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监控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茸,1981年出生于北京。上海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德国基尔大学理学硕士。淘宝店主,贸易公司合伙人。
  “哎呀!”詹纳走出电梯口,看到办公室走廊里堆了几只纸箱和成卷的电线,不禁抱怨道,“怎么我们这个楼层这么乱啊,又有公司要装修了吗?”绕过墙角,才发现对面站着一个身材高挑、穿着施工服、背着双肩包的人,她有点儿后悔刚才的念叨,感觉很不礼貌。
  正当她走神儿的时候,对方有点儿尴尬地主动和她打招呼:“我们是来安装监控的,布电线没有什么噪音。今天就能完工,不会打扰您很久的。”
  “监控?”詹纳反问,“这楼里的监控就我们这层坏了吗?”
  “不是啊,我们是来给你隔壁这家公司装办公室内的监控系统。”对方回答。
  “办公室里还要装监控?还是……系统?”詹纳一脸迷惑。
  “是啊!现在这个系统很流行啊,很多公司都在装。”对方解释说,“年底我们都忙不过来了。你看,就是因为忙中出错,仓管把两家公司订的产品搞混了,我正在请同事去找仓管调换回来。”
  詹纳接过对方递过来的名片:“哇!你是老总啊?刘总,你还亲自来一线干活啊?”
  “一般我不来的,几个项目同时忙,不可能跑得过来……今天这里不是发错货了吗,我就过来解决一下。”刘总有点儿不好意思。
  “相请不如偶遇,”詹纳对未知领域总是充满好奇,她指着刘总身边的玻璃门,“那你能去我公司,给我介绍一下你们的产品吗?”
  “啊……”刘总稍微犹豫了一下,看到詹纳已经帮他拉开门,连忙应道,“好吧。”
  “现在办公楼进出口、走廊和电梯里,甚至地下车库里都有物业装的监控,有必要在办公室里再装吗?”詹纳递了一瓶矿泉水给刘总后,开门见山地问道。
  “你有行车记录仪吗?”刘总没有正面回答,看到詹纳点头之后,接着说道,“马路上不也四处都是监控吗?”
  “这个当然不一样啦,”詹纳反驳,“马路上很多意外发生,有时候现场没法看清,行车记录仪可以慢速回放,如果有事故发生,就很容易分清责任。万一车被偷了,还能把车子最后的行程自动上传到云存储里。”
  “道理是一样的呀,开个公司,如果人多了,意外的事儿不比马路上少啊。”刘总耸耸肩回答道,“而且现在存储和摄像头的成本呈几何级数的下降,对大多数公司来说都不是什么负担。”
  “在办公室里坐着能有什么意外啊?”詹纳还是不理解,“又不是什么高空作业。”
  “嘿嘿,意外五花八门呢。”刘总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比如有一家软件公司的一个服务器出了故障,造成了十几万元的损失。调出监控才发现,是楼上的水管爆了,夜里把服务器泡了。把录像给保险公司看,就能确定是意外而不是使用不当造成的,最后得到了大比例的赔偿。”
  “还能有这种事儿?”詹纳很惊讶,“我还一直以为监控都是抓小偷用的呢。”
  “哈哈,那种想法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刘总接着说,“现在遍地摄像头,入室盗窃已经不是办公室内监控的主要目标了。现在主要是及时发现和记录各种意外。”
  “还发现过什么奇葩的事儿吗?”詹纳的好奇心又开始泛滥了。
  “比如有时候在办公室里比较贵重的东西找不到了,相机啊电脑啊手表啊什么的,就可以找到几天前的录像,锁定失物到哪里去了。”刘总接着说,“类似的情况还有,某张票证去哪儿了,某个东西是谁摔坏的,等等。尤其是每年网络购物节时在前台堆积如山的包裹,更需要录下来到底被誰领走了。”
  “我记得小时候读过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讲的就是一个四处都是摄像头的魔幻世界,当时感觉好可怕啊。”詹纳摊开双手,“在这么多摄像头下上班的员工,难道就对这个新潮流没什么不适应吗?”
  “这真是个好问题,哈哈!早两年大家多少都有些不适应,觉得没有隐私什么的。更坦率地说,就是上班‘摸鱼’的员工担心自己被发现。”刘总笑了笑,“后来大家的心理素质都强了,这又不是小学课堂,工作主要还是看业绩,偶尔休息一下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样的话,又有个新问题,”詹纳若有所思,“公司里的每个人都知道摄像头的位置吗?谁都能查看录像吗?”
  “法律上并没有严格要求公示摄像头的位置,但绝大多数公司都会公示录像的区域。”刘总接着说,“至于录像,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调取,一般来说都是由公司专人来管理这个录像资料账号。”
  “这么说来,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离谱。”詹纳笑了笑,“这么有前途的行业,刘总当年是怎么看到商机入行的呢?”
  “哈哈……詹小姐真会说话,”刘总回答道,“我大学就是学这个专业的,后来进入一家安保公司。对,你没听错,就是给银行做安保设备的公司。十几年前,监控基本还是银行安保系统中的一个模块,后来商场、超市、医院等各种大型公共场所开始普遍地安装监控,再之后就是幼儿园、学校这种小规模客户的爆发式增长。但我原来公司的业务越来越清淡。因为银行网点的野蛮生长时期也过去了,都改成互联网金融了。刚好那时候我也有十来年经验,就咬咬牙开了这家公司。一路走来,已经五六年了,至少自我感觉还是挺良好的,哈哈。”
  “那你说说,以后的世界,会不会四处都是摄像头呢?”詹纳开始畅想未来了。
  “随着5G的发展,我觉得摄像头应该会朝物联网方向发展,除了摄像头,可能还会加入更多可穿戴的智能产品,也会加入更多的人人或者人机信息交换的元素……”聊到这里,刘总的手机响了,他的同事把设备换回来了。
  詹纳把刘总送出门,转身看看自己的办公室,半开玩笑地问自己:“我的办公室里哪儿能装摄像头呢?嘿嘿!”国人对摄像头的抵触情绪,没有西方世界那么强烈。这可能和我们从小到大都惯于过集体生活有关,所以我们对影像中所谓的隐私并不太敏感,能更热情地拥抱一切能给生活带来便利的新科技,并期待着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小漠绘图)
其他文献
花费一定数额的金钱,就可以谈一场短至半小时,长至一年的恋爱,你试过吗?如今,作为一项有偿情感体验类服务,“虚拟恋人”出现在各类网络平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在美国电影《Her》中,一名中年离异宅男爱上由代码生成的小姐,“她”温柔体贴又幽默风趣,在需要之时出现,从不无理取闹。直到某一天,这名宅男发现“她”同时和8316人联系,并与其中的641人相恋……如今在网上走红的“虚拟恋人”,提供的就是这类情
期刊
Z世代是一个时髦的概念,指的是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也被称作“网络世代”,因为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也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长大的一代人。这代人不再将“出身”“门当户对”看作首选的择偶條件,而是看身材外貌、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三观”是否匹配。  2020年9月28日,社交平台探探发布的社区话题“你择偶时最关注哪些条件?”有近5000人参与投票。此次线上投票中,44%的参与者认为“三观匹配
期刊
林君姐:  你好!过年与父母相聚,最初的欢愉时光过去之后,就要进入不大愉快的争吵。父母年纪渐长,一些老年病也找上了他们,我劝他们该吃药吃药,可是他们宁愿相信电视上的养生节目,相信自己摸索出的食疗方法,也不愿意相信医生,不愿意吃药。有一次吵急了,我妈说:“吃了药,我就真的病了,不可挽回了!”我才明白父母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吃药,其实是不愿意承认自己老去,不愿意承认自己病了。可是,老去、生病是事實啊,不
期刊
《康德伦理学:解读、研究与启示》  作者:邓晓芒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前些年,有人对中外一些名校图书馆的借阅榜进行了统计对比,发现借阅前几名的书,国内大学多是《平凡的世界》《围城》《明朝那些事儿》以及古典四大名著等,国外大学则是《柏拉图》《理想国》《君主论》等著作。这体现了中西方之间的一种阅读差别,即国人更加习惯于感性和形象思维,而西方则更加注重理性和逻辑思维。这里
期刊
三毛有句话:“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纵然如此,文人墨客的书写鲜少绕过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古人这句话,可谓把爱情和生死说了个透彻。  从古至今,对爱情的美好想象,大体都是相同的,例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但时代总在变化,不同代际的青年在恋爱观上总会表现出巨大差异。60后的爱情是黑白照片里的相濡以
期刊
如果没有采访第十五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明祺,ICU给我的印象,可能始终都是“只有活着进去的,没有活着出来的”。但实际上,这里更多的是爱和感动。  “很多病人都称ICU为‘通往太平间的最后一站’,在这里的大部分人,心、肺、肾等功能器官都有问题……我们在这里工作,就是奔着抢救生命去的。”提起自己的工作,陈明祺很坦然。他会跟我分享ICU医生的日常,讲自己值班抢救病人的经历,偶尔也会调侃一句:“
期刊
Z世代正逐步踏入婚恋市场,他们更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其婚恋观念悄然生变。2020年5月,国内领先的大众婚恋交友平台有缘网发布《2020“后浪”婚恋观报告》,同年8月,社交软件探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两项调查深入剖析了95后的婚恋及社交层面的观念、态度、行为等,也为大众了解“后浪”的两性情感生活提供了一个切口。  “新门当户对”:颜值和才华缺一不可  《202
期刊
“我拥有世界上最棒的工作!每当透过镜头看着它们(兵马俑)眼睛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它们的呼吸,那一刻站在我面前的不是陶俑,而是祖先!”热播的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让一位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宝藏”摄影师赵震登上热搜。  他是给兵马俑拍“证件照”的文物摄影师,为拍一张照片甚至要等一年。除了给兵马俑拍照,赵震凭借一支画笔复活了博物馆里的“戏精”,每天通过漫画“秦俑说”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征服了
期刊
2020年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上海永康路开了一家“奇怪”的咖啡店,它没有广告招牌,没有门面,一只毛茸茸的“熊爪”从洞里递出咖啡,却在上海火了。这家店由王海青和两位朋友创立,不赚钱,只为了给残障人士提供一份工作;不追求奢华,却意外治愈了无数人……开店三周,无数网友自愿转发,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少的游客前来打卡。  有温度的咖啡  “熊爪咖啡”店原名叫HINICHIJOU(非日常),三位联合创始人
期刊
十年前,一女孩通过“微信摇一摇”结识一男孩并相恋,确定关系后告知父母,却被父亲斥为“极不靠谱”,并搬来各路救兵要挽救女儿“摆脱骗局”。甚至投诉到报社,请记者帮忙查一查“骗子”。后经核实,男孩很好,是60后的父亲对网络平台太陌生了。  时代更迭飞速。今天,网络交友互动、网络教学乃至商业合作,都成常态。针对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的调研表明,八成以上受訪者将社交软件作为拓展人脉的重要途径。  可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