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质量意识不断重申的当下,教师匆忙前行的路上多种教学状态并存。学校基于分享、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过程为教师的成长打通经验分享、交流沟通、互助合作、螺旋上升的路径,为教师快乐地从事高质量、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感受专业幸福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教学状态 同课异构 专业分享 校本研修
  当下,做教师的我们常常很无奈,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讲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似乎成了越来越远的梦。在质量意识不断重申的当下,学校、教师的压力倍增,幸福从何谈起?但细细思考,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教师的幸福感当着眼于专业水平的增长,最终落实到教育质量的提升上。
  客观上讲,一名教师从他的职业生涯开始,繁重的工作和学校社会的种种要求,使得教师一直在不断地行走着。这种行走是不由自主地,跟随着潮流,你愿意走得走,不愿意走也得走。教师的脚步永远那么匆忙,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清醒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下教师们的教学生存状态。
  假设一个圆点表示教学的最理想境界,则四种图形正代表了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① 钟表形:少部分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劳动,永远像时钟一样循环往复,直至教学生涯的结束,永远意识不到离目标有多远。
  ② 蛇形:年轻教师凭着对教师职业的激情和神圣的使命感不断地坚持着、追逐着、探索着,却又不断地碰壁,不时“头破血流”。
  ③ 螺旋形:有目标的骨干教师有着对教师职业理想的不懈追求,凭着扎实良好的基本功,凭着教学的直觉经验,敏感地抓住契机,逐渐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④ 箭头形:如“数学王子”——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他最幸运的是拜了一位特级教师为师,受到悉心指导,得到了许多难得的机会,专业发展上避免走许多弯路,直奔教学的理想境界。
  在教师群体中,多种状态并存,存在经验分享、交流沟通、互助合作、螺旋上升的可能性。让教师快乐地从事高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是学校研修管理者的希望。语文特级教师张学青说:“如果不喜欢教师的这个职业,那我的生活岂不是只能从下半生开始,生命岂非少了三分之一?”
  学校主导的校本研修应该成为一种教师自觉地接受和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在思考,学校能为教师做点什么?我们应让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成熟的路平坦些,缩短些,让教师在专业上底气足些,幸福感强些。
  我们想到了专业分享的途径,为此,学校组织了“专家引领、课堂问诊”常态课展示活动,多位中青年教师与知名教师同课异构上常态课,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交流提升的平台和展示风采的舞台。
  一、 同课异构的概念
  同课异构是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大家的协作下,把某一节课的教学当作研究课题,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研究,倾注了参与教师及相关人员的集体智慧,是精心雕琢的过程;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集中学习教育理论,反思自己日常行为的好机会。我们从关注教师的课堂操作开始,研究自身,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师间的合作探究,着眼于“教师的有效操作”这一教学的主动因素给教学效果带来的发展变化。
  二、 同课异构的目标定位
  (一) 自我定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个性、教学优势,所以定下同一篇教材,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进行研讨磋商,优势互补,精雕细琢,打磨出具有共性又独具个性的课堂,让这些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中,不断审视、分析自我,明了自己的教学优势与不足,为自己在教師群体中打造一个符合实际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自我规划并为之努力是我们的初衷。
  (二) 反思超越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暗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让教师具有教育家的理性并非易事,但他们拥有教育家、理论家难以拥有的教学实践。他们对教育的直觉理解和领悟,更多来源于身体,来源于实践。他们拥有的切身经历、体验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台湾诗人商禽说“我们用手行走。我们用脚思考”,教师们正是用脚丈量着教育的田野,在不断行走中思考着如何凤凰涅槃般在“昨天的”“今天的”思想中“生出我自己”。我们为教师创造充满压力的氛围,提供自我挑战的机遇,赶走“桃花开无主”(年轻教师)和“高处不胜寒”(骨干教师)的寂寞。我们让教师克服教学的惯性和惰性,在不断反思中超越自我,为从普通教师—一流教师——教学专家铺设道路。
  三、 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步骤
  《开天辟地》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流程如下:
  1. 布置教材篇目,自我解读两周。
  2. 教研组内教材解读。(结合教参,编制本课双向细目表)
  3. 研读课标,了解课标学段要求,划分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4. 教学顾问对全体语文教师做教材分析。
  5. 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第一稿教案)
  6. 教研组集体备课。(交流个人的第二稿教案,定说课内容)
  7. 学科领衔教师参与说课指导。
  8. 语文教研组备课活动过程展示汇报。(诵读教材,说课)
  9. 集体备课。(讨论第三稿教案,重点块面教学环节的处理)
  10. 试教调整两次 。
  11. 教师与特级教师网上交流备课。
  12. 调整个性化教案与课件。
  13. 与特级教师同课异构。
  14. 教师对比反思,及时总结。
  四、 同课异构做课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一) 选课:反复斟酌
  选课是教师选出做课的内容。选出的教材应代表某种类型,相对独立,难度适宜;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可挖掘度、可操作度、可延展性。我们最初没有选定这篇教材,出于对神话题材教学的认识不够确定。当特级教师选定《开天辟地》之后,老师们最初认识是这篇课文语言直白,没有什么嚼头,又是不太熟悉的神话题材,不太好把握。但细细分析,神话题材的教学在小学六年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言语表达上,对仗的知识点及神话的瑰丽想象可以重点研究。但在研究选题的过程中教师们经历了三次分歧和争论。(1) 教研组内各位教师是否上相同的内容?可否安排不同的课时,不同的内容(比如:课外阅读)以避开每位教师之间的PK。但出于活动的初衷,我们统一定位同一课时(阅读课时)。(2) 各位教师采取怎样的教路?是一个问题贯穿始终,整体把握,大开大合,还是围绕中心句组块教学,逐段讲解。考虑到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家常课的展示,通过大家讨论之后,我们决定以想象为线索,块面结构为主,逐段讲解。(3) 各位教师是否采取同一教案、同一课件?在几次备课研讨中,大家各执己见,关于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尽相同,是各执己见,各行其是,还是求同各异,集中智慧?最后我们也决定教学设计的大块面和主要环节相同,具体操作根据实际师情、生情、学情做自我调整。   (二) 研课:不停追问
  好课是“问”出来的,也是“逼”出来的。在定下课型、教学内容和教学路子之后,怎样有效地备课成为最迫切的问题。一是时间问题。哪一周备课应该进行到什么阶段,学校列出备课日程方案,按方案阶段实施,根据实际微调。备课时间固定为每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在周四、周五相机安排研讨时间。二是集体备课内容安排。我们分次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学段要求《教学参考》、神话的来源、体例相关书籍和有关教学案例,邀请教学顾问为全体语文教师逐段解读;之后,布置学校青语组每位教师拿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提供给备课组的老师思考。在教师每次的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不断地追问目标定位“我们教给学生什么”,理论支撑“为什么教给学生这些”,策略选择“该通过什么方法交给他们”这些问题,其冲击着每个人,一定要目标明确、思路越来越清晰。这个过程是最痛苦的阵痛折磨,正是由于共同问题引起的自我澄清过程,教师个体的思维清晰了,才能出好课。我们先后根据课标总目标和学段要求,选定课本要落实的四条要求,并据此制定教学目标,结合教参,列出落实训练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了语文教研组备课活动汇报,每位教师诵读教材,分工合作探究,进行说课,拿出了第一稿教案,讨论出集体备课教案,再斟酌自己的教案,形成第二稿、第三稿……调整相应的课件,形成最终的实施个案。经历了这一次次的学习、交流、争论、辨析,教师们的心思围绕教学理念的彰显完全投入,教学思路逐渐由模糊转为明晰。
  (三) 上课:全心投入
  在这次问诊课堂的备课活动中,教师对此活动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活动之初,老师们的认识是家常课就等于平时的教学现状,“我平时怎么教的就怎么教,谁爱听谁听”。在备课中,学校不断地强化家常课“踏踏实实训练,不搞花架子,追求最真实有效的常态教学”意识,教师们明确了家常课的概念就是追求精品意识的常态课堂。我们又将邀请的各学科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专家团队请到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师们将面对着来自各方的专家、教师进行教学,既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又激起應对挑战的斗志。“狭路相逢勇者胜”,教师们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去琢磨,不断地斟酌自然催生了教师精心呵护的孩子——《开天辟地》,成为教师心血的结晶,成为教师们有可能展示自我,实现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精品课。应该说,展示活动的当天,每一位教师都尽力展现了自己的教学优势和特色,挑战了自我。下课铃响的刹那,教师们不仅仅是感到轻松解脱,更重要的是觉得充满了希望,立刻关注下一节课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中寻找差异。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的常态课管理获得了成功。
  (四) 评课:换位思考
  活动结束了,反馈没有结束,反思趁热打铁。参与教师重新坐下来,对照观摩,审视课堂,组织反思。经历了紧张、漫长的一个月、片刻的激动和轻松以后,我们要求教师从两方面起反思。一是教学的对比反思。教师以审视的目光回顾自己和特级教师的教学,比较两次教学在备课的教材研究和教学实施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存在怎样的差异。并且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为什么张学青老师会这样处理教材,摆放轻重,为什么教学环节要这样处理,实施以后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对整节课的设计有什么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实施调控的这两种教学思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哪种更适合?二是做课的过程性反思。我们要求教师反思自己在做课过程中思想意识的变化,备课过程的收获,上课的心得,组织交流讨论之后,撰写反思报告,整理形成完整翔实的过程性资料。
  同时,作为管理者我们也在反思,教师有着无限的潜力,只要激发了他们的志趣,给他们一个舞台,个个都能发出闪亮的光辉。借此活动,也引发我们对校本研修和课堂管理的思考:对教师,我们应该适时催肥,抱以期待,并耐心等待,就像耕耘已久的农民将满含希望的目光投向绿色的田野,透过那一株株茁壮的叶秆,脑海中映射的是耀眼的金谷;也许会遭遇风雪,但我们在不断修正中前行,我们是完全有理由感到幸福的,因为我们有梦,我们享受追梦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四格漫画创作的源泉是孩子的生活故事,虽然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可乐、可思、可画的小故事,但因为缺少指导,学生在捕捉、提炼、想象和再造生活故事时遇到了瓶颈。文章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生活故事蓝本:强化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生活故事;激发灵感,指导学生即兴捕捉生活故事;创设主题,帮助学生用心经营生活故事;寻找创意,激发学生艺术再造生活故事。  【关键词】生活故事 自主寻找 即
期刊
【摘 要】数是十分抽象的,要引导学生从直观走向抽象,从而认识数的意义,老师就要精心选取素材,合理安排操作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和表达,在交流活动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把握核心概念,体会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操作 开放 引领 数感  新课标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这种感悟是一个具体而又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积累、
期刊
【摘 要】少年如天性,习惯如自然。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进行“八礼四仪”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对小学生“八礼四仪”的教育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施,从“学”“练”“演”“评”这四方面狠抓落实。  【关键词】八礼四仪 原则 策略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当今的学生许多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优越的生活条件,家庭教育的缺失,长辈的无原则宠爱,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倾听学生的个性感悟和体验,但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积累有局限,在阅读教学中我总结出一些有效复述训练的策略,对培养学生“说出来”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有的放矢 兴之所至 循序渐进 潜移默化  经常听到老师说,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问题提出,没几个学生举手发言,站起来说的也像挤牙膏一样,问一句,说一句。也有的阅读课上,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但过后也像
期刊
【摘 要】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遭遇一些意外,造成意外的因素也是多样的。面对意外,处理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课堂进程或课堂效果。意外突来,我们要顺势而为,适当追问与引导,顺势切入例子进行思辨与感悟,让它成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意外突来 顺势而为 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遭遇意外,束手无策是自然现象。教师应对得好,课就会精彩灵动,非常漂亮;反之,则黯然失色。意外,这是对教
期刊
【摘 要】青春期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渐形成,他们都有鲜明的特点,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材施教,找准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学生心理特点 因势利导 管理策略  笔者在闲暇期间读到一篇文章《石头的纹路》,文中提到作者去乡下看外公,顺便散心。作者的外公是村里有名的石匠,外公叫作者帮他敲开一块石头。作者想敲开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新的风向标,本文主要结合江苏省第十二届“蓝天杯”小学英语会课观摩暨学术交流活动中的课例,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语言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笔者对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 文化品格 语言能力  江苏省第十二届“蓝天杯”小学英语会课观摩暨学术交流活动于2016年9月29日~30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徐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极具思维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性起点,教师能否引导学生自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课堂的呈现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中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堂为例,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数学味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四个角度对这一论题展开研究,望借此能够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回归数学本质、提升数学魅力”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期刊
储冬生,1978年12月出生,江苏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全国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南通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导师,南通市乡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海安县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海安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积极倡导“问题驱动式数学教学”
期刊
【摘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是实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策略层面出发,探讨了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几个策略:结构化的阅读策略,课外拓展策略,汇总整合策略,并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对上述策略做出分析。  【关键词】教学内容问题策略  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追求高效课堂,“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正逐步受到重视和推广。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使提出的问题成为合理有效的课堂纽带,是推进“问题导学”
期刊