要求此次统计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第三,在确定了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利用周围的事物对调查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制作,如:调查问卷、收纳盒、统计表格等等;最后,要求学生将此次的调查结果绘制成表。
  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我们对数学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凡是“脱离实际、抽离了生活”的教学最终都无法反射于日常生活之中,进而失去了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以“生活”为镜,努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本文论述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五大运用措施: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课堂活动生活化、课后作业生活化以及巧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希望这些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投身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事业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寅香.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素质教育,2013,(10).
  [2]单建军.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5,(20).
  [3]张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4]李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11.
其他文献
学校是育人的阵地之一.中职学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积极推进了“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为辅的三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其中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游戏,也是小班幼儿不可缺少的活动。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游戏内容也比较简单,为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和适时的指导。  【关键词】小班幼儿 角色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都是将课堂作为自己的“一言堂”,学生不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只需要被动的接收知识就行.但这不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要使儿童把班集体的行为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关爱,二是习惯。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他们往往会欣然接受教师的建议,并自觉遵守教师提出的各项规定。下面
期刊
近年来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课运用于教学中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手段、激活学生主体性,还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构建高效课堂具有积极作用.小学美术教师要提高微课
“数形结合”作为贯穿高中数学教学始终的重要解题方法,其本质是利用高中数学中的“数”与“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进行数学题目的运算与解答.本文对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是人生奠基及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起点.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少数民族开展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应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权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作为初中学生,掌握一些古诗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古诗文的
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现代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代表,做好对其在小学高段音乐课合唱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更好的实现合唱教学目标带来支持.文章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先对小学高段音
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学贵有疑。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一、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