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林好夫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xi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老厂百年老店,意味着品质意味着信誉。与诸多崭新的相机品牌相比,具有118年历史的林好夫相机,似乎更多一些凝重、醇厚与深邃。
  当我们不远万里,来到德国慕尼黑,来到二战后重建的约有2.5万平方米的林好夫工厂时,工业化的规模、德国式的严谨,都给我们留下了明晰的印象。
  走进大厅,醒目而见的是制作在墙上的一张电子地图,地图上闪亮的诸点是林好夫相机销售的区域。不能说足迹遍布世界,但五大洲四大洋,也一个都没有少。环顾四周,有诸个陈列孔,近观,是各种介绍林好夫历史与经典的图片,很有“收视”趣味。会议室内,陈列着供我们观看的相机与使用的物品,包括杯子杯垫这些小小的物品,都统一贴有林好夫的标志,让人体味着一个企业的文化内含。
  因为赶上一年一度盛大的啤酒节,大部分员工欢天喜地狂欢去了,负责接待我们的是销售与技术经理外耕与柏恩里希,虽然他们都已60多岁,但仍是公司的重要力量,待人也非常的和蔼可亲。柏恩里希还是一个摄影家,到过中国拍摄。总裁彼特·鲍润史密特看来是公务繁忙,一个多小时之后才开完会赶回公司,接受我们的访问。总裁个子瘦高,语速很快,且有一个怪癖,不接受照相。任何公开与隐藏的摄影行为,都会被他严肃地阻止。这使我们相当遗憾,因为不能借助影像,让影友们目睹百年老厂传人的风采。
  记者:作为百年老厂,林好夫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总裁:林好夫从创意、设计到开发生产,都是自己完成,我们拥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与专利,在技术上从不拷贝别人的东西。
  记者:林好夫的主要产品是什么?
  总裁:林好夫的产品线很长,主要是4×5、6×9相机,还有612、617等品种的相机,以及各种镜头、接环,多种特殊取景器。林好夫生产的部件高达5万个,阿尔帕相机的后背也在此生产。
  


  记者:林好夫最经典的机型?
  总裁:大画幅617、612、4×4.5,都是我们第一个发明生产的,后来有许多厂家也在推出。另外,成像毛玻璃转动技术,我们投入了巨资研发,虽有许多人模仿,但我们认为林好夫还是最好的。目前销售最多的是M679机型。许多人也问到645相机,这是我们最遗憾的一件事情,我们已有样机,但却是错失良机没有投产。
  记者:林好夫的生产仍是手工作业吗?
  总裁:现在是计算机自动管理生产流程,以保证每个部件的生产量控制。同时数控机床代替了以往的许多手工制作,使产品的精准度、光洁度都达到新水平。但装配还基本由手工完成,仍充分体现出机械产品的精致与精巧。
  记者:作为一个相机名牌,林好夫的卖点在哪里?
  总裁:严谨的作风、优良的材质、耐用的产品。林好夫从生产到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以保证多品种生产的顺利安全。林好夫相机的外框都是精密压铸的特殊铝型材,特别轻巧、坚实。相机的对焦环,采用的是航天技术工艺,手感极圆滑,达到无缝隙扭转。取景框为激光切割,精密细致。同时,技术规格要求每一部件的公差小于0.02mm。一般说来,每一台林好夫相机的使用寿命在30-40年。即使出点问题也都能维修,维修之后还能再用几十年。
  记者:那么,林好夫年生产情况如何?
  总裁: 50-60年代,手工作业为主时,工厂的工人高达 800多人。现在数字化了,全厂仅有70多人,工人约占40人。
  一台技术型Technika相机,需要1300个部件。如果从零算起,生产一台相机需要一年时间,而仅算手工装配,约需10-12个小时。
  林好夫生产的品种比较多,每年的订单也不相同。正如前面所言,因为林好夫相机坚实耐用,这对产家就比较不利,因为新相机就卖不多了。
  记者:数字时代,林好夫有什么新举动?
  总裁:林好夫已自行研发数字后背,以前主要是用于测量领域,今后,我们会应用在相机上。如4月份,我们将在中国北京展出CCD为4×6cm,拥有2200万像素的开放式数字后背,能与多种相机配合使用。
  记者:您对数字技术的看法?
  总裁:数字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们认为数字的研发,应在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后背的研发,二是前端的调整,这样结合起来就能把数字的优势发挥得更好好。以前多是不同的相机配不同的后背,现在的趋势是相机与后背出自同一产家,这样不仅有利于配合,而且出了问题也更容易解决。
  


  记者:林好夫与中国的关系?
  总裁:20世纪30年代,林好夫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首先是在上海。目前,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很快,销售居全球第2-3位。我们也计划在中国成立林好夫摄影俱乐部,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
  记者:是否了解中国林好夫使用者的情况?
  总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使用林好夫的摄影人不是职业摄影师,当然我们希望更多的爱好者购买与使用林好夫相机,但我们更期待中国的职业摄影师,能够选择林好夫,因为林好夫本来就是为他们设计制造的。
  记者:林好夫如何看待中国的影像市场?
  总裁:在传统相机方面,我们将继续开发市场,中国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另外如617、612等机型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实现数字化。另一方面,在新技术的开发上,我们将保持领先地位,以便在市场需要的时候适机而动。
  最后,总裁带领我们参观工厂。总裁像是掌控着全厂的钥匙,一会儿进这个门,一会儿出那个门,象走迷宫一样。到了研发部,总裁干脆下令我们放下相机,只许“眼观”不许“手动”。
  这里是欧洲最大的激光光学研究室,说是从没让外人参观。一听此言,我们自然受宠若惊,毫无疑意地服从命令听指挥了。据介绍,这些最先进的技术,大部分都运用在航天、医疗、交通等领域。在林好夫公司,生产与研发的比例约为6:4,这大概基于林好夫“从不拷贝别人的技术”的信念,同时也是林好夫的经营之道。
  至此,我们看到百年老厂的生存,其基础是坚实而广泛的,其总裁是睿智而有力的。
  
  相关链接
  林哈夫简史
  1887年 瓦伦丁?林好夫在慕尼黑创立了精密机械厂。
  1899年 第一部林好夫折合式相机出品,木制结构,采用叶片式快门。
  1929年 林好夫去世。
  1934年 尼古劳斯·卡帕夫(林好夫之婿)接管公司,并发明具摇摆功能的相机,即“Proto- Technika”。“Technika”不仅是一个商品名,实质上成为新工艺时代并在精密度方面具有极高质量的照相机类型的通称。
  1946年 推出两种尺寸的Technika III,即9×12cm/4×5"和13×18cm/5×7"。
  1956年 推出了Technika IV和Super Technika IV。 "Super"表示是带测距器的机型。
  1963年 Super Technika V开始生产。这种机型,能使各种追加的镜头同测距器联动起来。
  1972年 Master Technika45出品。可配用从65mm的广角到600mm的镜头。附件的范围从显微适配器到TTL点测光系统。
  1994年 Master Technika 2000出品,是有史以来,林好夫最小巧也是最好用的技术相机。推出Technorama 612 PC Ⅲ,Technorama 617 S Ⅲ。
  1996年 M 679推出。这是用于数字影象作业和传统胶卷摄影的二元系统。
  1998年 Peter Bauerschmid 任公司总裁。
其他文献
2004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十月号上,总编辑有一个特别说明,就2004年七月号一篇失实报道向读者道歉。  问题由摄影引起,这篇18页的报道题为“猎杀巨兽换取终极荣耀——坦桑尼亚的巴拉巴伊格人”,摄影师是吉尔·尼克尔(GILLESNICOLET),他拍摄了巴拉巴伊格人猎杀大象,这种猎杀不是为了牟利,而是用以证明成功的。其中一幅图片几位彪悍的土著黑人,上身赤裸,下身围着裹布,黝黑的皮肤闪着油光,手持
期刊
吴振东,广东人,专业时装摄影师,也是《大众摄影》月赛的获奖者,在东莞虎门经营着自己的影楼,守着虎门这片服装基地,他拍遍了霓裳、美女,但这份美差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轻松,往往要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拍上百套服装,那份紧张可想而知。    与美人结缘    我小的时候学绘画经常画美女,干影楼的时候喜欢拍美女,现在做时装摄影每天都和美女打交道,我的一生注定与美女有不解之缘。用绘画艺术打比方,国内女性就好像画国画
期刊
这组透着动感、活力和野性的人体照片,您也许在不少摄影杂志上都看过,但对于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摄影师却还很陌生。这组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商业类金奖作品的拍摄者——范华,是位商业摄影师,拍摄的多是时装和时尚产品的创意广告,这组人体是他耗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铸成的精品。    女性的美无处不在    其实,只要你善于捕捉,面容和身体同样都能表现出女性的美,哪怕是一个无意的转身、一撮风中飞舞的长发或者一
期刊
摄影作品的成败,正确曝光是首要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要掌握正确的曝光,首先应该对所使用的影像记录载体的感光性能有充分的了解。我采用阶梯包围曝光法对佳能EOS 30胶片单反相机和佳能EOS 300D数码单反相机的不同影像记录载体进行了测试。又以所得到的结论用传统照相机彩色负片和数码照相机在同一曝光组合拍摄同一场景,并分别印制一组明暗不同的照片(图A、B),试图以此基本掌握数码及彩色负片的曝光特性。
期刊
看了这组微距花卉,您一定以为这是经过数码后期制作的,其实不然,这看起来轻柔缥缈、亦真亦幻的花世界,是作者用台灯、自制折光板等非专业影室工具拍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处理。  微距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它通过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去美化看似平常的景物,以新奇的创意和独到的布光,使景物展现出非同寻常的魅力。使用微距进行拍摄,最注重的就是光线,不同的光源产生不同色温从而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绚烂多彩,变化无
期刊
古城新曲 杨利伟在飞天广场深情抚摸自己的手印 怪石滩揽胜之四 古城·古琴·古曲 金染古城   葫芦岛市是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故乡,坐落在辽东湾西海岸, 238公里风光旖旎的海岸线为其平添了无限魅力,境内拥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九门口水上长城、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兴城等众多名胜古迹,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近
期刊
发现传神的细节    孤立的细节对景物内容的表述往往不比大场景图片的少,或许还更多,而且细节图片更多都是添加了拍摄者个人内心的感受。可以把这一过程视作是萃取精华,将景点的精华浓缩于一句话——是一段短句而非长篇叙事诗。  任何东西都可以当做细节——风或水侵蚀岩石的样子、悬崖面的压缩线条、正在剥落的树皮、青苔上鹿的脚印。因此要睁大眼睛看才会发现。在观察过程中,轻松地坐在岩石或原木上会有所帮助——这么做
期刊
美联社记者哈尔·伯克说:“我是个爱体育成瘾的人。这大概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我被拳击手的勇气所感动,我为篮球选手的持久耐力而痴迷,我为足球运动员的巧妙配合而惊叹。棒球运动的机智,冰球运动的速度,网球比赛的人格魅力,都令我感到愉快。”  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我就觉得,对于一个摄影记者来说,实在找不到对体育这项活动的痴迷更准确的表达。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十余年,对体育摄影更是情有独钟。  我认为,在运动场上
期刊
使用数码相机与使用胶片相机拍摄,区别似乎只有一个用胶片,另一个用CCD, 其实不然。  使用胶片,只要确认感光度和胶片类别,在特殊的色温下恰当运用滤色镜,正确曝光,抓到合格的影象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多年使用胶片的影友都有拍摄的自信,千里迢迢去拍摄,按下快门就敢说已经抓到了好片子,回家冲卷后,常常为当时的预见被满意的画面证实而惊喜,胶片练就的真功夫给我们养成了简洁快速拍摄的好习惯,然而,照搬这个习惯,
期刊
一幅好的纪实摄影作品,点睛之笔是情与趣激活了画面,令画面有了灵性。作品  《都市快节奏》以趣味的亮点抓住读者的眼球,《乡村理发店》则以触景生情,怀旧的色彩很浓,他们都真实地、准确地记录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场景。瞬间的把握及影调的细节都处理得很精细。好的作品就有生命力。    乡村理发店  项光敬图/文    一次在邻县山区小镇创作时,无意间在小街发现了这家理发店,当时店内仅有一老一少,壁上挂满各种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