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3年3月下旬,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重新调集了5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为了抵御敌人大军压境,中共中央决定尽可能地扩大红军队伍。“少共国际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中国革命史的舞台的。
少共国际师的成立
1933年5月中旬,红军总部在江西宜黄县西南驻地,召开了全军青年工作会议。时任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的萧华,请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和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出席会议。会后,红军总政治部根据总政委周恩来的建议,向少共中央局提出建立“少共国际师”。5月20日,少共中央局正式做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号召“须要更快地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决定由江西征调4000人,福建征调2000人,闽赣省征调2000人,到今年八一节为止,组建成“少共国际师”。
为了迎接即将加入红军部队的“少共国际师”,6月初,红一方面军部队整编时,在所属第五军团专门增编了第十五师。
8月5日,“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跑马场”正式成立,并举行了授旗典礼。身着红军军服的八九千名战士,参加了授旗礼,总政委周恩来亲自为这支年轻的部队授予了军旗。按照原定计划,“少共国际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十五师。中革军委任命陈光为首任师长,冯文彬为首任政治委员。全师辖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3个团,11000余人,党团员占70%,全师平均年龄为18岁,最小的14岁,许多人还没有枪高。
“少共国际师”成立后不到一个月的一天,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来找年仅17岁的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萧华谈话,告知他将调任“少共国际师”政委,并说:“年轻的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样部队更有朝气。”
9月3日,“少共国际师”在博生县大校场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大会宣读了周恩来总政委代表中革军委发来的贺电。
9月6日,“少共国际师”战士们在师长陈光和政委萧华的率领下,高举战旗,唱着少共中央总队部副总队长兼总训练部部长张爱萍创作的《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月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高举着少共国际的光辉旗帜,坚决地、勇敢地、武装上前线。做一个英勇无敌的红色战斗员,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威武雄壮地开赴广昌苏区开展军事政治训练。
部队拉到广昌集训
广昌位于江西抚河上游旴江河畔,是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中央苏区北大门。8月份,大批敌军集结广昌周围,沿着旴江两岸修筑碉堡,准备向中央苏区首府瑞金进攻。
“少共国际师”到达广昌后,驻扎在南部的头陂、新安一带进行军事政治训练。
军事训练主要有射击、投弹、刺杀等课目。战士们没有武器,平时练习射击都举着棍子空对空,练习刺杀则用长矛、木棍,练习投弹就用石头。为了尽快提高战士们的军事素质,全师上下掀起了大比武竞赛热潮。每天从早晨练到傍晚,战士个个汗流浃背,有的手上练起了血泡,很快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政治训练有革命理想、军人知识、军纪等项目。刚上任不久的第二任师长吴高群亲自为全师上“艰苦奋斗”课。他形象地用一双草鞋教育战士们:“我们在家是穿草鞋的种田佬,当兵是穿鞋的红军。来当红军不是享福,而是来奋斗,为穷人打天下求解放。奋斗的时候,还要受很多苦。吃没好吃,穿没好穿,还要打仗,这就叫‘艰苦奋斗’。”吴师长生动的讲课,赢得了战士们的阵阵掌声。师政治部从连队到团部普遍建立了“列宁室”“俱乐部”和“体育队”等组织,师部则专门成立了“宣传队”“演剧队”,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增强了部队的战斗意志。整个“少共国际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部队火热的生活,激发了师政委萧华的创作欲,他写下了《火线上的青年晚会》诗稿,发表在《青年实话》第二卷第24号上,战士们争相传看。
“少共国际师”在广昌训练的20多天里,蒋介石已布置完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开始向中央苏区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此时,“少共国际师”在广昌县集训结束,奉命开赴前线,配合红三、红七军团在东方战线投入战斗,抗击敌军。
在闽北拿口,“少共国际师”与敌军打了第一仗,歼灭敌人500余名。首战告捷,全师指战员喜笑颜开,部队士气高涨。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总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对这次战斗专门致电祝贺:“英勇的‘少共国际师’全体将士,衷心祝贺你们在拿口战斗中‘铁拳初试’,首战告捷。”他们还勉励全师指战员,在胜利中要更加百倍地提高军事技术,夺取更大的胜利。
惨烈的团村战役
1933年11月,吴高群师长与萧华政委奉命率领“少共国际师”抵达黎川,布防在钟员村、将军殿一带,配合红一、红三、红五军团主力收复黎川。
在黎川,“少共国际师”先后在资福桥一带作战,在百顺点战斗中,配合友军击溃了向黎川挺进的国民党军两个师。随后,“少共国际师”接令移防团村一带,布防阻击敌军。
团村距黎川县城20多华里,是黎川县城与德胜关之间的一个小盆地。为了打好这一仗,“少共国际师”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将驻守山头半山腰以下的树木全部砍光,插上竹钉子,在山顶上堆满擂木、石头,用来补充弹药不足。
战前,国民党北路军前线总指挥陈诚亲自率领敌3个主力师共4万多人,分左、中、右三路向团村推进,欲与红军决战。红军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亦分兵3路阻击敌军。具体部署为:红五军团第十三师阻击敌中路军;三军团主力一个半师阻击右翼敌军;“少共国际师”和第三师一半阻击左翼敌军,形成对敌钳制之势。
12月12日晨,激烈的团村战斗打响。敌军派出大批飞机对红军阵地狂轰滥炸,即刻红军阵地浓烟滚滚,泥土、石头、弹片四处飞溅。紧接着,密密麻麻的敌人布满数公里,向红军和“少共国际师”阵地扑来。冲在前面的敌人踏着了竹尖桩陷阱,一个个痛得鬼哭狼嚎,在地上打滚;后面的敌人又蜂拥而上,少共战士们将早已准备好的擂木、石头狠狠砸向敌群,但见敌人抱头鼠窜,纷纷退去。一会儿,大批敌军又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少共国际师”阵地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年轻的少共战士们在冲锋号声中,跃出战壕像猛虎下山似的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了生死肉搏战。整个战场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少共国际师”和红三师一部终于打退敌军3个主力师的猛烈进攻。傍晚时分战斗快结束时,少共战士们正抓紧时间打扫战场。此时,师长吴高群与政委萧华再次深入战地前沿,在山头一棵大树下视察敌情。这时天空突然出现4架敌机,低空向少共战士们猛烈射扫,倾刻间,“少共国际师”100多名战士英勇倒下。吴高群也不幸被炸弹炸成重伤,被立即送往建宁闽赣省红军医院进行抢救,终因伤势严重,于24日20时英勇牺牲,年仅23岁。 团村战役后,原红七军团参谋长曹里怀调任“少共国际师”第三任师长。1934年1月26日,曹里怀与萧华亲率“少共国际师”,参加了在黎川樟树的邱家隘战斗,打退了国民党军王牌师第十一师的多次进攻。
防守大寨脑
1934年4月28日,红军与国民党军在广昌进行了残酷激烈的生死决战,红军最终失利,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失守。红军撤向广昌南部,继续阻击敌军南进。
5月8日,“独臂将军”彭绍辉调任“少共国际师”第四任师长。7月中旬,划归红三军团管辖的“少共国际师”,接令由石城开往广昌,与红十三师在广昌南面境内地势险要的大寨脑一线,布防阻击敌军前进。“少共国际师”布防大寨脑正面主峰,红十三师把守西面来窝嵊,红三军团主力守卫大寨脑北面,红军与敌军展开了一场堡垒对堡垒的防御战。
战斗打响前,萧华政委与彭绍辉师长亲临前线阵地视察,大胆地作了兵力部署:第四十四团守护大寨脑主阵地,并由彭师长亲率一个连在最险要的山顶上专门防御;萧政委亲率两个营在右面山头相机作战;第四十三团和第四十五团作为第二梯队隐蔽待命。在广昌地方游击队和当地群众帮助下,少共战士们日夜抢修工事,深挖战壕、构筑地堡。战壕一般都有四五尺深;支撑点由土、石、木构成,筑了7层,外面就像一座小山一样;阵地前则布满了竹钉、鹿岩和地雷。各项战前准备工作就绪。
7月16日至21日,敌第二十四、第八十九师等5个师由杨坊港向大寨脑进犯,敌第四、第十一师等3个师由中寺向来窝嵊进犯,敌第六、第十四师等3个师由大港上向季峰寨进犯。22日早晨,敌军向红军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敌飞机、大炮不停地轮番轰炸,主峰山顶上几乎所有的树木遭受了毁灭性的轰击。紧接着,敌军以一个师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向大寨脑主峰红军阵地展开了冲锋。当敌军进入红军前沿阵地的“地黄蜂”(即竹钉)时,敌人一阵号叫。此时,萧华政委立即率领右边山头两个营战士,向敌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冲锋,杀得敌人丢盔弃甲,纷纷逃命。敌军遭到惨败后,恼羞成怒,即刻组织了更加猖狂的进攻。少共战士们顽强抗敌,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向敌人,石头砸光了,英勇的战士们跳出战壕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肉搏战,战斗打得异常艰苦。第二营把守的左面山头一度失守,幸好红三军团一部及时赶到,向敌第八十九师发起反击,与敌人反复冲杀,将敌击退,夺回山头,阵地转危为安。就这样红军先后打退了敌军9次进攻,漫山遍野都是敌人尸体。
敌军见正面进攻不利,就找到当地一名劣绅带路,于当天下午领着敌第八十八、第八十九师走山间树林中的一条偏僻小路,偷越季峰寨,进到大寨脑山后,企图悄悄地对“少共国际师”形成两面夹击态势。红军及时地挫败了敌军的阴谋。敌军十分恼怒,对红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猛烈进攻。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太大,“少共国际师”放弃全套作战方案,在敌军主力未到达之前,奉命及时撤出阵地向南面驿前转移。
大寨脑战斗,敌军死伤3000余人,其中敌师长1名、团长3名、营长12名,连排长数百名,红军伤亡400多人,“少共国际师”第四十四团第二营营长光荣牺牲。
参加驿前防御战
7月下旬,“少共国际师”奉命在广昌南面驿前西华峰一带设防,与在驿前以北布防的红四师、红五师和第十三师一起阻击南进敌军。
驿前是座古镇,地处广昌、宁都、石城3县交汇之处,藏旴江源头于千山万壑之中。历代之视为“据五岭八闽之咽喉”,是披甲胃者所必经的用武之地,有史以来一直是广昌南面重镇,也是石城的最后一道屏障。敌军如拿下驿前就可挺进石城,攻破石城,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危在旦夕。
战斗前夕,红军4个师分别在驿前以北的黄泥寨、中华山、盅子寨3个山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军团长彭德怀亲自指挥驿前战斗。中革军委电示:“驿前扼守或放弃,由彭杨根据战况决定。”
8月下旬,敌军从万年亭向驿前推进,在距红军阵地不远的地方布营、修筑工事。敌炮兵每天距红军阵地千米远的地方向红军发炮试射。8月28日拂晓,敌军4个师在20余架飞机和100门大炮的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展开了全面的进攻。敌第八十八、第六师主攻黄泥寨,第七十六师攻盅子寨,第四师攻中华山。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军,红军将士顽强抗击,打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敌军不甘心失败,随后派出6个师援兵到达驿前,其中5个师直接面对“少共国际师”主阵地,一场残酷的恶战一触即发。
30日凌晨5时,敌军再次向红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这次敌军改变了以往的打法,敌第六师第十八旅几个团兵力在上半夜黑暗中,悄悄地运动到红军阵地300米处鹿岩前,隐蔽起来。拂晓,“少共国际师”指战员趁夜幕提前进入阵地,竟没有发现隐蔽的敌人。清晨,敌机群从广昌城飞来,轮番在红军阵地上盘旋,却并不俯冲投弹,敌炮兵也没有例行以往的炮击。少共战士们正在疑惑时,隐蔽的大批敌人突然冲锋到红军阵地前,红军战士刚冲出战壕即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生死肉搏战。不久,红军第一道防线被敌军冲破。紧接着敌军向红军第二道防线发起了冲锋,敌猛烈的炮火将红军前沿地堡炸得几乎要塌下来。随后大批的敌人像狼群一样蜂拥扑向红军阵地,红军战士居高临下愤怒地向敌人射击。激战中,“少共国际师”一位陈连长不幸被敌枪弹击中,英勇牺牲,6名少共战士欲为连长报仇,又遭到敌人密集子弹扫射,光荣牺牲。最终,红军第二道防线也被敌军突破。
政委萧华见此战况,十分悲愤,立即组织红军进行反击。此时,由当地一名劣绅带路的敌军一个营突然从斜刺里冲出来,双方开枪已来不及,即刻红军战士与敌人混战一团,护卫萧华政委的几个警卫员相继负伤。萧华与另几个警卫战士紧急之中,利用短枪优势向敌人连续射击,从敌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突围到半山腰时,与彭绍辉师长派出的刘队长带领的短枪队相遇,方才脱离险境。与此同时,敌军的大批人马已经绕过驿前大山,从侧面包抄过来,战况十分危急。萧华当机立断,下达命令:“刘队长,你带领短枪队把敌人顶下去,要注意保存短枪队的实力。”一会儿,红军的机关枪、短枪狠狠地射向敌人,正在坚守二线阵地侧面山头的红军战士见状精神大振,冲出战壕向敌人英勇拼杀,敌人猝不及防,纷纷向后溃退。然而,敌军稍作整顿又向红军发起了更凶猛的全面进攻。红军指战员虽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但由于敌军拥有重兵和优势武器,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敌军很快就突破了红军第三道防线。为避免红军遭受更大的损失,军团长彭德怀急令“少共国际师”和红三军团撤出驿前阵地,退向石城以北的桐江、小松一带设防。 30日中午,敌军占领驿前,为期3天的驿前防御战,以敌军遭受重创、红军失守告终。“少共国际师”和红三军团干部伤亡452人,战士1900人,损失接近广昌战役的一半。
参加石城阻击战
石城离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仅76公里,是苏区北部最后一道屏障。
为了阻滞敌军南进,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在石城北部的桐江、小松一线布防阻击敌军前进。同时,电令红三军团:既要阻敌前进,又要爱惜兵力,必要时可以放弃阵地。
此时,敌军在石城北部集结了9个主力师,1个炮兵团和石城伪保安团,敌空军亦进驻广昌甘竹临时机场,随时准备对红军发动进攻。
9月26日拂晓,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敌军以4个师兵力向红军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敌机狂轰滥炸,敌炮猛烈轰击,红军将士英勇反击,密集的子弹猛烈地射向敌军,打退了敌军的多次冲锋,毙、伤敌人1000余名。红军为避免与敌军决战,主动放弃小松阵地,退向石城外围布阵。
10月2日,博古在石城县城南代表中革军委向“少共国际师”萧华政委下达命令:阻滞敌军对石城的进攻,掩护红三军团转移。
即刻,萧华政委率领“少共国际师”在石城小松以南至鹅颈凹之间山上布阵,继续阻击敌军。
10月3日,敌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少共国际师”阵地展开了异常凶猛的进攻。由于前沿阵地布雷区被敌军大炮破坏,敌人很快越过了第一道防线,向红军第二道防线冲来。此时,红军的轻、重机关枪刮风般地向敌群扫射,敌人一片片倒下;接着一排排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紧接着,少共战士们冲出战壕,勇猛杀向敌人,敌军纷纷向后溃退。
稍后,敌军又开始了更疯狂的进攻,枪弹、燃烧弹、烟雾弹齐轰“少共国际师”无名高地。红军阵地烈火冲天,黑烟滚滚,红军工事全部被摧毁,大多数少共战士光荣牺牲,无名高地危在旦夕。紧急时刻,萧华指挥刚上任的短枪队队长带队和第六连一起火速增援无名高地,与敌军展开了生死激战,击退了敌军的一次次冲锋。在以后的几天里,敌军飞机、大炮不停地在“少共国际师”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炮击,成批的敌军轮番向红军发起攻击。少共战士们虽英勇杀敌,但伤亡越来越大,弹药亦严重供应不足。此时,敌军攻不上山头,红军也很难把敌人赶下山去,敌我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10月7日,“少共国际师”接令撤离石城,随中央红军长征。此时,“少共国际师”兵力已锐减到5000余人。
10月16日夜晚,“少共国际师”渡过于都河,跟随主力红军长征。“少共国际师”担任后卫,掩护中革军委机关纵队。湘江战役,“少共国际师”几乎全军覆没。
遵义会议后,“少共国际师”番号被撤销,余部合并到红一军团。○
题图 当年“少共国际师”士兵照片
责任编辑 马永义
少共国际师的成立
1933年5月中旬,红军总部在江西宜黄县西南驻地,召开了全军青年工作会议。时任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的萧华,请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和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出席会议。会后,红军总政治部根据总政委周恩来的建议,向少共中央局提出建立“少共国际师”。5月20日,少共中央局正式做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号召“须要更快地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决定由江西征调4000人,福建征调2000人,闽赣省征调2000人,到今年八一节为止,组建成“少共国际师”。
为了迎接即将加入红军部队的“少共国际师”,6月初,红一方面军部队整编时,在所属第五军团专门增编了第十五师。
8月5日,“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跑马场”正式成立,并举行了授旗典礼。身着红军军服的八九千名战士,参加了授旗礼,总政委周恩来亲自为这支年轻的部队授予了军旗。按照原定计划,“少共国际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十五师。中革军委任命陈光为首任师长,冯文彬为首任政治委员。全师辖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3个团,11000余人,党团员占70%,全师平均年龄为18岁,最小的14岁,许多人还没有枪高。
“少共国际师”成立后不到一个月的一天,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来找年仅17岁的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萧华谈话,告知他将调任“少共国际师”政委,并说:“年轻的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样部队更有朝气。”
9月3日,“少共国际师”在博生县大校场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大会宣读了周恩来总政委代表中革军委发来的贺电。
9月6日,“少共国际师”战士们在师长陈光和政委萧华的率领下,高举战旗,唱着少共中央总队部副总队长兼总训练部部长张爱萍创作的《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月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高举着少共国际的光辉旗帜,坚决地、勇敢地、武装上前线。做一个英勇无敌的红色战斗员,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威武雄壮地开赴广昌苏区开展军事政治训练。
部队拉到广昌集训
广昌位于江西抚河上游旴江河畔,是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中央苏区北大门。8月份,大批敌军集结广昌周围,沿着旴江两岸修筑碉堡,准备向中央苏区首府瑞金进攻。
“少共国际师”到达广昌后,驻扎在南部的头陂、新安一带进行军事政治训练。
军事训练主要有射击、投弹、刺杀等课目。战士们没有武器,平时练习射击都举着棍子空对空,练习刺杀则用长矛、木棍,练习投弹就用石头。为了尽快提高战士们的军事素质,全师上下掀起了大比武竞赛热潮。每天从早晨练到傍晚,战士个个汗流浃背,有的手上练起了血泡,很快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政治训练有革命理想、军人知识、军纪等项目。刚上任不久的第二任师长吴高群亲自为全师上“艰苦奋斗”课。他形象地用一双草鞋教育战士们:“我们在家是穿草鞋的种田佬,当兵是穿鞋的红军。来当红军不是享福,而是来奋斗,为穷人打天下求解放。奋斗的时候,还要受很多苦。吃没好吃,穿没好穿,还要打仗,这就叫‘艰苦奋斗’。”吴师长生动的讲课,赢得了战士们的阵阵掌声。师政治部从连队到团部普遍建立了“列宁室”“俱乐部”和“体育队”等组织,师部则专门成立了“宣传队”“演剧队”,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增强了部队的战斗意志。整个“少共国际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部队火热的生活,激发了师政委萧华的创作欲,他写下了《火线上的青年晚会》诗稿,发表在《青年实话》第二卷第24号上,战士们争相传看。
“少共国际师”在广昌训练的20多天里,蒋介石已布置完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开始向中央苏区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此时,“少共国际师”在广昌县集训结束,奉命开赴前线,配合红三、红七军团在东方战线投入战斗,抗击敌军。
在闽北拿口,“少共国际师”与敌军打了第一仗,歼灭敌人500余名。首战告捷,全师指战员喜笑颜开,部队士气高涨。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总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对这次战斗专门致电祝贺:“英勇的‘少共国际师’全体将士,衷心祝贺你们在拿口战斗中‘铁拳初试’,首战告捷。”他们还勉励全师指战员,在胜利中要更加百倍地提高军事技术,夺取更大的胜利。
惨烈的团村战役
1933年11月,吴高群师长与萧华政委奉命率领“少共国际师”抵达黎川,布防在钟员村、将军殿一带,配合红一、红三、红五军团主力收复黎川。
在黎川,“少共国际师”先后在资福桥一带作战,在百顺点战斗中,配合友军击溃了向黎川挺进的国民党军两个师。随后,“少共国际师”接令移防团村一带,布防阻击敌军。
团村距黎川县城20多华里,是黎川县城与德胜关之间的一个小盆地。为了打好这一仗,“少共国际师”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将驻守山头半山腰以下的树木全部砍光,插上竹钉子,在山顶上堆满擂木、石头,用来补充弹药不足。
战前,国民党北路军前线总指挥陈诚亲自率领敌3个主力师共4万多人,分左、中、右三路向团村推进,欲与红军决战。红军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亦分兵3路阻击敌军。具体部署为:红五军团第十三师阻击敌中路军;三军团主力一个半师阻击右翼敌军;“少共国际师”和第三师一半阻击左翼敌军,形成对敌钳制之势。
12月12日晨,激烈的团村战斗打响。敌军派出大批飞机对红军阵地狂轰滥炸,即刻红军阵地浓烟滚滚,泥土、石头、弹片四处飞溅。紧接着,密密麻麻的敌人布满数公里,向红军和“少共国际师”阵地扑来。冲在前面的敌人踏着了竹尖桩陷阱,一个个痛得鬼哭狼嚎,在地上打滚;后面的敌人又蜂拥而上,少共战士们将早已准备好的擂木、石头狠狠砸向敌群,但见敌人抱头鼠窜,纷纷退去。一会儿,大批敌军又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少共国际师”阵地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年轻的少共战士们在冲锋号声中,跃出战壕像猛虎下山似的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了生死肉搏战。整个战场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少共国际师”和红三师一部终于打退敌军3个主力师的猛烈进攻。傍晚时分战斗快结束时,少共战士们正抓紧时间打扫战场。此时,师长吴高群与政委萧华再次深入战地前沿,在山头一棵大树下视察敌情。这时天空突然出现4架敌机,低空向少共战士们猛烈射扫,倾刻间,“少共国际师”100多名战士英勇倒下。吴高群也不幸被炸弹炸成重伤,被立即送往建宁闽赣省红军医院进行抢救,终因伤势严重,于24日20时英勇牺牲,年仅23岁。 团村战役后,原红七军团参谋长曹里怀调任“少共国际师”第三任师长。1934年1月26日,曹里怀与萧华亲率“少共国际师”,参加了在黎川樟树的邱家隘战斗,打退了国民党军王牌师第十一师的多次进攻。
防守大寨脑
1934年4月28日,红军与国民党军在广昌进行了残酷激烈的生死决战,红军最终失利,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失守。红军撤向广昌南部,继续阻击敌军南进。
5月8日,“独臂将军”彭绍辉调任“少共国际师”第四任师长。7月中旬,划归红三军团管辖的“少共国际师”,接令由石城开往广昌,与红十三师在广昌南面境内地势险要的大寨脑一线,布防阻击敌军前进。“少共国际师”布防大寨脑正面主峰,红十三师把守西面来窝嵊,红三军团主力守卫大寨脑北面,红军与敌军展开了一场堡垒对堡垒的防御战。
战斗打响前,萧华政委与彭绍辉师长亲临前线阵地视察,大胆地作了兵力部署:第四十四团守护大寨脑主阵地,并由彭师长亲率一个连在最险要的山顶上专门防御;萧政委亲率两个营在右面山头相机作战;第四十三团和第四十五团作为第二梯队隐蔽待命。在广昌地方游击队和当地群众帮助下,少共战士们日夜抢修工事,深挖战壕、构筑地堡。战壕一般都有四五尺深;支撑点由土、石、木构成,筑了7层,外面就像一座小山一样;阵地前则布满了竹钉、鹿岩和地雷。各项战前准备工作就绪。
7月16日至21日,敌第二十四、第八十九师等5个师由杨坊港向大寨脑进犯,敌第四、第十一师等3个师由中寺向来窝嵊进犯,敌第六、第十四师等3个师由大港上向季峰寨进犯。22日早晨,敌军向红军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敌飞机、大炮不停地轮番轰炸,主峰山顶上几乎所有的树木遭受了毁灭性的轰击。紧接着,敌军以一个师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向大寨脑主峰红军阵地展开了冲锋。当敌军进入红军前沿阵地的“地黄蜂”(即竹钉)时,敌人一阵号叫。此时,萧华政委立即率领右边山头两个营战士,向敌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冲锋,杀得敌人丢盔弃甲,纷纷逃命。敌军遭到惨败后,恼羞成怒,即刻组织了更加猖狂的进攻。少共战士们顽强抗敌,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向敌人,石头砸光了,英勇的战士们跳出战壕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肉搏战,战斗打得异常艰苦。第二营把守的左面山头一度失守,幸好红三军团一部及时赶到,向敌第八十九师发起反击,与敌人反复冲杀,将敌击退,夺回山头,阵地转危为安。就这样红军先后打退了敌军9次进攻,漫山遍野都是敌人尸体。
敌军见正面进攻不利,就找到当地一名劣绅带路,于当天下午领着敌第八十八、第八十九师走山间树林中的一条偏僻小路,偷越季峰寨,进到大寨脑山后,企图悄悄地对“少共国际师”形成两面夹击态势。红军及时地挫败了敌军的阴谋。敌军十分恼怒,对红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猛烈进攻。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太大,“少共国际师”放弃全套作战方案,在敌军主力未到达之前,奉命及时撤出阵地向南面驿前转移。
大寨脑战斗,敌军死伤3000余人,其中敌师长1名、团长3名、营长12名,连排长数百名,红军伤亡400多人,“少共国际师”第四十四团第二营营长光荣牺牲。
参加驿前防御战
7月下旬,“少共国际师”奉命在广昌南面驿前西华峰一带设防,与在驿前以北布防的红四师、红五师和第十三师一起阻击南进敌军。
驿前是座古镇,地处广昌、宁都、石城3县交汇之处,藏旴江源头于千山万壑之中。历代之视为“据五岭八闽之咽喉”,是披甲胃者所必经的用武之地,有史以来一直是广昌南面重镇,也是石城的最后一道屏障。敌军如拿下驿前就可挺进石城,攻破石城,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危在旦夕。
战斗前夕,红军4个师分别在驿前以北的黄泥寨、中华山、盅子寨3个山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军团长彭德怀亲自指挥驿前战斗。中革军委电示:“驿前扼守或放弃,由彭杨根据战况决定。”
8月下旬,敌军从万年亭向驿前推进,在距红军阵地不远的地方布营、修筑工事。敌炮兵每天距红军阵地千米远的地方向红军发炮试射。8月28日拂晓,敌军4个师在20余架飞机和100门大炮的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展开了全面的进攻。敌第八十八、第六师主攻黄泥寨,第七十六师攻盅子寨,第四师攻中华山。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军,红军将士顽强抗击,打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敌军不甘心失败,随后派出6个师援兵到达驿前,其中5个师直接面对“少共国际师”主阵地,一场残酷的恶战一触即发。
30日凌晨5时,敌军再次向红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这次敌军改变了以往的打法,敌第六师第十八旅几个团兵力在上半夜黑暗中,悄悄地运动到红军阵地300米处鹿岩前,隐蔽起来。拂晓,“少共国际师”指战员趁夜幕提前进入阵地,竟没有发现隐蔽的敌人。清晨,敌机群从广昌城飞来,轮番在红军阵地上盘旋,却并不俯冲投弹,敌炮兵也没有例行以往的炮击。少共战士们正在疑惑时,隐蔽的大批敌人突然冲锋到红军阵地前,红军战士刚冲出战壕即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生死肉搏战。不久,红军第一道防线被敌军冲破。紧接着敌军向红军第二道防线发起了冲锋,敌猛烈的炮火将红军前沿地堡炸得几乎要塌下来。随后大批的敌人像狼群一样蜂拥扑向红军阵地,红军战士居高临下愤怒地向敌人射击。激战中,“少共国际师”一位陈连长不幸被敌枪弹击中,英勇牺牲,6名少共战士欲为连长报仇,又遭到敌人密集子弹扫射,光荣牺牲。最终,红军第二道防线也被敌军突破。
政委萧华见此战况,十分悲愤,立即组织红军进行反击。此时,由当地一名劣绅带路的敌军一个营突然从斜刺里冲出来,双方开枪已来不及,即刻红军战士与敌人混战一团,护卫萧华政委的几个警卫员相继负伤。萧华与另几个警卫战士紧急之中,利用短枪优势向敌人连续射击,从敌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突围到半山腰时,与彭绍辉师长派出的刘队长带领的短枪队相遇,方才脱离险境。与此同时,敌军的大批人马已经绕过驿前大山,从侧面包抄过来,战况十分危急。萧华当机立断,下达命令:“刘队长,你带领短枪队把敌人顶下去,要注意保存短枪队的实力。”一会儿,红军的机关枪、短枪狠狠地射向敌人,正在坚守二线阵地侧面山头的红军战士见状精神大振,冲出战壕向敌人英勇拼杀,敌人猝不及防,纷纷向后溃退。然而,敌军稍作整顿又向红军发起了更凶猛的全面进攻。红军指战员虽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但由于敌军拥有重兵和优势武器,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敌军很快就突破了红军第三道防线。为避免红军遭受更大的损失,军团长彭德怀急令“少共国际师”和红三军团撤出驿前阵地,退向石城以北的桐江、小松一带设防。 30日中午,敌军占领驿前,为期3天的驿前防御战,以敌军遭受重创、红军失守告终。“少共国际师”和红三军团干部伤亡452人,战士1900人,损失接近广昌战役的一半。
参加石城阻击战
石城离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仅76公里,是苏区北部最后一道屏障。
为了阻滞敌军南进,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在石城北部的桐江、小松一线布防阻击敌军前进。同时,电令红三军团:既要阻敌前进,又要爱惜兵力,必要时可以放弃阵地。
此时,敌军在石城北部集结了9个主力师,1个炮兵团和石城伪保安团,敌空军亦进驻广昌甘竹临时机场,随时准备对红军发动进攻。
9月26日拂晓,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敌军以4个师兵力向红军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敌机狂轰滥炸,敌炮猛烈轰击,红军将士英勇反击,密集的子弹猛烈地射向敌军,打退了敌军的多次冲锋,毙、伤敌人1000余名。红军为避免与敌军决战,主动放弃小松阵地,退向石城外围布阵。
10月2日,博古在石城县城南代表中革军委向“少共国际师”萧华政委下达命令:阻滞敌军对石城的进攻,掩护红三军团转移。
即刻,萧华政委率领“少共国际师”在石城小松以南至鹅颈凹之间山上布阵,继续阻击敌军。
10月3日,敌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少共国际师”阵地展开了异常凶猛的进攻。由于前沿阵地布雷区被敌军大炮破坏,敌人很快越过了第一道防线,向红军第二道防线冲来。此时,红军的轻、重机关枪刮风般地向敌群扫射,敌人一片片倒下;接着一排排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紧接着,少共战士们冲出战壕,勇猛杀向敌人,敌军纷纷向后溃退。
稍后,敌军又开始了更疯狂的进攻,枪弹、燃烧弹、烟雾弹齐轰“少共国际师”无名高地。红军阵地烈火冲天,黑烟滚滚,红军工事全部被摧毁,大多数少共战士光荣牺牲,无名高地危在旦夕。紧急时刻,萧华指挥刚上任的短枪队队长带队和第六连一起火速增援无名高地,与敌军展开了生死激战,击退了敌军的一次次冲锋。在以后的几天里,敌军飞机、大炮不停地在“少共国际师”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炮击,成批的敌军轮番向红军发起攻击。少共战士们虽英勇杀敌,但伤亡越来越大,弹药亦严重供应不足。此时,敌军攻不上山头,红军也很难把敌人赶下山去,敌我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10月7日,“少共国际师”接令撤离石城,随中央红军长征。此时,“少共国际师”兵力已锐减到5000余人。
10月16日夜晚,“少共国际师”渡过于都河,跟随主力红军长征。“少共国际师”担任后卫,掩护中革军委机关纵队。湘江战役,“少共国际师”几乎全军覆没。
遵义会议后,“少共国际师”番号被撤销,余部合并到红一军团。○
题图 当年“少共国际师”士兵照片
责任编辑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