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述了定边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科技兴薯、延伸链条、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健全市场信息网络,帮助农民增收;发展精深加工,全面提升马铃薯产业素质和效益。
关键词:现状;宣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47-01
一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种植生产情况
马铃薯是陕西省定边县的粮菜兼用和主栽优势作物。马铃薯是定边县的主导产业,定边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是榆林市的三分之一,陕西省的五分之一和全国的七十分之一,成为陕西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主要优势在于:①种植基地规模大,产量高。平均亩产可以达到6715公斤,再创榆林市保持的亩产5136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②自然地理资源优势强,产品品质优。③产业覆盖面积宽,知名度高,带动作用强。2009年“定边马铃薯”被国家质检总局注册受地理标志保护。致力于建设工业化强县。紧紧抓住“定边示范园”的机遇,对此政府每年配套补贴1亿元。通过政府补贴,企业承接,和合作社的具体实施。农科院负责推广新品种以及农技普及,如节水灌溉、高产覆膜技术。每亩补贴500元。政府每亩补贴种薯、肥料等500元,农民自出120元)。④产业经济分量高,对农民增收拉动作用大。
县上在2008年,成立了十里沙定边种薯基地,整个园区投资近1800多万,成为定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供应的第一家公司(目前为止是唯一一家)。主要培育脱毒的马铃薯种薯,有:大西洋、夏波蒂、紫花白、黑金刚、黑美人、费尔瑞它、布尔班克,只做品种引进,不做新品种研发。
2.销售情况
在马铃薯鲜薯销售领域中,新成立的荣洋惠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更是旨在提高产品价格,增强信息流通性,把农副产品市场放到最大,搭建产——供——销桥梁,解决农业合作销售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农民拓展了业务。
而由于定边县的马铃薯质量较高,平时也都有客户上门订货,在销售上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主要销往广州、长沙、广西等地。
2011年之前,50年来未发生过滞销问题。大薯主要用于直接用于鲜食菜用销售,小薯主要以种薯的形式销售给异地。当地的加工企业还将马铃薯加工成淀粉、粉条粉皮、全粉等,扩大了市场。
11年全国马铃薯市场疲软,10月定边马铃薯出现滞销现象,销售价格远低于成本,销售量也大大地减少。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营造投资环境,淀粉粗加工向深加工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加快了我县扩大马铃薯生产规模、提高农民持续稳定的增收途径。
3.宣传情况
举办了两届文化节,邀请了众多明星文艺演出,提高了定边马铃薯的知名度。政府单位还鼓励农民举办合作社,增加马铃薯的生产规模和影响力。
但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部分偏远地区的农民都没能从政府单位那边得到资助。
二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培育马铃薯产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做大做强马铃薯这一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软肋,主要表现在:
1.种植品种结构单一,加工企业品牌附加值低
种植品种食用型多、加工用型少,不能适应马铃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工型薯少,造成马铃薯上市不均衡。由于新优品种应用率低,品种改良更新与新技术推广步伐慢,制约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 ,限制了加工业附加值的提高,降低了经济效益。
2.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全县现有协会的发展层次还很低,内部运营机制、管理机制不规范,覆盖范围小,经营领域窄,呈现“软、散、小”状态,组织农民、带动农民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企业、协会、运销大户与广大种植农户之间的连接,以及与终端市场的连接程度都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和产业链,群众生产和销售仍然处于自发状态,组织化程度低。同时,市场建设滞后,没有建立起大型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市场的价格调节、产品集散作用没有形成。
在南部地区,人均耕地少的部分乡镇,马铃薯生产还没有形成产业或主导产业,部分乡镇的马铃薯品种老化,产量上不去,农民商品意识还不够强,积极性发挥不起来。
3.加工储藏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
全县的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贮藏需求和贮藏能力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导致产品集中上市,加之企业自身流动资金短缺,没有建成较大的贮藏设施,收购加工原料严重不足,企业没有实现达产达标,难以满负荷生产,从而影响马铃薯的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4.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不规范,品牌意识不强
要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获取较大经济收益,只有将农户组织起来,建立大规模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建立对整个种植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技术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才能得以实现。
三 发展对策
马铃薯产业既是定边县的主导产业,又是农民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接下来我们要做到:
1.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提高良种使用率。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良种先行,从根本上促进马铃薯产业整体升级。
依托大型企业,加快工厂化育种步伐。要扩大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机构,确保种薯质量,加快脱毒种薯推广步伐,实现马铃薯全部良种脱毒化、品种专用化。同时,要尽快解决马铃薯原种,一级种贮藏设施建设,健全良种贮藏体系。
2.加强基地建设,扩大实力。
加强种薯基地建设。引导农民种植企业加工所需的品种,适销对路形成加工专用薯种植圈,采取“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合作方式,建立企农双赢的合作机制,既解决企业加工所需的原料问题,又解决农民出售马铃薯的销路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依法经营的机制,切实解决企农之间的矛盾,促进加工专用薯基地建设。
3.在重点抓推广、示范的同时必须对后进乡镇农民马铃薯生产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推动全县马铃薯产业化稳健均衡协调发展。政府要动员南部个别偏僻乡镇的群众积极投入到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大生产中来,以稳步、均衡、全面加快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步伐。
4.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市场信息 网络,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通过市场,农民不仅销售出自己的马铃薯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而且可以获取市场信息,直接感受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种植计划。
5.从重外销拉动向外销与加工并举转变,突出抓好销售、贮藏和加工。
在贮藏设施建设上,要坚持长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制定建设规划。特别是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大户、协会和企业加快贮藏设施建设步伐,引导其贮藏鲜薯、种薯,与农户签订订单贮藏,解决鲜薯集中上市与企业原料不足、价格不稳的矛盾和良种缺乏的问题。在加工企业发展上,按照“抓大扶中关小”的思路,重点扶持裕丰淀粉厂、嫂夫人粉皮粉条厂等龙头企业,使其尽快发展壮大。同时,要引导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发展,抗御市场风险,创立品牌经营,以品牌优势占领市场,提高我县商品薯和精淀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 蔡洁(1991-),女,广东汕头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学生,研究方向:金融保险。
关键词:现状;宣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47-01
一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种植生产情况
马铃薯是陕西省定边县的粮菜兼用和主栽优势作物。马铃薯是定边县的主导产业,定边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是榆林市的三分之一,陕西省的五分之一和全国的七十分之一,成为陕西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主要优势在于:①种植基地规模大,产量高。平均亩产可以达到6715公斤,再创榆林市保持的亩产5136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②自然地理资源优势强,产品品质优。③产业覆盖面积宽,知名度高,带动作用强。2009年“定边马铃薯”被国家质检总局注册受地理标志保护。致力于建设工业化强县。紧紧抓住“定边示范园”的机遇,对此政府每年配套补贴1亿元。通过政府补贴,企业承接,和合作社的具体实施。农科院负责推广新品种以及农技普及,如节水灌溉、高产覆膜技术。每亩补贴500元。政府每亩补贴种薯、肥料等500元,农民自出120元)。④产业经济分量高,对农民增收拉动作用大。
县上在2008年,成立了十里沙定边种薯基地,整个园区投资近1800多万,成为定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供应的第一家公司(目前为止是唯一一家)。主要培育脱毒的马铃薯种薯,有:大西洋、夏波蒂、紫花白、黑金刚、黑美人、费尔瑞它、布尔班克,只做品种引进,不做新品种研发。
2.销售情况
在马铃薯鲜薯销售领域中,新成立的荣洋惠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更是旨在提高产品价格,增强信息流通性,把农副产品市场放到最大,搭建产——供——销桥梁,解决农业合作销售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农民拓展了业务。
而由于定边县的马铃薯质量较高,平时也都有客户上门订货,在销售上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主要销往广州、长沙、广西等地。
2011年之前,50年来未发生过滞销问题。大薯主要用于直接用于鲜食菜用销售,小薯主要以种薯的形式销售给异地。当地的加工企业还将马铃薯加工成淀粉、粉条粉皮、全粉等,扩大了市场。
11年全国马铃薯市场疲软,10月定边马铃薯出现滞销现象,销售价格远低于成本,销售量也大大地减少。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营造投资环境,淀粉粗加工向深加工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加快了我县扩大马铃薯生产规模、提高农民持续稳定的增收途径。
3.宣传情况
举办了两届文化节,邀请了众多明星文艺演出,提高了定边马铃薯的知名度。政府单位还鼓励农民举办合作社,增加马铃薯的生产规模和影响力。
但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部分偏远地区的农民都没能从政府单位那边得到资助。
二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培育马铃薯产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做大做强马铃薯这一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软肋,主要表现在:
1.种植品种结构单一,加工企业品牌附加值低
种植品种食用型多、加工用型少,不能适应马铃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工型薯少,造成马铃薯上市不均衡。由于新优品种应用率低,品种改良更新与新技术推广步伐慢,制约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 ,限制了加工业附加值的提高,降低了经济效益。
2.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全县现有协会的发展层次还很低,内部运营机制、管理机制不规范,覆盖范围小,经营领域窄,呈现“软、散、小”状态,组织农民、带动农民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企业、协会、运销大户与广大种植农户之间的连接,以及与终端市场的连接程度都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和产业链,群众生产和销售仍然处于自发状态,组织化程度低。同时,市场建设滞后,没有建立起大型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市场的价格调节、产品集散作用没有形成。
在南部地区,人均耕地少的部分乡镇,马铃薯生产还没有形成产业或主导产业,部分乡镇的马铃薯品种老化,产量上不去,农民商品意识还不够强,积极性发挥不起来。
3.加工储藏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
全县的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贮藏需求和贮藏能力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导致产品集中上市,加之企业自身流动资金短缺,没有建成较大的贮藏设施,收购加工原料严重不足,企业没有实现达产达标,难以满负荷生产,从而影响马铃薯的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4.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不规范,品牌意识不强
要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获取较大经济收益,只有将农户组织起来,建立大规模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建立对整个种植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技术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才能得以实现。
三 发展对策
马铃薯产业既是定边县的主导产业,又是农民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接下来我们要做到:
1.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提高良种使用率。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良种先行,从根本上促进马铃薯产业整体升级。
依托大型企业,加快工厂化育种步伐。要扩大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机构,确保种薯质量,加快脱毒种薯推广步伐,实现马铃薯全部良种脱毒化、品种专用化。同时,要尽快解决马铃薯原种,一级种贮藏设施建设,健全良种贮藏体系。
2.加强基地建设,扩大实力。
加强种薯基地建设。引导农民种植企业加工所需的品种,适销对路形成加工专用薯种植圈,采取“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合作方式,建立企农双赢的合作机制,既解决企业加工所需的原料问题,又解决农民出售马铃薯的销路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依法经营的机制,切实解决企农之间的矛盾,促进加工专用薯基地建设。
3.在重点抓推广、示范的同时必须对后进乡镇农民马铃薯生产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推动全县马铃薯产业化稳健均衡协调发展。政府要动员南部个别偏僻乡镇的群众积极投入到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大生产中来,以稳步、均衡、全面加快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步伐。
4.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市场信息 网络,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通过市场,农民不仅销售出自己的马铃薯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而且可以获取市场信息,直接感受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种植计划。
5.从重外销拉动向外销与加工并举转变,突出抓好销售、贮藏和加工。
在贮藏设施建设上,要坚持长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制定建设规划。特别是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大户、协会和企业加快贮藏设施建设步伐,引导其贮藏鲜薯、种薯,与农户签订订单贮藏,解决鲜薯集中上市与企业原料不足、价格不稳的矛盾和良种缺乏的问题。在加工企业发展上,按照“抓大扶中关小”的思路,重点扶持裕丰淀粉厂、嫂夫人粉皮粉条厂等龙头企业,使其尽快发展壮大。同时,要引导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发展,抗御市场风险,创立品牌经营,以品牌优势占领市场,提高我县商品薯和精淀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 蔡洁(1991-),女,广东汕头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学生,研究方向:金融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