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文字 笔墨生香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ularit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是汉字之美的艺术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修炼和精神的陶冶。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书法教学是有所编排的:七上要求写好硬笔行楷字,附有丁永康、司马彦硬笔书法作品;七下要求临摹欣赏颜体书法,附有《颜勤礼碑》《祭侄文稿》;八上要求欣赏王羲之书法,附有《兰亭集序》《丧乱帖》;八下要求欣赏唐人草书,附有孙过庭《书谱》和张旭《古诗四帖》。
  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课堂开展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的学生,学习书法是非常艰苦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兴趣动机和精神支柱,是不可能一辈子坚持下去的。如果用考试、分数来逼迫学生学习书法,反而会造成他们情感上的排斥,这便不可救药了。所以,应把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之情作为书法课的基本任务。因此,教师首先就要动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我觉得,可以先用一些丰富有趣的书法故事来吸引学生。书法具有欣赏和实用的功能,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了解书法的丰富内涵,比如汉字的形成演变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书法涵盖了文字在历史中的表现形式。从甲骨文到篆书到隶书到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都是社会发展的再现,也是审美的演变史。书法史上关于学书法、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的故事非常多。许多大书法家的成长,都留下了鲜活的丰富的有趣的故事,比如文征明的日书千字,怀素的埋笔成冢,王羲之的墨池,还有颠张醉素等等,再如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祭侄文稿》诞生的故事,书体演变的故事等等。借助一些有趣的故事来丰富课堂,以古代书法家成长的经历来激励学生,激发起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碑林、书展,可将古代书家名作制成幻灯片来赏析,教室环境布置也应挂一些好的书法作品,请书法家到学校给学生开讲座……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通过这些书法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这么简单,而且要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敬畏心和神秘感,有利于树立书法课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书法教学要赏练并济。欣赏名家碑帖,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眼界,也能提升学生的书法审美水平,领略书法魅力。但是,不能只看不练,只有在自身实践中,才能切实提高书写的水平。“正规学习的起步阶段,首先遇到的并不是手上的功夫,即一般意义上的技巧动作的不足,而主要的倒是在于观察力的不足。”
  练习书法可以软硬兼施。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是相通的,“钢笔书法的结字审美标准与结字方法和毛笔书法完全相同”,“学习钢笔书法无论如何离不开毛笔书法”。用硬笔写汉字不仅要求写端正规范,还要美观高雅,这就必须将毛笔的书写原理运用到硬笔书法中来。其次,可以用硬笔临摹毛笔书法作品,如学习正楷字,呵以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学习行楷字可以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如果能把《兰亭集序》临摹十多遍,基本就能把握行书的运笔、结构和章法的基本规律了。
  书法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通过临摹养成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掌握相应的书写技法,为书法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以在平时的作业中重视书写的规范,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书法教学,在语文课文教学中,融合书法教学。语文课可以充分利用汉字象形表意的特点,在某些笔面书写时,进行大胆的夸张,以突出其表意之功效。或通过线条的长短,或通过线条的粗细,或通过线条的穿插,或通过笔画的倾斜曲直来表现。另外,我们还可用不同的颜色、字体大胆夸张,以达到写意的效果。如讲《皇帝的新装》时,可在颜色上、字体上花功夫。可将“新”字用甲骨文、金文、篆书等不同的字体写出,并着上不同的颜色,以引发学生思考。学校和班级要创设书法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同时书法教学还要重视课内外相结合。通过组织课外书法社团、兴趣小组、专题讲座、参观访问、比赛展览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生活。指导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发展实践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书法教育势在必行。语文教师应为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做出实际的努力,教一点文字学知识,引导学生做一点书法鉴赏,指导学生习得一点书法技能。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主题,教材选取了中外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分别是《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其中2篇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而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  品读课教学设计  一、把握童话故事结构
期刊
山东诸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圣贤辈出。12月3至5日,由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组织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高层研讨会在山东省诸城市举行。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毕唐书总编、马红芳执行主编引领,各诸城各实验校慷慨地呈现了多年来的实验成果。两三天的学习,令我等受益匪浅。  学 习 篇  12月3日,揭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我们来到潍坊昌邑市一所初级中学——李家埠初级中学,与该校的师生进
期刊
如何让一年级孩子喜欢上语文?如何让看似单调的语文课变得趣意盎然?如何 “让生活无处不阅读、无处不语文”成为现实?《秋姑娘的信》的教学给了我许多的思考。  一、“罗琦常拥乱书堆”,在阅读中感受秋天  1.用绘本引发孩子阅读兴趣  开学第二周,我就用法国绘本作家埃尔维的《点点点》引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一次的读书课上,我们一起“玩”了这本书,从按点点、吹点点到抖点点,每一页都是惊喜,孩子们玩得爱不释手
期刊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给家乡孩子的信》,讲的是巴金通过一封书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课文是巴老的笔墨凝铸的,应该有他的生命显现,那我们的教学就不应该只是蜻蜓点水,仅仅只关注文字的表面。再与这一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联系起来看,《给家乡孩子的信》不仅是一篇书信体的范文,更加是一
期刊
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都是服务于学生学习质量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来看,“合作”应当是与“自主”相对应的,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之间开展的互助学习方式,如果小组讨论不能使成员从彼此中获得收益,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所以在一节课上,对是否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及怎样运用,我会首先考虑学习目的是否需要,其次要顾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最后结束
期刊
“上课吃东西”,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演示实物的一类课例,教师把一样食品带进课堂,比如糖果、豆子、瓜果甚至茶水等等,在具体观察食物的过程中,让学生摄取到习作素材,达到完成习作的目的。  “上课吃东西”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能够调动他们的五官功能,获得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多种体验,有利于学生掌握观察实物的一般规律,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起“写真”和“真写”的习作观。  “上课吃东西”的教学模式,与一
期刊
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体现在钻研教材,在慧眼灵心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捕捉文本中的教学价值,并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潜移默化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为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抓“教眼”,悟品质  语文课应该着力于养成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形式,这也是语文课堂的“教眼”。《少年王冕》这篇课文可以从以下几个地方着手抓“
期刊
纵观课堂教学,最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与提问设计的有效与否密切相关。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探索在“支架”指引下推进教学目标生成的教师提问设计。  一、提问设计的准确性  提问设计的准确性要求问题紧扣教学目标。以《孔繁森》教学为例,这堂课的提问设计均要围绕“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把话说具体”展开。  在教学本课时,由教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开始,让学生以“谁做了什么”(“孔繁森抚养孤儿”)的语言形式概括
期刊
汉字是由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构成,具有典型的图形特点。孩子们把汉字当成一个个完整的图形来记忆,像这样的识字现象我们称为图式识字。  图式识字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形象思维,发挥汉字的图像优势,通过汉字在语境中的反复呈现,在运用中接触生字,在情境中体验词语的温床,达成识字目标。图式识字结合联想记忆、分散记忆和重复记忆,开发孩子平时不常用的右脑,激活孩子全身细胞,让他们处于一个非常轻松的学习状态,并感觉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次实验和改革,它凸显了语文的自身特点,让语文回归到本位,我觉得这才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最大的革新和贡献。它为学生的海量阅读提供了条件,让有限的课堂实现了无限阅读的可能。  孩子们的阅读量太少了,尤其是我们山区的孩子们。一学期死啃一本教材,既乏味又劳累。阅读少了,作文就缺少了“源头活水”,作文故事老套,语言艰涩,缺少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