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p53突变检测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j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粪便p53检测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连续就诊的62例胰腺癌、19例壶腹癌及胆管癌、7例结肠癌及6例胃癌患者的粪便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检测粪便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按性别、年龄配对选择慢性胰腺炎21例、良性上消化道疾病18例及正常人55例作对照.结果粪便p53突变率在胰腺癌患者为37.1%(23/62例),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是46.9%(15/32例);对照组中,良性消化道疾病为12.8%(5/39例),正常人为5.5%(3/55例).消化系肿瘤的突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病变组.结论粪便p53突变检测是一种潜在的无创性消化系良、恶性病变鉴别手段.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结肠癌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结肠癌、10例正常结肠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量.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结果 FCM定量检测表明,结肠癌组织ER表达量为1.36±0.32,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1.00±0.05(P<0.01);结肠癌组织Cyclin D1
期刊
期刊
目的体内研究已提示胃内肠嗜铬样(ECL)细胞在调节胃酸分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以往由于缺乏分离、培养ECL细胞的方法,对它的生理调节、病理变化的研究受到了限制.方法采用链霉蛋白酶的消化,淘析法和颗粒梯度离心分离纯化ECL细胞.结果经电镜,组胺含量测定,纯化率达90%~95%.经锥虫蓝染色细胞成活率大于95%.分离纯化后的ECL细胞短期培养24 h后,胃泌素对ECL细胞的作用,经酶标免疫测定组胺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