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方面教育的现状,德育功能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近年来,学校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确尽了极大的努力,想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等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其原因在于:
一、对德育认识不到位
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有的省已取消中考政治考试;政治教师人人可当,甚至,少数学校专业政治教师成了学校多余的人员。这个问题是学校所不能完全解决的,社会、家庭对此也颇有干扰。一个学生品德再好,高考差一分,也不能读大学;过了高考分数线,表现不那么好照样可以上大学。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带给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较大。
二、缺乏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
现在对智育评估非常具体,从每个年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开始,往往有一个计划指标,而这个指标完成情况又直接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挂购,有这个利益的驱动机制,智育评估的措施非常完备,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落实。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标,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穷于应付。
三、德育工作内容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
社会上各样不正之风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的录像厅,个体书摊、游戏机室正大量存在不健康的东西,“思想教育搞一天,不如别人一支烟”。我们在课堂上讲的一套,完全被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抵销,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使学生的接受程度差,认为我们所宣传、灌輸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即一周在校五天的教育,两天假期放过,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等于零。还有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在小学大讲人生观、世界观和共产主义,入高中反过来进行养成教育,讲行为规范,文明习惯。
四、对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有差解
德育工作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业余的事无关紧要,所以往往搞活动,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和地位、作用,在教学中,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德育功能。
1、思想政治的导向性
中学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时期。并且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同时必须看到,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的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坚持怎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颇为有效呢?
1、纵向与横向结合
纵向,就是上级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横向,一是树立身边榜样,即“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学生模范;二是走向社会,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的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
2、家庭与学校结合
把孩子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
1、扬长补短。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2、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
3、开家长会时,教师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3、显型教育与隐型教育结合
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分析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素质。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即显型),通过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召开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偷东西,看黄色书刊等问题(即隐型),以个别谈话为主,了解其思想形成的根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自觉抵制。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一切以人为本。但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良好的品德修养。“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的闪光点,是社会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
近年来,学校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确尽了极大的努力,想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等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其原因在于:
一、对德育认识不到位
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有的省已取消中考政治考试;政治教师人人可当,甚至,少数学校专业政治教师成了学校多余的人员。这个问题是学校所不能完全解决的,社会、家庭对此也颇有干扰。一个学生品德再好,高考差一分,也不能读大学;过了高考分数线,表现不那么好照样可以上大学。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带给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较大。
二、缺乏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
现在对智育评估非常具体,从每个年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开始,往往有一个计划指标,而这个指标完成情况又直接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挂购,有这个利益的驱动机制,智育评估的措施非常完备,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落实。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标,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穷于应付。
三、德育工作内容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
社会上各样不正之风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的录像厅,个体书摊、游戏机室正大量存在不健康的东西,“思想教育搞一天,不如别人一支烟”。我们在课堂上讲的一套,完全被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抵销,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使学生的接受程度差,认为我们所宣传、灌輸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即一周在校五天的教育,两天假期放过,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等于零。还有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在小学大讲人生观、世界观和共产主义,入高中反过来进行养成教育,讲行为规范,文明习惯。
四、对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有差解
德育工作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业余的事无关紧要,所以往往搞活动,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和地位、作用,在教学中,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德育功能。
1、思想政治的导向性
中学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时期。并且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同时必须看到,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的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坚持怎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颇为有效呢?
1、纵向与横向结合
纵向,就是上级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横向,一是树立身边榜样,即“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学生模范;二是走向社会,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的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
2、家庭与学校结合
把孩子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
1、扬长补短。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2、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
3、开家长会时,教师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3、显型教育与隐型教育结合
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分析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素质。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即显型),通过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召开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偷东西,看黄色书刊等问题(即隐型),以个别谈话为主,了解其思想形成的根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自觉抵制。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一切以人为本。但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良好的品德修养。“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的闪光点,是社会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