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定向阐释类诗歌鉴赏方略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129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关于诗歌鉴赏的题型主要是主观阐释,而主观阐释又分为定向阐释和非定向阐释两类。从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设置类型来看,主要是以针对某一点的、具有明确指向的定向阐释为主;非定向阐释的答案亦A亦B,更能够体现出诗歌鉴赏的开放性,代表着一种命题趋势,因此也有可能成为今后命题的局部热点。
  从历来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非定向类诗歌鉴赏因其独具开放性,故而考生在阐释时难以把握,形成答案时常常会出现诸如不着边际、不能切中要害等现象,因而有必要掌握一些应对方略。
  一、揣摩字词的传神性
  诗歌是语言艺术;语言是诗歌的外壳,也是诗歌描摹景物、塑造形象、表现内容情感的唯一媒介。古人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而对诗歌的鉴赏也同样只有建立在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对诗歌中的一些传神的动词、副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更要用心揣摩,因为非定向阐释的考查内容之一就是要求考生比较字词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高考辽宁卷)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句末,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解答此考题重点在于“为什么”,考生一般都明白,两首诗中的“应有”与“犹有”两字确实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并且从语感上就能感受得到。但至于不同在什么地方,则需要具体分析。“应有”二字重点在“应”,是说“应该有”,但到底有没有尚不清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寻找”痕迹的意味,因此,它侧重于过程;而“犹有”的重点应该是“犹”,是说“仍然有”,因此,它侧重于结果,依然存在。所以可以这样回答:
  “应有”二字蕴涵丰富,传达出诗人在孤寂中极力寻找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惆怅,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可谓传神之笔。或:“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船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并不多,进一步表现出诗人那种孤寂惆怅的心绪。
  这就是“应有”与“犹有”两处的不同的表达效果,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回答均为正确。
  二、分析内容的关联性
  非定向阐释的一项重要的考查点是对诗歌内容的阐释。既然是针对诗歌内容的阐释,那么在解答之前,考生一定要理清诗歌前后所写的分别是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般情况下,前后内容之间的关联主要表现为拓展、加深、提高等等。只有在明确了这些关联的基础上,对诗歌的阐释才不致于迷失方向。
  例2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夜吴歌 · 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前人有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诗歌的前四句很明显是写一个女子思念出征之人的哀怨之情的,考生完全可以从“捣衣声”和“玉关情”这六个字中感受得到;而最后两句虽然也是写这种哀怨,却忽然跃上了一个台阶,因为她把这种个人的哀怨寄托于对国家平息外患的希望上,所以最后两句的内容要明显深于前面四句。
  由此,要解答的两方面的内容也就形成了:①认为可以删除的理由:诗歌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歌内容的表达,反而显得更加精炼含蓄。或:②认为不可以删除的理由:诗歌的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三、关注情感的多样性
  抒情性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在诗歌当中,有时作者会抒发多种情感在诗句当中,呈现出交织的状态。因此,考生要善于从诗人描写事物或景物的字里行间准确捕捉其中所蕴涵的情感。
  例3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该诗表现的乡思不但不悲,而且是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有欣喜。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请说明理由。
  从诗歌所描绘的景物来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直写暮春的景物,如“阴阴”“细雨”“残花”“流莺”等等,具有鲜明的暮春季节特征和伤感情调,从而撩起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而且这时又正是“暮春时节”,美好的春景即将逝去,因而诗人难免伤感惆怅。据此可以认同第一种观点。
  但从诗歌三、四句中的 “吹”“逐”来看,又说明作者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于梦中,美好梦境多少能给作者带来一丝欣喜愉快,梦回故乡也多少能够给诗人带来一种心灵的慰藉。因此,也有理由赞同第二种观点。
  四、评判技巧的功能性
  诗歌鉴赏的非定向阐释试题中有一类就是针对表达技巧设置的。
  诗歌的表达技巧非常广泛。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三种。抒情方法常用的方式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表现手法常用的方式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修辞方法就是通常涉及到的比喻、排比等8种。不同的表达技巧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考生在鉴赏和阐释时一定要明白诗歌整体或局部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表达技巧准确阐释其不同的作用。
  例4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好友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问最为精彩,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更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甚至认为苏轼的看法“仅得皮相”。那么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理由。
  既然试题要求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那么考生首先要明了的就是这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又会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下转47页)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是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杜鹃”凄凉的鸣叫声和“斜阳”的惨淡引出游子的归思乡愁,营造出一种沦落天涯、身世凄凉的凄苦意境;同时,“杜鹃”“斜阳”也是用典,显得十分委婉含蓄。据此可以认同王国维的认识。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一句,从手法或技巧上来说是运用拟人和象征,赋予“郴江”以人的情感,意为郴江也耐不住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我”却还依然羁旅此地,不得自由。这其中也同样注入了诗人内心的孤苦凄凉,因此也显得十分委婉含蓄。
  非定向阐释对考生能力和技巧的要求较高,往往成为测试考生欣赏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因而,考生对此应加以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本篇前面都分别谈了两个方面的比较,但在实际的解答过程中考生却只能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式,选择自己最有说服力的一点来加以阐释,不能双管齐下;否则,便是莫衷一是。
其他文献
习主席强调指出,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战斗力始终是军队兴衰成败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动力源和起动器,只有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战斗力标
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军队建设与发展的政治基础,是我军优良传统。新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具有针对性、主动性与实效性,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为提高信息化战争能力,
2013年,中国军事科技发展高歌猛进,小到枪支,大到飞机、军舰、导航卫星等都呈井喷式大爆发,着实让世界吃惊不小。2014年,中国新武器不断亮相,令人目不暇接。据推测,中国现在
前些天,参加了市里的一次赛课活动,听了一位教师上的《世纪宝鼎》一课,感触颇深。教学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鼎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鼎,请两名同学配乐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
在对军事力量进行建设与运用时,其总体思想就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在军事领域的政治意志,也为军事斗争准备与军队发展全局之间的统筹提
2013年7月3日,越南国防部在岘港市举行了部队交接仪式,原空军954旅正式移交海军,归越南人民军第五军区海军指挥,将在南海海域担负海陆侦察、火力打击、军事运输和抢险救灾等任务。这标志着越南海军航空兵部队正式成立,也标志着越南海军在发展进程中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越南海军航空兵的现状  954旅原为一支直升机反潜部队,于1993年6月调归空军,其装备有俄制米-4、米-6、米-8型直升机,别-12型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对于现代的军事有着深远的影响,深入的对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对曾国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孟子·离娄》结束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有一妻一妾的齐人,每天吃得酒足饭饱后回家,告诉妻妾,自己与显贵们共进了午晚餐。妻子因从未在家见过显贵,不信,这天尾随追踪,发
《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幅提高人才贡献率和科研成果转化率。学习借鉴地方人才学研究的相关成果,深入分析研究和着力提高军事人才贡献率,对于创新军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