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略历(一九四三年十月)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1006065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阶段:创造建设时期(一)一九三七年八月洛川会议,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军战略方针基本是游击战,可能与有效的是在敌之侧后方活动。当时国民党军与日军两方正鏖战于南口,毛主席首先提出:我军可出一部于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我一一五师最先出动时南口已失,何应钦要我军到蔚县,途中,蔚县又失,阎锡山要我军赶到飞狐口(蔚县南)阻敌前进。
其他文献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把对共产党进行磨擦的重心转向华中,接连向皖东、苏北新四军发起进攻。10月,新四军在苏北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实现了历史性的会师。一个多月后,在新成立的华中新四军和八路军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华中总指挥部)的部署下,两军部队联合进行了一次后来很少提起的“曹甸战役”。
在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文献档案资料中,有一本题为《牺牲》的革命烈士纪念册,它是1929年3月15日由我党领导的中国济难会全国总会印行出版的。它刊载了1927年4月大革命失败前后牺牲的死难烈士的传记、照片、遗言、轶事等,还刊载了当时悼念死难烈士的诗文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的文章。《牺牲》出版后,即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查禁。随着岁月的流逝,目前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这本纪念文集已成为海内外的孤本,具有珍贵的价值。《牺牲》中的革命烈士传记部分已收入《革命烈士传记资料》一书(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
1935年初,为了把亿万民众的抗日呼声和我党全民团结、抗日救国的主张传播到全国军民和海外侨胞中间,共产国际和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决定组织力量,在莫斯科创办《救国报》并转在法国巴黎发行。
期刊
今日一商业竞学之解释也放商业发达与否可以全人民生计之难易国家金融充足土货发达交通便利者国必渐富反是则必贫今我湘省方人民。
注释是党的文献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释工作的质量,是衡量编辑水平的标准之一。为党的重要文献作注,除了要求编辑人员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掌握较全面的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外,还需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作好注释必须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不少甘苦的。
本刊今年第3期发表《刘伯坚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六年旅莫(斯科)大事记》后,作者收到了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党史办华校生来信,询问一文中讲至口的糜文浩入党时间的问题。现将作者的复信刊发于下。
期刊
不得手谕久矣,海外游子,悬念何如?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猖,水深火热之家乡l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钧甫兄②:本日得二十五师来人杨心余来此报告云,二十五师退至武平后复被十八师③追击,在该地应战,我军本占优势.但士第下令退却,然行动不一致,损失颇大。经过此役,现尚存实力约有一千五百人左右,枪支在一千以下,机枪两挺。及退至信丰时,兵士疲倦已极,士第等又未得着党的指导和消息,虽然派赵自选④去,恐亦未曾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