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一举一动莫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孩子就能迈出成才的第一步。
家庭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活动氛围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心理系统。家庭教育中,最显著的相互作用发生在亲子之间。
一、注意亲子沟通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亲子沟通中父母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为此,父母应注意:养成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和修养;坚持民主、平等地讨论问题,不武断,也不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真实、温和、明确地说出对孩子的感受,但不贬损孩子;多开展一些亲子游戏,保持一点童心童趣。
今年10岁的王某,父母都是工人,但她经常参加一些演讲,知识竞赛,做业余节目的主持人等活动。她的父母并没有着意从语言方面对她进行什么特别的训练,只不过平时喜欢和孩子交谈,乐于做孩子忠实的听众,无论多忙,当孩子兴致勃勃地讲故事时,他们总是很认真地听,并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就这样,讲述—提问—倾听,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现在是高中生的方某,一口气获得了四项发明专利。他的父亲是汽车司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着他到车站玩,每次看到父亲和师傅们修车,方某既好奇又羡慕。终于有一天,四岁的方某回到家,把父亲买的玩具汽车、小飞机、小手枪,拆的拆,摔的摔,搞得家里一片狼藉,母亲气得直瞪眼,父亲起初也想厉声呵斥,杀杀小家伙顽皮的个性,可看到方某倒腾玩具的认真劲儿,他改变了主意,他和儿子一道修好了玩具。还对儿子修玩具中表现出的机灵劲儿大加赞赏。正是由于父亲的童心,没有抹杀方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孕育出了创造的火花。
做孩子忠实的听众,既能给孩子以鼓励,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增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和心灵沟通。相反,有些家长,由于受千百年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形成了“大人说话小孩子听”的定论。不深入了解孩子。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应该“平视”孩子,而不应该“俯视”孩子,不要觉得身为父母,就可以在家里主宰一切,想让孩子干什么,就让孩子干什么。不要过度压制孩子,身为父母毕竟和孩子成长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不一样,不能机械地拿自己成长、生活的环境、经验和孩子们相比较。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仔细分析观察现在的世界,包括电视、网络、报纸、书刊带给孩子的影响,从思想上、行为上理解外来世界带给孩子的影响。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父母也要听一听,聊一聊,尽量多留些时间和孩子们共同度过。
二、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一定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促使其加强努力向上。但是过高的期望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为孩子设计的发展目标要考虑孩子自身的条件,考虑社会的需要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小华(化名)是个聪明的孩子,父亲是药剂师,母亲是大学教授,从上学开始,他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父母对他的要求很高,总希望他是最好的。到四年级时,有一次他考了第二名,父母责备他:你是不是这段时间没好好学习?从那以后,小华一考试就紧张,生怕不小心答错题,可是越怕越出错,他的成绩一直下降,到后来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
小华的问题源自于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本想让孩子更优秀,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设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进而再鼓励孩子说,其实再加一把劲,你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这样比较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养成。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更好地面对所有的事情。
大家都读过《母亲给出的答案》这篇文章吧!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她指着前面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后来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这位母亲没有为儿子提出过高的期望,但是他却对儿子提出了恰当的期望。正是这种期望,使孩子不断进步,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做父母的,要善于从孩子这本书中,看到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正像农民知道庄稼该何时施肥浇水除虫一样。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家庭心理环境是关键。
(作者单位 甘肃省会宁县教场小学)
家庭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活动氛围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心理系统。家庭教育中,最显著的相互作用发生在亲子之间。
一、注意亲子沟通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亲子沟通中父母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为此,父母应注意:养成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和修养;坚持民主、平等地讨论问题,不武断,也不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真实、温和、明确地说出对孩子的感受,但不贬损孩子;多开展一些亲子游戏,保持一点童心童趣。
今年10岁的王某,父母都是工人,但她经常参加一些演讲,知识竞赛,做业余节目的主持人等活动。她的父母并没有着意从语言方面对她进行什么特别的训练,只不过平时喜欢和孩子交谈,乐于做孩子忠实的听众,无论多忙,当孩子兴致勃勃地讲故事时,他们总是很认真地听,并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就这样,讲述—提问—倾听,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现在是高中生的方某,一口气获得了四项发明专利。他的父亲是汽车司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着他到车站玩,每次看到父亲和师傅们修车,方某既好奇又羡慕。终于有一天,四岁的方某回到家,把父亲买的玩具汽车、小飞机、小手枪,拆的拆,摔的摔,搞得家里一片狼藉,母亲气得直瞪眼,父亲起初也想厉声呵斥,杀杀小家伙顽皮的个性,可看到方某倒腾玩具的认真劲儿,他改变了主意,他和儿子一道修好了玩具。还对儿子修玩具中表现出的机灵劲儿大加赞赏。正是由于父亲的童心,没有抹杀方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孕育出了创造的火花。
做孩子忠实的听众,既能给孩子以鼓励,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增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和心灵沟通。相反,有些家长,由于受千百年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形成了“大人说话小孩子听”的定论。不深入了解孩子。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应该“平视”孩子,而不应该“俯视”孩子,不要觉得身为父母,就可以在家里主宰一切,想让孩子干什么,就让孩子干什么。不要过度压制孩子,身为父母毕竟和孩子成长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不一样,不能机械地拿自己成长、生活的环境、经验和孩子们相比较。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仔细分析观察现在的世界,包括电视、网络、报纸、书刊带给孩子的影响,从思想上、行为上理解外来世界带给孩子的影响。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父母也要听一听,聊一聊,尽量多留些时间和孩子们共同度过。
二、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一定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促使其加强努力向上。但是过高的期望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为孩子设计的发展目标要考虑孩子自身的条件,考虑社会的需要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小华(化名)是个聪明的孩子,父亲是药剂师,母亲是大学教授,从上学开始,他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父母对他的要求很高,总希望他是最好的。到四年级时,有一次他考了第二名,父母责备他:你是不是这段时间没好好学习?从那以后,小华一考试就紧张,生怕不小心答错题,可是越怕越出错,他的成绩一直下降,到后来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
小华的问题源自于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本想让孩子更优秀,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设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进而再鼓励孩子说,其实再加一把劲,你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这样比较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养成。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更好地面对所有的事情。
大家都读过《母亲给出的答案》这篇文章吧!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她指着前面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后来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这位母亲没有为儿子提出过高的期望,但是他却对儿子提出了恰当的期望。正是这种期望,使孩子不断进步,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做父母的,要善于从孩子这本书中,看到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正像农民知道庄稼该何时施肥浇水除虫一样。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家庭心理环境是关键。
(作者单位 甘肃省会宁县教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