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勇勋章》中的成长主题研究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色英勇勋章》是美国19世纪自然主义大师斯蒂芬·克莱恩的一部巨作。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备受关注,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与阐释。在《红色英勇勋章》众多的主题理解中,对主人公亨利·弗莱明的精神成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小说中,弗莱明在战争中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渐走向成熟,并最终理解到社会的虚幻与大自然的漠然,成为真正的个体。这是亨利的精神成长。
  关键词:《红色英勇勋章》;精神成长;转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213-02
  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是美国19世纪的一位多产作家,他8岁时父亲去世。克莱恩为了养家很小就开始了写作,16岁就出版了第一部小说。生活在美国内战时期的克莱恩对生活充满了失望与恐惧,其作品多数都是悲观与现实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精神的崩溃。克莱恩作为自然主义作家,其代表作《红色英勇勋章》深刻的反映了作者的悲观自然主义思想。
  《红色英勇勋章》小说背景为美国南北战争,主要描述了亨利·弗莱明参军前对战争有着奇妙而美好的想象,因此全然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了北方军。然而战场中的情形却与想象有着天差地别,现实总是不如幻想来得那么刺激浪漫,现实的战争击碎了弗莱明。在书中,作者描写了弗莱明面临第一次战斗时的情景,战场上轰雷的厮杀使他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也使他产生了动摇情绪,最终导致弗莱明做了逃兵,仓皇地逃离了战场。战后,当弗莱明听见北方军重新获胜的消息,他又后悔不已,也觉得心里不安。因此为了弥补犯下的过错,他不顾一切千方百计地打探到了部队前线的消息,令人可笑的是在打探的途中,弗莱明不幸被一名士兵打伤了头部。自此书中的“英勇”勋章出现了,便是弗莱明额头上的一记无意之过,同时也是小说的转折点。之后弗莱明回到原来的兵团,不知情的战友把他奉为英勇的战士。由于深受良心的谴责,弗莱明决心上前线英勇杀敌,洗清耻辱,甚至在一次混战中,他主动接过倒下的战旗,英勇的带着部队冲锋陷阵,赢得了上级军官的高度评价,成就了真正的英勇勋章。然而小说并没有在此结束,小说的末尾弗莱明也意识到了这场战争,甚至这个时代的虚幻。这是一部描写年轻人成长的小说,是主人翁弗莱明从天真无知到成熟再到幻灭的过程。
  克莱恩虽然一生从未上过战场,但克莱恩通过从退伍老兵听到的二手资料进行整合,经主人翁弗莱明的思想斗争与变化,深刻的反映了战争中的虚无与人性的懦弱,体现出了克莱恩的自然主义观,即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
  一、成长小说的定义与特征
  成长小说也称启蒙小说,是指主人翁在通过一系列的磨难、困苦后由少年至成年,或由幼稚至成熟的过程。成长小说的起源在欧洲,然而却在美国文学作品中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许多的美国文学都探讨了成长小说的意义,对于“成长小说”的定义解读,许多的学者都有着不同的阐释,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莱斯利·费德莱尔认为“成长是通过获取知识坠入成熟的深渊”,莫迪凯·马克思则概括为:“成长小说是年轻的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而有之。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无论怎么定义解读,成长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主人翁必须是青少年,必须亲身经历事件,并且该事件促使了主人翁心理、性格的成长。《红色英勇勋章》作为克莱恩的经典小说,以美国内战中的“钱斯勒斯维尔战役”为背景,以主人翁弗莱明对战争和社会的逐步认识为主线,是一部典型的具有成长主题的小说。
  二、主人翁弗莱明的成长
  (一)从天真到虚无
  小说开头就以倒叙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军队中沉重、灰暗的气氛,作者所用之词都是带有灰色色彩的词语,无一不加重了对战争给士兵们带来的阴影,小说主角弗莱明就感受到军队里的沉闷与虚无,他对即将的战争充满了恐惧,他觉得自己被国家、被希腊英雄主义欺骗了,他想逃,却又不敢逃。
  然而,这些恐惧虚无的思想却都是在弗莱明参军后才出现的,在参军前,弗莱明对战争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他渴望着上战场,渴望着建功立业,渴望着成为希腊神话式的英雄。作者克莱恩在弗莱明的天真幻想阶段创造了一个对抗性人物:他的母亲。她看透了战争的意义,因而一次次的阻止弗莱明的参军,遏制弗莱明的幻想。但最终弗莱明还是瞒着母亲报名参了军,他似乎看见了流血的战场和英勇的英雄,可是旋即而来的便是无边的厌烦与虚无,他的军队一直处于后方无仗可打,他们必须等待。等待的虚无包围了弗莱明和他的战友,使他们恐惧,他开始想象战争中可能出现的血流成河,可怕场景,甚至死亡等后果,突然之间弗莱明对于自己为什么参战、为谁而战产生了疑问,他慢慢的意识到了自己以前的幼稚,他开始思考参军对自己是否有价值,不断地进行自我追问。这时的弗莱明已然对战争毫无幻想,他有的只是虚无和虚无带来的恐惧。
  (二)从虚无到惧怕
  军队中的无所事事给弗莱明心理上度日如年的空虚,一个个队伍即将上战场的谣言,也使弗莱明意识到自己想当个逃兵的强烈欲望,“也许在战斗中,他可能会逃跑”。他被迫承认,“在战争这个问题上,他对自己没有把握”,“唯一能够证明自己的办法是投身到炮火中去…”他想知道别人是否也如他一样,他询问队友吉姆和资深老兵们,但他得到的却是更加无止的恐惧。
  如果说以上的描写只是弗莱明的思想活动的话,那么后来当他的队伍真的面临战争时,却是弗莱明恐惧心理的极好体现。随着连队开赴战场,战场上的枪林炮雨让弗莱明不知所措,在那样的环境中弗莱明又一次的萌生了逃跑信念,“他就像一只声名狼藉的小鸡一样,他根本不知道往哪儿跑才是安全的。他吓得脸色苍白,好像一个半夜三更不小心走到悬崖边缘才突然醒过来的人,他立刻丢掉手上的枪支,毫无羞色地如一只野兔般仓皇逃命”,最终混在伤兵中跑离了充满硝烟的战场。战场上的逃离是弗莱明历经了从虚无到惧怕的成长。   (三)从恐惧到成熟
  战场上的逃离尽管弗莱明不再受战争和死亡的威胁,可又滋生了他另一方面的痛苦。当弗莱明得知他们这一方取得了战争胜利时,耻辱便侵袭了这个年轻人的心。他为他逃离战场的行为感到羞愧,然而他仍在不停的说服自己,告诉自己保全性命才是最正确的。这种想法尤其在弗莱明看见一只松鼠被他掷的一颗松果吓得逃之夭夭时得到了证明,他极力的使自己相信保全自身是任何生物的本能。
  然而,弗莱明却无法真正意义上的远离战争,在树林里到处都是战争后的痕迹,伤兵遍地,哀嚎连天,弗莱明在这一幕幕的战争痕迹中又一次的迷失了自己,他既羞耻又相信逃跑是最正确的本能反应。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出现了使弗莱明彻底觉醒、归队和重生的,是他的战友——大个子战士吉姆·康克林。
  康克林在小说中是镇定、谦卑、坚定不屈的,他被作者赋予了启迪、拯救弗莱明的使命。康克林是真正的战士,即使在临死前,他还坚持找寻自己的战场,并用他那庄严的死,唤醒了弗莱明内心的耻辱感和使命感。书中的吉姆·康克林用他的死唤回了弗莱明灵魂的生,这表明了弗莱明成熟的第一步:意识到人类在死亡面前的无奈与大自然对人的漠视。
  弗莱明成熟回归的第二步便是他的伤疤(一个荒诞“勋章”)。尽管在遭遇了吉姆·康克林的死亡,弗莱明已经顿生了勇气与回归战场的念头,然而他仍需要一个可以掩盖他逃跑的借口来战胜黑暗,荣耀归队。
  弗莱明受到康克林的启示,决定回归部队,回归战场,但却不知怎么向战友解释自己的逃跑。也许是上天的“恩赐”,他被卷入一支溃退的队伍中,他的额头甚至还在他向这批在散兵们打听时,挨了一名士兵的一枪托而受伤,而此伤口则被其自称为“枪伤”。可是,毕竟这伤疤不是真正的枪伤,这个伤口与其说是骄傲的源泉,不如说是一个耻辱的象征。回到原来的军团后,弗莱明的战友们把他的伤口当做令人敬佩的、因战斗而负的伤,当成是英勇的象征。弗莱明为了让自己真正的成为英雄,真正的拥有一个伤疤,自此,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夺取了敌人的阵地,渐渐地他开始有种了一种崇高感, 无暇顾及去赢得别人的赞扬,或注意为自己赢得荣誉,成为了整个兵团中最疯狂、最勇猛的战士。
  到此,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迷途之人如何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同时在受到一连串的启示和“超自然助力”后,终于战胜了自己,走出了黑暗,完成了自外向内转移的艰难历程。这是弗莱明走向成熟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弗莱明得到了心灵的觉醒与净化。
  (四)从成熟到幻灭
  幻灭是弗莱明在成长道路上的最后一站。虽然作者克莱恩让弗莱明走向了成熟,但并没有就此收笔,克莱恩相信在自然的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因此《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弗莱明也就是这种自然主义思想的体现。
  弗莱明在最后不但明白了奋勇杀敌,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自然的庞大力量和人类的渺小。在弗莱明逃跑的森林中,尽管哀嚎连天,伤兵遍地,但大自然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依然晴空万里,动物们(如松鼠)依然欢乐的觅食,鸟儿依然唱歌,白天依然是白天,夜晚依然是夜晚,毫无改变,人类的死亡、生存、杀敌、逃跑在大自然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弗莱明明白了自然的道理,也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虚无!小说的结局自此才显示出来。在书中弗莱明野心完全消失,不仅不再为保命而活,也不再为了荣耀而活,他已经失去了恐惧,从容地接受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变成彻彻底底的无个性特征者。
  作者克莱恩为了让弗莱明能够真正找到自我,让其对自己行为进行反思,让他以旁观者的立场评价它们,从而使弗莱明和读者都认识到,任何伟大的事情背后都必然包含着丑陋,然而这一丑陋却并非不是道德的,相反更多的是出于人生存的本能,是人性之所为。作者在《红色英勇勋章》中反映了一个士兵从天真无知到成熟再到幻灭的成长过程。弗莱明之所以成为英雄,并非如常规的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具有至高无上的精神;相反,作者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普通人的虚荣,一个普通人盲目的自豪感,以及在面对战争时的一种畏惧感,最后经历了生死后的净化与成长,作者克莱恩用这种成长式的主题探索人类与自然,告诉读者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毫无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媛媛.《红色英勇勋章》的成长主题分析[J].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93-95.
  〔2〕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芮渝萍,刘春慧.成长小说:一种解读美国文学的新视点[J].宁波:宁波大学学报,2005,(01):1-5.
  〔4〕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赛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概述并分析了合理用药和药学监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重要角色,掌握必要的医
"荒原"情结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物的异化、孤苦以及背离传统等倾向。索尔·贝娄在《晃来晃去的人》中通过主人公约瑟夫精心勾勒出一幅"荒原"画面。约
摘 要:女性主义翻译批评是一门在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翻译批评作为对象化活动的自身属性,决定了译本的重要性。女性主义译本批评,作为女性主义翻译批评的重要组成成分,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用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成果从概念、批评对象、批评标准、批评方法4个方面对女性主义译本批评进行探索性研究,可推动我国女性主义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纵深发展。  关键
目的:观察利迈先在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疗效,探讨其在三联短程疗法中的地位。方法:153例经胃镜活检或C13-UBT检查,确诊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
目的:研究国产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膀胱过度活动症56例,随机分为托特罗定组和奥昔布宁组各28例,疗程6周。结果:托特罗定片和奥昔布宁片
Citrin缺陷病是由于SLC25A13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Citrin蛋白功能障碍,造成机体代谢紊乱,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其表型之一是Citrin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海藻酸钙纤维接枝丙烯酰胺,通过红外光谱验证了接枝反应的发生.研究了不同接枝反应工艺条件对纤维物理-机械性能、吸湿性能和耐碱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胶囊剂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血浆及组织中HCPT含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HCPT在0.01~0.5μg/ml浓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以正硅酸乙酯和氨水作为反应前驱体,制备单分散球形SiO2颗粒.探讨了氨水浓度、水浓度、正硅酸乙酯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合成球形SiO2的影响,利用FT-I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