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谈《易经》,绝大多数谈的已不是原版、原文的《易经》了。因为经过上五下千年的“演易”,后人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已成为显要。如同《红楼梦》原著与许多“红学”的图书,前者是原著,后者是“红学”论著。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严格意义上不如说是“易学”。
寻找《易经》的源头
南怀瑾的《中国文化泛言》一书记载:《连山易》产生在伏羲时代,也有说是神农年间,又有说《演易》出现在夏代。黄帝时代是《归藏易》,又有说《归藏易》出现在殷代。确切地说《易经》的出现是在这两部著作之后。史书上说的“易更三圣”,即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有说,孔子把《易经》从占筮提升为哲学。由此可见,原文、原版的《易经》已是难端其貌了,我们现在所读的实质上是“易学”。
易学的哲学核心是“天人合一”学说与“阴阳”“五行”观。这两大内容起先都在《易经》之外,后来纳入易学。“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天干”、“地支”……,这些学说产生的时代传说不一。一说始于纪元前2700年之间,即黄帝轩辕时代;又一说,始于纪元前1700年左右,即“商汤”时代之后。朱伯昆主编的《易学基础教程》修订本记载:战国前期与中期,道家倡导阴阳学说,到战国中后期,齐国学者邹衍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这个学说对《周易》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此可以说,“天人合一”学说与“阴阳”观,是以后进入“易学’研究范畴的,并不是《易经》原版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通常谈论的《易经》内容,实质上是“易学”。可以说《易经》的现代文本,都存在着时代发展的文化印记。就是发现了最原始的文本,也不见得有人能解释明白,因为《易经》距我们实在太远了。
究竟用什么尺度来衡量
在历史上任何文化对社会的影响,都应有个尺度来衡量。我认为至少有四个尺度,即政治尺度、经济尺度、科技尺度和民俗尺度。先不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部有名的著作、一种学说或几个学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有一个问题,“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都落后了”?你能回答“是传统文化的负影响”吗?如此简单地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显然不妥。以我国为例,我国原始的农耕文化、古代的农业文化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创造出新的制度文化、经济文化与科技文化……,所以中国落后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有影响,但不是唯一的。比如说,国家制度是硬件,文化是软件。先进的软件搭配上先进的硬件,才能发挥整体的先进作用。软件先进,硬件落后,落后的硬件天然地排斥先进的软件,这类国家落后是无疑的了。历来中国也许就是这样。《易经》在我国是很有影响的,几千年来,历代学者研究不休,对《易经》的争论也不休,可见它的生命力之强。
《易经》是一部著作,是一种文化,说它对后来事业产生了正影响或负影响,都是不科学的。
《易经》与科学之辩
“科学”这个词,自1919年之后,在中国人看来是先进而光荣的。什么是“科学”?至今仍无统一的定义,见仁见智。近代落后的中国,要发展、要变革、要革命,要找原因,就要“打倒孔家店”,否定自己的文化;就要向西方学习,向日本学习,学西医就否定中医。近代落后的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丧失了民族自尊心,未能辩证地看到传统文化的优势,未能看到传统技艺的优势,有些人至今仍处在需要恢复民族自尊心的过程中。这是题外之言了。
有人说:“《易经》影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又有人说:“几千年来,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可见《易经》没有影响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怎么会影响近代的科技发展呢?”,又说:“中国近代科学实际是落后了,这就是影响”。由此可见,“《易经》在历史上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在近代也促退了中国科技的发展”。这就成为悖论了,所以说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欠思考的。
我说:“《孙子兵法》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影响之大与《易经》相当,不同的是一个是哲学范畴,另一个是军事范畴。在1946-1949年这个同一时间、空间内,解放军消灭了800万国民党军队,打了胜仗;国民党丧失了800万军队,吃了败仗。《孙子兵法》为什么帮助了毛泽东,不帮助蒋介石呢?”按照“《易经》影响了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逻辑,对此他们应如何解释呢?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两千年前已国际化了,然而它未给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繁荣;再如,百年前山西的票号扩展到美、印、俄、日等国,这种金融思想,领先华尔街一百年,然而它终于消失在自己发育、成长和扩张的国土内了。把这种兴衰能归于一本书吗?是绝对不能的。
一种哲学、一类文化要作用于社会,必须通过人作用到社会。经过人的汲取、理解与行为,再作用于社会,其结果是同一种哲学或文化,可能有三种效果:一是正效果,二是负效果,三是无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因为人的思想很复杂,社会更复杂,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一种哲学或一本书对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很难评估的。就是对一项事业,说它有促进作用或促退作用,都是不科学的。社会的进步,一项事业的发展,是许多社会因素合成的结果。
“易学”的核心是哲学。好的哲学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易学”的重点是研究《易经》的理论思维。因为它的宏观性、概括性很强;它论述的事物很具体,以浅达深,以明示隐,深、隐未穷,有丰富的内涵待挖掘、待研究开发;它的逻辑性很强。这些构成了它深厚的理论思维。
寻找《易经》的源头
南怀瑾的《中国文化泛言》一书记载:《连山易》产生在伏羲时代,也有说是神农年间,又有说《演易》出现在夏代。黄帝时代是《归藏易》,又有说《归藏易》出现在殷代。确切地说《易经》的出现是在这两部著作之后。史书上说的“易更三圣”,即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有说,孔子把《易经》从占筮提升为哲学。由此可见,原文、原版的《易经》已是难端其貌了,我们现在所读的实质上是“易学”。
易学的哲学核心是“天人合一”学说与“阴阳”“五行”观。这两大内容起先都在《易经》之外,后来纳入易学。“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天干”、“地支”……,这些学说产生的时代传说不一。一说始于纪元前2700年之间,即黄帝轩辕时代;又一说,始于纪元前1700年左右,即“商汤”时代之后。朱伯昆主编的《易学基础教程》修订本记载:战国前期与中期,道家倡导阴阳学说,到战国中后期,齐国学者邹衍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这个学说对《周易》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此可以说,“天人合一”学说与“阴阳”观,是以后进入“易学’研究范畴的,并不是《易经》原版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通常谈论的《易经》内容,实质上是“易学”。可以说《易经》的现代文本,都存在着时代发展的文化印记。就是发现了最原始的文本,也不见得有人能解释明白,因为《易经》距我们实在太远了。
究竟用什么尺度来衡量
在历史上任何文化对社会的影响,都应有个尺度来衡量。我认为至少有四个尺度,即政治尺度、经济尺度、科技尺度和民俗尺度。先不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部有名的著作、一种学说或几个学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有一个问题,“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都落后了”?你能回答“是传统文化的负影响”吗?如此简单地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显然不妥。以我国为例,我国原始的农耕文化、古代的农业文化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创造出新的制度文化、经济文化与科技文化……,所以中国落后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有影响,但不是唯一的。比如说,国家制度是硬件,文化是软件。先进的软件搭配上先进的硬件,才能发挥整体的先进作用。软件先进,硬件落后,落后的硬件天然地排斥先进的软件,这类国家落后是无疑的了。历来中国也许就是这样。《易经》在我国是很有影响的,几千年来,历代学者研究不休,对《易经》的争论也不休,可见它的生命力之强。
《易经》是一部著作,是一种文化,说它对后来事业产生了正影响或负影响,都是不科学的。
《易经》与科学之辩
“科学”这个词,自1919年之后,在中国人看来是先进而光荣的。什么是“科学”?至今仍无统一的定义,见仁见智。近代落后的中国,要发展、要变革、要革命,要找原因,就要“打倒孔家店”,否定自己的文化;就要向西方学习,向日本学习,学西医就否定中医。近代落后的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丧失了民族自尊心,未能辩证地看到传统文化的优势,未能看到传统技艺的优势,有些人至今仍处在需要恢复民族自尊心的过程中。这是题外之言了。
有人说:“《易经》影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又有人说:“几千年来,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可见《易经》没有影响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怎么会影响近代的科技发展呢?”,又说:“中国近代科学实际是落后了,这就是影响”。由此可见,“《易经》在历史上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在近代也促退了中国科技的发展”。这就成为悖论了,所以说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欠思考的。
我说:“《孙子兵法》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影响之大与《易经》相当,不同的是一个是哲学范畴,另一个是军事范畴。在1946-1949年这个同一时间、空间内,解放军消灭了800万国民党军队,打了胜仗;国民党丧失了800万军队,吃了败仗。《孙子兵法》为什么帮助了毛泽东,不帮助蒋介石呢?”按照“《易经》影响了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逻辑,对此他们应如何解释呢?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两千年前已国际化了,然而它未给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繁荣;再如,百年前山西的票号扩展到美、印、俄、日等国,这种金融思想,领先华尔街一百年,然而它终于消失在自己发育、成长和扩张的国土内了。把这种兴衰能归于一本书吗?是绝对不能的。
一种哲学、一类文化要作用于社会,必须通过人作用到社会。经过人的汲取、理解与行为,再作用于社会,其结果是同一种哲学或文化,可能有三种效果:一是正效果,二是负效果,三是无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因为人的思想很复杂,社会更复杂,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一种哲学或一本书对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很难评估的。就是对一项事业,说它有促进作用或促退作用,都是不科学的。社会的进步,一项事业的发展,是许多社会因素合成的结果。
“易学”的核心是哲学。好的哲学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易学”的重点是研究《易经》的理论思维。因为它的宏观性、概括性很强;它论述的事物很具体,以浅达深,以明示隐,深、隐未穷,有丰富的内涵待挖掘、待研究开发;它的逻辑性很强。这些构成了它深厚的理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