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制健康植物调和油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68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调和油的营养价值,很多人是从某品牌食用油的电视广告中了解的,即所谓的“1:1:1”。这些“1”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三者之间的比例搭配到底对我们的身体有何功效,值得用如此铺天盖地口号式的宣传语来推销呢?植物油究竟能不能做到1:1:1呢?
  1:1:1指的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的比例,这是中国营养学会对于人整体饮食结构最优比例的建议。但是对于植物油而言,其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非常少,若想达到1:1:1的平衡则必须添加动物性油脂,那样食用油的外观会呈现黏稠状,甚至根本无法流动。而且我们的日常饮食中,也大可以通过肉类,而非植物油摄取饱和脂肪酸。
  因此,能够保证人体营养需求平衡,又符合油品天然属性的植物调和油,应追求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二者的比例达到1:1。而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要想达到完美的营养功效,则又要求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达到4~6:1。
  换算可知,当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达到5:4:1时,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较为有益。这个比例看似很复杂,但并不难实现,我们在家利用易得的食材,就可以做出健康的植物调和油。
  原料与做法:
  橄榄油100毫升,玉米油100毫升,亚麻籽油40毫升。做法很简单,将三种植物油倒入玻璃容器中,混合均匀即可。
  原理:
  这三者之所以取这样一个比例,是因为100毫升橄榄油,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比例为72%,亚油酸的比例为9.8%,亚麻酸的比例为0.8%;100毫升的玉米油中,含有26.3%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56.4%的亚油酸和0.6%的亚麻酸;40毫升亚麻籽油,含有17%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13.4%的亚油酸和55.3%的亚麻酸。
  调和之后的植物油的营养含量比例为:
  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约为5∶4∶1
  小贴士:
  橄榄油可以用菜籽油、茶籽油代替,玉米油可以用大豆油或花生油代替,亚麻籽油可以用紫苏油来代替,制作的时候掌握好比例就可以。
  自己制作调和油,一次制作的量不要太多,够几天食用即可,需要密闭保存以防氧化。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胸腺上皮肿瘤WHO各组织学亚型的CT特征,为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对84例穿刺或手术病理诊断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黄鳝,又叫鳝鱼、长鱼,与甲鱼、泥鳅、乌龟并称为“四大河鲜”。黄鳝长年生活在池塘、沟渠、稻田田埂边。在我的老家江苏如皋,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爱抓黄鳝,捕捉的方法多极了,用钩子钓、用笼子捕,斗智斗勇得来的美食,至今想来仍余味无穷。  盛夏时节,大田里栽了秧,黄鳝便在水田边或渠道里打洞。稻田里的肥水存不住,汩汩外流,很是侵扰庄稼的长势。为此,抓黄鳝不仅是为饱口腹之欲,也是为了丰收所做的“功课”。捉黄鳝对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最早于1999年应用于心脏外科.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传统腹腔镜技术存在种种不足之处, 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逐渐得到外科医师的重视.与腹腔镜手术相比
张宸,电台里说话的“二伯”!  广播主持人里的烹饪爱好者。  炸河虾  说一回天津卫的夏日美食三件套吧。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天津人吃鲜鱼水菜是很有一套讲究的。炸河虾是个好饭食,烹制方法简单,小河虾撒匀了面和盐,过油一炸就完了。但这里的讲究在哪儿呢?必须用刚烙得的大饼卷着吃,必须这样才香、才健康。香不香还是个口味问题,用饼卷就关乎口腔健康的问题了。因为河虾头上有尖刺,带着吃容易扎嘴,可要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药物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2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先后行2次64层冠状动脉CTA检查,2次检
前些日子到郊区和友人小聚,路过一大片稻田,城市中的华灯璀璨,人声鼎沸,一下子被望不到边际的整齐绿色所替代。停下车来,站在路边远远望过去,那一刻的宁静与闲适,在心中划过丝丝清凉。回到家中,习惯性地到阳台上拾掇菜园,看着每日陪伴一家的“菜娃娃”们,虽不比大田来得有气势,但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卖相也实在让自己小小地自豪了一把。这次,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我的两个“得意之作”。  玲珑别致青宝塔 黄绿诱人营养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 )对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 400例行颈部CTA检查的受检者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