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当我们走向课堂时应该想些什么?
人们会说:教师走向课堂的那一刻,理应想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将其重点难点、主要步骤、开头导语,在头脑里再过一遍。
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有时想得越多,效果反而越差。因此,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当我们走向课堂的瞬间,不是再去想什么要讲的内容,而是努力想一想学生现在的情况和心理状态如何。
我们想到,也许上一节课有的学生被老师批评过,或作业过多学生要急于完成;我们进而想到,有的学生可能在家中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或在班里与同学发生过矛盾冲突……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似乎离题的废话,极易被人视为平庸与无聊。那么多教学内容尚且想不过来,哪有时间想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其实不然。
二、心理预测
一种不可解脱的苦恼,长期困顿着我们的老师。在办公室里,常会听到这样无可奈何的慨叹、气急败坏的议论:学生太被动不愿学。你满心想把精心准备的那么科学、那么丰富的知识教给他们,可走进教室一看到他们那注意力不集中的样子就来气。再有几个小声讲话的,你心里的火就忍不住了。一堂课中断几回,好好的情绪被破坏。堂堂课都要生点气,你的教学已不是享受,而无异于受罪。
教师好生气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你一心想教好他们,是你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想得太多太细,心情又太急太真所致。非若是,你就不会动辄生气,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消极者曰:这是何苦!想学就多讲,不愿学就算了,你自由我也轻松。然而教者的职业道德、为师的拳拳之心,又使我们绝不可能这样。确实如是,也不会有真正的轻松,轻松的表象下掩盖着更为深重的内疚与不安。一个教师真正的轻松愉快,不是闲着不讲课,而是他丰富的知识有了倾诉的对象,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了学生的由衷崇拜。
问题的要害是,学生的知识、情感不可能完全跟教师同步,心理上和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其原有的信息情境与教师将要输出的信息内容,相异甚至相反。信息论认为:信息的不同源,在一定时空下,经常决定改变着人和人关系的质与量。学生此前的信息存留是丰富多样的,许多状况下跟教师新授课的内容,相抵触的部分多,相融合的部分少。上课铃一响,教师那么急切地想一下将其扭转到你既定的信息轨道上来,产生不配合、不和谐就可以理解了。
一位学生因课外某事心情不好,你不了解内情批评了他。正常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而此时他却先就烦了。倘若你再抓住不放,该生很可能当众顶撞不让你。你面对全班的这一堂课,算是完了。
有人曾对许多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导致夫妻关系恶化,经常发生口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方所处的工作学习环境不同,每天所获得的信息不一样。有些信息的本身就存在着尖锐的对立,两人不交流尚可,一交流就冲突。双方再固执地坚持各自的意见,矛盾势必尖锐化。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中受到启示。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人际关系,当信息源有差异时,可以用沉默来缓解不和谐,以此中断相悖性信息交流。留下一段空白、寻求一个过渡、获得一种替代,信息交流的性质就可能发生变化。然而沉默无语、生气别扭,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恐怕不妥而有点犯忌。课堂教学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双边活动,师与生的关系决定了我们要采取信息理解与交流的方式。虽然有时也是无声的,但这有意的无声与那无奈的沉默是不一样的,完全是两码事。
三、课堂机变
怎样通过交流不是扩大而是缩小了教学距离,用教学的信息排除其他信息,形成占有压倒性优势?这就要对课前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一个较为充分的预测准备。所以说,当我们走向课堂时,预想到学生因刚获得的各种信息而造成的不同情绪,就不是一件多余的事。想与不想、想到和未想到,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想到了,我们就能趋于清醒理智,就会将备课时的较高标准,随机降格而至适中,就能不急不躁地耐心等待,抓住过渡环节,机会出现水到渠成地轻取既定教学目标。想到了,就不会因学生不愿学,跟不上教师的步骤,而动辄生气,甚至毫无节制地大发脾气。脾气发完了,时间耽误了,学生被伤害了,你自己也气得要命。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后心里不得安宁,说不出的苦恼难受。
我们走进课堂,发现一位平时学习很认真的女生,今日一开始就走神。你提醒她一句,她却不高兴。有心理预测准备的教师,即刻想到她的身体可能不适。教师的理解使这女生心里非常感动,她会很快调整情绪战胜自我,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你所指导的教学活动中去。
我们走进课堂,看见一位男生满头大汗、心神不定,要想到他也许在课间某一活动中输给了别人。另一位男学生刚被班主任老师批评过而面色难堪,你观其神情就能估计到事情发生的可能。班上一些调皮的学生今天显得特别老实,你应敏感地意识到他们可能又捣鼓出了一个什么故事。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弥足珍贵的。师生之间有了理解,一些难以克服的课堂学习障碍就有希望排除,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崇拜。倘若你好好善待、循循引导地真诚教育他们,这恰是对他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大好时机。
我们走进课堂,甚至可以做这样的推想:上一节课的学习科目是什么,其任课老师的讲课有何特点?一节体育课刚下来,同学们玩得热火朝天,又累又热,你一进课堂就要求学生做笔记,效果绝不会好。又如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愉悦欢快,同学们喜不能禁、笑语不绝,这堂课一开始你便想营造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定然也会有些困难。
总之,教师过快地要求学生情感同步,迅速理解体验所指向的角色,往往达不到备课时预想的效果。学生配合不力,教师自然不满,双方别扭生气便成为必然。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曾有过这样不合“规矩”的尝试。一走进课堂,看到学生全班性疲乏精神不振,于是这样大胆地说:我看你们挺累,休息两分钟怎样?有的同学作业没做完,想做也可以。
学生们意外而欣喜地齐声称好!可是实际上学生休息不到半分钟,就沉不住气笑了。他们被老师的充分理解感动,太美好、太高兴,一致要求赶快上课。
这是一种怎样和谐的教学关系,这是一种怎样温馨的课堂氛围!其窍门手法技艺就是,当我们走向课堂时,对学生眼下的心理状况,有了一个课题外的准确预想与把握。
同样是上一节课,由于教学信息造成的兴奋情绪,有时可让其继续兴奋一会,有时却要想方设法使其平息下来;同样是此前形成的沉闷气氛,有时可让其继续沉静下去,有时却需迅速转移注意,使其轻松起来。究竟怎样操作,这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心理预测能力如何了。
有人开玩笑说:真奇怪了。有时课备得太认真,反而上不好;有时课没备好或根本就未来得及备,走进课堂,顺其自然,却左右逢源,上得意外好。这从另一个角度,甚至可以说从反面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你课备得太详细,对学生要求过高,师生在知识情感思路诸方面形成的距离就会越大。你的课没备好,有点心虚,觉得对不住学生,于是对他们的态度会特别好,师生的教学关系距离反而缩短了。你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临时想出一些内容来应对,不再是生硬地照本宣科,而是即席发挥,讲得轻松自如,结果歪打正着,偶尔的成功应运而生。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基本功,学科水平较高,如此,才会出现这种意外的课堂教学效果。
毫无疑问,我们绝不是提倡不认真备课,依赖灵感一动,临时应急,搞点雕虫小技糊弄学生。恰恰相反,我们倡导精心备课,而且附加了备课外的“备课”,即课前教学心理预测手记。我们的命题也绝不是要降低标准,一味地迁就学生的情绪,而是教育的欲擒故纵。旨在艺术而智慧地引导学生,和谐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当我们准确地预测到学生课前的各种心理状况,下面的课到底怎么上,就要看教师的真本事了,那是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奏效的。否则,走向课堂,无论你预测构想得怎样神乎其神、妙而又妙,也无济于事、白忙徒劳。分秒如金的课堂四十五分钟,你在那里谈笑风生、胡吹瞎扯,一旦被学生看透识破,那可就令人生厌、面目可憎了。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初级中学)
当我们走向课堂时应该想些什么?
人们会说:教师走向课堂的那一刻,理应想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将其重点难点、主要步骤、开头导语,在头脑里再过一遍。
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有时想得越多,效果反而越差。因此,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当我们走向课堂的瞬间,不是再去想什么要讲的内容,而是努力想一想学生现在的情况和心理状态如何。
我们想到,也许上一节课有的学生被老师批评过,或作业过多学生要急于完成;我们进而想到,有的学生可能在家中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或在班里与同学发生过矛盾冲突……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似乎离题的废话,极易被人视为平庸与无聊。那么多教学内容尚且想不过来,哪有时间想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其实不然。
二、心理预测
一种不可解脱的苦恼,长期困顿着我们的老师。在办公室里,常会听到这样无可奈何的慨叹、气急败坏的议论:学生太被动不愿学。你满心想把精心准备的那么科学、那么丰富的知识教给他们,可走进教室一看到他们那注意力不集中的样子就来气。再有几个小声讲话的,你心里的火就忍不住了。一堂课中断几回,好好的情绪被破坏。堂堂课都要生点气,你的教学已不是享受,而无异于受罪。
教师好生气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你一心想教好他们,是你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想得太多太细,心情又太急太真所致。非若是,你就不会动辄生气,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消极者曰:这是何苦!想学就多讲,不愿学就算了,你自由我也轻松。然而教者的职业道德、为师的拳拳之心,又使我们绝不可能这样。确实如是,也不会有真正的轻松,轻松的表象下掩盖着更为深重的内疚与不安。一个教师真正的轻松愉快,不是闲着不讲课,而是他丰富的知识有了倾诉的对象,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了学生的由衷崇拜。
问题的要害是,学生的知识、情感不可能完全跟教师同步,心理上和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其原有的信息情境与教师将要输出的信息内容,相异甚至相反。信息论认为:信息的不同源,在一定时空下,经常决定改变着人和人关系的质与量。学生此前的信息存留是丰富多样的,许多状况下跟教师新授课的内容,相抵触的部分多,相融合的部分少。上课铃一响,教师那么急切地想一下将其扭转到你既定的信息轨道上来,产生不配合、不和谐就可以理解了。
一位学生因课外某事心情不好,你不了解内情批评了他。正常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而此时他却先就烦了。倘若你再抓住不放,该生很可能当众顶撞不让你。你面对全班的这一堂课,算是完了。
有人曾对许多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导致夫妻关系恶化,经常发生口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方所处的工作学习环境不同,每天所获得的信息不一样。有些信息的本身就存在着尖锐的对立,两人不交流尚可,一交流就冲突。双方再固执地坚持各自的意见,矛盾势必尖锐化。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中受到启示。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人际关系,当信息源有差异时,可以用沉默来缓解不和谐,以此中断相悖性信息交流。留下一段空白、寻求一个过渡、获得一种替代,信息交流的性质就可能发生变化。然而沉默无语、生气别扭,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恐怕不妥而有点犯忌。课堂教学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双边活动,师与生的关系决定了我们要采取信息理解与交流的方式。虽然有时也是无声的,但这有意的无声与那无奈的沉默是不一样的,完全是两码事。
三、课堂机变
怎样通过交流不是扩大而是缩小了教学距离,用教学的信息排除其他信息,形成占有压倒性优势?这就要对课前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一个较为充分的预测准备。所以说,当我们走向课堂时,预想到学生因刚获得的各种信息而造成的不同情绪,就不是一件多余的事。想与不想、想到和未想到,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想到了,我们就能趋于清醒理智,就会将备课时的较高标准,随机降格而至适中,就能不急不躁地耐心等待,抓住过渡环节,机会出现水到渠成地轻取既定教学目标。想到了,就不会因学生不愿学,跟不上教师的步骤,而动辄生气,甚至毫无节制地大发脾气。脾气发完了,时间耽误了,学生被伤害了,你自己也气得要命。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后心里不得安宁,说不出的苦恼难受。
我们走进课堂,发现一位平时学习很认真的女生,今日一开始就走神。你提醒她一句,她却不高兴。有心理预测准备的教师,即刻想到她的身体可能不适。教师的理解使这女生心里非常感动,她会很快调整情绪战胜自我,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你所指导的教学活动中去。
我们走进课堂,看见一位男生满头大汗、心神不定,要想到他也许在课间某一活动中输给了别人。另一位男学生刚被班主任老师批评过而面色难堪,你观其神情就能估计到事情发生的可能。班上一些调皮的学生今天显得特别老实,你应敏感地意识到他们可能又捣鼓出了一个什么故事。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弥足珍贵的。师生之间有了理解,一些难以克服的课堂学习障碍就有希望排除,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崇拜。倘若你好好善待、循循引导地真诚教育他们,这恰是对他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大好时机。
我们走进课堂,甚至可以做这样的推想:上一节课的学习科目是什么,其任课老师的讲课有何特点?一节体育课刚下来,同学们玩得热火朝天,又累又热,你一进课堂就要求学生做笔记,效果绝不会好。又如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愉悦欢快,同学们喜不能禁、笑语不绝,这堂课一开始你便想营造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定然也会有些困难。
总之,教师过快地要求学生情感同步,迅速理解体验所指向的角色,往往达不到备课时预想的效果。学生配合不力,教师自然不满,双方别扭生气便成为必然。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曾有过这样不合“规矩”的尝试。一走进课堂,看到学生全班性疲乏精神不振,于是这样大胆地说:我看你们挺累,休息两分钟怎样?有的同学作业没做完,想做也可以。
学生们意外而欣喜地齐声称好!可是实际上学生休息不到半分钟,就沉不住气笑了。他们被老师的充分理解感动,太美好、太高兴,一致要求赶快上课。
这是一种怎样和谐的教学关系,这是一种怎样温馨的课堂氛围!其窍门手法技艺就是,当我们走向课堂时,对学生眼下的心理状况,有了一个课题外的准确预想与把握。
同样是上一节课,由于教学信息造成的兴奋情绪,有时可让其继续兴奋一会,有时却要想方设法使其平息下来;同样是此前形成的沉闷气氛,有时可让其继续沉静下去,有时却需迅速转移注意,使其轻松起来。究竟怎样操作,这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心理预测能力如何了。
有人开玩笑说:真奇怪了。有时课备得太认真,反而上不好;有时课没备好或根本就未来得及备,走进课堂,顺其自然,却左右逢源,上得意外好。这从另一个角度,甚至可以说从反面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你课备得太详细,对学生要求过高,师生在知识情感思路诸方面形成的距离就会越大。你的课没备好,有点心虚,觉得对不住学生,于是对他们的态度会特别好,师生的教学关系距离反而缩短了。你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临时想出一些内容来应对,不再是生硬地照本宣科,而是即席发挥,讲得轻松自如,结果歪打正着,偶尔的成功应运而生。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基本功,学科水平较高,如此,才会出现这种意外的课堂教学效果。
毫无疑问,我们绝不是提倡不认真备课,依赖灵感一动,临时应急,搞点雕虫小技糊弄学生。恰恰相反,我们倡导精心备课,而且附加了备课外的“备课”,即课前教学心理预测手记。我们的命题也绝不是要降低标准,一味地迁就学生的情绪,而是教育的欲擒故纵。旨在艺术而智慧地引导学生,和谐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当我们准确地预测到学生课前的各种心理状况,下面的课到底怎么上,就要看教师的真本事了,那是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奏效的。否则,走向课堂,无论你预测构想得怎样神乎其神、妙而又妙,也无济于事、白忙徒劳。分秒如金的课堂四十五分钟,你在那里谈笑风生、胡吹瞎扯,一旦被学生看透识破,那可就令人生厌、面目可憎了。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