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语文探究式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从而获取知识,掌握规律。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而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的探究者。也成为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
对普高学生而言,这似乎不难。但在职高语文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却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第一,学生本身阅读的底子差,很多问题思考都相对简单,缺乏一种深入思考的精神:第二,职高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不愿主动学习。
笔者对如何上好职校语文探究式学习课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一、创设探究欲望情境
职高学生很多时候都不太想发表自己的想法,那么创设一个宽松民主而又使学生想发言、敢发言、善发言的环境成了进行探究式学习课的首要条件。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例如,我在尝试上《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时,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就让学生设想自己独处深山密林时听到一声狼嗥,阐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去体会。然后告知作者对这声狼嗥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存疑、质疑。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也应该抓住语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有价值且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提出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二、鼓励标新立异想法
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实践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学生可以尽情地观赏和分析。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只要不是不经思考漫无边际的乱谈,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因为探究式的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是摒弃人云亦云创造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的过程。我在上《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杀狼是错误的?其实鹿多了也可以通过杀鹿来调节生态,进行人为的干预。对于他的答案,我没有直接评价,而是鼓励了他的看法,但是同时也鼓励他课后再进行思考:人为干预的方式是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进行探究式学习就不能用所谓的标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应该鼓励学生有标新立异的想法。
三、遵循循序渐进规律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探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在学生问题探究的不同发展阶段,确定课题的研究从小处着手。从浅处人手,逐渐深入,逐渐拓宽,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骛远。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历“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发展阶段。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动机和兴趣,促学生想问;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对话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现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乐问;激活学生认知热情,沟通课内外,培养学生思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只有遵循“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渐进原则,才能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
我们在实践中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探究的程序和方法,不断操作与训练,使探究性学习健康深入地发展下去。
四、存留讨论探究空间
教师在确立学习目标之后,不能以滔滔不绝的讲析来取代学生的自我领悟、理解。在问题提出之后。给学生存留一个讨论和探究的空间。虽然职高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对于事物的理解还很有限,但是给他们存留适合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身边的资源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确是激发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动力。有一次,我请学生利用最近所学的多媒体技术,把学习《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后的思考做成一份FLASH课件。为了完成这份特殊的作业,他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在交流的同时进行思想的碰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又有利于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一举多得,也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空间。在布置新课预习的时候,我也会适时布置一些作业:如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查询作者的信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师如果能够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当然,语文探究式学习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新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应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是学习的主人。
职业院校的公民道德教育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所包含的内容有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经济生活教育、国家政治制度和当代国际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
道德教育是在某一社会阶段,一定的社会、集团或阶级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种价值教育。具有时代性、阶级性和普遍性。
公民意识教育是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它是有具体内容的,是采用细雨润物,连绵不断的方式对被教育者进行的教育。在公民意识教育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公民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和关心政治教育。(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首要内容。公民是社会的公民,是国家的公民,是否爱国是衡量一个公民是否合格的基本要求。(二)在公民意识教育中,法律知识的教育是重要内容,遵纪守法是合格公民的前提条件。(三)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包括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风俗习惯的要求、人际交往礼仪的要求和自律的要求。(四)政治教育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使学生知道公民在国家内享受的权利和义务,鼓励公民参政议政,积极投入到国家政治生话中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
(徐英敏《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对普高学生而言,这似乎不难。但在职高语文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却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第一,学生本身阅读的底子差,很多问题思考都相对简单,缺乏一种深入思考的精神:第二,职高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不愿主动学习。
笔者对如何上好职校语文探究式学习课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一、创设探究欲望情境
职高学生很多时候都不太想发表自己的想法,那么创设一个宽松民主而又使学生想发言、敢发言、善发言的环境成了进行探究式学习课的首要条件。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例如,我在尝试上《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时,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就让学生设想自己独处深山密林时听到一声狼嗥,阐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去体会。然后告知作者对这声狼嗥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存疑、质疑。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也应该抓住语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有价值且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提出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二、鼓励标新立异想法
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实践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学生可以尽情地观赏和分析。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只要不是不经思考漫无边际的乱谈,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因为探究式的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是摒弃人云亦云创造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的过程。我在上《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杀狼是错误的?其实鹿多了也可以通过杀鹿来调节生态,进行人为的干预。对于他的答案,我没有直接评价,而是鼓励了他的看法,但是同时也鼓励他课后再进行思考:人为干预的方式是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进行探究式学习就不能用所谓的标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应该鼓励学生有标新立异的想法。
三、遵循循序渐进规律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探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在学生问题探究的不同发展阶段,确定课题的研究从小处着手。从浅处人手,逐渐深入,逐渐拓宽,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骛远。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历“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发展阶段。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动机和兴趣,促学生想问;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对话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现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乐问;激活学生认知热情,沟通课内外,培养学生思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只有遵循“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渐进原则,才能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
我们在实践中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探究的程序和方法,不断操作与训练,使探究性学习健康深入地发展下去。
四、存留讨论探究空间
教师在确立学习目标之后,不能以滔滔不绝的讲析来取代学生的自我领悟、理解。在问题提出之后。给学生存留一个讨论和探究的空间。虽然职高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对于事物的理解还很有限,但是给他们存留适合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身边的资源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确是激发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动力。有一次,我请学生利用最近所学的多媒体技术,把学习《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后的思考做成一份FLASH课件。为了完成这份特殊的作业,他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在交流的同时进行思想的碰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又有利于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一举多得,也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空间。在布置新课预习的时候,我也会适时布置一些作业:如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查询作者的信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师如果能够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当然,语文探究式学习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新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应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是学习的主人。
职业院校的公民道德教育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所包含的内容有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经济生活教育、国家政治制度和当代国际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
道德教育是在某一社会阶段,一定的社会、集团或阶级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种价值教育。具有时代性、阶级性和普遍性。
公民意识教育是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它是有具体内容的,是采用细雨润物,连绵不断的方式对被教育者进行的教育。在公民意识教育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公民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和关心政治教育。(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首要内容。公民是社会的公民,是国家的公民,是否爱国是衡量一个公民是否合格的基本要求。(二)在公民意识教育中,法律知识的教育是重要内容,遵纪守法是合格公民的前提条件。(三)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包括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风俗习惯的要求、人际交往礼仪的要求和自律的要求。(四)政治教育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使学生知道公民在国家内享受的权利和义务,鼓励公民参政议政,积极投入到国家政治生话中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
(徐英敏《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