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空巢老人在老人中的比例也不断上升,空巢老人问题备受关注,其中又以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心理问题,并尝试从空巢老人自身、家庭、社区和政府的角度去探索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现状;对策
  1 我国空巢老人现状
  空巢老人的理论基础是人口学中的“家庭生命周期说”,由美国学者默多克于1947 年提出,指从家庭里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这期间由夫妇二人组成的家庭[1]。我国对于空巢老人的研究始于90年代,目前多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2]。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1987年我国空巢家庭在老年家庭中所占的比例是16.7%,2000年上升到26.0%。家庭空巢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空巢老人数量上的急剧增多。2007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在各大城市的平均比例已达30%以上,个别大城市甚至超过50%,预计到2025年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是生存風险较大的群体之一,由于情感慰藉、健康医护、生活照料等方面的缺乏,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空巢综合征”,常表现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更加严重[4],因而研究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2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心理
  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感觉生活单调寂寞,缺少精神安慰,担心患了疾病怎么办,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失眠等。据报道空巢老人焦虑的患病率为27.15%, 可能与空巢老人缺少子女关爱、社会支持减少,娱乐锻炼不够等有关[5]。焦虑症成为影响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2.2 抑郁心理
  空巢老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遭受挫折、不顺心的事情,身边又缺乏可倾诉之人,这使得老年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抑郁症是老年人群中仅次于老年痴呆的常见精神障碍,其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的健康[6]。西方国家关于老年抑郁发生率的报道结果在10% - 23% 之间[7],在国内有关报道显示 15.30% 的空巢老人存在抑郁症状[8]。
  2.3 恐惧心理
  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器官功能均趋于衰退阶段,任何改变在短时间内都难以适应,自理能力下降,对自身疾病了解不多,当身体上稍微感到不舒服时,思想高度紧张,终日忧心忡忡,总觉得自己得了大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赡养及死亡等, 心理负担加重, 常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
  2.4 孤独心理
  空巢老人多数有一种孤独感[9]。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社会交往减少,常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空巢独居老人是空巢老人中最为孤独的一部分老人。这种潜在的孤独感增添了独居老人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8]。
  2.5 失落感心理
  从工作到退休,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改变,从社会大舞台转移到家庭小舞台,特别是离退休干部从指挥者变为被动服从者,新的生活需要使他们接触的是许多家庭琐事,心理上不免产生失落感[10]。表现出两种情绪: 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 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2.6 衰老感心理
  空巢老人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记性,会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增强,甚至因为想见子女而生病,如果子女感到厌烦或者嫌弃罗嗦,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落感和孤独感。感觉体力和精力迅速衰退,有做事力不从心的感觉。
  2.7 多疑、自卑心理
  人的行为受感知觉、思维、情感、性格、智能等影响,有的老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上述心理活动发生变化,导致行为异常,产生多疑、固执、自责、自卑等心理。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十分敏感,有时会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的言行追根究底,把他人的窃窃私语看做是对自己行为的指责;当子女长时间不来探望时,会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或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子女对父母不孝顺等自责、自卑心理。
  2.8 健忘、依赖心理
  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加,机体功能却日渐衰退,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明明刚才还拿在手上的东西,一会儿就说不见了。在日常照顾与护理上,对亲属和医护人员的依赖性则日益增强,特别是在老人生病时,这种心理达到峰值。
  2.9 空巢心理或空巢综合征
  有研究表明,子女离家可导致家庭的空巢危机、婚姻满意度或父母幸福满意度下降,称为空巢综合征[11]。产生空巢心理的主要原因是面对着昔日曾热闹的家一下子变得空荡荡,老人会产生孤独、寂寞心理;“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这是空巢家庭的真实写照。同时,老年人又面临着退休后无事可干、行动不便,易导致老人的心理变异,产生诸如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 严重者会产生老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疾病。而丧偶的老人心理障碍更为明显,有时甚至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心悸和害怕等现象。空巢综合征可导致内分泌、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减退,抵抗力下降,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乏力、消化不良、心慌气短等症状,导致诱发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躯体疾病[12]。
  3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3.1 空巢老人改变自我认知观念, 加强自我心理调适   空巢老人应正确面对空巢的现实,摒弃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健康心态,树立正确人生观,增强生活自信心,应该认识到创造幸福的晚年要靠自己。空巢老人可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学习琴棋书画,种花养鸟、跳舞打球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适应能力;也可以参加社会活动和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结交朋友,融入群体寻找快乐,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以重返社会,发挥余热,鼓励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和老有所成,重新确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3.2 家庭给予空巢老人积极的心理支持
  子女对老年人不仅生活上要全面照顾,更要精神赡养。其实子女只要回家看望一下老人,和他们聊聊天,你会发现父母的需要很简单,他们需要被关注。对子女来说,听老人讲述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听,如果子女学会倾听,至少可解决父母80%的心理问题。信息时代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手段进行沟通交流,也可通过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进行沟通。这样,虽与子女天各一方,但彼此的心却能贴得更近,让老人感觉自己并不孤单。对于丧偶的老人,子女应该打破传统的禁锢,鼓励其再婚,这样有利于老年人摆脱抑郁心理。
  3.3 社会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关爱空巢老人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全社会应重视空巢家庭这个特殊的群体。作為老年人“第二空间”的社区,可以为老年人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医疗护理服务等项目。社区工作人员要经常看望、陪伴所在社区的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调整认知结构,转变认识,帮助他们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安排适当的任务,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空巢老人人际间的交往,减少了其对子女的依恋,也让空巢老人重新学会融入社会,生活内容更加充实,生命意义更加丰富。社区可建立一支专、兼职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低龄老人是社区服务的一支生力军,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照顾,为自己的未来的护理要求进行时间储蓄[13];青年志愿者可采取与空巢老人结对的形式为老人提供服务[14]。社区医院可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场所和服务热线,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识,及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例如美国政府采取社会服务街区补助计划来帮助空巢老人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通过建立互助社区,解决老人生活的难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人的孤独寂寞,政府更是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起社会为老人服务的制度。
  3.4 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促进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随着空巢家庭的逐渐增多,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减弱,社会养老取代家庭养老已成为必然趋势。政府部门应大力兴办养老院、敬老院、老人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同时鼓励民营养老机构的开办,以补充国有养老机构在数量上的不足,并能改善国有养老机构的垄断地位。针对经济收入低的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情况,建议政府修改现行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当提高空巢老人的补贴标准。加拿大由于独居人口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处于一种独居生活的状态。政府为老人提供了老人公寓、辅助生活房屋、日间老人护理、护理安老院四种养老场所,为每位老人提供帮助。还有些国家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专门制定了相关政策。例如:子女给予父母一定经济上的补贴后,可以获得所得税上的减免政策;在父母居住处就近买房,能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当父母需要照顾时,可享受一定时期的带薪休假政策等。
  综上所述,“空巢老人”作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比较突出的社会现象,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当前和今后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空巢家庭”成批出现,给老年人带来了诸多的心理问题,若适应不好极易诱发各种身心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区、政府的力量,构建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促进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空巢老人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方娅.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2] 汉仕.我国家庭空巢现象的成因及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1995;19( 5) :13-6 .
  [3] 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 7):405-7.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137.
  [5] 贾守梅,时玉洁,周 洁,等.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 21 ( 12):3224-61.
  [6] 周成超,楚 洁,徐晓超,等.安徽省农村某镇空巢老人抑郁情况现状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 2 ):114-71.
  [7] 刁利华,牛燕红,李燕玲.老年癌症病人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调查及心理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5 ) :336-381.
  [8] 张玉峰“空巢”家庭之忧[J].经纪人,2005;6:14-51.
  [9] 贾守梅,时玉洁,周 洁,等.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 21 ( 12): 3224-61.
  [10] 李红艳,姜 晶,王 琳.住院老年干部空巢综合征的分析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2007; 13( 33) :3258-91.
  [11] 梁浩材.社会医学[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4.
  [12] 罗惠芳.空巢家庭问题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2006;12 ( 7 ):601-31.
  [13] 张文范.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战略意义[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 6 ):22-41.
  [14] 陈雪萍,朱碧华,孙曙青.社区老年保健实施形式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 7 ):541.
  作者简介:
  王阿凤(1988-),女,汉族,江苏盐城,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危重症护理.
  通讯作者简介:
  陆玮新(1976-),女,博士,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HBV-HCC)患者HBV-DNA复制水平分布情况。方法收集HBV-HCC患者238例,入选者在确诊肝癌时监测HBV-DNA复制水平。结果238例HBV-HCC患者中,检测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140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疏血通6 ml+NS250 ml静脉滴注治疗,依达拉奉30mg+NS100 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连续治疗14d,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与抗生素、抗自由基、降血压、降血糖、脱水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对工作实践的回顾、总结,结合儿科护理特点进行探讨。结果:人文关怀让患儿感受到护士的关心与照顾,使护患关系更融洽,通过满意度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提成了10个百分点。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引入人文关怀,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生理-心理-
期刊
期刊
文章介绍沈阳市医院剖宫产现状并进行分析。
期刊
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发病率低,其临床症状因损伤部位和程度而表现不同,通常被失血性休克等合并伤掩盖病情.因而明确的诊断及有效的处理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尤为重要.我们
【摘要】 目的 评估隐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科就诊的隐裂牙患者共80名,患牙108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分别进行复合树脂充填、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的综合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和修复后3个月-2年内追踪观察108颗患牙中,治疗成功99颗,失败9颗,成功率为91.67%。结论 隐裂牙采用综合治疗和修复后可保存患牙,恢复咀嚼功能。  【关键词】 隐裂牙;治疗;修复  隐裂牙是指牙冠表面的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