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得了业不等于打得了工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只是“为创业而创业”的话,一定要谨记:创业不等于职业生涯加成。
  最近面试了很多技术人员,其中不少之前的工作履历还不错。但是,我并不能因为他们之前的经历而发offer。
  看到这里先别着急下结论,让我仔细说说理由。
  他们的经历比较类似:在大公司做过五六年,有了比较充分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习惯,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然后出去创业,结果过了不到一年,开始找工作。
  我对此很好奇。结果答案几乎千篇一律:营销不行、产品不行、资源太少、工作太累,什么事都要自己做。辛辛苦苦做了大半年,技术上的问题都解决了,可就是找不到用户。找不到用户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难以证明商业模式。加上如今风投行情渐冷,拿投资的难度高了很多,不得已,只能出来找工作,希望做回原来的角色。
  于是我问起专业技术的问题,然后遗憾地发现,虽然身处创业公司,他们的角色和之前大公司并没有太多差别:定技术架构、管技术团队、盯开发进度。本质上,这些候选人只是在平移之前的工作经验和解决方案。既没有深入思考不同场景下的技术方案,也没有了解行业的情况,更没有展现出创业公司需要的所有者意识。
  最终局面就相当尴尬:创业经历对他们来说,技术上没有什么提升,业务上也没有什么提升,只是多了一些行政管理的经验而已。
  所以我通常还会问最后一个问题:“你当时为什么决定去创业?”我想知道,是什么诱使这些候选人做出了职业生涯的重大牺牲。可惜的是,答案五花八门:想勇敢尝试的;想帮同学和熟人忙的;之前领导叫自己一起的;其他人给画了一张大饼的……
  从公司的角度出发,我们很难和这样的候选人谈得拢。而从行业同仁的角度出发,我有几点建议给大家参考。
  —创业是风险极高的投入。媒体上渲染的成功者有几十几百,你看不到的失败者就有几万几十万。而且,那几十几百成功者的素质,未必强过失败的几万几十万。运气这回事,成功者不愿意承认,媒体不愿意总结,但又是任何创业者都必须面对的。
  —投入创业最好以自己认同的创业目标为前提。除非你已经有了相当的资本或者积累,否则“帮朋友忙”这类理由根本不足以支撑做出创业的决定。因为在创业过程中,身处绝境、走投无路乃是常事。如果没有对最终目标的坚定信念,半途而废是常见的结局。
  —创业是对人品和人性的严峻考验。不要以为这只是“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那么简单,更不要天真地以为靠制度就可以保障自己“同享福”的权益。而且退一步说,很多时候大家还没到享福的阶段,就已经因为计较彼此对患难的承担“不公平”而分崩离析了。
  —即便在创业公司也不应当忽略自己的职业生涯建设。与上面提到的那些候选人不同,我见过一些经历过创业失败的人,他们或者掌握了跨领域和部门沟通协调、全面解决问题的经验,或者具备了从整个行业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总之,创业经历对他们来说是大大加分的。由专变能,具备了解决复杂任务的能力—这种机会在规范公司并不常见。结果即便创业不成功,他们再出去找工作,也可以得到比之前更好的职位和待遇。相反,如果忽略职业生涯建设,在创业公司事情做了不少,却只积累了一堆不相干的打杂经历,拿不出更有力的职业技能组合,又没有收到应有的回报,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其他文献
修桥筑路、投资矿山、生产鞋服、叫卖手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淘金非洲。  当这些来自中国的商业元素迎头撞上这片古老大陆时,有的人把生意做成了文化,有的人却把文化做成了生意。四达时代最大的价值在于,一家靠技术起家的公司在非洲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的进击之路。  晚饭时间刚过,坦桑尼亚最大的城市达累斯萨拉姆,已是万家灯火。  依拉娜一家围坐在电视机前,兴致勃勃地观看斯瓦西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
期刊
前方高能!这篇文章并不好读,因为基因检测是个非常技术化的领域,而且刚刚起步。我们有基于当下的故事,但不能描绘一个精致的明天。假如您有耐心把它读完,无论作为消费者、创业者、投资者还是仅仅出于好奇,您将洞见未来风口的机遇、商业模式甚至方法论。  在人类基因检测史上,2006年是极易被忽视的年份。  纵然在5月,英美科学家完成1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图,从而绘制出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精准的人类全基因图谱,为历时
期刊
不用培育和等待,眼前是一个触手可及的万亿级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旅游人次总计突破40亿,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出境旅游人次达1.2亿,花费1.1万亿元。四项数据均排名世界第一!  然而,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创业者必须直面的现实是,随着携程入股同程、并购艺龙和去哪儿,自由行的几大盈利点(酒店、机票、门票)几乎已无后来者的机会。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优质体验诉求越来
期刊
数据的价值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其背后隐藏的关系。  去 年,广东某地政府在某园区推行优惠政策,不少企业前来申请,他们都声称自己只在该园区注册登记,没有其他关联企业。结果用“天眼查”一查,竟发现其中很多企业都已在全国多个园区注册,享受着各地的优惠政策,更有企业为包装财务报表,将债务关联到了其他企业。  这些信息如果通过传统尽职调查会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够得出全面的结论,但现在很多专注于数据挖掘的初
期刊
未来的劳动者或以液态的形式自由流动结合,企业管理方式将随之被颠覆。  管理者或只剩一个权力  如今移动互联网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表面上看是技术引发的,实质是经济参与主体的“斗转星移”—“80后”“90后”成为社会主力。企业正在面对形势变化,努力拥抱“80后”“90后”,又突然发现“80后”成了企业骨干、“90后”进入了职场。对于工作,“80后”“要工作更要生活”,“90后”则“不以钱途定前途”,中国
期刊
这是一个厮杀了数十年的战场。没想到互联网的春风吹过,所有的套路全作废,一切都回到了起点。  从32年前,日本瑞光株式会社在中国投放了第一条卫生巾生产线开始,中国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女性卫生护理用品市场。去年一年,中国女人用掉了715亿片卫生巾,总销售额600亿元人民币,市场还以每年20%的增速持续增容。  没有人会放过这个巨大的蛋糕。  护舒宝、苏菲、娇爽等外资品牌占尽先机,作为首批出现在货柜上的卫
期刊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叙事面前,天安数码城正在成为最具价值的样本。  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60多次提到“创新创业”,“双创”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高频词汇。  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之下,各种“众创空间”“创业园”迅速蔓延,大有“孵化中国”,再造河山之势。产业地产商自然不会错过这场时代的盛宴,众生喧哗之中,有人长袖善舞,跟风而进,也有人筚路蓝缕,深耕迭代。  作为产业地
期刊
对所有文化产品而言,内容创作环节无法替代,因为作者无法替代,我们难以通过规模化投入写出一部《红楼梦》。不过,一个好的内容如果没有科学的运作与管理,也会被无情埋没,制片人为增加《百鸟朝凤》排片量直播下跪的做法并不宜被效仿、复制。  目前,文化产业公认的成熟运作管理采取的都是类工业链条,它们从内容创作出发,直达变现。  美式流水线  文娱产品目前已形成所谓的“美式流水线”作业法,即“小说+编剧+电影+
期刊
Everlane在寻找极致的用户,然后为他们提供极致的性价比和用户体验,而这些都与快时尚非常不同。  提供极简风格的平价奢侈品、没有实体店、不打广告、不打折……这个名叫Everlane的线上服饰品牌,成立于2011年,到2012年其注册用户已达35万人,2014年毛利润更是攀升到1 800万美元,就连美国第一夫人都是它的顾客。  有人将它定义为升级版的优衣库,但事实上从理念到模式,它和快时尚都有诸
期刊
小熊快跑用智能健身房连接起线上数据和线下消费,为空有流量的撮合交易平台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在镜子前举铁——健身已是都市人的刚需。创业者们看好运动健康领域纷纷进入,“女学霸”沈思也是其中一员。  在斯坦福大学求学时,沈思就见识了美国人对健身的热爱。但国内缺乏健身意识,这个想法一直被搁浅。2015年,随着“马甲线”“六块腹肌”等健身热潮兴起,沈思才创立了O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