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三读法”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探索出一套“素读、参读、确读”的“三读法”,即首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诗歌,用心体会诗歌的意蕴和艺术魅力。然后,参读与诗歌相关的文论、赏析、作品等,借鉴相关研究资料,多方位、多角度地理解鉴赏诗歌。最后,老师在“素读”与“参读”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及学情确立教学内容,即“确读”。
  一、“素读”为先,调动自我认知,解读诗句内容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先素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参读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阅读体验来提高自身的阅读感受,最后确定诗歌的学习内容。当然,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学生,学生在课前或者课上都可参与完成。
  何谓“素读”,“素读”一般是把课文文本(含注释)作为鉴赏对象,强调独立的、直接的解读,努力发现文本内在多种联系的可能,不断扩展解读的丰富性,深化解读的层次性。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指出:文本时文学作品展示出来的现象表层,是进入作品并经过精细安排后建立的某种相对稳定且具有单一意义的语词的编织网。在对课文文本进行阅读时。要求老师和学生以一种原始的心态理解文本,注重自我的阅读体验,调动自我认知把握作者原初的内在思想。“素读”追求的是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走进文本,与文本的作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点取得共识。这是符合汉语言学习规律并适合认知规律的阅读。“素读”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言语性阅读能力、阐释性阅读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批判性阅读能力等等。
  二、“参读”材料,多方位多角度参考解读资料
  “参读”就是对与课文相关的文论、赏析、作品等内容进行阅读,进而扩大阅读的视野,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剔抉爬梳、分析综合、参酌辩证,从而扩大知识面,解决疑问,加深理解能力。参与活动会在参读文本、课文、读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积极的认知关系,是一种横向的结构方式。
  1.课堂上“参读”资料的应用
  在此,以本课题组王文宇老师《锦瑟》的教学为例。《锦瑟》有“爱情诗”“悼亡诗”“自伤身世诗”等多重解读,至今还未形成统一认识。王文宇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参读”历代学者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将各种题旨的猜想呈现给学生,然后学生在了解别人见解的前提下阅读和思考。学生可以印证其中一种说法或者提出自己的认识。学生通过“参读”这些关于《锦瑟》的解读性文字,让学生构建起对《锦瑟》文本较为全面的理解,进而鉴赏诗歌的创作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的丰富。
  2.课外参读法的应用
  课题组的李惠老师在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利用课外时间和学生们一同参读了相关资料。老师在课前提供了关于苏轼的文学常识、诗作的创作背景及相关作品。学生在这些补充文本阅读中,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参读”的相关书籍资料,会经历一个阅读和筛选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会融入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为全面。这些“参读”会大大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确读”目标的达成。
  三、“确读”内容,结合课程目标与学情确立教学内容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阅读文本是发现和构建文本意义的过程。阅读文本时应该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以此加深对作品的认识。我们采用的“三读法”就是在“素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参读”相关资料,再进入“确读”环节。“确读”是获得对文本的最终理解和认识,是老师最后呈现给学生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等。
  《锦瑟》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是唐代诗歌单元的第三课,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老师在“确读”时要抓住单元教学目标,根据学情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联系典故,紧抓蕴含丰富情感的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以自己的理解去还原诗人心中的镜像,从而感受作者在时光追忆中的伤痛、怀念、无奈、迷茫之情。
  《赤壁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是宋词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学习不同风格的名作,了解词的句式,体会词的音韵美,领悟其中的意境等。老师在“确读”时抓住单元教学目标,抓住“诵、识、析、悟、拓、写”对学生进行教学。诵即为涵泳诗韵;识即为知人论世;析即为语言鉴赏、形象分析;悟即为情感体悟、表现技巧;拓即为拓展联想;写即为作文素材。李惠老师通过这几个环节开展诗歌教学,在学生课前“参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达到通透理解诗词表层涵义和深层涵义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总之,“三读法”的教学实践研究让我们收获颇多。“素读”以己心直贴文心,形成自我的独立读解,这是阅读的起点,亦是终点。“参读”借助前人的读解,可以保障老师备课时及学生预习解读课文有足够的深度、广度和鲜活度。“确读”是有针对性地参考相关资料,進入“确读”环节,是获得对文本的最终体认。“三读法”,既要贴着学生疑惑,也要扣住课文精要。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但要基于学生疑惑和课文教学精要。“素读”要接地气,“参读”要有底气,“确读”要有生气。通过“三读法”教学,可以以一篇带动多篇,从而促进学生多方位理解文本,完善课堂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系福建省普教室研究课题“高中古代诗歌‘三读法’课例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16-12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州市教育研究院。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胸腺肽在复治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中疗效及其应用后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间应用胸腺肽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而作为其精髓的儒家伦理更是源远流长,它不仅在亚洲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也广泛流传至欧洲及其他区域的国家。至今,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有
【摘要】 目的 对采用Ⅰ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对患有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66例患有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3例。分别采用临床传统保守治疗法和Ⅰ期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发生反复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
由2014年延续到现在的"韩李论争",对于认识语文教育教学,意义深远。李华平教授《迷失在学科丛林里的语文课》一文中认为,对韩军《背影》课进行评析"生之背,死之影,不能承受的生
实施群文阅读的关键不是确定议题,不是简单地把多篇课文组合链接在一起,也不是在议题确定下进行多篇文本的整合与链接,尽管从议题到链接已经实现了转变,但这仍不是群文阅读的核心和关键。  群文阅读实施的关键是设计合宜的、有效的群文阅读导读单,创设阅读情景。群文阅读导读单是师生基于课程意识,在确定好议题、对文本进行有效整合与链接(共建或组元)的前提下,师生围绕确定议题、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而设计的学习活动任务。
白云懒懒地卧在天地间  打着哈欠  木槿花悄悄落在  小巷的夢境里  铁门发出无力的呻吟  吱嘎吱嘎  没人懂得安静的孤独  砰!砰——  一只皮球  打碎了安静的空气  白昼的幕布徐徐开启  [作者通联:浙江东阳市吴宁一中金秋文学社]
所谓"共生写作",就是和大家共享生活素材,一起讲故事,一起写作文。用特级教师黄厚江所举的一个生活事例来演绎就更直观了:渔夫不需要跟儿子讲撒网的N种方法,直接跟着他上船捕
2001年底,祖国大陆和台湾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四地经贸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港澳与内地实施CEPA后,中国内地的区域经济合作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新的视角关注
互动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或者学生单方面的互动,而是师生间的互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多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有效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家长关注的重点。微课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微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受到了老师与学生的喜爱,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微课概述  微课主要以微视频的形式進行教学的,微课的教学内容以知识点的讲解为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