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物质的外周致痒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u_hech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物质(SP)是一种重要的瘙痒介质,参与了多种瘙痒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卵与角质形成细胞上神经激肽1(NK1)受体结合,促进白三烯B4释放或一氧化氮合成而引起或增强瘙痒;也可通过作用于传导痒觉的无髓C纤维上NK1受体直接引起瘙痒。虽然SP可通过激活皮肤肥大细胞上NK1受体释放组胺,但其在卵诱发的瘙痒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其他文献
我们采用生物共振系统对2004年4月~2007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兰州地区荨麻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1287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头皮、颈部及上背部丘疹结节伴瘙痒3年半,加重泛发全身3个月,于2007年11月5日来我院就诊。自诉2004年2月无明显诱因患“急性肾功能衰竭”于某医院行血液透
目前,全球75.0%~8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传播。国内专家也普遍认为,中国未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将以性传播为主,分布在洗头房、美容院、休闲城、卡拉OK等场所的服务小姐、
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因反复发热2个月,肛周红斑半月,于2006年3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当时体温未测,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约10天左右后(用药不
毛囊角化病是一种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一般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而本例于上腹呈Blaschko线带状分布,现报道如下。
在美国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加强了各方面的绩效责任与弹性机制,给予了学生和家长充分的择校权利,那么绩效如何体现,弹性在多大范围内实现以及家长和学生择校的依据等等,这些都对教育
笔者整理了1年来我院门诊所有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的结果作进一步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门诊疑似支原体
据生物通网2011年12月13日报道,《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于2010年12日公布了由中国学者主导的50个水稻基因组重测序及遗传变异数据库构建结果。据报道,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我们自2006年2月-2007年3月应用窄谱UVB(NB—UVB)联合补骨脂注射液及单独应用NB—UVB治疗86例寻常型银屑病,并对两种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并结合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用实例和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抽象过程,并加以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