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放松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

来源 :按摩与导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胡建锋 朱雪琼 潘庆辉 陶际时 黄微珍
  摘 要 目的:探讨单纯放松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理曲度改善、以及疗效的关系。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组采用单纯放松手法,在治疗6疗程前后分别测定颈椎生理曲度值,统计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有显著性差异,各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也分别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均有明显的效果,单纯放松手法能更加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生理曲度。其手法安全性、可调控性强,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良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 颈椎病,神经根型按摩治疗 颈椎生理曲度 放松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推拿门诊常见病种之一,推拿疗法能迅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我们自2004年始通过单纯放松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23例,女57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6岁,平均38.91岁;初次就诊26例,反复就诊者54例;病史最长5年,最短2月,平均1.2年;所有病人均经x线检查,有骨质增生者54例。
  1.2 分组原则 根据患者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1.3 诊断标准采用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诊断标准。
  1.4 纳入、排出标准 (1)年龄25~65岁,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者为纳人标准,(2)非神经根型颈椎病;孕妇、产妇;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颈椎骨质疏松及颈椎肿瘤;未能完成6疗程完整治疗的为排除标准。
  1.5 观察指标 颈椎生理曲度测量采用Borden氏测量方法[3]。 1.6 统计学处理 各项参数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有序分类的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手法:患者采用侧卧位,垫高枕与肩同宽,医者站于患者头侧方或者上方。(1)推法:用一指禅偏峰分别在颈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上做推法5次。(2)弹拨:分别按揉风池、天柱、天鼎、大椎、肩井、阿是穴等,在胸锁乳突肌、华佗夹脊穴、斜方肌中寻找阳性反应物并做弹拨。(3)理法:根据足太阳膀胱经的走向自上而下平推5次。(4)拔伸: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双手拖住患者后枕部,由下到上,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做牵拉,反复做几次。手法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用辅助手按住患者前额来调整患者的颈部前屈侧屈的角度来配合治疗手的操作。以上手法均每日1次,每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每例共治疗6疗程。对照组手法:参用罗才贵《推拿治疗学》的常规手法,每日1次,每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每例共治疗6疗程。
  
  3 结果
  
  患者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优:原有各型症状,体征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良:原有各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及肢体功能基本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治疗组治疗前后生理曲度检验结果t=2.732,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生理曲度检验结果t=3.159,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理曲度检验结果t=2.211,P<0.05。
  表2 2组治疗后疗效情况
  


  经Rid it分析,u=0.993,P=0.321>0.05。
  
  4 讨 论
  
  对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方面,由于疗效评定缺少客观的指标,所以相对而言结果难以令人信服。推拿治疗颈椎病方面,加上手法的刺激量比较难以进行客观地定量,所以治疗的客观性受到怀疑。近年来很多医家在颈椎生理曲度对颈椎病的发生、预后以及复发做了诸多观察,对生理曲度的意义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4~7],为我们推拿治疗颈椎病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相对客观的疗效评定指标。
  从本实验的结果来看,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有较好的疗效,两组之间没什么显著的差异,说明无论是常规手法还是单纯放松手法,对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方面都有比较好的效果。而在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治疗前后之间的颈椎生理曲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而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治疗组对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则更加明显。说明常规手法和单纯放松手法都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异常的生理曲度,二者相比较单纯放松手法的效果可能要优于常规手法,由于例数还不够多,确切的结论有待进一步观察。
  有医家曾经通过手法对颈椎病患者的生理曲度进行调整。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8]。但本研究强调使用纯粹放松手法作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没有使用正骨类手法,降低了手法的难度,增加了手法的安全性和可调控性;而且对操作者的要求不高,容易规范动作。另一方面,排除了正骨手法,强调的是单纯放松手法在人体起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我们研究手法本身的生物学效应。为手法研究提供了些许思路。
其他文献
腹胀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多与肝、胆、胃关系密切。临床中多数患者食后腹胀满闷,矢气得舒,偶伴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笔者用开六门、运三脘按摩点穴方法在该病的治疗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在38例腹胀病人中,男8例,女20例,年龄15-55岁;病程3-6个月23例,半年以上15例。均为消化不良引起。患者表现为食后胸脘闷胀。伴两胁气窜作痛,暖气_、恶心,按之腹部疼痛或矢气得舒,伴
期刊
关键词 病变点 药刀 靶向 治疗    1药刀靶向微创治痛疗法介绍    药刀靶向微创治痛疗法是针刺、注射、针刀松解、磁疗药栓植入等10几种功能溶为一体一次到位的新疗法。在痛点检查器、探针查及痛点准确位置并固定,药刀在探针导航下刺人病变点,靶向微创刀药问治。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及某些骨关节疾病、内科疑难杂症中发挥了良好的治疗效应。1996年获国家专利,中国专利号96 2 35564 x。
期刊
肩峰下滑囊炎属现代医学病名,约占肩周炎发病率的50%。发病初期症状以肩峰外端疼痛为著,逐渐波及三角肌,引起臂不能外展。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可出现肩峰下滑囊、关节囊及肩袖等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肩关节粘连,活动受限,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痛苦,有关笔者对本病的治疗体会简介如下。    1、解剖特点    肩峰下滑囊炎,又称三角肌下滑囊,位于三角肌下面与冈上肌上面。此囊分为肩峰下和三角肌下两部分,二
期刊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齿状突构成的关节在—定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解剖位置上的异常改变。且不能自行复位者。寰枢关节半脱位是引起颈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笔者从2000年12月至2006年4月。应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3-32岁,平均年龄21岁;病程2天1例,1个月1
期刊
笔者自2004年至2005年8月对门诊收治的180例颈椎病,采用颈椎牵引及练功导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历中,男82例,女98例,年龄14—78岁,病程3天-10年,大多数病人都有低头劳累史。  1、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颈部胀痛不适、眩晕、头痛、头颈转动及体位改变时症状加重,放射至拇指及食指麻木,有晨僵感。  1、3主要体征大部分病例有风池穴
期刊
背肌劳损是一组以背部感觉酸痛、僵硬,活动受限。严重者胸段脊柱出现侧弯或胸曲减小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综合性肌肉关节疾病。劳累和天气变化时加重。本病虽算不上大病,但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近几年来,术者应用按揉推拨法治疗背肌劳损52例,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本组病例中,男性20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43岁;病程最长的5
期刊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纤维环破裂症,在骨伤科中是一种常见病,也是按摩治疗的适应症。本人从1990年。1991年间。对10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按摩加牵引点压复位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病因及症状    本病是由于椎间盘之纤维软骨之韧性减低,再加一次突然损伤所致,纤维环破裂。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并沿坐骨神经放射于一侧或两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和足背,轻症只有酸麻不适感觉,重则
期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本科门诊腰腿痛患者的25%左右。笔者自1996年以来,将经本人接诊资料较完整的120例门诊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四联疗法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1岁;干部38例,工人52例;有明显诱因者39例,无明显诱因者62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45天。  1、2
期刊
我们十余年来,共治疗了颈椎病144例,现将所运用的手法及治疗体会。分析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症状分析144例皆有颈肩痛,其中左侧42例,右侧77例,双侧25例;颈部活动受限105例,上肢酸麻痛112例,下肢麻木11例,眩晕51例,头痛36例,突然晕倒2例,视物不清29例,胸前区痛16例。下肢无力21例,步态不稳6例。查体:椎旁压痛76例,颈部肌肉僵硬58例,压颈实验阳性56
期刊
摘 要 目的:寻找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推拿、针刺配合TDP综合治疗39例(治疗组),并与针刺配合TDP治疗28例(对照组)作比较,判断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435.9%),显效16例(占41.O%),有效7例(占18.O%),无效2例(占5.1%);对照组痊愈6例(占21.4%),显效10例(占35.7%),有效5例(占17.9%)。无效7例(占25.O%)。经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