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每一种语言的习得都需要教者的领读,汉语也概莫能外。这种领读能够让学习者通过耳听、脑思、口读等多种感官的吸收转换来增强理解记忆。领读对初学者而言不失为一种学习佳法。语文教学中的领读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朗读方法,是阅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领读是语文优秀教学传统的回归,特别是教授文言文时仍不失为一种教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 领读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十分推崇“美读”,他说:“美读得法,不但课堂上可安排齐读、领读、分角色读,条件许可时可以选择表演读。这样要使读书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见,领读是语文优秀传统的回归,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值得弘扬。
1. 依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因材施读,潜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1.1领读短小精悍类现代美文的精彩片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幽径悲剧》这篇文章就通过短小优美的语句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围绕“作者由幽径中的藤萝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的朗读,教师反复地带领同学们朗读“它(藤萝)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蒙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学生在老师的带领朗读下对幽径中的这棵古藤萝命运有了一定的深切感受,阅读中也就自然会明白:生命是短暂而又美丽的,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的存在,发挥生命的灿烂光彩,善待生命。教师的领读,帮助了学生的感知、理解。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感悟基础之上再进行讨论交流回答,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短小篇章文本的领读,一来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氛围,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学生可通过教师的入情入理的领读,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意境,收到身临其境之效果;二来通过领读划清句子的停顿,纠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读音,也为他们听说能力的提高丰富了文本材料。这样的领读能够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文化蕴涵底蕴和作者的真情实感。学生通过这样的领读更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1.2领读文质兼美的古诗文
优秀的古诗文,讲究断句,讲究炼字,讲究句式,讲究韵律,等等。这些讲究单凭学生的知识底蕴是远远不能够解决得了的,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引和帮助。教师的领读,是提供学生规范断句之准,是启迪学生品味炼字之要,是引导学生体味雅趣之策,是指导学生感悟韵律之招。他们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同时又融入了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和演绎。在老师的领读下,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且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意境,为他们的阅读理解感悟扫清了障碍。
一位老师执教《〈论语〉八则》时,为帮助学生正确划分句中停顿,指导学生边读边领会句意,通过先教师领读、后学生领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直接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通晓其中的意境之妙,学生也因此初步感悟了古诗文的韵味。另一位语文老师在讲《大道之行也》这一篇名文时,为使学生较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文本语言文字的美妙,教师采用了领读中穿插点评的方法,对诵读进行如下具体指导: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有自由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均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这样的领读,起到了一箭双雕作用。
1.3领读阐述透彻的政论性文章
政论性文章,旗帜鲜明,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说理雄辩,气势磅礴。笔者在讲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议论性文章时就采用了领读的办法。教学中对《纪念白求恩》的领读,要把对比句式和排比句式对增强文章的启示和雄辩力量的作用读出来,让学生在领读中明白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敬业与乐业》的领读,要读出演讲词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的特点,让学生领会其中的主题含义;《多一些宽容》一文的领读,要读出分析透彻、说理辩证的特点,让学生从中明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宽广胸襟。
这些政论性的文章经过教师的领读后,定然会有与语言文字材料所不同效果之处。这种领读便是读出了爱憎分明之情,读出了作者的写作宗旨。通过领读,学生也便自然受到熏陶、感染,体味其中的人文性之美,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所应该具有的正确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2. 领读注意点
2.1要选择好领读的时机
阅读可往往是领读、泛读、讲解、赏析、讨论、问答等多种活动方式交错运用,什么时候采用领读的方式,这是值得斟酌的。新课伊始领读,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整体把握文意章本;在讲解中穿插领读,为营造文学氛围、促进学生感悟课文蓄势。
2.2要选择多种领读方式
单一的领读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领读方式要多样。教师领读和学生领读相结合;男生领读和女生领读结合;单一领读和分角色领读相结合。交错运用多种领读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2.3要选择示范领读对象
专家领读音频,有助于营造文学审美的氛围;教师领读,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学生领读,有助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从文本知识的本身需要出发,带领学生不断地阅读文本,让他们感受其中的语言之美。领读是滋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片沃土,是引导学生感悟文美的一把钥匙,是回归语文传统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 领读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十分推崇“美读”,他说:“美读得法,不但课堂上可安排齐读、领读、分角色读,条件许可时可以选择表演读。这样要使读书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见,领读是语文优秀传统的回归,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值得弘扬。
1. 依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因材施读,潜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1.1领读短小精悍类现代美文的精彩片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幽径悲剧》这篇文章就通过短小优美的语句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围绕“作者由幽径中的藤萝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的朗读,教师反复地带领同学们朗读“它(藤萝)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蒙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学生在老师的带领朗读下对幽径中的这棵古藤萝命运有了一定的深切感受,阅读中也就自然会明白:生命是短暂而又美丽的,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的存在,发挥生命的灿烂光彩,善待生命。教师的领读,帮助了学生的感知、理解。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感悟基础之上再进行讨论交流回答,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短小篇章文本的领读,一来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氛围,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学生可通过教师的入情入理的领读,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意境,收到身临其境之效果;二来通过领读划清句子的停顿,纠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读音,也为他们听说能力的提高丰富了文本材料。这样的领读能够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文化蕴涵底蕴和作者的真情实感。学生通过这样的领读更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1.2领读文质兼美的古诗文
优秀的古诗文,讲究断句,讲究炼字,讲究句式,讲究韵律,等等。这些讲究单凭学生的知识底蕴是远远不能够解决得了的,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引和帮助。教师的领读,是提供学生规范断句之准,是启迪学生品味炼字之要,是引导学生体味雅趣之策,是指导学生感悟韵律之招。他们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同时又融入了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和演绎。在老师的领读下,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且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意境,为他们的阅读理解感悟扫清了障碍。
一位老师执教《〈论语〉八则》时,为帮助学生正确划分句中停顿,指导学生边读边领会句意,通过先教师领读、后学生领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直接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通晓其中的意境之妙,学生也因此初步感悟了古诗文的韵味。另一位语文老师在讲《大道之行也》这一篇名文时,为使学生较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文本语言文字的美妙,教师采用了领读中穿插点评的方法,对诵读进行如下具体指导: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有自由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均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这样的领读,起到了一箭双雕作用。
1.3领读阐述透彻的政论性文章
政论性文章,旗帜鲜明,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说理雄辩,气势磅礴。笔者在讲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议论性文章时就采用了领读的办法。教学中对《纪念白求恩》的领读,要把对比句式和排比句式对增强文章的启示和雄辩力量的作用读出来,让学生在领读中明白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敬业与乐业》的领读,要读出演讲词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的特点,让学生领会其中的主题含义;《多一些宽容》一文的领读,要读出分析透彻、说理辩证的特点,让学生从中明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宽广胸襟。
这些政论性的文章经过教师的领读后,定然会有与语言文字材料所不同效果之处。这种领读便是读出了爱憎分明之情,读出了作者的写作宗旨。通过领读,学生也便自然受到熏陶、感染,体味其中的人文性之美,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所应该具有的正确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2. 领读注意点
2.1要选择好领读的时机
阅读可往往是领读、泛读、讲解、赏析、讨论、问答等多种活动方式交错运用,什么时候采用领读的方式,这是值得斟酌的。新课伊始领读,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整体把握文意章本;在讲解中穿插领读,为营造文学氛围、促进学生感悟课文蓄势。
2.2要选择多种领读方式
单一的领读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领读方式要多样。教师领读和学生领读相结合;男生领读和女生领读结合;单一领读和分角色领读相结合。交错运用多种领读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2.3要选择示范领读对象
专家领读音频,有助于营造文学审美的氛围;教师领读,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学生领读,有助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从文本知识的本身需要出发,带领学生不断地阅读文本,让他们感受其中的语言之美。领读是滋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片沃土,是引导学生感悟文美的一把钥匙,是回归语文传统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