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药品信息化管理效果分析

来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病人对药物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合理用药日趋严重的情况.药品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房不但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和相关服务,同时还要避免管理质量的低下.信息技术应用是药品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有效手段[1-3].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彭浦机构")2004年在"社区卫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设置了药品信息管理子系统,对中心药品物流和管理进行实时监管,依托信息系统的及时性、便捷性来提高工作效率。

其他文献
介绍了国内外医疗资源整合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现状,其中特别关注了根据医疗服务价值链区分的医疗资源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的特点,并分析了医疗资源整合的一些影响因素,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信息化等.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信息化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提出建议。
医疗服务行业属于高技术、高风险的职业领域,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医疗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医疗风险防范体系的运作,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及保险机构等多方面的协同合作[1].医疗责任保险的建立,对于分散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保障患者的赔偿请求,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完善执业保险”已被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期刊
2010年2月,上海被列入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的16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惟一一个纳入试点的直辖市.考虑到公立医院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考虑到上海作为直辖市和全国的医疗中心城市之一,与其他15个试点城市有显著差异,在新一轮医改中,如何贯彻国家医改精神并紧密结合上海实际,对全市公立医院改革进行清晰的思考,是上海市新医改中亟需回答的关键命题。
期刊
体检后续服务,是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检服务工作的延伸.医院开展体检后续服务,是体检服务的需要,是健康管理的需要,也是培养客户忠诚度的需要.体检后续服务主要包括为客户安排复查复检、联系专家咨询、落实住院治疗、定期追踪随访等.通过体检后续服务,能使受检人员在体检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期刊
护士工作满意度、离职率、护士工作相关性倦怠和护理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国外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环境优化措施,磁性医院是其中主要项目之一.如今磁性医院已成为健康工作环境的象征,该项目被美国护士认证中心(ANCC)发展为磁性认证项目(MRP)。
期刊
向下转诊是双向转诊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是双向转诊发挥有效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等作用的重要环节[1-2].然而,近几年研究发现,下转患者数明显低于上转患者数[3-6].分析影响下转患者数低的原因对寻找对策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转诊过程重要参与者——医院医生的问卷调查,结合一些患者的调查数据,探讨现阶段下转患者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检验科主要是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及时提供可靠有效个体健康和疾病状况的检验数据,并有效转化为更高层次的诊断信息.随着ISO15189标准化认证的逐步深入及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标准在国内的较为广泛的应用,检验科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对检验科如何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并针对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如何合理地利用目前的人力资源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1-4].为此
期刊
2005年9月,上海市政府确定松江区为"三医"(即医疗、医保和医药)联动改革试点区.2007年6月,松江区被列为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地区,同时根据卫生部精神,松江区开始实施卫生综合改革,即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四大体系"改革.  一、松江区卫生综合改革的总体方向和试点阶段
期刊
目前我国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平均约为10%左右[1].群发性的院内感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造成了病人严重的健康损害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对医疗管理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控制院内感染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在西方国家开始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21世纪以来,精细化管理不但在我国工业企业进行了成功的应用,而且在卫生管理领域也逐步引入了精细化管
期刊
医生职业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大、社会期望值高等特点,在新医改背景下,很有必要重新认知、评判临床医生的工作业绩和价值."胜任力"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vid McClelland于1973年首次提出[1],指能区分绩效优劣的一系列潜在并且较为持久的行为特征,胜任力的实质就是那些能够创造卓越绩效的关键能力.有研究表明,胜任力的特征与绩效呈高度正相关性,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绩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