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历史 古人的租房生活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y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子,可以说是现代人心头的一等大事,特别是房价不断上涨的形势,令这个话题久盛不衰。面对房地产市场里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只有现代人才会面对如此紧张的房产问题?如果生活在古代,我们还需要为住房发愁吗?
  土地交易与房地产开发商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房地产交易也就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情,而售楼部、开发商、分期付款、按揭、开盘、过户,这些热门词汇出现的时间还更晚。其实,事情并非如此。根据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证明,中国在西周时就出现了土地交易,在战国时就有了房屋买卖。
  在一个名字叫“盉”的西周青铜器上,就刻有一段关于地产交易的铭文。其意思大致是: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把1300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100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和一条带花的围裙。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宗不动产交易。
  有人买地,有人卖地,说明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有了雏形。
  在隋唐时,有人专门开发商铺,在盖好之后将其租出去或卖出去。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可算是开发商。
  有个叫窦乂的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窦乂出生在陕西,小时候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跟着舅舅一块儿生活。他舅舅是个公务员,住在长安城。窦乂先通过卖鞋、卖树等生意赚了一些钱,后来有了80万钱的身家,于是开始向房地产行业进军。当时长安西市有一个废弃的化粪池,面积不小,有十几亩,闲置了七八年一直没人买。窦乂把它买了下来,雇人填平,在上面盖了20间店铺,租给波斯胡人做生意,平均每天可收上几千钱的房租。再后来,窦乂听说当朝太尉李晟喜欢打马球,于是斥资百万买下一块地建成马球场,送给了李晟。李晟很高兴,从此跟窦乂结成死党,有求必应。有了靠山保驾护航,窦乂发得更快了,不到40岁就成了长安首富,人称“窦半城”。
  除了个人,古代的官府自己也当开发商。比如在北宋,中央政府下面就有个专门搞开发的机构,叫做“修完京城所”。这个机构本来只能是修筑城墙和宫殿,后来城墙修得差不多了,宫殿也盖得够豪华了,就开始转型给中央财政搞创收。怎么搞创收呢?修完京城所向朝廷请示,划拨给他们大片地皮,他们在上面盖住宅盖店铺,盖好了,有的卖给老百姓,有的租赁给老百姓,给国库做了很大贡献。
  但是,在古代做房产开发商却是很受鄙视的。原因是,从汉朝开始,传统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造房子赚钱,会被大众瞧不起。北宋初年大学士陶毂曾描述,当时只要有人盖房子往外出租,大伙就说这人是市井小人,挣来的钱就叫“痴钱”,就是呆傻的意思。可见在那时候,连做房东都受歧视,更别说做开发商了。
  唐宋的租房一族
  古代有土地买卖,也有房地产商开发,已经足以让你感到惊讶了吧?可是,古代人住房紧张,要通过租房子的方式过日子,是否会让你觉得他们也很赶“潮流”呢?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租房最盛行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流动加快。盛时的唐代长安城,常住人口175万多,若加计流动人口,至少180余万。宋代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大量外来人口在大城市聚集,租房消费应运而生。即使京城的房屋鳞次栉比,但仍满足不了众多人口的住房需求。
  流动人口主要由外来客商、应试文人、小手工业者等人群组成,他们也是租房大军的主要部队,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组成与今天稍有不同——盛世的官员们。面对人口密集和迁移频繁的现实,古今以来无房人最好的选择都是一样的——租!
  国家现今建设公租房、廉租房,古代官员们租用的首选也是官房。北宋“国家房管局”的名字叫做“店宅务”。那时很多在京官员没有私第,便去店宅务那里租房住。店宅务手握大权,管理也相当严格。与此同时,政府对于公租房有许多贴心的举措,交租时间的宽限、房租的减免再平常不过。若是遇上天灾人祸、疾病瘟疫,则减免更甚。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白居易在《卜居》中抒发了自己对住房的无奈之叹,想必一定有租金的原因。白居易二十九岁考中进士,三十二岁参加工作,干的是“校书郎”,就是在中央办公厅负责校对文件的工作人员。级别是正九品,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长,不过工资却不低,每月一万六千钱。白居易在长安东郊常乐里租了四间茅屋,因为离上班的地方远,又养了一匹马代步,此外还雇了两个保姆,这样每月的开销是七千五百钱,剩下八千五百钱存起来。但是存了十年,他也没能在长安买下一套房子。后来白居易觉得这样长期租房不是办法,就跑到陕西渭南县,也就是长安城的卫星城,买下一处宅子,平时住在单位,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有点和现在的大都市白领差不多,在郊区买房住,而在城里租房上班。
  大文学家欧阳修也是租房一族中的一员。欧阳修考中进士,进中央工作了很多年,始终没买上房子。他给朋友写信说:“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意思是在京城工作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混上自己的窝,只能在小胡同里租房住,很惨。
  房东与房奴
  租客限制诸多,房东亦然,比如宋真宗规定,出租人不得擅自“夺赁”或增加租金;不得借翻修增修房屋为名,随意添加房钱等。
  唐宋时期大城市人烟浩瀚,人多地少,巨大的租房需求,制造出一个十分活跃的房屋租赁市场,在大城市有套房子出赁的人,基本上就衣食无忧了。宋代租赁房屋的获益巨大,北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宰相晏殊,为官期间在开封城的蔡河岸上圈占官地,只为盖房租赁,牟取暴利,可称得上国级“房叔”。租房获利如此之肥,以致宋仁宗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宋朝政府将租房的费用分出三分之一作为军费……这房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见一斑。原来,无论何时,租房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因为房价和租金都很高,有人就想出了一些奇招来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北宋大学士陶毂就亲眼见过老百姓的住房是多么紧张:“四邻局塞,半空架版,叠垛箱笼,分寝儿女。”住房使用面积不够,就自己动手改造,在房子天花板和地板的中间加一层,隔成小复式。卧室太小,放不下床,就把箱子柜子什么的拼起来,让孩子们睡。这种一家三代挤一个小房子的方式,真是名副其实的“蜗居”啊!
  名人苏辙一家从蜗居到房奴的租房买房经历,最能反映当时人们住房的窘状。苏辙在眉山老家旧宅里住了18年,嘉祐元年进京。等到他和苏轼考中进士,爸爸苏洵也做了十来年的官,在京城却没能置上房子,任由兄弟俩借住公署。后来苏辙、苏轼的妻子和孩子也来到京城,加上丫环保姆,一家老小几十口,公署里住不下,苏洵才去租了一处宅院。嘉祐五年,苏洵带苏辙移居河南杞县,也是租的房子;嘉祐六年,苏洵带苏辙回京闲居,还是租的房子;直到苏洵病故,除了眉山老宅,没有给儿孙留下一处房产、一块土地。
  后来,元符三年,苏辙回河南许昌定居后,狠狠心拿出攒了大半生的工资,卖掉一批藏书,花了几年时间,陆续买下“卞氏宅”、“东邻园”、“南园竹”,又改建、扩建,置了一处大院落,安顿下全家老小。不过心愿满足了,他一生的积蓄也耗尽了,“盎中粟将尽,橐中金亦殚”,于是又自责“我老不自量”,到了这把年纪还要来做房奴,唉。
其他文献
关于家乡,我的记忆里总会浮现一个画面,依稀是某部纪录片:头戴渔笠的汉子撑着长长的渔竿在舟尾,半轮血色的落日映在江面上,随暗蓝的水纹晃悠悠摇荡,渔舟唱晚的背景音乐里,水的颜色一点点从黯蓝到黑蓝最后成为纯黑。  拍的并不是江夏,但是黯然的光影消释其中许多无关紧要的差别。看上去那么相似。  唯见江心秋月白。  很多年前我在语文课本上读这句诗就着了魔,拉着好朋友K一起在江夏的金银湖坐了大半夜。水凉露重的深
期刊
情窦初开时,我和老A是隔壁班的同学。老A爱踢球,经常汗如雨下地从球场上跑回来。有一次我们在楼梯口狭路相逢,他跑得急,撞翻了我抱的一沓作业本。一周后,老A托人在我的文具盒里放了一张纸条,表白很隐晦:手还在疼吗?  我迅速撕了纸条,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那之后再见老A,我就不自觉地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有几次他想和我打招呼,我躲开了他炽热的目光,骄傲地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那个年代的“追求”大抵如此,傍晚
期刊
14岁那年,爸爸做生意亏损欠下一堆债务,带着妈妈去投奔做工程的大伯,把我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可是自从小叔家生了一个小堂弟后,他们就忙着照顾他去了,我渐渐习惯一个人吃饭。日子像碗里的粥,寡淡寒酸没有营养,有时我吃着吃着会突然哭起来。庆幸的是这样的事情逐步在减少,忘记在哪里看到一句话:你必须很喜欢和自己作伴。这话救了我。  张鸿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傍晚,在我家大门口偷看我边往嘴里塞冷饭边流泪,然后把我拉到他
期刊
长头发,齐刘海,她是慢慢。她非绘画科班出身,创作的一辑珞珈猫插画却在武汉大学被疯转,她是珞珈山下的新星画师。  慢慢是笔名,她觉得自己是大千世界里一只弱小的蜗牛,慢悠悠地生活着。慢慢来,慢慢努力,是她的生活态度。  “玩物丧志”  慢慢的父母一直不支持她学画画,觉得那就是“玩物丧志”。妈妈36岁生日时,慢慢想画36张画作为礼物。她在房间里偷偷画了20多张后,妈妈突然进来,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把20多
期刊
在濠梁之上有一段精彩的辩论令人印象深刻。庄子有感于鯈鱼的悠闲,不由叹曰:“鲦鱼出游从客,是鱼之乐也。”惠子反驳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啊,我们不是鱼,无法理解小鱼的休戚,我们不是他人,并不能完全理解别人的快乐忧伤,唯一能做的便是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苛责,多一点包容,少一份训斥。为那些在世俗的泥淖中敢于走出自我的勇者喝彩,为那种除旧布新勇于突破樊篱的智者鼓掌。  在“学而优则贵,学而优则富”的世
期刊
有人说,动画师是最具超能力的魔术师,他们活在现实与动画的两个世界中。在动画的世界里,有治愈系机器人Baymax,有快乐善良的功夫熊猫,有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这个缤纷多彩的异想世界伴随着我们从稚嫩的孩童成长为坚强的少年,一直到老年垂暮,它总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动与惊喜。所以,动画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立志要追寻的梦。  广义的动画专业包括动画、游戏、漫画,专业方向有动画设计、游戏动画、网络动画、影视
期刊
因为有一首歌,总在我失落时响起,所以我不怕风雨,终于学会无畏前行。  因为有一首歌,伴我走过艰难的青春,所以如今想来,竟是忘不掉的珍贵记忆。  青春最困顿最迷茫的时期,莫过于这一年。即便对未来有二十分的期待,也依然挡不住内心的惶恐不安。  那是静默的时代,课堂上只有翻卷的呼啦声和写字的沙沙声;那是压抑的时代,所有五彩的童话变成了黑白的胶片,欢快的笑声被逐渐尘封……幸运的是,在那段找不到出口的青春里
期刊
绿茶原本清淡,越是好的绿茶,三道清水流过,杯里的茶水已是“六宫粉黛无颜色”,只留下碧绿的叶片,犹如池底青草,若无其事地在水中悠然荡漾。故而有北方来客,假若端上一杯绿茶,客人猛喝一口咕咚咽下,话噎在嗓中,那表情是写在脸上的:这茶,没味儿!还有另一种表情:这茶,好苦!  绿茶在北方,一向有点不受待见。北人口重,喜食味浓色香之物;北地天寒,偏爱滚烫热烈之饮;北方地冻,养不了这青翠娇嫩的茶树。所以北方人多
期刊
梦中,紫色的樱花如同片片飞雪,散落在梦的边缘,被遮掩的阴凉搁浅在我的记忆深处,把寂寞寥落的心浸染得那般倔强。  流星一闪即逝,它划破了天空的寂寞,给安静漆黑的星空留下了瞬时的美丽与记忆。作为90后的新生,我们怀揣明天的希望,要走向成功的殿堂,抵达理想的彼岸,去探索,去研究。没有失败相伴,也不会有成功的火花。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了大风大浪的人生,才算得上是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品味了生
期刊
至今还忘不了自己当初稚嫩的脸庞,如今却已经摸着隆起的喉结默默无言。曾经的我们都是吸着鼻涕跟在哥哥姐姐身后的小孩,现在一路走来的脚印早被时光之沙湮没在地下深处。回首来时的路途,常常在喟叹人生如逝水东流后又转头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行,却忘了在记忆里小憩,舔舐散在时光长河中的记忆碎片。被时光晕染过的记忆分外香甜,让你想起那年坐在树下高歌一曲水调的往昔。  一捧捧时间之沙在自己手中倾泻,风华燃尽,婆娑花谢。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